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赤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5-17来源:赤坎区统计局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赤坎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 “保增长、促创新、抓统筹、重民生”的工作重点,以“三产兴区、科教强区、环境旺区、和谐安区”为发展战略,科学把握形势,团结拼搏,攻坚克难,苦干实干,着力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69.3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0亿元,增长3.9%,对GDP增长贡献率为0.3%,;第二产业增加值60.34亿元,增长11.6%,对GDP增长贡献率为32.8%,;第三产业增加值107.27亿元,增长13.7%,对GDP增长贡献率为66.9%。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8.1%,批发零售业增长16.6%,住宿餐饮业增长5.3%,金融保险业下降2.6%,房地产业增长27.3%,其他服务业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36.8:62.2,调整为1.0:35.6:63.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59187元,增长10.8%。

  全年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增值税4297万元,增长7.0%;营业税6133万元,增长22.8%;企业所得税2116万元,增长38.8%;个人所得税1037万元,增长10.4%。

  全年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92亿元,增长31.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001万元,增长26.0%;公共安全支出2780万元,下降7.3%;教育支出15391万元,增长23.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949万元,增长21.9%;医疗卫生支出7002万元,增长141.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445万元,增长20.7%;农林水事务支出790万元,增长9.3%。

  全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5.1%,食品类价格上涨11.4%,其中粮食上涨13.3%,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7.9%,蛋类上涨13.2%,水产品上涨9.1%,菜类上涨4.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2%;衣着类价格上涨1.4%;家庭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2%;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涨1.0 %;娱乐文教及服务价格上涨0.6%;居住类价格上涨2.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经济规模偏小,产业发展基础不稳固。工业发展受到资金、土地等因素的约束突出,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管理水平较为粗放;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还需提高吸引外资、利用外资的工作力度;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物价仍在高位运行,保障民生任务依然艰巨。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业总产值2.96亿元,比上年增长4.4%。

  全区耕地面积8595亩,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406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6383亩,,旱粮播种面积158亩。甘蔗种植面积329亩;花生种植面积1303亩;蔬菜种植面积16322亩;水果种植面积315亩。

  全年粮食作物总产量3253吨,下降4.8%。其中:稻谷总产量2466吨,下降2.8%;旱粮总产量31吨,下降50.8%。甘蔗总产量1312吨,与上年持平;花生总产量214吨,增长3.4%;蔬菜总产量21393吨,下降0.8%;水果总产量366吨,增长10.6%。

  全年肉类产量3510吨,下降4.2%;其中:猪肉产量2791吨,下降4.6%;家禽肉产量669吨,下降2.2%。生猪出栏37701头,下降7.9%;家禽出栏47.0万只,下降14.2%。

  渔业养殖面积10710亩,与上年持平;其中海水面积2970亩;淡水面积7740亩。水产品总产量5637吨,增长7.1%。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387吨,增长6.9%,淡水产品产量3250吨,增长7.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55.96亿元,增长11.8%;完成工业总产值127.67亿元,增长1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12.86亿元,增长9.6%。其中:国有企业产值29.36亿元,增长3.7%;集体企业产值3.37亿元,增长12.1%;股份制企业产值46.04亿元,增长4.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32.28亿元,增长25.8%。街道工业发展放缓,街道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50亿元,增长1.7%;实现工业总产值17.78亿元,增长2.3%。

  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电力生产、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家用电器制造五大行业全年实现产值84.39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4.8%。其他工业行业中:造纸及纸制品业产值2.52亿元,增长5.8%;专用设备制造产值2.15亿元,增长68.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3.29亿元,增长16.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6.84亿元,增长18.3%;酒制造业产值2.63亿元,下降11.6%。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00.4%,上升19.5个百分点;资产贡献率16.4%,资产保值增值率102.4%,资产负债率50.4%,流动资产周转率1.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7.6%,全员劳动生产率307886元/人年。

  建筑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38亿元,增长8.9%。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4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7.4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0.21万平方米,竣工价值3.28亿元。建筑业总产值11.39亿元,工程结算收入11.5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11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33亿元,增长22.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9.56亿元,增长39.6%;其他投资13.77亿元,下降9.5%。

  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1.13亿元,增长76.0%;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8.14亿元,增长92.2%;其他投资2.99亿元,增长16.4%。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6.59万平方米,增长40.6%;商品房销售额46.08亿元,增长70.3%。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50亿元,增长20.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50.34亿元,增长21.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3.16亿元,增长18.9%。

  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全区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321.28亿元,增长27.9%。汽车消费需求量不断加大,全年汽车销售18654辆,与去年持平,销售额达25.21亿元,增长6.4%。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亿元以上市场8个,全年商品成交额68.48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成交额13.71亿元,增长2.5%;金属、建筑装潢材料类成交额17.83亿元,增长33.3%;机电产品及设备类成交额13.49亿元,增长26.9%;木材及制品类成交额2.63亿元,增长26.0%。

  对外经济放缓。全年全区外贸出口额1.06亿美元,增长1.8%。全年新签合同外资金额509万美元,下降39.4;实际利用外资774万美元,下降55.6%。

  六、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普通高中7所,招生5480人,在校学生14704人,预计毕业4286人;职业高中1所,招生710人,在校学生1769人,预计毕业381人;初中12所,招生6980人,在校学生21095人,预计毕业6028人;小学20所,招生4386人,在校学生27204人,预计毕业5281人;幼儿园35间,在园学生8887人。投入1326万元推动校安工程建设,项目开工率100%,完成8栋校舍建设。开办市二十八中,新增学位2700个。区属高中本科上线人数增长20%,中考升学率达99%,总平均分、优良率、及格率均位居全市前列。与湛江师范学院签定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协议,深化校地合作。

  科技进步再创佳绩。积极组织科技计划项目申报,18个项目列入省、市科技计划,共获科技项目资金257万元。在全市率先设立创新配套专项资金,对区内获省科技创新基金扶持的中小企业给予奖励。新增市级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中心3家。

  七、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工作取得新成绩。改造升级拥军、中华等7个社区文化室及一批农家书屋,建成洪屋下村、高田村、大埠村文化楼。举办“奏响文化强市主旋律”系列音乐会、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和“党在我心中”大型红歌会以及150多场广场文艺演出,送戏送电影下乡300多场,130多个文艺作品荣获国家、省、市奖励。

  卫生事业稳定发展。全区年末拥有卫生医疗机构176间,床位2486张;卫生技术人员3660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155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区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为群众看病减轻负担40多万元。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全市率先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年度任务,传染病发病率全市最低。

  竞技体育成绩显著,全区体育健儿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获得金牌95枚,银牌66枚,铜牌58枚;为省级及体育院校输送运动员19名。

  八、人口与人民生活

  2011年末,全区总户数6.51万户,户籍人口23.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9万人。常住人口28.77万人。人口出生率8.80‰,死亡率3.02‰,自然增长率5.78‰,计划生育率97.71%。

  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市区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7584元,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9027元,增长16.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2491元,增长12.6%。

  九、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

  认真落实利民惠民政策,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领域,全年用于社会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4.46亿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5.4%。全社会从业人员12.6万人,全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113391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6303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8700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5900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64631人。

  全年没有发生一般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工矿商贸、消防安全没有发生死亡事故;道路交通事故140宗,死亡11人,受伤179人,直接经济损失25.9万元。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企业和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
  4、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标的现行制度调查时期为1—11月。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