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2-10-07来源:西昌市统计局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市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紧紧围绕“跨越突破、乘势而上”的工作主题和“加快建设产业西昌、生态西昌、宜居西昌、畅通西昌、和谐西昌、效能西昌,率先在全州实现全面小康,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西昌而奋斗”的总体思路,全市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经济总体运行良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6792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03278万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20453万元,增长3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44190万元,增长10.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达到41010元。

经济结构:2011年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0.22%、51.23%和38.55%。

民营经济: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49937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703万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844890万元,增长33.6%;第三产业增加值559779万元,增长15.5%。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6%。

价格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0607万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农业总产值230896万元,增长7.6%,林业总产值15275万元,增长26.7%,牧业产值233854万元,增长19.6%,渔业产值17737万元,增长8.2%。

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2011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73067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7661公顷,增长0.8%,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431公顷,增长0.3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23.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8%,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1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396200万元,比上年增长62.64%,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产值116880万元,占3.44%;集体企业产值5300万元,占0.16%;其他经济类型3274020万元,占96.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04600万元,比上年增长54.38%(同口径比),利税总额609200万元,比上年增长49.42%(同口径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0.94%,比上年下降7.7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200万元,同比下降29.41%。

建筑业2011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2266万元,同比增长48.3%。全年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5.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6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3.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0.4%。商品房销售面积24.78万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商品房销售额169025万元,比上年增长4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2632284万元,比上年增长28.2%。在各类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045279万元,比上年增长38.95%;房地产开发投资226618万元,增长29.61%,更新改造投资310387万元,比上年增长-15.55%。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随着中央“扩内需、保增长、促消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消费市场日渐活跃,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2762万元,比上年增长18.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00249万元,增长1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62513万元,增长21.5%。

六、交通道路、信息传输和旅游业

交通道路

交通设施继续改善,交通运输稳步发展。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市境内道路总里程1896.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8公里(属国道),国道82公里,省道87.3公里,市道205公里,乡道162.7公里,村道1236.4公里。

公路客运周转量为53530万人公里,同口径同比增长16.9%,货物运输有较大幅度增长,公路货运周转量达68998万吨公里,同口径同比增长17.3%。

信息传输

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4291万元。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91.2万户,比上年增长34%。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数17.18万户,与上年持平。

旅游

2011年,我市旅游产业继续逢勃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233万人次,较上年增长22.81%,其中一日游人数832万人次,较上年增长26%。接待入境旅游人数684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60.8亿元,较上年增长20.87%,旅游外汇收入89.93万元,较上年增长29.3%。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

2011年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240425万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2071万元,增长27.1%。在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119518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65.6%。财政总支出441076万元,比上年增长34.9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33560万元,比上年增长37.6%。

金融

金融业稳步发展,存贷款规模同步增长。2011年辖区内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237.5亿元,增长18.1%,各项存款余额为321.8亿元,增长12.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

八、教育和科技

2011年我市进一步加大“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力度,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年末全市各类学校206所,在校学生达15.42万人,专任教师7592人,幼儿园103所,在园人数24500人。

基础教育2011年末,幼儿园103所,在园儿童数2.45万人,专任教师624人。小学在校学生6.77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8.21%,专任教师2983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5.48万人,专任教师2664人。

高等教育西昌学院是我市辖区内的一所综合高等院校,年末在校学生14235人,增长7.76%,专任教师709人。

科技人才2011年西昌市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狠抓“科技兴农,科技兴工”。到2011年底,我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不包括未参加市职改办年度考核的人数)8680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600人,中级技术职称3165人,初级技术职称4915人。

九、文化、卫生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等。年末全市艺术表演团1个,剧团1个,文化艺术馆2个,博物馆3个,图书馆2个,共有藏书28.3万册,广播覆盖率达100%,电视覆盖率99%,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送文化下乡活动,整顿了文化市场,净化了城乡文化环境。

基础卫生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61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3973张,卫生技术人员5169人,其中医生1410人。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4个,卫生技术人员247人。妇幼保健机构2个,卫生技术人员186人。全市37个乡镇共有乡镇卫生院37个,床位491张,卫生技术人员371人;有426个村医疗点,乡村医生475人;全市已基本建立起了初级卫生保健网络。392808名农村居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大力实施经营城市战略,全面推进城市建设步伐。全年投入城市维护建设资金22507万元。2011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5.23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52%。自来水日综合生产能力21.2万立方米/日,供水总量4233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1980万立方米,用水人口24.8万人。液化石油气供应总量4745吨,其中家庭用量4366吨,用气人口21.5万人。

坚持可持续发展,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9.9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33%。环境空气质量API指数小于等于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100%,工业废水排放量430.5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646.7吨,氨氮排放量36.4吨,工业废气二氧化硫排放量12341吨,氮氧化物排放量3505.7吨。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总人口

2011年年末户籍总人口为62.54万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42.76万人,占68.37%;非农业人口19.78万人,占31.63%;男性人口31.89万人,占总人口的50.99%。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人口为100)为104.03%。少数民族人口13.79万人,占总人口的22.05%。

2011年年末常住总人口为73.4万人,城镇化率为52.68%。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11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41元,按同口径比,较上年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7707元,较上年增长23.6%。

辖区内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43343元,比上年增长10.6%。

城镇就业状况进一步改善,2011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为4189人。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到2011年底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0662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0569人,失业保险人数14563人。

“三条”居民生活保障线发挥了重大作用,“两个确保”继续得到落实,大部分应保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年末已有9526名城镇居民、12956名农村居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全市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城镇居民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8所,床位有324张,城镇社区服务设施也逐步健全。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字。

2、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为现价,其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数据为电快年报数。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