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高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2-09-30来源:高县统计局

2010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府的领导和带领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科学应对,抢抓机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强县战略,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623378万元,比上年增长19.3%,增长速度比去年增加2.6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163元,增长25.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938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362542万元,增长30.5%;第三产业增加值130898万元,增长8.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7%、81.0%(其中工业为78.9%)、10.3%,分别拉动地区生产总值1.0、16.2(其中工业为15.8)、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和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工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尤为突出。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2010年,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布局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重首次呈现“二、三、一”结构,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23.9∶52.4∶23.7调整为20.8∶58.2∶21.0,成为我县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分界线。

民营经济继续稳步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0.15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4.4%。

价格总水平总体平稳,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同比上涨3.2%,与全市持平,涨幅较上年上升1.24个百分点。从其中的八大类消费来看,呈现“七增一减”趋势。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居住类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分别为4.9%、5.9%、0.7%、1.5%、3.8%、4.4%、2.6%;交通及通讯类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2.2%。食品价格仍是价格总水平上涨的第一推手。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增长3.34%。全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增长6.23%。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环境更加复杂,经济形势日益严峻;产业结构矛盾突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工业企业规模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有待培育;城镇化水平依然滞后。

二、农业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7512公顷,其中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792公顷,比上年增加1135公顷,增长2.4%,所占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油料作物面积4370公顷,增加81公顷,增长1.9%;茶园面积12026公顷,同比增长66.0%;果园面积1925公顷,同比增长4.3%;药材面积24公顷,与去年持平;蔬菜、瓜果类作物面积3720公顷,比去年增加170公顷;饲料作物1243公顷,比去年减少20公顷。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小幅增加,品质提高。全县优质水稻面积8400公顷,比上年增加400公顷;优质小麦种植面积7880公顷,与上年持平,优质玉米面积3000公顷,增长2.3%,优质大豆面积30公顷,与上年持平。

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260885吨,比上年增长1.57%;甘蔗产量8390吨,比与上年持平;茶叶产量4860吨,同比增长13.6%;烟叶产量129吨,与上年持平;油菜籽产量2460吨,增长6.5%;麻类作物产量6吨;水果产量9220吨,同比增长6.0%;蔬菜产量136260吨,增长5.6%;药材产量46吨,与上年持平。

畜牧业较快发展,水产品产量增多。全年出栏肉猪601960头,增加26570头,增长4.6%,羊出栏40473头,增长19.0%,家禽出栏575万只,增长9.9%。主要畜产品产量继续增加,结构有所调整。全年肉类总产量61148吨,增加3305吨,增长5.7%。其中,猪肉产量49333吨,增加2178吨,增长4.6%。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为80.7%。禽蛋产量3812吨,增长18.2%;牛奶产量180吨,增长78.2%;水产品产量5107吨,增长14.97%。

生态环境继续优化。2010年末全县森林面积40998公顷,增长1.6%,森林覆盖率达到40.74%,比上年上升5.17个百分点,造林1394公顷。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有效推进,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770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1.01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工业继续保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撑作用,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33.4%,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32868万元,增长37.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014389万元,增长55.3%,其中轻工业产值497684万元,增长69.46%,重工业产值516705万元,增长43.8%;按所有制形式分,国有企业产值40772万元,增长82.35%,股份制企业848247万元,增长56.29%,其它经济类型企业105874万元,增长41.6%。工业产品销售收入992342万元,增长54.0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其中原煤255.65万吨,增长54.25%,发电量46787万千瓦小时,增长66.35%,白酒48987吨,增长34.93%,机制纸74974吨,增长36.04%,水泥52.04万吨,增长21.9%,丝883吨,增长8.34%,电石148316吨,下降24.64%,精甲醇103105吨,下降19.83%。

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7个工业企业达到国家中型企业规模。5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实现盈利,实现净利润83658万元,增长70.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净利润16240万元,下降5.15%,私营企业实现净利润59690万元,增长95.7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68.11点,比上年提高90.83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38.17%,比上年提高7.7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6.8%,比上年下降5.3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5.99次,比上年放缓0.2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9.55%,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税133307万元,增长70.5%。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折合标煤751940吨,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87吨/万元,同比下降23.68%,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8.99%。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603吨,同比降低19.06%,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99.8%,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92.6%。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县拥有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的建筑企业7个。建筑业总产值70119万元,增长41.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83028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47350平方米。房地产开发企业6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趋势明显。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5151万元,比上年增长44.4%。从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296206万元,增长59.1%;更新改造投资127003万元,增长37.8%;房地产开发投资43748万元,增长68.5%。全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上升,达236961万元。房屋施工面积61601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41813万平方米。

