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三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5-13来源:三水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

2012年,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上下团结一心,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服务“产业新城、南国水都、广佛肇绿芯”为大局,坚持“稳中求进”,调结构、促创新,克服了不利因素的影响,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软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品质明显提高,民生事业得到发展,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1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49.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04亿元,增长4.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6%;第二产业增加值581.43亿元,增长13.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94.1%;第三产业增加值139.1亿元,增长2.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2%。三次产业结构为3.9:77.5:18.6。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3.0%,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5%,金融业增长12.1%,房地产业下降9.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70.86亿元,增长4.9%。2012年,人均GDP达到11.96万元 (按2012年平均汇率计算为1.8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7%。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7%,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2%,居住类价格上涨 1.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0.6%,其中轻工业上涨2.1%,重工业下降0.1%。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面对市场需求减弱、生产成本上升、资金要素供应紧张等多重困难和制约,利润空间减小,经济效益运行压力较大;由于经济下行导致消费预期减弱,加上家电消费补贴等刺激政策的相继退出、房地限购政策的实施,消费需求减弱,增长趋缓;服务业增长乏力,比重降低,与珠三角发展规划的目标差距进一步加大,对今后我区经济总量的继续提升有一定影响。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8.46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种植业产值17.54亿元,增长3.5%;牧业产值27.67亿元,增长4.1%;渔业产值10.51亿元,增长3.7%。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72169亩,比上年减0.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0027亩,比上年减0.7%;花生种植面积13758亩,减6.6%;蔬菜种植面积188591亩,增长1.0%。

粮食产量3.51万吨,减0.1%;花生产量0.25万吨,减3.5%;蔬菜产量42.1万吨,增长3.4%;水果产量2.92万吨,增长3.3%。

经过五年建设,今年底已建成连片农业园区91260亩,约占规划面积的95%;全力推进四大示范基地建设,建成优质高值温室花卉大棚906亩;优质高值水产鱼塘保温棚3000亩;优质高值蔬果育苗温室大棚100亩;优质高值蔬果新品种示范基地28个。

为搞好生态景观林带,投入资金7378.76万元,完成了二广高速乐平示范段0.8公里、云东海段4.5公里、城区段6公里和北江大塘段、北江芦苞段、北江西南段、西江三水段1公里可视范围内生态林带建设。投入建设资金196.8万元,完成低效生态林改造建设1000.15亩,生物防火林带100亩。

全年共送苗下乡65000多株,推进“一村一景”建设,完成绿化示范村建设35条,并将“一村一景”建设同名村名镇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建成了乐平康乐村、夏渔村等一批绿化示范村。

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取得成效。全区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其中市级示范社10家,省级示范社从去年的1家增加到5家。已组建农业龙头企业21家,其中市级4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2057.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02.53亿元,增长14.7%,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为97.3%。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总产值654.62亿元,增长12.4%;重工业总产值1347.91亿元,增长15.0%;民营工业持续较快发展,全年完成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1385.96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9.2%,比上年增长14.1%。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按行业分: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06.37亿元,增长7.9%;纺织业103.89亿元,增长14.2%;造纸及纸制品业55.44亿元,增长9.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97.78亿元,增长17.4%;橡胶和塑料制品业90.57亿元,增长15.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40.11亿元,增长9.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73.16亿元,增长22.2%;金属制品业162.33亿元,增长15.3%;通用设备制造业63.74亿元,增长16.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47.51亿元,增长45.7%;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00.75亿元,增长19.1%。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总产值7.86亿元,增长10.8%;集体企业总产值0.34亿元,增长3.8%;股份制企业总产值1219.91亿元,增长15.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总产值656.25亿元,增长12.8%;其他经济类型企业总产值118.16亿元,增长13.2%。

