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阳东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5-14来源:阳江市阳东县统计局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为主线,积极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商旅旺县、科教兴县、环境立县”发展战略,全年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平稳,社会发展协调推进,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总体经济稳定发展。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47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85.51亿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42.32亿元,增长17.7%。人均GDP达3.6万元,增长14.1%。总计中,民营经济增加值99.61亿元,增长15.7%,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62.1%。

经济结构有所改善。三大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1.5:52.2:26.3调整为20.3:53.3:26.4,其中第一产业下降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1个百分点。三大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7.1%、63.5%和29.4%,分别拉动GDP增长1.1个、10个和4.7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全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17亿元,增长35.3%,比上年加快4.3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5.17亿元,增长32.1%;非税收入1.99亿元,增长44.4%。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5.13亿元,增长21.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65亿元,增长19.5%;教育支出2.5亿元,增长26.9%;农林水事务支出2.8亿元,增长25.5%。

市场物价涨势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6%,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1.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建筑安装工程价格上涨7.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3%。

二、农业

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实现农业总产值53.25亿元,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17.77亿元,增长3.5%;林业产值1.11亿元,增长5.4%;牧业产值9.85亿元,增长6.5%;渔业产值23.54亿元,增长6.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8亿元,增长5.3%。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5.01万亩,比上年减少0.6%。其中,粮食种植面积49.71万亩,减少0.1%;蔬菜种植面积18.63万亩,减少0.4%;花生种植面积10.48万亩,增长2.4%;水果年未实有面积36.54万亩,减少0.2%。水产养殖面积12.88万亩,增长3%。

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多减少。其中,粮食产量15.74万吨,比上年增长0.9%;蔬菜产量19.79万吨,减少0.2%;花生产量1.46万吨,增长2.8%;水果产量6.97万吨,增长5.7%;水产品产量24.37万吨,增长9.1%;肉类总产量3.68万吨,减少1.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年末全县工业企业(不含个体户)103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3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5.01亿元,增长2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78.42亿元,增长26.9%,占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的86%。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从轻重工看,轻工业产值201.31亿元,增长24.8%,重工业产值77.11亿元,增长32.7%。从企业类型看,大型企业产值31.67亿元,增长16.2%,中型企业产值72.57亿元,增长30.6%,小型企业产值174.17亿元,增长27.3%。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23.5%,集体企业增长47.8%,股份制企业增长30.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2.3%,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长24.7%。

建筑业加快发展。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2家,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41亿元,增长28.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资质内建筑企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9.5万平方米,增长0.5%,其中新开工面积35.8万平方米,减少0.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3.8万平方米,减少0.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4万平方米,增长1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58亿元,增长46%。其中,城镇投资54.73亿元,增长75.6%;农村投资3.86亿元,减少57%。总计中,房地产投资、工业投资增幅下滑。房地产开发投资17.48亿元,增长10.3%,同比回落124.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17.39亿元,增长4%,回落17.1个百分点。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80.8万平方米,增长25.6%;房屋竣工面积71.9万平方米,减少23.5%。商品房销售面积25.93万平方米,增长26.7%;商品房销售额12.42亿元,增长45.4%。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保持稳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47亿元,增长17.4%。分地域看,城镇零售额26.7亿元,乡村零售额20.77亿元,分别增长21.4%和12.7%。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3.6亿元,增长18.2%;零售业38.44亿元,增长17.5%;住宿业0.44亿元,增长31.3%;餐饮业4.99亿元,增长15.7%。

全年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70.76亿元,增长20.3%。其中,批发业销售额28.76亿元,增长22.7%;零售业销售额42.01亿元,增长18.8%。

住宿、餐饮业经营有序开展。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11亿元,增长30.8%;餐饮业营业额5.4亿元,增长14.3%。

六、对外贸易

外贸出口大幅回升。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3.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9%,增幅比上年提高17.1个百分点。其中,外贸企业出口1.97亿美元,增长53.6%;三资企业出口1.69亿美元,增长28.5%。

