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4-18来源:通道县统计局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致力区位提升、旅游提速、生态提效、城镇提质、民生提位,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进入平稳发展期。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57亿元,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2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8.15亿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9.5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1.8:36.1:42.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9万元,首次突破万元,同比增长13.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了5.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7%,低于全国的11.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2%。全年价格呈现中间高两头低态势。

较好地完成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全县的32项考核指标全部落实,其中11项指标超额完成。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201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8.61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农业产值3.62亿元,增长4.5%;林业产值2.43亿元,增长6.5%;畜牧业产值2.31亿元,增长0.7%;渔业产值0.19亿元,增长1.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06亿元,增长3.0%。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2.96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01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08千公顷,增加0.07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67千公顷,增长2.7%。全年粮食产量8万吨,比上年减少0.3万吨,减产4.2%;油料产量4117吨,增长7.27%;蔬菜产量2.82万吨,增长4.7%。

全年出栏或出售自宰的牲猪、牛、羊分别为9.46万头、0.88万头、1.28万头,家禽出笼145万羽,同比增长3.57%。全年肉类总产量11088吨,比上年增长2.56%。其中,猪、牛、羊肉产量分别是7236吨、1008吨、216吨,和上年比均有所下降。生猪年末存栏10.62万头,增5.46%。全年水产品产量2142吨,增长1.7%。全年人工造林达3.7万亩,木材采伐量19.29万立方米、茶油籽产量1796吨。

农业产业建设得到加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11758万元,增长21.3%。超额完成工业原料林、优质超级稻产业建设任务;惠龙兔业公司、牛百岁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能力得到扩大;创建了牛百岁、播阳牌有嚼头2个省级着名商标,填补了全县空白。实施了张黄、跃进等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河道疏浚、渠道修复等各类水利建设工程3200余处,完成临口万佛山中低产田改造0.44万亩;新建农村沼气池950口,推广农村节柴灶2103户,新增农机1.2万余台,机械耕作面达15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5亿元,增加值7.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1%、20.6%。完成工业技改投入3.33亿元,增长39.6%,工业增加值万元能耗下降5%。

建筑业增加值0.37亿元,房屋施工面积18.5万平方米,增长12.8%;房屋竣工面积为8.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2亿元,比上年增长39.8%,增速并排全市第三,创历史最好成绩。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亿元,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亿元。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随着富贵花园、嘉鑫苑、时代御水湾、锦绣新城等4个高档小区建设的启动,全县房地产业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期。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达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商品住宅投资9380万元,增长39.5%。商品房销售面积达5.16万平方米,增长5.3%。商品房销售额9570万元,增长38%。商品房销售均价为1854元。

五、贸易、招商和旅游

201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1亿元,同比增长16.5%。按地域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36亿元,增长16.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15亿元,增长15.9%。按行业统计,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4亿元,增长15%;住宿餐饮零售额1.11亿元,增长26.1%。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2011年,实际利用县外资金达4.57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增幅全市排名第二。

旅游发展取得新突破。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年接待游客63.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5亿元,分别增长40%、46%,接待旅游团队342个、境外游客639人。

六、交通、邮电

交通加快建设步伐。怀通高速公路通道段全年完成投资15.8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黄土至通坪公路改造竣工,独岩至县城双绕线公路、独坡至破厢公路进入路基改造阶段;菁芜洲至杉木桥公路改造项目完成工程设计、征拆协议签订工作。完成木脚溪上农村客运站场建设,建成村级客运招呼站30座;投入3200万元,完成通畅工程71.5公里。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全年公路运输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2.2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0%;完成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1.7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年末拥有各类民用汽车2171辆,较上年增加101辆,增长4.9%。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682万元,比上年增长13.6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950万元,增长22.42%;电信业务总量7732万元,增长12.66%。固定电话年末用户2.23万户,较上年所有减少,其中农村用户1.43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41万户,年末达到11.26万户,增长了27%。电话普及率达到58部/百人。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达0.9万户,比上年增长12.5%。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2011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79亿元,增长31.6%;实现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189万元,增长37.9%,年绝对值增长突破三千万元,增量达到3078万元。累计完成一般预算财政支出7.93亿元,比上年增长28%。

