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24-08-24来源:临泽县统计局

2022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市、县党代会、人代会部署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安全稳定大局,迎难而上、奋勇担当,全县现代产业提质升级、生态优势持续彰显、城乡融合大步向前、重点改革蹄疾步稳、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一、综合

初步核算,实现生产总值70.2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一产增加值25.46亿元,增长6.5%;二产增加值11.5亿元,增长9.4%;三产增加值33.33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37.5:15.2:47.3调整为36.2:16.4:47.4,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1659元,增长7.6%。十大生态产业完成增加值29.6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2.2%,比重比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

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3.49%,单位GDP电耗下降17.9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98%。

年末总人口147381人,比上年减少621人,其中常住人口11.37万人。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5.5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9.18%,比上年末提高0.6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844人,人口出生率为5.63‰;死亡人口1050人,死亡率为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7‰。

年内新增城镇就业2630人,674名高校毕业生实现了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9%。年内输转劳动力3.13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5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53亿元,增长5.31%。全县农民工总量31335人,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外出农民工13057人,增长6.22%;本地农民工18278人,下降2.17%。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7.55亿元,增长7.0%。

种植业: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7.8万亩,增加2563亩,增长0.5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6.49万亩,增加2909.88亩,增长0.8%。其中小麦面积1.4万亩,增加4179.16亩,增长42.55%,玉米面积34.64万亩,增加1255.42亩,增长0.36%,玉米面积中制种面积29.45万亩,增加6.13万亩,增长26.27%;蔬菜面积7.02万亩,增加5618亩,增长8.7%。全年粮食总产量173512.07吨,增长5.11%。其中,夏粮产量7470.54吨,增长38.78%;秋粮产量166041.53吨,增长0.4%。主要粮食作物小麦产量7246.34吨,增长49.96%;玉米产量164745.51吨,增长4.12%。全年蔬菜总产量253641.09吨,增长9.72%。

林业:全年完成营造林5.4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26万亩,退化林修复0.2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开展北部沙区固沙压沙结合人工造林9792亩,流沙河流域防护林建设人工造林6800亩,北部荒漠区退化草原鼠虫害防治12.385万亩。新建临梨公路等绿地1313亩,完成14万亩公益林1至16号蓄水池、临平路、流沙河南路西侧等绿化改造提升工程,改造提升绿地1525亩。全县城区绿化面积达255.2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3.7%。绿地率达到4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12平方米。

畜牧业:全县人工种草面积达17.7万亩,落实草原禁牧面积73.63万亩,草原植被覆盖度达24.2%,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85%以上。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场(区)159个,其中:肉牛养殖场区86个,奶牛养殖场(区)6个,生猪养殖场(区)40个,其他养殖小区13个。年末大牲畜存栏16.08万头(匹),增长7.06%,出栏10.51万头(匹),下降3.04%,其中牛存栏15.26万头,增长6.16%,出栏10.4万头,增长6.73%。猪存栏6.5万头,增长4.16%,出栏15.61万头,增长7.95%。羊存栏24.7万只,增长11.77%,出栏28.92万只,增长9.38%。家禽存栏37.02万只,增长17.08%,出栏38.5万只,下降3.29%。全年肉类总产量2.53万吨,下降4.52%;禽蛋产量0.15万吨,增长35.15%;牛奶产量2.6吨,增长8.26%。

农业机械化: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2.38万千瓦,增长7%。拥有联合收获机械236台,增长10.8%,畜牧养殖机械16528万台,增长2.1%。大中型拖拉机2769台,增长14.37%,小型拖拉机11678台,与上年持平。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12206吨、减少277吨,下降2.22%。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98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长8.86%,重工业增长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3%,利润总额同比减少0.64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2.47%,比上年下降3.07个百分点;产品产销率84.29%,资产负债率70.2%。

建筑业: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52亿元,增长11.7%。年末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建筑业企业34户,比上年末增加4户。城区新建商住楼5栋3.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60套2.85万平方米;城区棚户区改造新建安置房3栋168套1.88万平方米;老旧楼小区改造2589套。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比上年增长19.1%,在库项目达到133项。其中:项目投资127项,同比增长22.69%,房地产开发项目6项,同比下降34.77%。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1.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3.8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7.81%;按投资项目分,工业和能源建设项目投资增长113.88%;农业及生态建设项目投资增长21.2%;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下降55.19%;社会事业及旅游建设项目投资增长27.87%;按投资构成分,建安安装工程投资增长2.86%;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13.83%;其他费用下降86.52%。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5.1%。

