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面对国际形势的不利影响,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区委八届三次全会关于天河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总目标,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寻求对策措施,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生产总值
据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394.81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1.1%,总量连续6年位居全市各区(市)之首。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0.1:13.6:8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324.69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2067.65亿元,增长11.1%,增速分别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速高出11.0和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6.3%,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
全年实现税收收入456.93亿元,增长29.3%,总量和增速双双位列全市首位。其中国税收入219.46亿元,增长54.8%,地税收入 237.47亿元,增长12.3%。
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9.16亿元,增长16.2%。其中,营业税、增值税、城建税和房产税完成11.25亿元、6.10亿元、7.91亿元和4.41亿元,分别增长8.4%、21.0%、17.5%和24.1%。一般预算支出 60.56亿元,增长13.6%。区级一般预算支出50.56亿元,增长12.6 %,其中,教育、城乡社区事务和一般公共服务分别支出14.18亿元、7.91亿元和7.53亿元,分别增长26.7% 、18.9%和19.4%。
投 资
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55.38亿元,增长12.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71.02亿元,增长27.1 %,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4.36 亿元,增长0.7%。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加快,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4.66亿元,增长30.6 %。
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22亿元,下降75.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7.34亿元,下降12.7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77.82亿元,增长16.0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9.7 %。
对外经济
全区进出口总额71.44亿美元,增长0.2%。其中出口28.76亿美元,下降1.9%;进口42.68亿美元,增长1.6%。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 276个,增长0.4%;合同利用外资11.15亿美元,增长0.9%;实际利用外资5.15亿美元,增长10.6%。永旺美思佰乐、本田贸易、日立和欧尚等世界500强外资企业纷纷落户我区。
二、主要行业
工 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53.58亿元,增长1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116.39亿元,增长13.1%。全区工业支柱行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9.00亿元,增长13.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81.4 %。工业产品生产销售衔接良好,产销率达99.9%。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4.40亿元,增长14.8 %;实现利税总额114.51亿元,增长15.2%。
建筑业
年末全区资质内建筑企业170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21.46亿元,增长26.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 563.14 亿元,增长23.2%,安装工程产值38.87亿元,增长41.9 %。全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03.56万平方米,增长3.5%,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 952.39万平方米,下降9.0%,全年新签合同价款1403.28亿元,增长77.5%。
国内商业
全年实现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11192.32亿元,增长30.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2.74亿元,增长15.2%。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销售商品分类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8.2%,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50.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33.2%。全年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9.53亿元,增长20.5%,其中限额以上住宿业和餐饮业企业实现零售额54.46亿元,增长30.6 %。
