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12-04来源:邢台市统计局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重要之年, 也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两个着力”要求,深入实施“还邢台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发展战略,紧紧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狠抓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有效应对了经济增长趋缓的不利局面,整体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有进,各项民生和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53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0.4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829.5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62.1亿元,增长9.2%。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1361元,比上年增加1334元,增长8.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3:55.5:29.2调整为15.7:54.1:30.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6.2%、66.0%和27.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6.3和2.6个百分点。

  物价涨幅高开低走,后期趋于稳定。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7%。其中,城市上涨2.9%;农村上涨2.5%。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呈现“七涨一降”态势。食品类价格上涨最多(上涨4.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35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5.7%。其中,轻工业价格下降4.9%,重工业价格下降5.9%;生产资料价格下降6.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1%。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较快。民营经济全年完成增加值1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7%,总量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0%,与上年持平;实缴税金1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70.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二、农业

  粮食播种面积1077.1万亩,比上年减少0.5万亩;亩产420.8公斤,比上年增加0.6公斤,增长0.2%;总产量453.2万吨,比上年增加0.5万吨,增长0.1%,实现“九连增”。其中,夏粮产量221.0万吨,增长2.3%;秋粮产量232.2万吨,下降1.9%。

  棉花播种面积258.2万亩,比上年减少15.8万亩,下降5.8%;棉花产量20.1万吨,下降9.6%。油料播种面积68.1万亩,增加7.1万亩,增长11.7%;油料产量14.2万吨,增长17.3%。

  蔬菜播种面积96.0万亩,增长5.5%;总产量342.8万吨,增长6.1%。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14.2万亩,产量55.4万吨。

  肉类总产量32.0万吨,增长2.2%;生猪年末存栏171.6万头,下降2.0%;生猪出栏252.0万头,增长1.5%;牛奶产量26.9万吨,增长1.5%;蛋类总产量45.9万吨,增长0.1%。全年水产品产量6643吨,增长35.0%。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9.5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农业产值261.3亿元,增长4.0%;林业产值6.9亿元,增长29.2%;牧业产值121.5亿元,增长2.9%;渔业产值0.7亿元,增长6.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2亿元,增长5.5%。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1.9%,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7.0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954.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3%;农村用电量32.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1%;年末机井数达12.0万眼,比上年增长4.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工业增加值7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0.6亿元,增长13.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9%,集体企业下降0.1%,股份合作企业下降27.9%,股份制企业增长1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16.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9.8%,重工业增长11.4%。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9%。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200.7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实现利润117.9亿元,下降5.1%,利润增速虽然全年都是负增长,但降幅逐月收窄,到年底降幅达到最低点。亏损企业101个,比上年增加36个。亏损企业亏损额11.5亿元,增长46.8%。

  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132.8亿元和6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5%和9.4%。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90万平方米,增长19.7%;房屋竣工面积445.7万平方米,增长10.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7.8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86.5亿元,增长21.2%。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1.1亿元,增长35.3%;第二产业投资795.0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投资360.3亿元,增长19.0%。农村个体投资完成71.3亿元,增长1.9%。工业技改投资完成471.5亿元,增长23.9%,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达59.3%,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5.3亿元,增长24.6%。亿元以上施工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分别为451个和252个,分别比上年增加128个和113个。

  工业聚集区投资快速增长。首批6个省级工业聚集区在建施工项目153个,完成投资182.9亿元,占全市城乡建设项目投资的比重为16.7%,比上年增长29.9%,快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7个百分点。旭阳(邢台)工业聚集区施工项目7个,完成投资11.5亿元,增长91.0%;隆尧县东方食品城园区施工项目20个,完成投资29.4亿元,增长115.9%;宁晋县西城工业聚集区施工项目15个,完成投资20.3亿元,下降13.3%;清河汽摩工业聚集区施工项目24个,完成投资18.7亿元,增长34.6%;南宫市工业聚集区施工项目33个,完成投资25.4亿元,增长8.3%;沙河市金百家民营工业园区施工项目54个,完成投资77.7亿元,增长28.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0.9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商品住宅投资69.6亿元,下降3.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0.5亿元,增长51.5%。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城乡市场均衡发展。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475.2亿元,增长15.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48.8亿元,增长14.9%。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14.6亿元,增长20.2%。分类值看,个人娱乐享受、发展类商品销售看好,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书报杂志类增速分别为1.3倍、63.9%、52.0%和43.7%;生活必需品保持刚性、快速增长,日用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类、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分别增长40.1%、39.9%和33.1%;受小排量汽车减税优惠政策取消、汽油价格快速上涨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增长势头减缓。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0.0%和17.9%,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1.5和17.9个百分点。