五、服务业

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3.33亿元,增长5.8%。其中批发零售业增加值4.31亿元,增长2.6%;交通运输业增加值3.84亿元,增长17.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01亿元,下降1.0%;金融业增加值5.37亿元,增长5.3%;房地产业增加值1.97亿元,增长4.3%;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02亿元,增长3.3%;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1.72亿元,增长4.3%。

交通运输: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531.683公里,其中县道221.2公里,乡道205.772公里,村道169.732公里,自然村组道路934.979公里。全县年末机动车辆保有量33926辆,其中汽车23317辆,年内新增小型汽车484辆;全县驾驶员人数4.13万人,其中道路运输从业人员3340人。汽车保有量中运营性车辆1316辆,占汽车保有量的5.64%,其中4.5吨以上货车1051辆,客运车辆265辆(含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35辆、出租车7辆)。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305万人,增长2.69%;旅客运输周转量10605万人公里,增长3.26%;公路货运量481万吨,增长10.32%;货运周转量18159万吨公里,增长12.65%。

邮电通讯: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588.28万元,增长15.51%。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0.27万件,邮政包裹快递业务16.29万件,包裹快递业务收入316.96万元。全县电话用户总数17.31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1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13万户。互联网络用户6.42万户,增长47.25%。

旅游:全面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张掖七彩丹霞世界级旅游景区创建,扎实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芦湾村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创建命名,红沟村被列入第二批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创建名单,暖泉村创建为市级专业旅游村,红沟客栈被评定为国家丙级旅游民宿,高老庄获批全国西游文化研学基地。“丹霞宴”中央厨房投入运营。《阿兰拉格达》《回道张掖》累计演出90余场次,观演4.28万人次。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58.7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95亿元,其中丹霞景区接待游客34.5万人次,过夜游接待19.52万人次。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3亿元,增长6.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72亿元,增长7.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61亿元,增长6.3%。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21.74亿元,增长7.1%;餐饮收入1.59亿元,增长4.7%。

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997户,累计9561户,新发展私营企业405家,累计3825家,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4426户。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87个。有社会组织161个,其中社会团体144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6家,基金会1家,会员达2.4万人。

全县有对外贸易备案登记证企业39家;有出口业绩的4家,2022年全年出口额2520.2万元,同比增长156.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1亿元,增长17.2%,其中税收收入1.08亿元,增长4%。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9.49亿元,增长20.4%。

金融:202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5.07亿元,增长12.5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8.08亿元,增长19.9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8.43亿元,增长11.67%,其中:城乡居民贷款余额31.15亿元,下降3.27%。金融机构存贷比74.66%,下降0.64个百分点。

保险:全年保费收入14415.88万元,下降0.5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852.08万元,增长6.67%;人寿险保费收入11563.8万元,下降2.2%。全年赔付金额2979.87万元,增长22.63%。其中:财产险赔付1840.96万元,下降12.19%;人寿险赔付1138.91万元,增长4.12%。

八、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和消费: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86.7元,增加1237.3元,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6.2元,增加1276.4元,增长6.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286.1元,增加828.8元,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583.3元,增加995.8元,增长6.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3%,下降1.6个百分点。

乡村建设:抢抓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机遇,1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镇(鸭暖镇)和10个省级示范村紧盯乡村建设三大类23项硬核指标,对农村道路、给排水、物流体系、新能源等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完成道路硬化、铺油罩面28.88公里,架设路灯305盏;配套完善安全饮水、污水处理、垃圾转运等设施,示范村常住农户安全饮水、安全用电、宽带网络覆盖率均达到100%。加大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施污水处理等项目12个,敷设污水管网62公里,新建改建卫生户厕2530座。加快推进农房改造和质量提升行动,建设高质量住房示范点10个450户,风貌改造1831户,补齐硬化、绿化、美化等短板弱项,示范镇村创建任务全面完成。2022年,1个省级示范镇和10个省级示范村共投入各类资金53762.03万元。其中: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示范镇村建设4754万元,县级投入资金8047.52万元,社会投入资金22448.49万元。