房地产业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71.02亿元,增长27.1%。房屋施工面积1442.17万平方米,下降8.2 %,房屋竣工面积 297.79 万平方米,下降13.3%,商品房销售面积180.33万平方米,增长6.0%,商品房销售合同金额367.53亿元,增长23.8%,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119.55 万平方米,增长32.4 %。
四、城区建设和管理
城区建设
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8条道路、14项水务工程的建设及前期工作得到重点推进。其中,猎德涌升级改造工程被列入2012年省、市、区重点推进河涌整治工程,暨南大学片区排水改造工程作为2011年广州市内涝整治重点工程,汇水面积约239.4公顷,新建或改建管道约5公里,现已完成竣工验收。潭村立交、地铁、河涌截污等征地拆迁工作有力推进,地铁征拆完成征地2.18亩,借地5万余平方米,拆卸房屋约2.2万平方米。
中山一立交等12个内涝重点制定了排水应急预案,广州大道白云区医院等20多个内涝点得到了整治。全年共清拆违法建设549宗,拆除面积5.72万平方米,其中拆除历史违法建设30宗、拆除面积1998平方米;拆除新发生的违法建设519宗、拆除面积5.52万平方米。目前,辖区内违法建设基本得到控制,没有大型或大规模的抢建现象。
“三旧”改造成效显著,顺利完成44宗、400多个图斑,合计面积1.86万亩(近12.5平方公里)地块的补办历史用地手续;加大用地批后监管力度,全年开展闲置用地调查8宗,涉及土地面积180亩,共收取闲置费192.46万元,作为广东省五个区(县)代表之一,参加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评比。
生态建设
致力打造以花城绿城水城为特色的生态城市样板区。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583公顷,建成区绿地面积5476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194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8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6.1%。全力打造“火龙凤”生态休闲带和珠江“左岸”景观休闲带,在火炉山森林公园建设3000米紧急防火快速救援通道和长约2500米的景观登山道,实施龙眼洞森林公园林分改造,提升整体景观效果。着力打造7条河涌都市生态与人文景观。“美丽乡村”示范点珠村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顺利完成。积极打造低碳示范社区,黄村街康城社区、五山街电子五所社区成功创建为市低碳示范社区。
城区治理
整治查处占道经营2.55 万宗、整治查处乱摆卖3.29万宗、查处其它市容环境违法行为1.78万宗、处罚5043宗、罚款17.71万元。
全年已保洁马路面积801.51万平方米,建立起有害垃圾临时贮存点1个,基本完成便民再生资源回收站进社区建设,餐厨垃圾专用运输线路15条,有害垃圾专用运输线路1条。2012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64.30万吨,增长0.7%;无害化处理率保持为100%。垃圾分类处理成效走在全市前列,成功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
大力开展控烟行动,监督检查公共场所1625间次,发出卫生监督意见书248份;天河区图书馆、正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西湖苑宾馆校园咖啡屋等10个单位获授“广州市无烟单位”称号。
环境保护
全年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7995万元,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685万元;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5.5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9.6分贝;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是359天,增长6.8%;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季度总天数比例98.1%,增长6.0%;全年区域月降尘平均值为2.2吨/平方公里,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为0.018毫克/立方米,下降18.2%;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0.045毫克/立方米,下降2.2%;可吸入颗粒平均浓度为0.058毫克/立方米,下降15.9%。完成了天河体育中心等5个采样点的空气降尘和硫酸盐化速率项目的监测分析任务;积极做好PM2.5等新增指标监测的准备工作,顺利通过广州市2012年度环境保护目标任务考核和总量减排考核。
安全生产
以“三打两建”为主线,全年开展专项行动20余次,检查各类企业1.63万家次,查处隐患1.17万处,查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案件158宗,实施经济处罚94.68万元;落实安全生产“百日行动”,开展全方位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综合督查,抽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和三小场所16696多处,共抽查出隐患4025处,已整改4008处,限期整改17处,在沙东街辖内刑拘1人。
全年全区各类安全事故共224宗,同比下降21.4%;死亡42人,下降19.2%,其中生产安全事故死亡2人,下降50.0%,火灾事故死亡0人,下降100%。
社会治安
刑事治安警情下降9.5%,盗窃警情同比下降7.1%,降幅双双排名全市第一;全年打掉欺行霸市犯罪团伙120个,捣毁制假售假窝点652个,查获和办理涉案货值2.6亿元,打掉保护伞136个,特别是“3·30”专案成功告破,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亿多元,公安部专门发电祝贺。各职能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共调处调解纠纷1671宗,调解成功1640宗,调解成功率98.1%;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1557宗,调解成功1531宗,调解成功率98.3%;举办10场集新闻发布、图片展览、实物展出为一体的全区性集中宣传活动。在全市率先设立总额100万元的举报奖金,并出台每年奖励100万元的五年规划落实,打造“平安天河”。
六、科技和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为辖区280多家科技企业申报市级以上科技和信息化发展项目和奖励项目872项,获得扶持资金3.56亿元。为全区企业1119 个项目争取税收减免额5亿元。有7家高科技企业成功上市融资。
