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各种困难,应对复杂形势,着力转方式、惠民生、增后劲,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GDP)888.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14亿元,增长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1%;第二产业增加值373.3亿元,增长11.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1%;第三产业增加值390.05亿元,增长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0.9%。三次产业结构为14.1:42:43.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3.11万元,比上年增长9.1%,按平均汇率折算为4922美元。分区域看:韶关市区生产总值449.64亿元、增长9.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0.3%,人均生产总值4.48万元;县域生产总值443.61亿元、增长10.5%,占全市的49.7%,人均生产总值2.39万元。在现代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81.76亿元、增长15.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34.68亿元、增长9.5%。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5.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6.5%,房地产业增长8.5%。民营经济增加值450.2亿元,增长13.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0.7%。
韶关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消费品价格上涨2.8%。在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中,衣着类价格上涨5.2%、食品类价格上涨4.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4%、烟酒价格上涨2.3%、居住价格上涨1.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持平、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8%。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4.2%。
年末从业人员143.1万人,比上年增加0.4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59.47万人,减少0.82万人;第二产业31.82万人,增加0.74万人;第三产业51.81万人,增加0.54万人。据工商部门统计,年末工商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和个体户从业人员25.97万人,比上年增加0.37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4万人。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23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3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38万人,登记失业率2.75%,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税收收入41.29亿元,增长10.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7.75亿元,增长14.8%。其中:教育支出30.26亿元,增长38%。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69.6%,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不快,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工业发展后劲不强,第三产业发展偏慢,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中心城市带动力不强,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不高;民生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建设任务繁重。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46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种植业增长6.5%,林业增长5.5%,渔业增长5.4%,畜牧业增长4.2%。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8.4万亩,比上年增长0.4%;甘蔗种植面积8万亩,下降2.8%;油料种植面积65.03万亩,增长2%;烟叶种植面积20.92万亩,下降1.8%;蔬菜种植面积120.87万亩,增长5.2%。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37.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4%;农村用电量3.85亿千瓦时,增长9.6%;化肥施用量(折纯)11.42 万吨,增长1.3%。有效灌溉面积141.09万亩,增长1.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31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2个,比上年底增加74个,工业增加值261.46亿元,增长11.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38.12亿元,增长1.8%。股份制工业103.76亿元,增长17.9%;民营工业77.26亿元,增长29.3%;外商及港澳台工业42.23亿元,增长11.7%。轻工业增加值85.29亿元,增长8.8%;重工业增加值176.17亿元,增长12%。年末产业转移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0个,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8.55亿元,增长33.3%。
七大支柱工业增加值179.8亿元,比上年增长4.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8.8%。其中:机械工业增长22.7%,制药工业增长11.3%,钢铁工业增长9.8%,烟草工业增长4.8%,电力工业增长1.3%,玩具工业增长0.5%,有色金属工业下降8%。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9.03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9.7%,医药制造业增长11.3%。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8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6.19亿元,增长24.2%;钢铁冶炼及加工工业增加值31.84亿元,增长4.1%;石油及化学行业增加值23.73亿元,增长24.3%。
优势传统工业增加值7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食品饮料业增长3.3%,建筑材料业增长45.1%,金属制品业增长8.3%,纺织服装业增长22.6%,家具制造业增长29.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贡献率11.7%,资产保值增值率109.1%,资产负债率66.5%,成本费用利润率 2.9%。主营业务收入925.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利税总额93.31亿元,增长3.7%,其中利润总额25.1亿元、下降10.2%;亏损企业亏损额27.5亿元,增长20.5%。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5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全市年末资质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99个,比上年增加6个。
完成建筑施工产值163.53亿元,增长25.3%;实现利润4.81亿元,增长29.7%;利税总额13.91亿元,增长28.7%。房屋施工面积1006.93万平方米,增长5.9%;房屋竣工面积433.45万平方米,下降5.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1.42亿元,增长34.6%;第二产业中的工业投资215.53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01.52亿元、增长16.2%,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1.3亿元、增长12.3%。分城乡看:城镇投资507.45亿元,增长13.9%;农村投资41.03亿元,增长53.2%。分投资主体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231.89亿元,增长6.3%;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29.1亿元,增长9.5%;民营经济投资287.48亿元,增长26.4%。
