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4-17来源:辰溪县统计局

  2011年,面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通胀压力增大等不利因素,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

  一、综合

  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5.4亿元,居全市第4位,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3%,排全市第3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9.1亿元,增长22.0 %;第三产业增加值25.8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1:44.5:39.4。从2007年起,连续五年保持13%以上增速,年均增长14.4%。

  市场物价上涨较快。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105.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达105.1%;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3.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5.2%。

  2011年主要物价指数(%)

  (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5.4
  其中:食品类
  110.7
  烟酒及用品
  102.7
  衣着类
  101.2
  居住类
  105.6
  (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05.1
  其中:食品类
  110.7
  饮料、烟酒类
  102.7
  服装、鞋帽类
  101.1
  燃料类
  110.6
  (三)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103.3
  (四)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105.2

  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启动实施了城东新区沅江北岸基础设施、城南保护圈河段治理、城南大道、长城北路、育才路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了刘晓公园广场和双溪景观一期工程改造,硬化了一批背街小巷,新增绿地面积5.2万平方米。

  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新建廉租房200套1万平方米,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704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13户;新增城镇就业340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468人;完成农民工和农村劳动预备制培训3200人、农民工阳光工程培训1300人、移民实用技术与就业技能培训1013人;帮扶贫困农民12100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30%;启动了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工作;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达70.1%;农村五保对象在县乡级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基本医疗费实现全免。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扎实开展创建国家级平安县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社会大局持续稳定。2011年全县社会治安状况及队伍建设公众测评继续位列全市第一,再次荣获省“平安县”称号。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县域经济总量偏小,财政收入质量不高,工业经济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不强,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

  二、农业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2011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9.9亿元,完成增加值10.5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农业产值10.9亿元,增长7.9%;林业产值0.6亿元,增长3.0%;牧业产值8.0亿元,下降1.6%;渔业产值0.2亿元,增长5.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亿元,增长1.7%。

  主要农产品有增有减。2011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32.2千公顷,实现粮食总产量17.9万吨,下降1.3%,其中稻谷产量15.5万吨,下降1.1%。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4.1千公顷,实现产量19943吨,增长2.4%,其中油菜籽产量19084吨,增长2.4%。棉花种植面积0.57千公项,实现产量581吨,下降6.9%。蔬菜种植面积7.43千公顷,实现产量11.9万吨,增长3.6%。全年全县出栏肉猪26.7万头,下降3.3%。肉类总产量2.7万吨,下降3.3%。禽蛋产量1819吨,增长8.2%。出笼家禽447.9万羽,增长1.8%。实现水产品产量2426吨,增长1.6%。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水利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年累计投入各项水利建设资金2亿元,认真组织实施了“全国小农水重点建设县”年度规划任务,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000余处,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1座,建成安全饮水工程14处,解决了3.1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全县水利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完成桥头乡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实施87个行政村农网改造,新建沼气池860口,编制村庄整治规划28个,完成“三边”绿化造林11450亩。同时,通讯、数字电视、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农业机械化稳步推进。2011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53037台24.4万千瓦,比上年分别增长12.0%和9.0%。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6台,小拖及手扶拖拉机493台,比上年分别增加13台和51台。拥有水田耕整机(含微耕机)6664台,联合收割机208台,比上年分别增加918台和39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发展较快。2011年,全县规模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82.8亿元,比上年增长52.4%,其中国有企业完成产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37.8%,集体企业完成产值6.5亿元,比上年增长51.4%,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52.7亿元,比上年增长54.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产值11.6亿元,比上年增长59.8%。

2011年主要工业品产量表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103.14
  19.1
  混合饲料
  吨
  16106
  15.6
  耐火材料制品
  吨
  106411
  37.9
  水泥
  万吨
  101.7
  -28.3
  电石
  吨
  202329
  20.6
  化肥
  吨
  15778
  -0.8
  发电量
  万千瓦时
  95379
  -5.2
  人造板
  立方米
  39945
  36.9

  工业效益整体上升。全县规模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2.7亿元,增长67.0%;实现利润总额1.9亿元,增长27.8%,其中:县属企业利润总额为1.4亿元,增长6.9%;实现利税总额3.4亿元,增长21.5%。

  建筑业加快发展。2011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59856万元,比上年增长27.0%。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1284万元,比上年增长26.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8.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9.5%,其中住房49.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3.3%。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7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全年城镇以上投资施工项目177个,其中本年新开工139个,分别比上年增长6.6%、12.1%。投产项目135个,新增固定资产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6%。全年城镇以上投资完成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4亿元,增长52.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7亿元,下降36.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8.6亿元,增长81.1%。

  房地产开发不断加快。2011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1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全年商品住房施工面积49.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3.3%。商品房销售面积13.1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1.8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2011年,全县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从城乡零售情况看,城镇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3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农村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城镇增速高于农村。