社会保障: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49人,支出低保金1065.44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556人,支出低保金2190.69万元,579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临时救助8014人次。全年国家抚恤、补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922人。全县98.16%的适龄城乡居民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范围,发放养老金4283.76万元。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6059人,发放养老保险待遇10080万元;参加失业保险8620人,发放失业保险待遇481.69万元;参加工伤保险13489人,发放工伤保险待遇779.09万元。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19137人,参保率99.51%,其中已脱贫人口参保7546人,参保率100%。全年住院报销20131人次6516.53万元,慢性病报销47217人次731.57万元,门诊“两病”报销2773人次3.31万元,普通门诊报销142140人次509.17万元,大病保险报销2616人次931.30万元、意外伤害报销1512人次514.30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巩固省级创新型县试点建设,开展争创全国创新型县建设。2022年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6771万元,强度达1.03%。登记技术合同交易额5.496亿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累计达到33家,认定省级科技型企业8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2家。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55%。全年授予专利权119件,比上年下降58.1%,截止年末,累计授权专利2260件。申报省级科普基地2个,建立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个。全年引进新品种137个,普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5项,建成科技示范点19个,科技进步贡献率60%。

教育:现有普通高中1所,招生685人,在校学生2021人;职业中学1所,招生496人,在校学生1279人;初级中学3所,招生1301人,在校学生3661人;普通小学80所(含教学点69个),招生1031人,在校学生6761人;幼儿园74所,在园幼儿3720人。3-6岁幼儿入园率99.9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净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9.9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6.41%。高考一本上线率67.58%,二本上线率98.23%。

十、文化、广电、卫生健康和体育

文化:全县有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村级文化广场72个。举办各类大型节庆和民俗文化体育活动20余场次;开展“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80余场次。

广电:全县有广播电视台1座、微波台1座,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基站2座,广播电视覆盖率100%;网络双向化改造达82%,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0109户,入户率67.12%;宽带用户4595户,入户率22.85%;全年放映电影1047场次。

卫生健康:全县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3家,其中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家,中心卫生院4所,一般卫生院4所,村卫生室84个,个体诊所25所。医疗机构在职职工900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26人。拥有床位1020张,其中中医院拥有床位260张、卫生院拥有床位230张。全年总诊疗人次34.47万人次,出院人数1.94万人。

体育:全县共有各类体育场地541个,其中城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场所61个,镇村体育健身场所329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2㎡。精心组织举办第三十一届元旦环城赛跑暨“全民健走达人”线上挑战赛、“奔跑吧·少年”系列第七届“阳光杯”校园足球联赛、全县中小学生乒乓球联赛及游泳技能交流展示赛、庆祝“父亲节”少儿游泳联谊赛、社区运动会等赛事活动。在张掖市第五届运动会上,临泽体育健儿共获得14枚金牌、8枚银牌、8枚铜牌,创造了临泽体育代表团在全市综合类运动会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县全年总用水量3.5249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0.0626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0112亿立方米,农业用水3.1029亿立方米,生态用水0.3482亿立方米。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497.9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21.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5.9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23.7%。全县有大中型灌区6个,水库11座,总库容5501万立方米。有水电站9座,总装机2.32万千瓦,年上网发电量4620万千瓦时。

全年能源消耗总量54.6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87%。全社会用电量4.94亿千瓦时,下降12.56%。其中:生产用电4.31亿千瓦时,下降14.14%,其中工业用电量2.93亿千瓦时,下降20.44%;生活用电0.63亿千瓦时,增长0.23%。

有效提升“两山”转化成效,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49,优良天数比例为86.6%,同比上升1.3%;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均值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4%;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为30微克/立方米。地表水国家考核的六坝桥断面和省级考核四坝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县城和11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全县回收废旧地膜1902吨(折纯)吨,废旧地膜回收率达85.51%,尾菜综合处理利用率达80.78%,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5%。新(改)建户用卫生厕所2530户,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81.5%,全县71个行政村全部创建为清洁村庄。

全年共发生纳入统计的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5万元。同比,事故起数增加1起,增加50%;死亡人数增加1人,增加50%;受伤人数持平;直接经济损失增加3.54万元。安全生产四项指标“三升一平”。

注:

1.本公报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临泽统计年鉴2022》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中林业数据来自县自然资源局,建筑业有关数据来自县住建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金融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临泽县支行,保险数据来自县财产保险公司和县人寿保险公司,交通运输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通信数据来自县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邮政数据来自县邮政公司,旅游、文化、广播、电视、体育数据来自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外贸数据来自县工信商务局,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县科技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民政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环境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临泽分局,用水量数据来自县水务局,农业机械数据来自县农业农村局。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