五、贸易

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市场亮点较多,城乡消费市场全面发展,经济贸易呈现兴旺景象。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9517万元,增长18.75%。其中,城镇零售额为136944万元,比去年增长18.66%;乡村的零售额为72573万元,比去年增长18.9%。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和集体经济的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99%,私营个体经济及股份制经济零售额增势强劲,分别增长18.96%和19.06%,分别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2.22%和15.79%。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大幅增长,批发零售额152830万元,增长18.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8795万元,增长21.95%。

对外贸易有所回落,全年出口贸易完成220万美元,同比下降49.4%。

六、交通、旅游

交通运输生产及建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10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1312.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103.7公里;铁路通车里程23公里。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26423万吨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8168万人公里。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接待旅游人数90.62万人次,旅游收入总额27100万元。

七、财政、金融

2010全县财政总收入80160万元,同比增长93.78%,地方财政收入53346万元,同比增长169.56%,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859万元,同比增长35.03%。财政总支出132083万元,同比增长39.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98879万元,同比增长13.17%。

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运行平稳。2010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大幅上扬,达473599万元,比上年末增加93928万元,增长24.7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3840万元,增加13605万元,增长33.81%。全年各项贷款余额197279万元,增加57286万元,增长40.9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0238万元,增加24452万元,增长37.17%;中长期贷款余额101354万元,增加28331万元,增长38.8%。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24071万元,现金支出726467万元,货币净回笼2393万元。

八、教育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10学年初,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42所(含幼儿园,下同),在校学生75579人,教职工3682人,其中专任教师3423人。

基础教育健康发展。2010年,全县小学110所,招生5619人,在校小学生3215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普通中学25所,招生8361人,在校学生24004人,其中初级中学在校生18357人,普通高中在校生5647人。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2010年,全县中等职业教育(职高、中专、中师)学校1所,招生2612人,同比增长3.3%,在校学生7330人,增长67.5%。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公共卫生等各项事业持续发展。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广播电视覆盖率持续提高。“村村通”工程建设巩固发展,乡镇有线电视光纤联网建设进一步推进,促进有线电视发展。2010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96%,转播电视节目43套,电视人口覆盖率96.5%。全县有线电视用户16513户。

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末,全县卫生机构28个,床位1193张;卫生技术人员956人,其中,执业医师266人,执业助理医师115人,注册护士326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20人;妇幼保健机构1个,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7人,注册护士14人;乡镇卫生院20个,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179人,注册护士87人。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体育事业支出经费21万元,国家三级裁判45人,二级裁判9人,一级裁判3人。

十、人口

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52.97万人,其中非农人口6.49万人,农业人口46.48万人;男性人口27.58万人,女性人口25.39万人,男女性比例108.6∶100。当年出生人口6310人,死亡人口4319人,人口出生率12.09‰,人口死亡率8.27‰,人口自然增长率3.81‰。全县常住人口41.11万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县在岗职工人均货币工资25376元,增长15.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75元,增长14.28%;人均消费性支出12564元,增长14.8%,食品价格逐步攀升,城镇居民用于食品消费的费用大幅增长,居民消费结构与上年比发生较大变化,恩格尔系数(全年食品消费占总消费支出比重)由上年的35.0%上升到40.2%,上升5.2个百分点;服务性支出3611元,比上年增加735元,增长25.6%;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8.02平方米。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723元,比上年增收763.8元,增长15.4%。其中,工资性收入增收166元,家庭经营性收入增收144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053元,比上年增长49.9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6.5%,比上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

2010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8137万元,同比增长22.4%。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122434万元,同比增长32.0%;定期储蓄存款余额195703万元,同比增长17.0%。

全县年末社会从业人员29.6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6.39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3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9.96万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186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6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7%。

“两个确保”进一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稳步发展。全县纳入城市“低保”范围的人员2711户,4954人,共下拨城市“低保”资金997.27万元。全年为6385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6962.7万元,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征缴率不断提高。全县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21604人,本年征缴养老保险费9400万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人数12101人,征缴失业保险费199.6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531人,征缴医疗保险基金3699万元;参加工伤保险职工8653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4226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426584人。

注:1.公报中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按照国家统计局规定,根据统计制度改革及统计口径调整,公报中2009年少数指标数据经市统计局核定后作了相应调整,主要包括工业、交通、贸易和就业板块中部分指标。

3.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宜宾统计年鉴—2011》为准,人口数据及人均指标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及调整数为准,由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未公布,城镇化率暂未核定。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