年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62家,比去年增加 17 家。规模企业中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229家,总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有38家,大型企业26家。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934.59亿元,比上年增长 14.9%,销售率为96.6%。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23家;实现总产值21.71亿元,增长14.3%;营业收入29.79亿元,增长73.2%;利润总额1.03亿元,增2.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1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城乡固定资产投资345.01亿元,增长22.4%;房地产开发投资68.93亿元,同比下降12.8%。在总投资中,工业投资253.14亿元,增长19.5%。

本年新开工项目348个,全年共有318个项目竣工,新增固定资产250亿元。全年工业扩建改建项目116个,项目规模129.6亿元,本年完成投资106.13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42%;全区工业投资中亿元以上项目84个。

房地产投资4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全年完成投资68.93亿元,下降12.8%。按用途分,商品住宅开发投资54.08亿元,下降6.3%。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宅投资 15.61亿元,增长9.0%;144平方米以上住宅投资20.83亿元,下降7.7%;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 337.55万平方米,增长11.3%,商品房竣工面积55.84万平方米,下降20.6%。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在零售总额中,城镇零售额111.91亿元,增长9.4%;农村零售额36.97亿元,增长12.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22.38亿元,增长10.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 26.50亿元,增长9.9%。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批发零售贸易销售额 196.80亿元,增长23.7%,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48.25亿元,增长10.9%。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

全年累计引入签约项目89个,项目计划投资额131.73亿元,规模项目已签12个,引入的世界500强企业有美国亨氏、中国华电集团、佛吉亚(广州)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新签项目中新能源、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现代服务业、饮料制造、汽车配件等主要产业所占比重为76%,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大、产业带动能力强的新兴产业优质项目不断落户,光伏太阳能、食品饮料、汽配、新材料等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飞驰客车、台湾东阳、长春进发、佛吉亚、江苏旷达等项目的签约,使汽配产业链更加完善;佳明中型挖掘机、南台精机等项目的落户,将机械装备制造业提升到新的发展水平;亨氏项目的引进,填补了食品饮料产业链的空白。第三产业招商引入了顺峰山庄等项目。

全区已完工项目建设82个,在建项目130个,总投资395亿元,海尔(三水)产业园物流中心、冰柜项目已投入运营。红牛三期、百威三期已经投产。移动物流中心、登骏数码城、银湖电缆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或投产。

2012年我区合同外资金额50709万美元,同比增长6.94%;实际利用外资33973万美元,同比增长1.0%;进出口贸易总值220203万美元,同比增长5.9%。其中出口120040万美元,同比增长9.8%,进口100163万美元,同比增长1.5%。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104676万美元,增长10.9%,占出口总值87.2%,加工贸易出口15364万美元,增长2.3%,占出口总值12.8%;在进口中,一般贸易进口89760万美元,增长4.0%,占进口总值89.6%,加工贸易进口9775万美元,减少13.6%,占进口总值9.8%。

全区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79627万美元,减少5.6%,占进出口总值36.2%。其中出口47526万美元,减少4.8%,占出口总值39.6%;进口32101万美元,减少6.9%,占进口总值32.1%。内资企业进出口140576万美元,增13.7%,占进出口总值63.8%。其中出口72514万美元,增长21.9%,占出口总值60.4%;进口68062万美元,增长6.1%,占进口总值68.0%。

全年机电产品出口53548万美元,增长25.2%,占出口总值44.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机电产品有交叉,下同)18459万美元,同比增长16.9%,占出口总值15.4%。

香港及东盟进出口增长显著,欧盟出口略有下降。我区对美国出口额为10891万美元,同比增长9.1%,对印度、巴西、欧盟、东盟(不包含新成员四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香港出口分别为3005万美元、3032万美元、23051万美元、29955万美元和1085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8%、3.1%、-7.5%、49.7%和-5.2%。

今年自亚洲、欧盟和澳大利亚三大进口市场进口总额为95079万美元,占全区进口总额94.9%,比2011年同期增加2727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 12.02亿元,比上年下降21.6%。

