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赶超进位为动力,以建设幸福潮南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大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民生持续改善和社会持续稳定,全区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212.09亿元,同比增长13.5%,比全省10%、全市12.2%分别高3.5和1.3个百分点;全区人均GDP16379元,同比增长10.4%。第一产业增加值11.1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33.12亿元,增长15.6%,其中,工业增加值127.47亿元,比增15.3%,占全部GDP比重为60.1%;第三产业增加值67.81亿元,增长11.0%;三大产业的比例为5.3:62.7:32.0。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4705万元,比增24.8%,其中一般财政收入73667万元,比增24.25%;完成工商税收124684万元,比增20.35%,其中增值税72948万元,比增21.56%,地方税51736万元,比增18.69%。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大而人均不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资源环境约束突出,改善民生任务繁重。从三产结构看,一产不优,农民收入偏低;二产不强,工业总量偏低,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缺少支柱产业支撑,用地、用工、资金等生产要素制约着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新增投资项目规模不大;三产不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和管理滞后。
二、农业
效益农业取得成效,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94亿元,增长4.7%,其中:种植业产值14.31亿元,增长5.1%;林业产值0.17亿元,增长17.6%;畜牧业产值4.25亿元,增长1.1%;渔业产值2.00,增长5.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1亿元,增长19.2%。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82万亩,总产量15.38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4.74万亩,总产量10.51万吨。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91万千瓦;化肥施用量(实物量)3.17万吨;农业有效灌溉面积12.40万亩;农村用电量111380万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38.09亿元,比增1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6.2亿元,同比增长24.6%;从行业看,纺织、服装、日用化学品、塑料制品、电子原件制造主导我区工业经济发展,五大行业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1.7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76.4%;全年工业用电量为16.69亿千瓦时,比增5.36%。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6490万元,比上年增长31.7%;本区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39959万元,比上年增长39.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4%,房屋竣工面积18.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0.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积极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有力推进重点项目投资进度,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2486万元,同比增长89.4%,其中城镇投资306669万元,增长81.7%,农村投资425817万元,增长95.4%;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 产业投资11000万元,增长266.6%;第二产业投资477886万元,增长74.8 %,其中工业投资477636万元,增长75.8%;第三产业投资243600万元,增长120.9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6523万元,增长39.2%。
五、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突出推进交通工程建设,重点抓好省道和惠公路与陈沙公路交界至田心互通立交路面大修工程,完成水泥混凝土路面板155575㎡,纵向排水沟12700m,中央绿化带25400㎡,路灯168支;加强公路养护,多次采用水泥混凝土、水泥石屑或沥青混合料修复、修补国道324、省道235、237、337线路面破碎路面板80000㎡;在S235司神线危险路段增设路侧防撞栏600 m;在国道324、省道235、237、337线补植乔木、灌木一批,进一步提高公路的绿化率;增设、完善公路警示标志15套、示警柱350支,使公路交通设施日趋完善;清理公路两侧堆积物1700立方米,拆除违章广告标牌185块,割除公路两边及横跨公路的广告布联条幅280条,确保公路运行环境整洁、美观。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全年共投入590万元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投入2654万元用于大龙溪、上金溪、小龙溪等一级水库综合整治。新增老污染源废水、废气治理投入1578万元,同时创建了1个市级生态示范村。据监测,我区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的Ⅱ级水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7.2分贝,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2分贝,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
六、交通、邮电业
交通邮电业平稳发展。全区邮电业务收入8.03亿元。
七、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品市场销售旺盛。2011年,全区批零销售额和住宿餐饮营业额226.5亿元,增长2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77亿元,增长18.9%,其中,批零贸易业149.95亿元,增长19%;住宿餐饮业12.82亿元,增长18.5%;商品销售总额211.02亿元,增长23.9%,其中,批发业43.07亿元,增长31.4%;零售业167.95亿元,增长22.1%。
八、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外贸出口稳步发展。全年外贸出口总额7.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一般贸易出口6.45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1.03亿美元。对外经济有新发展,合同利用外资119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260万美元。
旅游业平稳发展。全区现有的旅游景区(点)、文物、名胜古迹49处,其中:属省级革命遗迹文物保护单位有红场镇的红宫、红场广场及革命石刻标语;三星级旅游涉外饭店4家,四星级旅游涉外饭店3家。田心湾-雷岭温泉-大南山-仙湖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带列入《汕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调整)》(2008-2025)重点项目建设。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4.6亿元,比增7%,接待游客总数126.6万人次,同比增长8%。
九、金融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29442万元,比年初增长7.3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61724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99230万元,其他存款余额68488万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59485万元,比年初增长15.11%。
十、科技、教育、卫生和体育事业
科技事业快步发展。2011年,全区共投入科技三项费用174.09万元,全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累计3家,累计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2家;累计认定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8家,汕头市民营科技企业58家。2011年全区专利授权量490项,累计专利授权量3952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1年,完成改、扩建学校5所,共投入3663万元,新增学位4000个。全区共为大专以上院校输送新生4229人,其中本科生2102人,大专生2127人。全区共有学校、幼儿园462所,其中中职学校1所,高(完)中14所、初中49所、小学232所、幼儿园166所。各类学校在校生297934人,其中中职102人,高中25808人,初中93836人,小学153878人,幼儿园24310人。小学适龄入学率100%,初中适龄入学率97.48%,高中毛入学率72%。全区各类公办学校教师10903人,其中高中教师1248人,初中教师3323人,小学教师6332人。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2011年,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1家(含民营6家),其中二级乙等医院一家(区人民医院),一级甲等医院二家(陇田中心卫生院、陈店卫生院)。病床1321张,专业医疗技术人员2215人,其中执业医师615人,助理执业医师338人,注册护士539人,乡村医生13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快速发展,全区共有107.77万人投保,覆盖率达到99.86%。
体育事业快步发展。2011年,全区体育运动员参加各类体育比赛取得奖牌86.5枚,其中金牌58.5枚,银牌11枚,铜牌17枚。当年为市级以上输送体育人才12人。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2011年,全区年末总人口1346480人,其中男性人口677818人,女性人口668662人,性别比为101.4,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01453人。2011年,全区当年出生人口14249人,出生率为10.69‰。死亡人口6060人,死亡率为4.55‰,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4‰。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力度继续加强。2011年城镇新增就业1113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65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6815人。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76元,增长12.7%。全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5154万元,职工年平均工资26548元。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2、各项指标对比的基数均为2010年的年报统计数;3、总人口及其构成数据取自区公安分局人口统计年报,出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取自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统计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