全年新办三资企业4家,合同利用外资1.22亿美元,增长50.9%,比上年提高35.5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5310万美元,增长17.9%,回落3.2个百分点。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增长较快。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165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3.9公里,国道32.12公里,省道50.16公里,县道及以下1476.21公里。年末民用机动车辆拥有量13.93万辆,比上年增加0.64万辆。其中,载客汽车0.96万辆,增加0.18万辆;载货汽车0.34万辆,增加0.04万辆;摩托车12.61万辆,增加0.42万辆。

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1414万吨,增长30.6%;货物周转量76180万吨公里,增长31.4%。旅客运输量295万人次,增长11.3%;旅客周转量25504万人公里,增长19%。

邮电通信平稳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34亿元,增长0.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806万元,下降26.5%;电信业务总量2.06亿元,增长6%。全年报刊杂志累计发行217万份,收寄邮政函件36.62万件,特快专递3.3万份。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8.06万户,比上年增加0.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3.54万户,增加2.7万户;小灵通用户916户。

八、金融业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4.9亿元,增长11%,比上年回落2个百分点。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5.05亿元,增长17.2%;单位存款19.61亿元,下降6.2%。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4.74亿元,增长26.5%,比上年回落5.5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6.18亿元,增长39.4%;中长期贷款38.36亿元,增长24%。

九、旅游业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93.06万人次,增长9.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国际游客13.08万人次,增长16.3%;国内游客179.98万人次,增长8.4%。实现旅游总收入11.82亿元,增长110.3%,比上年提高99.7个百分点。

十、科技与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年末拥有省、市级科技园1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民营科技企业36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全年专利申请量513件,比上年增加21件;专利授权量33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各类学校在校学生7.66万人,比上年增加235人;教职工0.63万人,增加192人;专任教师0.56万人,增加15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4.7%,高中毕业生升学率88.8%。

十一、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体事业不断进步。全县拥有文化站1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体育场馆1个。图书馆图书藏量达4万册。加快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竞技体育成果丰硕。全年各类体育项目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36枚,银牌58枚,铜牌55枚。

医疗服务能力日趋增强。年末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各类机构实有床位88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780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080人,其中执业医生(含助理)390人,注册护士335人,药剂和检验人员165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有效控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23‰,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9%,孕产妇死亡率为零。

全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4.25万人,比上年增长5.1%。其中,领取医疗保险金12.93万人,发放保险金额5175万元,增长25.2%。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十二、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907元,比上年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8639元,增长19.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65.05亿元,占全县存款余额的76.6%,增长17.2%。

就业总体形势平稳。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26.28万人,增长3.9%。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405人,比上年减少2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比上年减少0.15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90%。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全年参加失业保险3.18万人,比上年增长7.9%;养老保险4.96万人,增长10.4%;工伤保险4.6万人,增长16.1%;基本医疗保险3.64万人,增长10.1%。全县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达3274人,增长8.3%。全年征收社会保险基金总额3.47亿元,年末社会保险基金累计余额6.81亿元。

镇、村社区服务网络日趋完善。年末拥有社会福利院1家,床位150张,在院人数72人,比上年减少10人。敬老院11家,床位485张,增加35张,在院人数376人,减少3人。全年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1397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1.29万人,农村五保供养人员1911人。

十三、人口与环境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49.0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53万人,农业人口40.56万人。常住人口44.6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05万人,城镇化率44.86%。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3.34‰,比上年提高0.09个千分点;死亡率5.59‰,比上年减少0.4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7.75‰,比上年提高0.53个千分点。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常用耕地面积35.52万亩,当年净减耕地359亩。森林面积84877公倾,森林覆盖率48.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年末拥有环境监测站1个,烟尘控制区2个,噪声达标区1个,面积为5.93平方公里。污水处理厂2座,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8.64%,比上年提高8.4个百分点。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77%,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85.1%,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等级。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测算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