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2-09-12来源:剑阁县统计局

2010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工业强县、旅游兴县、项目立县”的发展思路,抢抓机遇,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强力推进经济结构大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大转变,全县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49.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8%,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18.48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13.58亿元,增长35.3%;第三产业17.72亿元11.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8%、58.1%、31.2%。三次产业结构的由上年同期的40.3:23.4:36.3调整为37.1:27.3:35.6,农业所占比重继续下降,工业所占比重持续上升,主导作用加强,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人均生产总值初步测算为8499元,同比增长13.8%。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5.36亿元,增长16.8%,占GDP的50.9%,提高2.0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7%。当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685户、10户,年末累计分别达到15778户和484户,从业人员分别达到21697人和4986人,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8.99亿元,上缴税金4114万元。

财政收入保持高位增长全县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713万元,增长75.1%,其中:税收收入16749万元,增长72.0%。

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预计年末城镇常住人口15.52万人,城市化率26.5%,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仍偏小,实力还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工业经济份额不大;农业基础条件仍较薄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多;特色优势产业还未突显,人才、资金、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制约仍较突出,经济发展的环境压力较大。

二、农业

一年来,全县农村经济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大力推进和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运行态势平稳。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31.14亿元,增长5.5%。

粮油稳定增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1.9万亩,粮食总产量43.89万吨,比上年增加0.75万吨,增长1.7%,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四年增收;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8.37万亩,总产量9.44万吨,增长4.3%。烤烟优势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大幅提高。全县烤烟种植面积6.88万亩,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的乡镇已达7个,300亩以上的村有41个,户均种植面积达5.42亩。烤烟产量0.72万吨,商品烟收购达到14.13万担,实现产值1.01亿元,烟叶税2226.4万元。海椒产业稳定发展。订单种植地膜海椒6.5万亩,海椒总产量实现16万吨,产值4.45亿元。

现代畜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新扩建畜禽养殖小区57个,发展10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500户,生猪规模养殖面提高7.5个百分点,生猪外三元杂交面提高8.2个百分点,达到58.2%,新建剑门关土鸡种鸡场和孵化育雏中心,土鸡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县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全年出栏生猪100.08万头、肉牛2.35万头、肉羊19.33万只、小家禽875.05万只,分别增长4.9%、8.6%、4.7%、7.4%;肉类总产量达到9.01万吨,增长5.2%,其中,猪牛羊肉产量7.82万吨,增长4.9%。全年畜牧业产值实现15.2亿元,增长7.4%。年末,生猪存栏72.48万头,增长0.3%;家禽存栏489.16万只,增长5.0%。

林业生产成效明显,自然生态进一步改善。继续实施天保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创森”工作取得成效,大力发展林业产业,集体林权改革持续推进,森林资源管理、防护得到进一步强化。新增天保工程生态公益林造林200公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7.1万亩,补植补造面积达0.55万亩;“创森”工作投入资金1.83亿元,营林造林面积3.5万亩,栽植造林绿化苗木1180万株,通过省级“绿化模范县”验收;森林资源转化成效明显,新建核桃基地1.2万亩,核桃产量0.2万吨,新建工业原料林2.1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0.7万亩;着力发展森林蔬菜产业,森林蔬菜总产量达到1130万吨,其中黑木耳、菌类、灵芝分别达到130、970、30万吨。年末全县森林面积17783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5.5%。

水产规模养殖进一步扩大。全年养殖水面2364公顷,水产品产量10500吨,增长16.7%,其中:淡水捕捞量1890吨,养殖量8610吨;实现渔业产值1.13亿元。培育鱼种1020吨,鱼苗15000万尾,发展水库生态养殖面积367公顷,产量380吨。

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投资1.82亿元,新打造公兴、剑门两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建的白龙、木马、汉阳3个园区产业效益逐步彰显。汉阳循环农业园区生产特色农产品4.69万吨,实现产值0.94亿元;木马现代烟草示范园区烤烟总面积突破万亩,新增产值700万元;白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现总产值过亿。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力大幅提升,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显着增强。申报省级龙企业4个,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个,累计达12个,年销售超过1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55家;新增农民专合组织29个,累计达130个。巩固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100万亩。建国家级烤烟标准化示范区3万亩、省级高芥酸油菜基地5万亩和海椒基地1.8万亩、市级蚕桑基地3万亩。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26.17千公顷。其中:当年新增灌面0.67千公顷,节水灌面0.60千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平方公里,累计达922.6平方公里。年内整治病险水库121座、山坪塘1100口,建微水池230口,建防渗渠道50公里,水利工程年实际供水量达到10887万立方米。年末农机总动力57.39万千瓦,增长12.4%。机耕作业面积160万亩,机电灌溉作业面积21万亩,机收面积22万亩。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37885吨,增4.8%,农村用电量5752万千瓦小时,增9.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抓项目,促发展,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保障工业发展要素供给,工业生产效益同步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45.12亿元,增长36.8%,实现增加值10.62亿元,增长38.8%,占GDP比重达到21.3%,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9.7%,拉动经济增长7.4个百分点。

