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民生改善,经济社会呈现协调发展良好态势。
一、综合经济
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73.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94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17.81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28.62亿元,增长14.3%。三次产业结构36.7︰24.3︰39.0。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1.47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农业产值 21.15亿元,增长6.8%;林业产值1.29亿元,增长128.4%;牧业产值 17.98亿元,增长4.8%;渔业产值 673万元,增长102.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701万元,增长1.7%。
粮播面积27069公顷;粮食产量18.69万吨,比上年增长7.3%,粮食亩产达到921斤/亩。油料产量2167吨,增长30.2%;蔬菜产量22.05万吨,增长13.0%。干鲜果总产量31.68万吨,增长8.8%;其中,葡萄22.37万吨,增长13.0%。
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率74.0%。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6家,年销售收入14.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涿鹿龙珠葡萄酒有限公司、张家口一舟禽业有限责任公司为全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6家,年销售产值22.35亿元,比上年增长22.9%。
林牧渔业生产稳定。年末实有林地面积10.9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9%。生猪饲养量59.27万头,年末生猪存栏21.53万头,分别增长2.2%和1.6%。全年猪、牛、羊、兔、禽等肉类总产量4.20万吨,增长3.9%;奶类总产量11.13万吨,增长8.2%。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04吨,增长40.0%。
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县农机总动力22.14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6万公顷。其中,机电排溉面积1.1万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63万吨。农村用电量12399万千瓦小时。农村生活设施不断改善,已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汽车;通自来水率为98.7%,68.9%的村通数字电视。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低位增长,效益下滑。2012年末,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2.04亿元,增长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实现增加值6.89亿元,增长1.1%;工业销售产值27.41亿元,下降20.5%;工业产品销售率91.7%,上升7.8个百分点。
30家规上企业中4家葡萄酿酒公司一枝独秀,实现产值1.9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华达生物热电实现产值1.04亿元,增长62.5%;古郡商砼实现产值3985万元,增长51.0%。有4家单晶硅企业停产,15家企业减产。涿鹿煤矿、中航液压、吉庆矿业、玉晶淀粉等9家企业减产幅度在20%以上。
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67亿元,比上年下降22.8%;利税总额1.80亿元,比上年下降30.0%。其中实现利润933万元,下降92.5%。
规模以上工业全年用电量45567万千瓦时,下降7.3%;用煤量44.57万吨,增长31.8%;能源消费量43.4万吨标准煤,增长13.3%。
建筑业平稳运行。全县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0.05万平方米,下降20.0%;其中新开工面积47.5万平方米,下降44.2%。
四、民营经济
全县年末实有私营企业179家,个体户1.1万户。年末民营从业人员4.38万人,占全社会二、三产从业人员比重55.1%。年末全县共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28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3.3%。民营经济实缴税金4.57亿元,增长24.2%;出口294万美元,下降48.9%。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加强投资产业引导,狠抓重大投资项目建设,注重民生项目投入,投资在高平台上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74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城乡建设项目投资69.61亿元,增长51.4%;农村农户投资9248万元,下降8.1%;房地产开发投资5.2亿元,下降51.4%。亿元项目投资中,第一产业1.37亿元,第二产业43.55亿元,第三产业29.89亿元。
增量投资结构趋于优化。全县工业投资43.55亿元,工业技改投资34.89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80.1%。燃气生产和供应业1.12亿元,道路运输业4.82亿元,公共设施管理业9.65亿元,社会工作1.84亿元。
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成效逐步显现,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2亿元,下降51.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18.6%下降为今年的6.9%。当年新开工面积35.7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8.5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8.7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5.57万平方米。
六、国内贸易
贸易市场持续走旺。全年全县实现商品销售总额为55.1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消费品市场迈上新台阶,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5亿元,增长15.6%;其中农村消费市场完成零售额10.85亿元,增长7.0%;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1.22亿元,增长31.6%;限额以下企业消费品零售额25.43亿元,增长14.9%。
七、交通运输、邮电
2012年全县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管理现代化进程,提升交通运输效能。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1.74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30万元。其中,张涿高速完成投资10.93亿元,2012年12月部分路段建成通车,高速公路的建成,标志着我县告别了没有高速的历史。
截止到2012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1071.319公里,其中国道一条67.328公里;省道四条125.886公里;县道6条187.987公里;乡道24条347.659公里,村道112条311.119公里;专用公路4条31.340公里。
机动车保有量继续增加。全县年末拥有机动车3.5万辆,比上年增加2756辆;货物营运车辆3989辆,比上年增加23辆。
邮电通信平衡发展。全县邮政系统投递函件43.62万件,特快专递7.74万件、报刊270万份。年末邮政储蓄余额4.17亿元。截止2012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4.68万户,比上年减少2900户。移动电话用户22.41万户,比上年增加2.51万户;其中移动17万户,增加2万户;联通5.41万户,增加5100户。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2.8万户,增长16.7%。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收入增长较为平稳,财政保障作用明显增强。2012年,全县全部财政收入完成5.68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增收9605万元。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5亿元,同比增长39.6%,增收9502万元。在地方税收中,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其他各税分别增长4.4%、34.7%、14.9%、28.2%。
全县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79亿元,增长16.2%,增支2.07亿元。一般公共服务、教育、科技、文化体育与传媒、农林水事务、保障住房等多项支出增速超过收入增长。分别增长21.8%、37.4%、90.8%、34.7%、45.1%、37.1%。
全县金融机构不断调整信贷结构,加大金融管理与服务力度。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79.33亿元,比年初增加9.8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为60.24亿元,比年初增加9.62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6.07亿元,比年初增加4.8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2.08亿元,比年初减少4614万元;中长期贷款23.44亿元,比年初增加4.84亿元。
保险市场体系更加完善,保险服务领域不断拓宽。财产、人寿全年保费收入1.1亿元,其中财产险收入284万元,人身险收入8344万元,车险1965万元。赔款和给付支出4636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67万元,寿险赔付支出3500万元。
九、教育、卫生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0所,在校学生39113人。其中,小学在校生21544人,入学率100%;初中在校生9271人,入学率99.65%;高中在校生5955人,入学率76.00%;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343人。
全县教职工人数3039人,其中专任教师2966人,专科以上学历2605人,本科以上学历1443人。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医疗机构460所,其中卫生医疗机构28所,诊所门诊部102所,村卫生室330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508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827人。全县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27.19万人,参合率95.02%。
十、人口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据户籍人口统计,2012年人口出生率11.69‰,人口死亡率5.69‰,人口自然增长率5.99‰。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52061人,比上年增加2603人。其中男性183739人,女性168322人,男女性别比例为52.2﹕47.8。总人口中非农人口63297人,增加2782人。全年平均人口为350760人。
十一、人民生活
在保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县年末单位在岗职工平均人数21416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69795万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2590元。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68元,增长13.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322元,增长8.0%。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455元,增长14.6%。
注: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辖区内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全部大中型以及除此之外的年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
2、交通、邮电、教育、卫生、人口、财政、金融等有关数据为相关部门提供。
3、本公报2012年数据均为快报数。
4、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