开展“百项工程兴韶关”。在建市以上重点项目46个,完成投资27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2%。新丰越堡水泥建成试产,乐昌峡水利枢纽开始发挥防洪效益,广乐高速公路韶关段、大广高速粤境新丰段、原曲仁矿棚户区改造、翁源华彩涂料城、佛山华夏建陶(新丰)产业转移项目等正在加紧建设中。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59.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3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3%。商品房销售额116.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88.4亿元、增长21.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93.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6%。
五、贸易和外经
年末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148个,比上年增加60个;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134个,比上年增加62个。全年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销售额66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批发零售业销售额604.51亿元,增长13%;住宿餐饮业营业额56.51亿元,增长18.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9.59亿元,增长14.1%。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4.62亿元,增长13.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96亿元,增长15.9%。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5%,肉禽蛋类增长18.9%,汽车类增长45.6%,通讯器材类增长1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1.2%。
全年进出口总额20.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进口11.63亿美元,增长10.2%;出口8.7亿美元,增长20.5%。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3.66亿美元,增长11.9%;加工贸易出口5.04亿美元,增长27.6%。按经营主体分:国有企业出口下降10.2%,“三资”企业出口增长20.8%,私营企业出口增长36%。按出口商品分:玩具出口增长32.2%,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2.3%,服装出口增长2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0.5%。按出口市场分:对香港出口增长41.3%,对欧盟出口增长13.9%,对美国出口增长3.5%,对日本出口下降13.5%。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9个,比上年增长7.8%。实际利用外资1.72亿美元,下降27.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104.08亿元,增长10.8%。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0.58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公路货运周转量129.28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63.11亿人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4767公里(公路密度80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路面公路10438公里。等级公路1430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91公里、一级公路208公里、二级公路815公里。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3.57万辆、比上年增长15%,其中私人汽车11.3万辆、增长18.3%。民用轿车拥有量7.12万辆、增长20.6%,其中私人轿车6.54万辆、增长21.8%。
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522辆,其中浈江和武江413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6533万人次,其中浈江和武江5534万人次。
内河航道维护通航里程386公里,其中等级航道256公里,码头6个,泊位23个。港口货物吞吐量82.48万吨,比上年增长54.3%。
全年邮电通信业务总量2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邮政业务(含快递)总量2.49亿元,增长18.1%;电信业务总量23.06亿元,增长9.2%。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0.91万门,固定电话57.6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66.44万户。按常住人口计算,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13部。互联网用户38.11万户,增长16.5%。
全年接待旅游者人数211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其中入境过夜旅游者8.79万人次、下降52.4%。旅游总收入155.9亿元,增长20.3%。
七、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17.81亿元,增长11.2%。其中,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701.41亿元,增长13.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个人消费贷款107.08亿元,增长25.7%。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100.99亿元,增长22.8%;个人短期消费贷款6.09亿元,增长1.7倍。
全市证券金融机构交易额709亿元,比上年下降16.3%;新增开户数9309户,下降23.7%;利润总额2474万元,下降59.8%。
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总收入22.12亿元,比上年下降3.3%。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15.13亿元,下降12.3%;财产险保费收入6.4亿元,增长14%。财产险赔付支出3.85亿元,增长15.8%。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拥有普通中学155所,技工学校10所,中等职业学校22所,小学187所,幼儿园412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59%,初中毕业升学率97.32%。韶关学院授予44个专业学士学位,3889名学生获得学士学位。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18134人,毕业生6035人,比上年分别增长34.8%,67.2%。全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6982人,14127科次。
年末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1家,其中省级重点研发中心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1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81家,省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3个。全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9578人,其中韶关市区7233人。全年取得科技成果67项,其中9项获省科技进步奖、67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全年实施国家“火炬计划”1项,国家“星火计划”4项。全年专利申请量1814项,专利授权1431项,其中韶关市区696项;发明专利申请274项,发明专利授权39项,其中韶关市区26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首次参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两测”国检,成绩排名靠前,完成国家和省文化惠民工程任务。成功创建第九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年末有各类专业艺术团体3个,文化站104个,文化广场12个,博物馆9个,剧场、影剧院13个,公共图书馆9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01.7万册。卫星地面接收站点528个,微波线路总长232.5公里,广播电视微波站7座,广播调频发射台10座,广播覆盖率99.6%。电视发射台7座,有线电视用户46.5万户,电视覆盖率99.3%。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9%。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73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1个,床位13510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个;妇幼保健院(站、所)9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618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058人,注册护士6391人。乡镇卫生院112个,床位2425张,卫生技术人员2930人,乡村医疗点1514个。全市参加合作医疗199.99万人,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100%。居民碘盐监测合格率98.97%,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总体合格率94.2%。农村居民卫生厕所普及率90%,农村改水累计受益率99.3%,其中自来水普及率86%。全年无偿献血4.06万人次。