规模工业生产效益双增长。2010年,新上规模企业9户,累计已达43户,完成工业总产值32.91亿元,增长40.1%,实现增加值8.5亿元,增长37.9%,增速高出全市11.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49.54%;产品销售率98.7%,下降0.4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21亿元,增长38.3%;实现利税总额13990万元,增长114.2%,其中利润总额7841万元,增长89.2%;总资产贡献率15.8%,提高6.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2.62次,下降1.78次。剑门木业公司生产的香柏实木地板远销国内外,森源香料公司蒸馏提炼的柏木精油出口香港、美国。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水泥92.18万吨,增长964.4%;水泥熟料69.92万吨,增长669.8%;原煤8.34万吨,增长169.1%;精制食用植物油1.22万吨,增长73.3%;实木地板73.42万平方米,增长128.0%;人造板18.21万立方米,增长62.1%;大米5.12万吨,增长30.7%;鲜冻猪肉4.31万吨,下降31.2%。

工业园区建设强力推进。全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5亿元,园区标准化厂房及道路、河堤、管网、治污等基础设施全面配套,新增工业用地1.98平方公里,园区载体功能显着增强。坚持“六有”标准推进大项目、大企业入园,截止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21家,其中规模工业10户,协议投资22亿多元,主要涉及建筑建材、轻工机电、食品医药等领域,现已有广旺水泥、鑫茂农科、琦珑矿业、剑门关酒业等10家企业投产,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亿元,园区产业积聚效益初步显现。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7个(含劳务分包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6亿元,增长11.8%,实现增加值2.96亿元,增长23.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4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5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招商引资

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全年投资规模突破60亿元,达到60.57亿元,增长5.1%。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投资27.61亿元,增长67.4%;更改投资10.96亿元,增长30.9%;其他投资4.63亿元,增长2235.5%;农户投资14.64亿元,下降52.8%。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38亿元,下降38.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97亿元,增长13.3%,其中工业性投资13.09亿元,增长25.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3.22亿元,增长8.4%。5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135个,完成投资40.49亿元,增长72.7%,占投资总额的66.8%。

房产开发投资强势发展。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2.73亿元,增长73.1%,其中住宅投资完成2.2亿元,增长74.2%。受国家调控房地产政策影响,商品房销售情况较上年有所下降。商品房销售面积11.68万平方米,下降26.9%,其中现房销售面积0.59万平方米,增长268.8%,期房销售面积11.1万平方米,下降29.9%。商品房销售额3.1亿元,下降1.6%。商品住宅销售1065套。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突出。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0个,协议总资金36.25亿元,到位资金16.26亿元,增长28.7%;当年新引进项目35个,到位资金12.11亿元,增长102.2%。超千万元项目45个,签约资金3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协议资金11.5亿元,到位资金4.1亿元,增长69.4%。工业招商取得新突破,项目个数达32个,到位资金10.92亿元,增长72.8%。投资超亿元的棒棒娃食品加工、3D眼镜生产、剑门关土鸡养殖加工生产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建设成效显着。交通建设投资7.49亿元,增长22.9%。老城塔山大桥和文峰大桥维修整治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黑龙江援建的西河、龙江沙溪、龙江渡口等3座大桥建设投入使用;国道108线和省道302线灾后重建全面完成;剑金公路和171.32公里通乡公路灾后重建全面启动;总投资4500万元的长岭大桥项目进展顺利;普安汽车站搬迁工程即将启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新建通乡油路140公里、通村水泥路215.5公里、泥碎路300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3个,农村小码头1处,新开通下寺至剑门关公交车。方便快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2900公里,公路货物周转量65751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47388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9.7%、25.9%。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67亿元,增长28.0%。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67730户,其中住宅电话59524户;移动电话29.05部,增长14.2%;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52.1部/百人,净增5.0部;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达到24462户,增加10233户,增长71.9%。

六、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市场繁荣稳定。201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亿元,达到达到20.33亿元,增长19.3%。分地域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9.66亿元,增长20.6%,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0.67亿元,增长18.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6.72亿元,增长18.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61亿元,增长24.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0.29亿元,增长18.0%;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49亿元,增长20.3%;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10.7亿元,增长20.1%;其它经济7.85亿元,增长18.0%。