有14项科技成果获得广州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有5名科技人才获广州市第三批“百人计划”殊荣。
有市级以上工程中心66家,占广州市的26%;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4家,占广州市的26%;有市级以上创新型企业33家,占广州市的20%;有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55家,占广州市的34%;认定的软件企业681家,占广州市的63%;有双软认定企业539家,占广州市的58.1%。
2012年区科信局获得科技部表彰、广州市唯一的“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专利申请和授权数仍居全市第一。专利申请量7217件,增长16.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265件,增长19.2%;专利授权量4737件,增长14.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548件,增长26.3%;广州动景计算机有限公司被推荐并获评2012年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全年共获2012第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金奖,4项优秀奖,华工百川被推荐并成功实现专利质押融资5300万元的银行贷款。
城区信息化
基础性网络平台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率先启用县区级政务专有云平台。已根据实际需求开通53台虚拟服务器主机、15TB的存储空间,运行22个系统,并制定了云计算平台应急、区府与云平台互联裸光纤应急和亚太信息引擎动力应急预案。
建成光网城市、无线城市,用户带宽20M覆盖率达到40%以上;实现高速无线全覆盖;居民住宅区已实现100%光缆到小区路边,光纤到户数达28万户。区内商业楼宇已实现95%光纤到楼,95%宽带商业客户光纤接入;区内产业园区、酒店、网吧、大学校园光纤通达率达100%。
信息安全管理强化,确保了十八大期间无网络安全事故发生。按计划完成了智慧天河I期、天河公园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建设,2012年对全区122个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进行了审核。中海康城项目被推荐与广州市政务中心等项目一起作为广州智慧城市战略与实践项目获得第二届巴塞罗那智慧城市博览会城市类决赛奖。
教 育
全年新接收8所小区配套幼儿园,递交11所公办幼儿园的开办申请,年末全区幼儿园173所,在园幼儿数39901人,增长8.5%;面向教育部属重点师范院校招收优秀应届毕业生,面向全国招聘骨干教师,共公开招聘210名中小学教师,年末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人数16032人,其中专任教师数11787人,增长7.8%;小学79所,在校生96714人;普通中学(含普中和职中)51所,在校生52651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校生1029人,四十七中学跻身市级强校前三名行列,天河中学迈入市优质高中行列,区属公办学校重点本科上线率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并再创历史新高,作为“幸福天河”惠民工程之一的启慧学校成功开办,理念先进的天河外国语学校顺利开办,拥有鲜明品牌特色的学校大批涌现。
文 化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全方位提升,全年新增电影放映单位3家,全区公共图书馆藏书达103.34万册,比上年增加 4.65万册,成立了天河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实现与广州地区多家图书馆、区内10所街道图书馆(室)之间图书通借通还。深入弘扬“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新时期广东精神,全年主办、承办、协办各种群众文化活动1400场次,检查文化经营场所3152家次,核实清理违法违规经营场所近300家,查缴非法光盘165.64万张(其中色情淫秽光盘9.49万张),非法图书、杂志、报刊共约5.25万册(份),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22份,行政立案处罚25宗,取缔制假售假“黑窝点”15个,移交涉刑案件7宗,抓获售假分子1名,全区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位居全市前列。
卫 生
构建新型卫生服务体系,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按“四独立”模式运营。稳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8.48%;新生儿听力初筛率93.94%;打击无证照诊所及公共场所方面,出动卫生监督人员2356人次,监督检查和巡查各类单位2414间次,卫生行政处罚127间次,警告8宗,罚款58间次;在东北部筹建三甲医院的工作方案已完成,区人民医院改扩建主体工程顺利推进。
体 育
新建安装篮球场5个、健身路径27条、维修健身器材389件(处),重点扶持冼村街等6条街道创建省体育先进街道(社区);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天河区迎春体育活动、天河区龙舟竞渡等群众性体育活动22次,全年参加群众性体育活动数达25万人次;积极兑现“体育惠民”承诺,于2012年4月1日—10日将奥体中心游泳馆对公众免费开放,期间共有2700多人次享受到此项便利实惠。积极备战各项锦标赛,全年共注册教练员(含外聘教练)67名,青少年运动员951名;由我区教练员董兆致同志带训的击剑运动员雷声在2012伦敦奥运会男子花剑个人项目上问鼎冠军,实现了我国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
七、人口与就业
人 口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79.57万人,增长1.4%;户籍人口户数23.41万户,增长2.8%;常住人口出生率为10.66‰、自然增长率为9.05‰、政策生育率为86.41%;户籍人口出生率为13.99‰、自然增长率为10.97‰、政策生育率为90.22%。
就业
