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隆回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4-08来源:隆回县统计局

  201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兴工强县、项目立县、旅游富县”战略,全力以赴抓发展,千方百计保民生,着力调结构、强基础、扩内需、惠民生,全县经济实现较快增长,民生状况持续得到改善,各项经济指标圆满完成年初预期目标,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93.32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6.71亿元,较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7.22亿元,较上年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9.39亿元,较上年增长13.4%。人均GDP8499元,比上年增加1637元。全县的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去年的28:28.12:43.88调整为28.6:29.17:42.23,产业结构有所优化,二产业比重提升。

  为民办实事取得较好成绩,全年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213公里,占目标任务的106.5%;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355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行动态就业援助100%;新增行政村实现互联网上网37个,占目标任务的285%,新建农村沼气池1216个,新增廉租房224套,新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54100人。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38.12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业总产值23.52亿元,增长2.8%,林业总产值1.37亿元,增长0.7%,牧业总产值12.09亿元,增长6.1%,渔业总产值0.83亿元,增长0.1%,服务业总产值0.31亿元,增长1.5%。

  粮食总产量增加,农作物播种面积119.66千公顷,增长4.2%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0.61千公顷,增长0.99%,粮食总产量44.13万吨,增长5.16%。

  农业机械总动力312020千瓦,同比增长9.6%,全年农村用电量12144万度,同比增长2%,化肥(折纯)施用量33718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运行质量持续提高。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9.1亿元,增长43.89%,实现工业增加值23.4亿元,同比增长19.3%,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9.94%。

  工业企业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85亿元,同比增长22.1%,规模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75.14亿元,较上年增长51.43%,利润总额16557万元,较上年增长100.4%,综合效益指数194.54%,较上年提高14.61个百分点,利税总额4.5亿元,较上年增长104.5%。

  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39555万元,同比增长20.4%。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65亿元,比上年增长 9.4%。全县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10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8.2万平方米,增长15.6%,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0988万元,同比增长6.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66.1亿元,较上年增长33.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2.8亿元,较上年增长42%。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开工建设重点项目16个,完成投资20.7亿元,同比增长32.5%。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亿元,增长18.2%,按城乡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7.99亿元,增长17.3%;乡村实现6.55亿元,增长18.0亿元。按行业分,批发实现0.27亿元,同比增长23.3%,零售业实现20.6亿元,增长19.6%,住宿业1.36亿元,增长10.3%,餐饮业2.31亿元,同比增长10.9%。“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稳步实施,建成农家店469家,“家电下乡”深入推进,销售产品15.3万件,补贴资金7000多万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公路客运1098.6万人,增长-0.9% ,旅客周转量为210459.2万人公里,增长10.3 %,公路货运量为636.4万吨,同比增长41.7%,公路货物周转量为74408.6万吨公里,增长19.9%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邮电业务总量31010万元,比上年增长11.6%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1912户,比上年增长-8.2%,移动电话295297户,较上年增长3.7%。

  旅游业稳定快速发展2011年我县被评为中国最佳民族风情旅游名县,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大托村被评为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今年来我县旅游人数持续增加,游客人次达56万人,旅游收入达3.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6%和23.8%。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52337万元,同比增长28.9%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3711万元,同比增长26.8%,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6%。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09861万元,较上年增长22.4%,教育支出43481万元,较上年增长18.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424万元,增长44.3%。

  金融存款增长较快,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4.05亿元,比年初增加19.5亿元,同比多增8.5亿元,其中储蓄存款99.98亿元,比年初增加17.55亿元,同比多增7.35亿元。各种本外币贷款余额37.86亿元,比年初增5.43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4.38亿元,较年初增加4.28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4132万元,增长13.6%,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金4015万元,较上年增长14.2%。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5608人,同比增长26.9%,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5232人,初中及小学在校学生达129468人,初中及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只有1.38%,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全年科技经费支出507万元,科技申报了年产1000吨HABI新型光引发剂项目、百合无病毒种球繁育、金银花产业开发(产业示范与产业链)、木姜叶柯甜茶产业化开发等6个科技项目,共争取上级扶持资金52万元,建立了金银花工厂化育苗基地5000亩,年产金银花良种苗木500万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稳步发展,年末拥有文化站26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84362册,文化馆1个,共有县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3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5座,有线电视用户11.3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4.2%和96.5%。

  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全县卫生机构36个,其中专科疾病防治、妇幼保健、疾病中心各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 2531张,卫生技术人员201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06人,护师、护士数722人。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体育馆4座,运动场37个,游泳池2个,各种训练房4个,全面开展全面健身项目6次。

  十、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仍然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20.62万人,农业人口为109.01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为62.81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8.6:100 。生育率为11.07‰,死亡率为5.27 ‰,自然增长率为 5.8 ‰。常住人口109.8万人,城市化率22.5%。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569元,较上年增长14.8%。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14台,电脑28台,空调24台,普通电话62部,移动电话170部,冰箱90台。农民人均纯收入2675元,比上年增长17.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99元,比上年11.41%。年末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90台,移动电话60部,固定电话42部,冰箱22台。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5.03万人,同比增长1.2%,离退休人员1.41万人,全年有2.3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参加医疗保险人职工人数3.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4.29万人,同比增长47.5%。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得到较好发展,全县100.2万人参保,保险收入2.3亿元(含上级补助),参合率98.66%,较上年提高3.53个百分点。

  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其中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9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补偿率70%。

  社会福利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1956人,流浪乞讨救助1843人,享受农村低保对象39274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栗1582.96万元。

  扶贫工作任务仍然艰巨,按新标准贫困人口数达61.5万人。

  十一、资源与环境保护

  土地结构仍相对稳定,土地总面积2867.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3.9千公顷,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8000亩,森林覆盖率为60.2%。

  全年平均气温17.4℃,年降水量835.6毫米,日照时数1353.7,年极端最高气温39.2℃,年极端最低气温-4.2℃。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污水处理率65.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公处理率92%,农村改水覆盖率99.65%。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凡与本公报不一致的部门统计数据,以本公报为准。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