旅游开发取得丰硕成果。剑门关景区一举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成功获得“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中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四川省文化产业基地”等多项殊荣。先后成功举办“中国蜀道.剑门关文化旅游节”、全省灾后重建流动现场会、全省旅游线路统筹现场会、中华旅游小姐暨剑门关形象大使全国选拔赛,剑门关景区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剑昭旅游线路成为全省旅游线路统筹示范工程。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新增两家3★级宾馆,天赐温泉酒店主体完工,蜀汉王朝温泉国际大酒店、剑门关林园宾馆等星级酒店开工建设。景区“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要素不断配套。全县旅游开发“1+5“规划有序实施,翠云廊景区改扩建工程、鹤鸣山文化公园建设进展顺利,清江湖温泉成功开钻。剑门关豆腐成功创建为国家地理保护标志,跻身“广元七绝”行列。凉山牛肉、剑门火腿、剑门手杖等特色旅游产品得到发展提升。不断创新旅游营销方式,与北京、西安、重庆等多个旅游企业结成营销联盟。旅游经济效益显着提升,全县全年接待游客147.93万人,门票收入1798.3万元,实现旅游总收入67730万元,分别增长150.7%、30.1倍和276.1%。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运行稳健。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幅均居全市首位。截止12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82.22亿元,比年初增加9.82亿元,增长13.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5.23亿元,增长12.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26.63亿元,增加3.31亿元,增长14.2%,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2.38亿元,增长17.4%。中长期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成倍增加,增加2亿元多,达到2.83亿元,增长251.2%。小额担保和小额贴息贷款776万元,企业担保贷款7200万元。全省“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成果得到巩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保费收入1.44亿元,增长35.8%。其中:财产险收入0.44亿元,增长8.6%;人寿险收入1.0亿元,增长52.8%。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0.27亿元,下降4.3%。

八、教育、科技

教育事业欣欣向荣。强化管理,狠抓教育质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各类教育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全县共有各类学校95所(不含幼儿园),在校学生74008人,专任教师4459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4693人;职高3所,在校生4700人;初中37所,在校生25568人;小学48所,在校生28214人。全县有幼儿园21所,在园幼儿10191人。全年普通中学共输送本、专科生4209人,比上年增加368人,总上线率达到91.6%,获全市教育质量二等奖;全县中职类学生就业率达到100%,获“双证”率达75%以上,剑阁职中102名“9+3”藏区学生学习生活稳定。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青壮年非文盲率均保持在100%。特殊教育管理进一步规范,新建“剑阁县特殊教育学校”,“三残”入学率达95.39%。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和普及,以科普宣传月和宣传周为载体,开展大规模科技下乡活动2次,参加活动的科技人员127人,发放宣传资料20余万份,赠送科技图书及科普读物7500册,展出宣传挂图274份,科技展板60张,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02期,参训11.6万人次;年内完成各级各类项目申报39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8项、市级3项,《柴胡科技产业化研究》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争取各类项目资金30万元;组织实施县级成果转化项目22项,推广农业新品种累计48.2万亩;全年申报专利67件,申报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转化科技成果13项,争取专利转化资金6万元。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预计全县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4.1%,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九、广播电视、文化、卫生和体育

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以新闻宣传为中心,舆论引导强劲有力。全年播出《剑阁新闻》268期、1735条,播出各类公益广告、电视标语162条,市以上采用播出稿件521条次,其中省外14条,中央台6条(含提供新闻素材4条),获省广播电视节目评比奖3件;摄制播出品牌栏目16期、专题片9部;现场直录播“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等活动12次,开办政风行风热线栏目21期。新开通18个乡镇光纤信号,实现了全县57个乡镇光纤大联网;“村村通”工程强力推进,完成612个点建设任务,安装设备14128套;剑门关景区4D电影院建设如期完成;放映公益性等各类形式电影8327场,观众131.64万人次;实施新老县城和27个乡镇数字电视整体平移,转移用户2万户以上。当年新增有线电视传输干线网络255公里,新增有线电视用户4152户,累计达到7.88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05万户。广播综合覆盖率94.5%,电视综合覆盖率93.1%。

文化产业实现新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恢复建设了5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7个新闻出版发行网点、87个公共阅报栏、150个农家书屋和县文化馆、图书馆。图书馆藏书总量达到6.3万册,增长65.8%。各项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文化共享乐农家》获四川省群星奖二等奖,举办了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启动了“颂歌献给党--广元灾区百万群众歌咏活动”,放映农村公益性电影6720场,观众人次131.64万人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保护进一步加强,剑阁花灯、高观皮影以及白龙纸偶分别列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篡出版了《剑阁民间文艺丛书》文学卷5辑,剑阁民间文学、艺术广泛传承;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文化市场繁荣活跃、井然有序。