目前辖区内国、省道共138公里,其中,国道24公里,省道114公里,在册地方公路里程约837公里,其中,县道约166公里,乡道约362公里,村道约309公里。

我区启动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工作,全年推进交通工程项目12项、筹建交通工程10项、绿化景观工程4项,总投资约52.31亿元: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共4项,纳入市级城市升级绿化景观提升工程项目3项,总投资2.8亿元,已完成X780六山线塘排至鸡山段改建工程(II标),塘西大道(高尔夫大道至西乐公路段)、乐大线乐平至范湖段改建工程、三水二桥南引道延长线、永乐路下穿广茂铁路通道工程、云东海大道(西乐公路)、城市对外主要出入口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广三高速城区段两旁美化亮化工程以及广海大道沿线景观改造提升工程西南大桥至健力宝路1公里试范路。

新增公交线路28条,优化调整原线路20条,新投入车辆260辆(其中LNG公交车208辆),至年底全区共有公交线路81条,公交车420辆,新增公交站亭12个、公交首末站2个。

年末全区交通运输车辆保有量158069辆,比上年末增长2.2%,其中私人汽车52003辆,增长20.3%;当年新入户私人小汽车10423辆,增长22.2%。年末机动车驾驶员19.34万人,增长0.9%。年内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20宗,造成死伤人数570人,其中死亡55人,直接经济损失78.08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5.5%、下降13.1%、下降6.8%和下降1.1%。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4103万元(2010年不变价,下同),增长14.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521万元,增长10.4%;电信业务总量58582万元,增长14.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3.38万户,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住宅电话用户8.21万户,增长1.6%。年末移动电话用户88.76万户,下降12.0%;国际互联网用户17.25万户,增长46.5%,其中互联网宽带用户17.06万户,增长61.6%。

全年各旅游单位、景点和设施旅游营业总收入18.63亿元,比上年增长4.9%,旅游接待总人数315.72万人,比上年增长4.4%。其中,城市接待过夜游客总人数为203.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6%,在接待总人数中,国际游客为24.98万人次;国内游客为178.17万人次。年内旅行社组团出游人数为12.33万人次,比上年增1.2%,其中省内外游11.25万人次,增长约3.5%;出境游1.08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金太阳酒店、花园酒店先后被评为国家五星级旅游饭店。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三级库收入111.25亿元,比上年增长3.6%(按可比口径,下同),其中,中央库收入46.06亿元,增长9.0%;省市库收入13.36亿元,增长19.6%;地方库收入51.83亿元,下降4.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63亿元,增长14.5%,其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收入8.20亿元,企业所得税2.03亿元;基金预算收入27.21亿元,同比减收5.26亿元,下降16.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9.77亿元,增长15.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84亿元,增长15.0%,教育支出6.77亿元,增长21.7%,科学技术支出0.9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03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36亿元,分别增长94.5%、18.4%和下降9.1%。

今年各级财政积极筹措4.6亿元支持产业链招商,扶持企业技术创新、增资扩产、节能减排等460个项目建设,受惠企业299家。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88.62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2.1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8.0%和8.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93.64亿元,比年初增长13.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28所,在校学生31942人;小学36所,在校学生46918人;幼儿园55所,在园人数18554人,共有教职工7271人,其中,专任教师5783人。大中专院校及成人教育学校共9所,在校学生21540人,共有教职工1003人,其中,专任教师863人;中专和技校6所,在校人数8150人。2012年高考录取人数3032人,其中本科生1555人,大专生147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及小学升学率均达到100%,初中升学率为99.3%,高中升学率为91.8%。2012学年,全区义务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校生达35532人,其中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有21212人,进入民办学校就读的有14320人。

2012年全区登记科技成果数量10项,全部通过成果鉴定,获得科技奖励成果数5项,其中一项为省级科技奖励,4项为2012年评选出2011年的市级科学技术奖;专利申请量为927件,专利授权量为597件;现我区共有工程中心80家,今年新增1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现共有42家,今年新增8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有3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2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34.47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制造业25.92亿元,服务业8.55亿元。年末全区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含民间团体)19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全区创作各类文艺作品410件,其中获国家、省、市奖20件,在地级市以上报刊、杂志发表350件。有线电视覆盖率为100%。

