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五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5-09来源:五华县统计局

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挑战,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两新两特两重点”发展理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设“工业新城,长乐之乡”为目标,坚持抓经济促发展,惠民生促和谐,沉着应对,主动作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 合

经省、市核定,初步核算,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24417万元(当年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5104万元,增长5.8%,拉动生产总值(GDP,下同)增长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04686万元,增长13.6%,拉动生产总值增长3.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149428万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454626万元,增长11.1%,拉动生产总值增长5.5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28.4︰23.2︰48.4调整为今年的28.7︰22.1︰49.2。人均生产总值8690元,比上年增长9.6%。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初步核算,2012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596682万元,增长12.6%,占生产总值比重达64.5%。2012年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注册3118户,比上年增长15%;注册资金7253万元,增长15.3%;从业人员4100人,增长19.5%。新增私营企业1326家,比上年增长35.4%;注册资金23.4亿元,比上年增长32.9%;从业人员19443人,增长29.5%。全社会从业人员52.88万人,比上年增长0.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419人,比上年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2.41%,比上年增长0.16个百分点。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全县乡镇企业总收入469345万元,比上年增长20.5%,总产值484820万元,比上年增长21.5%。

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物价总水平小幅上涨。2012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2%,比上年同期上涨2.2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7%,比上年同期上涨1.7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层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艰巨;工业支柱产业支撑和主导作用比较弱,工业经济总量小,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财政增收乏力,收支缺口进一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规模偏小,县域经济实力仍较薄弱,经济发展后劲亟待增强。

二、农 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使传统农业逐步向精致高效现代农业转变。201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443760万元,比上年增长5.6%,农业增加值265104万元,比上年增长5.8%。

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320253吨,比上年增长3.0%。其中:稻谷293425吨,增长2.9%;甘蔗5780吨,比上年增长17.4%;烤烟3354吨,比上年增长1.3%;花生产量为6164吨,比上年增长4.4%;大豆产量为3388吨,比上年增长9.7%。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完成新造林197880亩,年末森林覆盖率67.61%,比上年提高2.16个百分点,林木蓄积量累计达52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0%。全县共有自然保护区11个,县级森林公园4个。

水土保持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至2012年底投放治理水土流失资金1317万元。其中,2012年度投入治理水土流失资金26万元,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1.3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0.4%。

畜牧业产品总量稳中有增。全年肉类总产量55349吨,比上年增长2.2%。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淡水产品产量15921吨,比上年增长7.4%。

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3.6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0%。全年化肥施用量(实物量)71777吨,与上年持平,农村用电量2067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95354亩,比上年增长0.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产值与效益相得益彰。2012年全县全部工业总产值545349万元,比上年增长17.7%;完成工业增加值149428万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口径)18家,实现总产值289049万元,比上年增长25.2%,实现增加值59559万元,比增19.2%。

规模以上工业产销衔接,销售收入增长较快,经济效益稳定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口径)实现销售收入267863万元,实现利税总额20310万元。

建筑业蓬勃发展,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5258万元,比上年增长7.4%。建筑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3525万元(新口径),比上年增长36.9%。其中,工业投资实现122392万元,增长28.4%,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现14461万元,比减23%。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5053万元,比上年增长10.6%。

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种运输形式竞争有序,综合运力进一步提高。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6.79亿吨公里,增长25.0%,完成旅客周转量11.54亿人公里,增长25.0%。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904公里,比上年增加84公里,增长3.1%。其中:高速公路32.2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由上年的87公里增至本年的90公里,比2011年底增加3公里,增长2.9%。

邮政电信业有所减缓。全县电话装机容量196775门,比降0.76%;城乡电话用户91131户,比降13.8%;电话普及率由上年的37部/百户,下降到本年的31部/百户。通讯网络快速发展,全县互联网用户达31465户,比上年增长18.2%。

旅游事业是我县重点发展的新兴特色产业,近年来已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在紧紧抓住城市化进程和深梅旅游路线扩展的契机,推出了以山、水、泥为特色的旅游项目,扩展了以热矿泥山庄和益塘水库、七目嶂等为生态旅游景点的线路,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来我县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接待人数、收入双双大幅增长。2012年共接待游客1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1.4%,全县旅游业总收入达9.05亿元,比上年增长53.5%。

六、商业、外贸、财政

国内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商品零售总额增幅较大。2012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5847万元,比上年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业贸易业实现568226万元,比上年增长12.1%;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27621万元,比上年增长5.0%。