  亿元以上市场稳步有序发展。年末全市亿元以上商品市场达14个,比上年减少1个,实现市场成交额17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专业市场13个,实现成交额167.7亿元,增长39.1%。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值17.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9.6%。其中,进口总值6.8亿美元,下降33.1%;出口总值10.7亿美元,下降7.8%。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3.9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5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较快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56亿美元,下降1.7%。第二产业为利用外资主体。第二产业实际利用外资3.64亿美元,占全部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高达90.4%。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合同总金额7.69亿美元,增长4.4%;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1.88亿美元,增长9.4%。引进国内市外资金370.8亿元,增长58.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全年货物周转量486.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4%;旅客周转量58.8亿人公里,增长15.6%。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5639公里,增长10.9%,其中,高速公路360公里。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10年不变价)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邮政业务量2.1亿元,增长25.3%;电信业务量38.4亿元,增长12.0%。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98.4万门,比上年末减少169.3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95.1万户,增加2.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50.5万户,减少0.5万户;乡村电话用户42.2万户,增加4.1万户。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503.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4.7万户,增长7.4%。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国内旅游接待人数10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4%;创收金额66.4亿元,增长29.1%,人均花费630.2元/人次;国际旅游接待人数2.29万人次,增长14.4%;创汇金额754.5万美元,增长12.9%。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全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1.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5.6亿元,增长21.3%。重点民生支出得到切实保障。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244.4亿元,增长13.9%。其中,教育支出60.5亿元,增长20.4%;农林水事务支出29.2亿元,增长14.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5亿元,增长45.3%。

  金融存贷款增加较多。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0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比年初增加227.2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454.7亿元,增长15.5%,比年初增加194.6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164.0亿元,增长22.9%,比年初增加217.0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比为56.7%,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保费收入40.2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4亿元,增长13.6%;寿险保费收入26.8亿元,比上年下降1.8%;健康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0亿元,增长11.1%。各项赔款和给付11.5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其中,财产险赔款6.6亿元,寿险赔付4.9亿元(其中健康和意外伤害险赔付0.5亿元),分别增长26.9%和44.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普通高等学校4所,招生人数1.5万人,在校学生数4.95万人。普通中学275所,在校生数34.58万人;小学1384所,在校生数62.4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8.83%,幼儿园在园幼儿数19.69万人。

  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84项。专利申请受理量1273项,比上年增长26.8%;专利申请授权量976项,增长84.2%。其中,发明61项,增长10.9%。

  十、文化和卫生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文化馆20个,公共图书馆20个,广播电视台19座。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07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97个;卫生技术人员24866人,其中,医生11361人,护师、护士7088人;床位2454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3616张。拥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0个,卫生技术人员420人,乡镇卫生院173个,床位6080张,卫生技术人员4428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322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18.86万人,出生率为14.17%。,死亡率为6.50%。,自然增长率为7.67%。。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639元,比上年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01元,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090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59元,增长7.3%。城镇居民现住房人均建筑面积33.79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44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34.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

  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4.3万人,比上年增加16.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达34.3万人,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6.1万人,其中,参保职工达39.7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达16.4万人。企业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全市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0.9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其中,城市居民9.4万人,农村居民21.6万人。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达2.3万张,比上年增加0.7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7万人,增加0.9万人。城镇建立社区服务设施达171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指导和服务中心9个。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7410.2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1220.9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8178公顷,比上年增加13847公顷,增长96.6%。其中,人工造林面积25778公顷,增长1.1倍。零星四旁植树1206万株,成林抚育面积37104公顷,育苗面积3243公顷,苗木产量7139万株。全市林木覆盖率为25.75%。

  全年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为340天。其中,一级天数达到96天,比上年增加17天,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朱庄水库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滏阳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三个出市河流断面COD浓度年均值分别比上年下降了0.6%、19.2%、32.6%,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出市口好于入市口。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254.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4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1.995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4.6%;单位GDP电耗为1344.6千瓦时/万元,比上年下降6.9%。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87起,比上年减少39起,下降6.2%;死亡人数为184人,比上年减少14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人数为11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18起,比上年下降4.4%;造成172人死亡,下降6.0%;受伤人数155人,下降12.9%;经济损失66.9万元,比上年增长50.3%。火灾事故358起,下降7.0%;死亡和受伤人数均为0人;经济损失434.0万元,下降46.1%。

  注:1、本公报中2012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部分数据取自于相应部门的上报数据。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