兴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12-14来源:兴平市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争创陕西十强县市为目标,紧紧围绕“123456”的发展思路,加压紧逼、不懈进取,全市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实现了“十二五”起步之年稳健开局。

一、综 合

经咸阳市统计局评估认定,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1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9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63.99亿元,增长22.0%;第三产业增加值42.02亿元,增长7.6%。三次产业的结构为15.2:51.2:33.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6.9%、75.1%和18.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为23032元,比上年增长21.6%。

二、农 业

2011年,全市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农业产值17.13 亿元,林业产值0.08亿元,牧业产值12.37亿元,渔业产值 0.34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86亿元。

 主要农产品播种面积和产量如下:

     播种面积(亩)  产量(吨)  增长(%)

粮 食   699059      230911     0.5
其中:夏粮  353283     109846     4.9
   秋粮  345447    120947     2.8
水 果     116993     156245     14.1
蔬 菜     182221     293969     1.6

全年“四旁植树”71.6万株,与上年持平;全年水产品产量2800吨,增长2.2 %。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全市肉类总产量3.95万吨,增长9.6 %;禽蛋产量1.34万吨,增长5.5%。年末大牲畜存栏 1.97万头,增加210 头;猪存栏 46.83万头,增加 2.62万头;羊存栏2.99万只,减少387只;家禽存栏134万只,增加7万只。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 26.58万千瓦,增长 10.4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50150亩,减少6.17万亩;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65万吨,增加600吨;农药使用量141吨,减少1吨。年末实有耕地面积535721亩,比上年增加1480亩。

乡镇企业稳步发展。2011年全市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完成1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全市规模工业加快发展,规模工业标准提高(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截止年末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71户。全年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176.21亿元,增长25.3%。其中,中省咸属工业总产值完成65.91亿元,增长15.9%;地方工业总产值完成110.3亿元,增长31.7%。轻工业总产值完成72.74亿元,增长36.7%;重工业总产值完成103.47亿元,增长18.4%。国有工业总产值完成32.66亿元,增长6.7%;集体工业总产值完成33.90亿元,增长14.1%;股份制工业总产值完成82.83亿元,增长22.9%;外商及港澳台工业总产值完成21.02亿元,增长146.3%;其他工业总产值完成5.8亿元,增长34.8%。

三大支柱产业发展迅速。2011年装备制造、食品、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共完成产值165.7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4.1%。其中:装备制造工业总产值完成66.55亿元,增长9.4%;食品工业总产值完成61.82亿元,增长42.6%;化工工业总产值完成37.41亿元,增长39%。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90.6%,比上年增加13.4个百分点,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产品销售率96%,下降0.7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5.45%,增加0.6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2.18%,下降1.72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次数2.09次,加快了0.28次;成本费用利润率8.97%,下降了1.8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09756元/人,增长36.8%。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20.53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倍还多;建筑企业全年房屋施工面积57.86万平方米,增长近1倍;房屋竣工面积18.2万平方米,增长80.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5亿元,同口径增长31.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65亿元,增长4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增长9.0%;房地产完成投资0.48亿元,增长2.0%;城乡居民私人建房投资7.99亿元,增长16%;其他投资14.1亿元。按产业分组,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93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2.94亿元,增长29.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3.63亿元,增长9.5%。2011年共引进重大项目24个,合同引进资金11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9.1亿元。总投资212.1亿元的32个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5亿元,其中兴化大化工一期、金龙鱼一期、西瑞一期等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列入咸阳市级的9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5亿元。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步伐加快。2011年全市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完成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邮电通讯业加快发展。2011年全市邮电业务总收入完成 18237.7万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电信业务收入17362.7 万元,增长38.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为 6.57 万户,增加1.4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为34.1万户,增加12.21万户;上网宽带用户数为4.59 万户,增加1万户。城乡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话202.1 部,比上年增加32.5部。

六、国内商业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消费结构升级态势明显。 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2.56亿元,增长15.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9.68亿元,增长14.6%。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4.54亿元,增长16.1%;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3.12亿元,增长16.7%;住宿业零售额1.02亿元,增长2倍;餐饮业零售额3.56亿元,增长14.1%。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在后金融危机中快速发展。2011年全市外贸出口供货值3.53亿元,比上年增长2.3倍。旅游事业蓬勃发展,2011年全市各旅游景点接待国内外游客53.2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9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251.8万元,增长35.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8亿元,增长7.8%。

八、财政和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各项支出大幅上升。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532.7万元,比上年增长28.6%。其中工商税收15418.2万元,增长13.7%;耕地占用税2058.1万元,下降11.5%;各种所得税2150.3万元,增长20.3%。全年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48066万元,增长26.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104万元,增长19.0%;农林水支出27164万元,增长22.0%;教育支出42644万元,增长37.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471万元,增长59.1%;社会保障支出11375万元,增长117.5%;医疗卫生支出14534万元,增长8.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295万元,增长5.6%。

金融业稳健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12.95亿元,比年初增加15.26亿元,增长15.6%;各项贷款余额42.64亿元,比年初增加6.3亿元,增长17.3%。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2011年全市各保险机构保费收入完成15295万元,增长11.3 %;支付各类赔款870万元,下降54.4 %。

九、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普通中学数29所,在校学生数48899,增加1502人;中等职业学校数4所,在校学生数9135人,减少985人;小学校数183所,在校学生数40261 人,减少917人。各级学校专职任课教师 6146人,增加3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文化事业丰富多彩。全年完成艺术表演330场,放映红色影片768场次,数字电影“2131”工程共放映公益数字电影影片3212场,在各级报刊发表各类文艺作品80余篇(幅), 全年图书流通4万余册,接待读者3万余人次。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医疗机构31个,拥有医院病床位数1498 张,增加153张;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019人,其中执业医师565人,护士687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11年我市组织举办了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小学生篮球赛,积极组队参加陕西省门球赛、咸阳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赛。在咸阳市体传校比赛中,取得了金牌13枚、银牌10枚、铜牌12枚的优异成绩。协助老体协成功举办陕西省“环保杯”门球赛,参与人数达500余人,开展了环保自由行等群众性体育活动。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增长水平。据市公安局2011年人口统计年报,年末全市总户数160312户,比上年增加1225户;总人口604615人,增加6208人。全年出生人口7667人,死亡人口300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7‰。按照人口调查推算年末全市常驻人口为54.35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4.44亿元,增长17.3%,人均储蓄存款1396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88元,增长18.4%;农民人均纯收入7273元,增长26.1%。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42054人,减少358人;全年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3.8亿元,增长16.4%;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32107元,增长16.1%。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2011年全市城镇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04764人,增加26359人;参加医疗保险100034人,增加26332人;参加失业保险55562人,增加7196人,参加工伤保险43210人,增加7394人;参加生育保险33200人,增加10397人。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