对外经济工作成绩显著,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增长强劲。2012年外贸出口总额72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三资”企业出口额49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9.4%;一般贸易出口671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9%。实际利用外资实现18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7%。

2012年财政收入稳中增长,县内财政收入实现26702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同口径);财政支出289443万元,比上年增长24.9%。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快速发展,存贷款余额实现同步较快增长。2012年末,全县国家银行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295782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5.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34677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7.2%。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393179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2.7%。

保险事业呈现多家经营竞争趋势,保险事业稳中发展。财产、人寿保险费收入12133万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5.0%。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3202万元,比上年增长21.9%,已决赔款1039万元,比上年增长30.7%;人寿保险费收入8931万元,比上年增长0.6%。

八、教育、科技、文化

教育事业平稳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投资进一步加大。办学条件继续改善,办学质量持续稳定提高。全年教育财政拨款94396万元,比上年增长57%。全县有各类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1662人;普通中学58所,在校学生107165人,减少8%。其中:高中学生40515人,增长5%;职业中学6所,在校学生12027人,比上年减少8.9%。全县共有小学363所,在校学生97104人,减少4261人,减幅为4.2%;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与上年持平;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0%,与上年持平;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1.5%,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高中毕业升学率86.5%,比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在2012年高考中,全县入省大专A线以上人数达5011人,比上年减少33人,入本科线以上人数2321人,比上年减少553人。

科技事业取得新的进展,科技队伍平稳递增。我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848人,比上年增长1.7%。参加省、市、县科技进步奖项目评选活动, 2011年至2012年度获市科技进步奖项目共2项,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县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三项。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各种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广场文化丰富多彩。2012年我县的两个专业剧团以及各业余剧团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不断扩宽演出市场,广泛深入农村山区巡回演出,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全年两个专业剧团和县文化馆一条龙业余剧团送戏下乡演出175场,为山区群众送上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电影行业在多种文化竞争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调动电影队的积极性,出动宣传车广泛宣传,送影下乡,全县共放电影6850多场。图书馆现有藏书11.3万册,进馆读者11万人次,增长37.5%,图书流通量9万册次。县城文化广场业余演出15场。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到2012年止,全县共建调频广播电台1座,有线电视台1个,有线电视站16个,共用天线63个,有线电视用户6.83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8.7%,对推动我县两个文明建设,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九、卫生、体育

医疗卫生事业有新的发展,卫生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医疗设备日益先进,医保网络逐步扩大,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43个,床位1993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151人,其中:执业医师824人,执业助理医师838人。

群众体育逢勃开展,全民健身步步深入。2012年,我县由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团体共集资金89万元,比增0.6%。一年来,全县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或双休日在县城举办大型的足球、篮球、乒乓球、棋类、健身竞走等大型群众活动25场次,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大大地丰富了体育爱好者的文体生活。竞技成绩进一步提高,全年全县参加各类体育竞技活动获得奖牌2块。目前在国家、省、市集训的五华籍队员有28人。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城市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全县有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20人。2012年加强了对11个自然保护区、4个县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和5个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1%,进一步改善了县城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创建美丽镇村建设力度加大,全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59%,美化、绿化、净化了县城环境,树立了五华县城的新形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全县人口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334985人,比上年增加13089人,增长1.0%。其中,常住人口为1067563人,比增0.7%。当年出生18865人。非农人口为183382人,占总人口的13.7%;农业人口为1151603人,占总人口的86.3%。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436人,女性为648549人,性别比为105.8%。全县出生率为14.71‰,比上年上升2.58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69‰,与去年持平;自然增长率为9.03‰,比上年上升2.26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据抽样调查,五华城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85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6%。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785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6.1%,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6%。农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5.91%,与去年持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3平方米,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20台,电冰箱43台,家用洗衣机54台,摩托车99辆,固定电话74部,移动电话239部,生活用小汽车10辆。

社保工作稳定发展,社会保险人数稳中递增,社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县25548人参加失业保险,比增0.48%;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人数46480人,增长7.3%;53312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比上年减少0.08%。其中:机关个人交费15080人,增长1.9%,有29847人参加工伤保险,增长144.8%;有22547名离退休人员享受了社会养老保险,比上年增长65.4%。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1029957人,增长9.6%。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402916人,增长21.7%。

全县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111424人,其中城镇444人,农村110980人。目前,全县各乡镇已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

说明: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县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各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运用的有关价格指数来源于市统计局物价调查科的反馈数据,仅供参考。
4、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报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新口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报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新口径)。
5、本公报中各项指标对比基数,均为上年《五华县统计年鉴》公布的统计数。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