承办广东省第二届健身气功站点联赛总决赛、广东省国民体质监测万里行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建成29个乡镇农民健身广场。全年销售体育彩票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十、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与安全生产
据居民家庭抽样调查,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3761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5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8580元,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3.1平方米。
韶关市区中心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84元,比上年增长14%。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16290元,增长13.2%。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9.7%。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8平方米。
圆满完成扶贫开发“双到”任务。全年落实帮扶资金4.44亿元、落实帮扶项目487个,贫困村集体生产性经营收入平均8.5万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7546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面实现脱贫。
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含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数45.8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87.4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7.6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3.7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5.36万人。年末享受社会养老待遇的离、退休人员12.78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9.58万人。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全年征缴24.05亿元,增长13.2%;医疗保险基金(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全年征缴12.97亿元,增长13.7%。
年末拥有社会福利机构104所(敬老院93所、社会福利院11所),床位5478张,在院人数3019人。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91万人,其中城镇居民2.4万人。全年发放低保资金17300万元,其中城镇5609万元;发放救灾资金1292万元;发放救济物资折款8.65万元,累计救灾5.93万人次。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78亿元,筹集社会福利基金2803万元。
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362套,建成2829套;政府补助低收入户农民家庭改造住房4870户。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54起、比上年增长14.1%,死亡234人、受伤418人、直接经济损失2433万元,分别增长1.3%、1%和33.1%。其中:道路交通事故372起、增长9.4%,死亡207人、下降1%,直接经济损失682万元、下降7%;工矿商贸领域发生事故15起、死亡25人、直接经济损失1515万元,分别增长25%、31.6%和62%;消防火灾事故67起、增长42.6%,死亡2人,直接经济损失236万元。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26,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2.11,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5.0。
十一、人口、资源与环境
年末常住人口286.87万人,比上年增加1.87万人。城镇人口比重53.3%,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户籍人口326.4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8.3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84万人,人口出生率17.33‰;死亡人口4.95万人,死亡率6.89‰;人口自然增长率10.44‰。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中:煤13115万吨,铁矿石3233万吨,锰矿石74万吨,铜矿石8487万吨,铅矿石9841万吨,锌矿石13811万吨,钨矿石18688万吨,钼矿石11500万吨,锑矿石247万吨,铋矿石12818万吨。
全年降雨量1995毫米,比上年增加538毫米。年平均气温19.9℃,年日照时数1368小时。年末大中型水库蓄水量14.03亿立方米,增长22.3%。
年末城市建设用地面积87.81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面积29.2平方公里,公共设施用地面积10.39平方公里,工业用地面积22.94平方公里。
年末林业用地面积142.0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3.3%,林木绿化率75.6%,活立木总蓄积量7692.66万立方米。全年完成荒山(沙、土)造林面积1.63万公顷。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7个(其中国家级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9.38万公顷。韶关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886公顷,绿化覆盖率46.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78平方米。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675.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6.3%。其中30家万吨以上耗能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31.62万吨标准煤,下降5%。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6.67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1%。其中:工业用电69.62亿千瓦小时,下降0.6%;第三产业用电11.51亿千瓦小时,增长2.6%;居民生活用电13.22亿千瓦小时,增长6.1%。
注:1.本公报中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由500万元调整为20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限额以上批发企业标准,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标准,年零售额500万元以上;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标准,年营业额200万元以上。
4.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外包服务业、商务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总部经济八个产业。先进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业、钢铁冶炼及加工业、石油及化学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包括核燃料加工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制造业。
5.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为旅游住宿设施的接待境外人数。
6.目前我国实施的“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均只有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