全年累计刊播各类重大主题报道2500多篇;制作了《智汇三水》电视访谈节目30期、《对话民生》电台节目33期;制作播发有关“创文”新闻、专题1000多篇。成功举办了2012年新年音乐会;全年共组织放映农村公益数字电影900多场,受众人群高达9.37万人次。

粤曲表演唱《瓜王赞》获得“佛山市2011年度群众文艺“百花奖”曲艺类金奖;小品《神医与神棍》获得了戏剧曲艺舞台展演(戏剧专场)的银奖。陈镜辉书法作品入展全国书法作品展览首届王羲之奖、入展“首届‘张芝奖’全国书法大展”;贺显亮的国画《太行秋韵》荣获中国2012年广东省群众廉政书画作品展铜奖;三水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达到18个。

全年全区有177家医疗机构,其中医院17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专科疾病防治所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6个。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032张,卫生技术人员3208人,开放病床总数2025张。全区门诊量425万人次,病床使用率74.3%;婴儿死亡率6.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2‰,产妇住院分娩比例为100%。接受白内障手术累计3539人,为全区25426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免费保健管理,为26894名儿童提供了免费保健服务,为5575名孕产妇提供了免费保健服务。全区适龄儿童(本地外地)各项基础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保持在90%以上,共开展职业健康检查23万人次。

顺利实施110与120并网调度,建立起全区统一调度、快速反应的医疗急救网络;全面加强人口计生过程管理,在广东省全员人口信息系统数据质量专项评估中,排名全省第一;共新建省卫生村39条,全区省卫生村达385条,创建率为49.1%;完成了709座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

全年共向上级输送体育人才63人,其中,市体校41人,省队9人,省体校6人;共有2个项目,2人次获得国际赛第一名,8个项目28人获得全国赛前三名的佳绩。

新增全民健身径道7条,新建十四小区灯光篮球场1个。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三联杯”乒乓球联赛,第四届羽毛球联赛、第十届足球联赛、第十届篮球联赛,区直机关篮球、羽毛球赛,体育网点校田径、跆拳道、武术、棋类、体操等多个项目的比赛,擦亮“四大联赛”的名片。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年完成6个城区绿道网和社区绿道建设工程,生态林带建设基本完成封育任务;三达路北延线、御龙湾北侧西青大道延伸工程和白金大道照明工程已竣工,捷和广场周边市政道路工程基本完工,新明珠周边市政配套工程和工业大道改造工程年底竣工;白泥坑垃圾填埋场、白坭和乐平垃圾压缩中转站建成并投入运营;大棉涌引水工程K4+750~K6+155段整治工程主体工程完工,投入5300万元开展下水道清淤,排水管网、落水栅的建设、改造,新建市政排水泵站等水浸街黑点整治工作;完成8条自然村通水和21条自然村村内管网、13条自然村村前管网建设,按期关闭了大塘水厂,成功整合了南山镇(含六和、迳口)、白坭镇、乐平镇(含南边、范湖) 、芦苞镇、大塘镇供水资源,实现与芦苞管网并网供水。

在中心城区增设小车停车位3000多个、摩托车停车位4000多个,大大缓解了城区停车难问题。对户外广告进行了专项整治,全区共拆除违章广告牌1000多个,拆除面积1万5千多平方米,责令整改600多个,责令整改面积1万多平方米;提升城区环卫保洁力度,新建垃圾收集站9座,更换果皮箱2200个,维修公厕、垃圾中转站28座;共完成集贸市场升级改造30个,其中样板市场10个,非样板市场20个。

新建公租房1013套,年末竣工757套。保障性住房三期工程完成年度计划的63%;芦苞镇创宜居城镇、西南木棉村等3条村创宜居村庄、西南桥头等4个社区创宜居社区完成了年度宜居城乡创建任务。