存贷款余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33亿元,增长21.2%,比年初新增5.1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75亿元,增长15.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58亿元,增长15.8%,比年初新增1.17亿元。其中涉农贷款2.23亿元,减少11.5%。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491万元,比上年增长9.8%。全年保险赔付支出883万元,同比增长15%。

八、科学技术与教育

科学技术事业取得新成绩。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加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县级获奖项目成果转化率100%,农业、畜牧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达45%,科技对经济贡献率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全年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9项,与上年持陕。技术研究与开发投入46万元,比上年略有减少。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至2011年,全县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4所,启动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11436平方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得到缓解。2011年,全县共有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中心校及教学点93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公、民幼儿园34所。全县在校学生及幼儿28888人,其中普通高中生1658人、职业高中生48人、初中生5648人、小学生15705人、在园幼儿5829人。全县教职工1950人(不包教育局及60个特岗教师),其中中学(含职高)902人,小学1048人。

九、文化、卫生与体育

文化事业得到巩固。全年完成“演艺惠民、送戏下乡”80余场,涉及全县21个乡镇80余个行政村,参加演出活动的民间业余文化团体20支,文艺骨干310多人,演员1800余人,开展“周末广场文艺演出”、“广场月月乐”活动32场次,组织农村文艺演出队进城演出10场次,观众多达8万人次。全县非遗保护传承成果显着,我国首部侗语电影《我们的嗓嘎》在第16届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荣获最佳音乐奖。全县再次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41家,病床642张,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228家,营利性医疗机构13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县直医疗机构4个,中心卫生院6个,乡镇卫生院15个,村级卫生室182个,其他医疗机构21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28人中,取得护士执业资格注册人数203人,执业助理医师以上注册人数220人。正高职称2人,副高以上职称20人,中级职称135人,初级职称293人。全县居民每千人均拥有医生0.61人,护士0.89人,床位2.62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得到全面发展,全年共组织各种群众体育比赛活动110场次,参加人数达一万八千余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初步预计,年末全县总人口23.05万人。全县常住人口20.7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18万人,农村人口15.53万人。

2011年全部城镇单位从业人员9411人,其中企业2085人,事业单位4680人,行政机关2634人。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95万元,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21万元。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89元,增长11.52%。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9811元,增长9.2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比上年增加799元。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548元,占增长26.5%。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193元,增长24.19%。其中,食品类支出3384元,增长25.17%;衣着类支出880元,增长39.54%;居住类支出496元,增长12.75%;这三类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66.1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70元,与去年持平。其中,食品类支出740元,衣着类支出134元,居住类支出267元,这三类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重为64.5%。落实扶贫对象1.5万人,减少农村贫困人口0.4万人。

社会保障体系得到改观。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城乡劳动力达2.5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12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2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160人,减少1040人。2011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311人,比上年增长47.3%;参加城镇失业保险5075人;参加工伤保险15377人,比上年增加5468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2.83万人,增加10.18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19.22万人,比上年增加0.36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3.45%,补偿金额3419万元,补偿参合农民5.61万人次;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43518人。2011年,全县享受城镇低保累计46632人次,全年共支出资金908.675万元,其中价格临时补贴53.805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49.44万元,保障金805.43万元;享受农村低保累计120906人次,全年共支出资金942.42万元,其中价格临时补贴101.16万元,保障金841.26万元。年末全县拥有福利敬老院10所,床位425张。

十一、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空气质量状况良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达到国家三类水标准以上,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0%。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13吨,达标率为92.1%;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为93.2%;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为95.1%;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为93%。自然环境进一步改善。

安全生产形势继续好转。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3起,比上年减少九起,下降12.5%。死亡3人,与上年持平,重伤16人,较上年减少44%。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3人,下降18.8%;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零;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率为万分之1.2。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其它指标增长速度按现行价格计算。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