全年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指导共3971人次、各类技能培训共5658人次,举办各类招聘会47场,挖掘岗位3.14万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6511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82万人(其中本年新登记失业人员1.30万人),本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人数1.31万人,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71.7%,特困失业人员安置率、“零就业”家庭一人就业率均保持100%。建立21个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带动就业人数2.17万人,其中11个被评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基地被国家人社部评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全区有17家退管服务机构被评为市4A级达标单位(其中1家为天河区退休人员管理委员会办公室),4家退管服务机构被省人社厅评为“省级示范点”。
八、社会保障与居民生活
社会保障
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全年审批低保家庭965户、1979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808.15万元,为低保和低收入户发放实物救助金31.2万元,发放社会救助专项经费53.5万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028人次。为2942人次困难群众办理基本医疗救助52.97万元,办理医疗救助零星报销48.05万元,特别医疗救济29.87万元;资助因病致困人员13.31万元,资助患重大疾病的困难群众24.10万元。全年支出分类救济金73.73万元,发放困难家庭临时物价补贴40.95万元。指导全区53间庇护所做好应急庇护工作,接收捐赠衣物3万多件。指导6个社区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做好“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组织筹集善款354.15万元。
全区参加社保单位5.61万户,各险种参保人数372.35万人次,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收总额达 79.98亿元,区核拨社会保险金13.82亿元。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达3.34万多人,社区管理率为82.3%。纳入劳动网格监管的企业达39672户,受益劳动者69.35万人。
共慰问96户重点优抚对象和立功军人家属,为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1.19万人次、慰问金888.35万元,发放义务兵优待金266.76万元;为优抚对象办理医疗补助5138人次、47.28万元。为地方代管退休人员780人次发放退休金313.25万元,无军籍退休职工3953人次发放退休金1874.87万元;接收退役士兵180名,接收安置转业军官49人,安置随军家属48人;接收军休老干部共134人。
居民服务
成立天园街东方社区等5个居委会,目前,全区共有205个社区居委会;区财政投入1764.6万元用于第二批11个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场地及硬件建设,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86%。
办理结婚登记1.12万对,离婚登记2249对;对6个慈善超市给予6万元的资助;办理老年人社保卡3700多张,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341人,全年拨付居家养老经费130万。为全区70周岁以上长者发放长寿保健金2487.26万元,为981名80岁以上老人安装好“平安通”紧急呼援服务系统。
通过直管房改建工程等项目筹得公租房182套,通过车陂涌整治拆迁安置工程新建拆迁安置房320套,共筹集保障性住房502套,超额完成年度筹集任务。
居民生活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68元,增长12.0%;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0972元,增长9.9%。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和衣着支出分别增长36.4%、13.2%和4.9%。
据抽样调查结果,至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28.5平方米,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汽车44辆,家用空调284台,移动电话267部,家用电脑 126台。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居住住房面积48.76平方米/人,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汽车7辆,彩电61台,洗衣机51台,移动电话161部,家用空调117台,家用电脑49台。
全年村改制公司经济总收入78.42亿元,集体所得17.45亿元、转制居民人均所得27044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1%、1.5%、2.2%。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2012年广州市天河区国民经济统计资料》为准。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限额以上批发企业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指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指年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
4、本公报中财政收支、对外经济、城区建设、城区治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科学技术、城区信息化、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居民服务等数据取自相关部门统计数据。
6、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7、由于2012年全省计划生育系统采用了新的统计口径,省计生委将2012年作为数据调整年,全省各地的人口计划“三率”与往年相比,均有较大的变化,今年的数据更加准确和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