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群众体育竞赛和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组织举办了中国剑门关首届攀岩邀请赛、“感谢祖国”剑门关蜀道万人徒步走竞赛、首届老年人体育运动会、中华小姐选美大赛等大型活动。参加广元市“女儿节”凤舟比赛,荣获第二名;运动员张栗翰荣获全省第11届运动会举重比赛第一名。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县体育馆建成投入使用,35个点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面完成。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在全市率先创建成“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全县医改工作稳步推进,改革成效惠及全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费用平均降幅达41%;医疗卫生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纵深推进,全县基层卫生院达标36个,占63%,村卫生站达标272个,占50%。切实加大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力度,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蔓延,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置率达100%,全年传染病总发病率182.5/10万,同比下降24%;妇幼工作各项考核指标均控制在省、市规定的标准范围内;卫生执法监督有力,成效明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再上台阶,农村群众受益面扩大,参合人数578869人,参合率达95.24%。年末拥有卫生机构63个,实有病床1445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497人,其中:医生719人。乡镇卫生院57个,病床891张,卫生技术人员782人。

十、人口、就业与保障、居民生活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687903人,比上年增加94人,增长0.01%。其中:农业人口606608人,非农业人口81295人;男性人口358559人,女性人口329344人,男女性别比为108.87:100(以女性人口为100)。全县常住人口预计为58.57万人。计划生育率92.45%,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0%以上。人口出生率8.86‰,人口死亡率6.34‰,人口自然增长率2.52‰。

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795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68人,“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572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29万元,发放青年创业小额贴息贷款147万元;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培训农民工2.85万人,农村劳动力输出22.2万人,创劳务收入16亿元。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70%以上。

社会福利保障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险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县参加社会保险18.8万人次,征缴五大社会保险基金2.99亿元,其中城镇养老保险参保4.69万人,医疗保险参保7.5万人(含城镇居民参保3.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66人,生育保险参保0.9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5万人(新增扩面2600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2.3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1253人);实现了退休金社会化发放率和管理率两个100%。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享受城镇低保1.17万人,发放保障金1976.2万元,享受农村低保3.33万人,发放保障金2796万元;全县集中供养五保户1555人,集中供养率达38.1%;城乡医疗累计救助4847人,救助金额946.7万元;资助各类学生34420名。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收入差距开始缩小。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5550元,比上年增加3643元,增长1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428元,增加1665元,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3974万元,增加566元,增长16.6%。城乡收入比从上年的1:3.16(以农民收入为基数)缩小到今年的1:3.13。

十一、社会秩序与安全

社会和谐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与民主党派的对口联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案、提案办结率达到100%;坚持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制度,深入开展村民和社区自治活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深化“平安剑阁<http://www.fjsx.gov.cn/>”建设活动,严打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狠抓社会突出治安问题和复杂治安区域整治,全年破获刑事案件451起,查结治安案件719起,群众社会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以“四大平安”行动为载体,畅通信访渠道,积极稳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061件1526人、网上信访1093件,办理县以上信访督办案件305件和领导信箱1093件,信访案件的办结率均达100%,息访息诉率达98%,化解信访积案88件,处置涉稳信访案件纠纷61起。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安全隐患整治,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各项安全指标均控制在责任目标范围内。

十二、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

城市配套功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建设投入大幅增加,投入资金12.6亿元。县城框架进一步拉大,新增城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达到14平方公里。县城标志性建筑物--21层高剑门大厦主体完成,以龙江大道为龙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载体功能进一步完善。总投资达2.2亿元的龙江大道全面完工,成为县城主动脉线和景观大道,清江一、二号大桥竣工投入使用,下寺村河堤道路基本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影视文化中心、体育中心、沙溪翠云路排污工程和金门市场建设投入使用,沙溪综合市场基本建成,清江河壅水工程加快建设;县医院、中医院、保健院建成就诊,沙溪中、小学扩建完成投入使用,职中新校区基本建成。县城居民就医难、子女上学难、买菜购物难等民生问题得到根本改善。明珠时光城、天一世纪广场等房产加快建设。县城规划区内违法建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山水森林旅游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大力实施,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5%,森林旅游城市创建初步成形,荣获省级“园林模范县”称号。城市人居环境大为改善,人气、商气明显提升。坚持新老县城同发展共繁荣,老城八大民生工程有序实施推进。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纵深推进,环境质量大为改善。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向上争取各项环保资金455.8万元。狠抓三大减排措施的落实,全年化学需氧量可削减997.4吨,氨氮削减121.9吨;农村温室气体减排业绩突出;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县域内集镇生活垃圾填埋场等“5+2”集镇配套基础设施全面开工建设;重点污染企业、污染源进一步得到有效治理;建设项目环评率达到100%。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城乡风貌塑造独具特色,扎实开展“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生态县建设全面推进,“生态细胞”创建成效显着,公众对城市环境满意率调查超过85%,城市环境质量及出境断面水质均达到控制标准。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剑阁统计年鉴.2010》为准。

2.人口总数由公安部门提供,出生、死亡、自然增长情况由计划生育部门提供。

3、《公报》中产值、收入和增加值等价值量为当年价,GDP、各行业增加值和邮政业务量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