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翁源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推进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建设,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开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8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65亿元,增长9.0%,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5.4%;第二产业增加值24.14亿元,增长12.0%,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1.7%;第三产业增加值55.05亿元,增长2.5%,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2.9%。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24.8:21.3:53.9调整为26.6:22.4:51.0。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2%,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4.1%,服务项目价格下降1.4%。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038人,登记失业率2.49%。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294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02人。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01亿元,增长10.6%。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3.3万亩,与上年增加0.87万亩。甘蔗种植面积3.45万亩,减少0.54万亩(其中糖蔗0.5万亩,同比减少1.2万亩);油料种植面积7.82万亩,增加0.17万亩;蚕桑2.58万亩,减少0.28万亩;蔬菜10.55万亩,扩种0.64万亩;花卉种植面积1.3万亩,增长3.9%。
全年粮食产量9.52万吨,比上年增长3.9%。其中,稻谷产量8.9万吨,增长2.1%。蔬菜及食用菌13.5万吨,增长4.6%。甘蔗产量27.7万吨,下降4.4%。水果产量7.2万吨,下降5.4%。
表1 202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农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总量 |
同比增长(%) |
粮食 |
吨 |
95234 |
3.9 |
其中:稻谷 |
吨 |
88997 |
2.1 |
蔬菜 |
吨 |
135202 |
4.6 |
甘蔗 |
吨 |
277084 |
-4.4 |
花生 |
吨 |
19692 |
2.6 |
三华李 |
吨 |
3905 |
17.2 |
蚕茧 |
吨 |
2620 |
-0.7 |
肉类 |
吨 |
30329 |
57.3 |
其中:猪肉 |
吨 |
14799 |
20.2 |
水产品 |
吨 |
8205 |
0.3 |
全年肉类产量3.03万吨,比上年增长57.3%。其中,猪肉产量1.48万吨,增长57.3%。年末生猪存栏34.55万头,增长287%;生猪出栏19.81万头,增长20.2%。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3.20万千瓦,增长1.2 %;农林牧渔业用电量5206万千瓦时,增长22.4%;化肥施用量(折纯)1.69万吨,与上年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8.35亿元,增长12.9%。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35亿元,增长13.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4.54亿元,增长0.1%;重工业增加值9.81亿元,增长21%。产业转移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27亿元,增长14.8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0.36亿元,比上年增长0.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0.02亿元,比上年下降72.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
表2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总量 |
同比增长(%) |
水泥 |
万吨 |
165 |
11.3 |
蚕丝 |
吨 |
87 |
-20.8 |
表 |
万只 |
1095 |
-30.4 |
涂料 |
吨 |
3.4 |
30.2 |
铅酸蓄电池 |
万千伏安时 |
127.3 |
35.4 |
人造板 |
万立方米 |
7.9 |
-35.6 |
灯具及照明装置 |
万套(台、个) |
22.9 |
29.3 |
初级形态塑料 |
万吨 |
8.5 |
36.1 |
商品混凝土 |
万立方米 |
59 |
47.4 |
沥青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万平方米 |
1884 |
-14.4 |
营养、保健食品 |
吨 |
587 |
3.1 |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79亿元,增长8.7%。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23个,完成施工产值11.99亿元,增长12.7%;实现利润0.72亿元,增长444.9%。房屋施工面积90.10万平方米,增长61.2%;竣工面积60.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0.2%。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2亿元,同比下降0.2%。从投资主体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7.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增长747.2%;民营投资下降12.0 %。
从三大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下降100.0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下降2.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下降1.2%,其中韶新高速公路及省天然气管网三个跨区项目完成投资19.96亿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7.01亿元,比上年下降10.3%。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9.7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其中住宅销售26.4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商品房销售额17.69亿元,增长13.5%;销售面积29.72万平方米,增长8.0%。
五、贸易、外经
2020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4亿元,下降7.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6.72亿元,同比下降5.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75亿元,同比下降19.9%。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628万美元,同比增长25.2%;完成进出口总额21328万美元,同比下降23.0%;其中进口总额13192万美元,下降18.1%;出口总额8136万美元,同比下降29.7%。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业增加值增长1.96%。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947公里,其中,国道148.3公里,省道102.0公里,县道203.3公里,乡道984.6公里,村道478.9公里。公路密度89.5公里/百平方公里。按公路等级分,高等级公路(二级以上)231公里,次等级公路(三级以下)1716公里。城市公共汽车营运车辆20辆。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0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9.82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25.07万户。电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7亿元,同比增长4.3%;邮政业务总收入0.63亿元,同比增长9.5%。2020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226.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4亿元,分别下降41%和39.7%。
七、财政金融业
2020年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1亿元,增长10.3%,其中税收收入3.66亿元,增长1.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0.0亿元,增长7.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3.23亿元,增长10.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8.87亿元,增长25.4%。其中:农业及支农贷款余额51.82亿元,增长16.4%
八、教育、文化、卫生
2020年末全县拥有幼儿园63间,486个班,在园幼儿16948人,教职工1837人;完全小学17间,教学点60间,883个班,在校小学生33026人,教职工1619人,专任教师1577人;初级中学16间,270个班,在校初中学生12182人,完全中学2间,高级中学1间,90个班,在校高中学生4500人,初高中教职工1536人,专任教师1385人;特殊学校1间,9个班,在校学生69人(其中:送教上门学生44人),教职工18人;中等职业学校1间,60个班,在校学生2970人,教职工169人。2020年,高中毕业学生1525人,高考大专以上入线人数为1515人,入线率为99.34%,其中本科人数586人,专科92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7.04%,初中毛入学率117.91%。
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站)9个;博物馆1个;图书馆(室)1个,图书24.7万册;剧团1个,演出234场,观众14.73万人次。电影队2个,共放映2292场,总收入144.2万元。调频电台3座;安装有线电视2.24万户,其中,县城1.12万户。
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265个,病床1765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031人,其中:执业医师797人,中西医士248人,护士1135人。全年无偿献血3283人次。
九、环境保护
建立并完善了环保监测站,配备环境监测专职人员10人,全年用于环境污染防治项目投资79547万元,完成环境污染防治项目10大类。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7平方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7座,比去年新增3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2.1%,比去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建成垃圾处理站1个。年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354天。全县土地面积2175平方公里。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等价值)69.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46%。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0.03亿千瓦小时,增长12.66%。其中:工业用电5.49亿千瓦小时,增长12.33%。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县年末户籍人口42244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4434人;农业人口288011人。据卫生健康部门统计,全年出生人口5549人,出生率12.83‰;死亡人口2613人, 死亡率6.04‰;人口自然增长率6.79‰。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21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63元,比上年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8元,比上年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两年超全国平均水平。
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5912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931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9746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1374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2430人。全县享受社会养老待遇的离退休人员62968人。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全年征缴43416万元;企业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基金余额1037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38887人。
全县有社会福利机构5所,床位648张。城乡居民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全县8个镇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8309人,全年发放保障资金5172.69万元,发放保障资金受益人数达9908人。发放救灾资金37.41万元,发放救济物资折款38.47万元,累计1941人次受救济。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