  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行业完成情况表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万元
  222868
  18.2
  批发业
  万元
  12005
  10.6
  零售业
  万元
  173142
  17.1
  住宿业
  万元
  7642
  38.7
  餐饮业
  万元
  30079
  23.1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11年,参加 “湘苏、湘浙经贸洽谈会”、“中博会”、“湘商大会”和“珠洽会”等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成功签约风能综合开发、谭家场磷矿综合利用等项目。全年共有在建项目55个,其中新引进项目44个,合同引资13.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成功引进香港玉殿投资公司,实际到位外资200万美元。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建设推进有力。全年投入交通建设资金5.1亿元。完成溆怀高速65%的路基工程;全面完成S223、S308二期火马冲段路面改造工程;实施通畅工程91.45公里,建成农村客运站场12个(2个等级站、10个招呼站)、渡改桥1座;改造完工工程路基培护率达100%,行政村通畅率达98%。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快速发展,全县已开通村到乡镇客运专线81条,覆盖406个行政村,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96.2%。全年各类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77701万吨公里、旅客运输周转量40427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5.6%和14.7%

  邮电通信略有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186万元,增长8.0%。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4.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9.7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1.6万户。全年发行报纸杂志636.6万份,发送国内包裹函件25.7万件。年内完成了25个自然村的电信信号覆盖,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12个,新增互联网宽带上网村11个。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2011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51247万元,比上年增长28.0%。完成一般预算收入31957万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国税部门完成3728万元,比上年增长46.8%,地税部门完成14868万元,比上年增长24.3%,财政部门完成13361万元,比上年增长15.6%。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5659万元,比上年增长26.0%。

  金融保险平稳运行。201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0.5亿元,比年初增加5.4亿元,增长17.0%,其中短期贷款5.5亿元,比年初增加1.7万元,增长43.2%,中长期贷款20.6亿元,比年初增加2.8万元,增长15.7%。各项存款余额56.9亿元,比年初增加15.3亿元,增长36.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2亿元,比年初增加0.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5.7亿元,比年初增加5.4亿元。2011年各类保险机构保费收入实现9868万元,增长1.5%;保险支出4155万元,增长0.8%。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强。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共投入资金2400万元,基本完成44所学校的校安工程建设,改建、扩建、新建校舍1.3万平方米,建成板桥学校等合格制学校3所。2011年末拥有普通中学35所,在校学生16425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4346人,初中在校学生12079人,普通中学共有教职工2258人,其中专任教师2071人;拥有普通小学149所,小学在校学生33756人,教职工2351人,其中专任教师1987人;拥有幼儿园30所,在园儿童6069人,教职工535人。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2011年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8项,其中省级项目7项,县级项目11项。全年完成各项专利申请45项,其中发明创造13件。建设城郊油茶示范基地等科技示范点10个。组织开展了“科技活动周”、“世界产权日”、科技下乡和科普讲座等各项活动,发放资料1万余份,受益群众达6000人。开办各种科技培训班12期,培训农村科技骨干人员2000人,产生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评审考核,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县”称号。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11年末,全县拥有文化站馆3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6万余册。新建、改造乡镇文化站13个,建成农家书屋90个。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80次,参与群众8万余人。数字电视转换工作顺利推进,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6%。年末全县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6%,广播人口覆盖率达89%。

  卫生水平明显提高。县人民医院投资800万元改扩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投资90万元的火马冲镇中心卫生院、投资165万元的黄溪口镇中心卫生院加强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2011年末新农合参合人数达38.24万人,参合率达95.6%。年末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0个,病床2407张,卫生技术人员1869人,其中医师694人。设有农村医疗点的行政村达420个。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2011年,全县运动健儿参加市以上比赛获奖人数40人次,共获得奖牌51枚,其中金牌26枚,银牌16枚,铜牌9枚。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年组织举办各类大型群众体育活动4次,参与群众达到10万人次。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和计生工作不断巩固。2011年末全县总人口52.7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7.7万人,女性人口25.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265人,死亡人口306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计生优质服务成效显著,成功获评为省“人口和计生工作模范县”。     

  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849元,比上年增长14.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294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人均食品支出3378元,比上年增长10.9%。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840元,比上年增长28.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52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人均食品支出1748元,比上年增长2.1%。

  十一、社会保障与安全生产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年末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105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318人。全年共保障城镇低保对象5903户9390人;农村低保保障对象12797户23767人,累计发放城镇低保资金1735万元,月人均补助170元;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700万元,月人均补助65.6元。新建(改扩建)的农村敬老院2所,新增入院五保老人100人。年末全县共有农村敬老院19所,老年公寓1所,农村五保之家7所,集中供养五保老人886人,供养率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达29%。全年累计发放各类医疗救助金620万元,其中:城市医疗救助资金174万元,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为421万元,五保户全额救助24万元。

  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显著。狠抓三大安全管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趋好,成功荣获省“安全生产先进县”称号。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77起,比上年下降15起,其中煤矿安全事故4起。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0人,比上年减少6人、下降37.5%,其中煤矿事故死亡3人,比上年减少1人,下降25%。亿元GDP死亡人数0.2人,比上年下降49.3%。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为公安年报数据。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