年内全区竣工人防工程10.5万平方米,完成3个地震预警自动观测站建设,完成全市首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

2012年以来全区环境质量保持良好,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流经我区西、北江干流水质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值。新增地下水监测点位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的Ⅲ类标准。内河涌水质未能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全区无劣Ⅴ类水体出现。空气自动监测站数据显示,中心城区基本上能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今年共审批总量减排建设项目387个,共受理建设项目验收申请195件,完成验收企业188家;共受理建设项目试产申请51件,完成试产企业48家;积极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工作, 20家企业顺利通过了清洁生产评估工作。新审批了南山、乐平范湖、乐平南边三间污水处理厂,云东海扩建后的5000吨/日的污水处理项目年内投入运行,此外完善驿岗污水处理厂的管网建设,提高进水浓度,完成3间陶瓷企业的关停,初步核算减排量为二氧化硫1053.4吨、氮氧化物793.47吨;推广清洁能源替代工作,规范企业对生物质燃料的使用,并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开展水源地调查评估和巡查,及时更新水源地基础信息,按要求设置保护区标志牌,强化水源的规范化管理。

淘汰黄标车工作,同时加大对机动车环保标志发放力度,共发出环保标志27508张;切实加大对区内黑烟车的查处力度,减少黑烟车对我区形象和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截至年底,抽查合格率为77.5%。完成验收监测的锅炉为123台,通过验收企业48家,验收锅炉52台,验收锅炉总蒸吨数286.3蒸吨。

十二、社会保障与安全生产

2012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69722人(实际缴费人数,下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53370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59632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158368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159632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50175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89846人;已有121条自然村办理了全征地参保,参保率达88%。调整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金标准,共办理459名原事业单位人员“事转企”业务。

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5.22亿元,同比增长6.3%,发放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0.43亿元, 同比增长26.1%。

全年全区共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080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493人,全年共发放最低保障资金1397万元;年末全省各类福利院床位数520张,收养505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 137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8个。

进一步巩固了全区安全生产监管基础。信息平台录入企业总数(含重点企业)由2011年的1555家增加至17338家。全区高危行业企业重点部位100%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全区工矿商贸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发生1起,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0.3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50%,死亡人数持平,受伤人数下降100%,直接经济损失下降94%。

十三、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年末常住人口628436人。年末户籍总人口399122人,全年出生人口5457人,出生率 13.7‰;死亡人口 2606人,死亡率 6.5‰;自然增长人口2851人,自然增长率7.2‰。

全年新增专业技术人才1000人,高级技能人才120人,办理人才落户手续1056人,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入户城镇手续605人;举办3场三水籍在校大学生走进企业交流活动,促成355名区外的毕业生入职我区,接收三水籍高校毕业生共计2814人,帮助35名特困家庭毕业生实现就业;为1056名人才办理落户手续,认定232名工程技术人员;利用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社区人员就业,举办各类招聘会157场,走访周边地区7家技术学校,开发就业岗位近23920个,职业介绍共5332人次,推荐就业3125人;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培训工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187人,高技能人才130人,农村劳动力4109人,各类特种作业人员3998人,专业技术人员500人。

年末全区共有从业人员36.53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增长1.4%,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6.52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8.97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1.0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2.3%、下降0.7%和下降0.6%。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39962元,比上年增长9.8%。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254元,比上年增长1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7%,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所占比重为9.5%;农村居民住房建筑面积人均48.8 平方米。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36元,比上年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3%,比上年上升0.9百分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所占比重为14%;城镇居民住房建筑面积人均33.8平方米。

注:1、公报中部分指标为初步测算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绝对数均按现行价计算,生产总值和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按缩减指数计算。
3、在2012年《三水统计年鉴》出版前请使用公报数据,此前我局印发和提供的2012年统计资料,如与公报不符,均以公报数为准。
4、在编写公报的过程中得到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