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新宁县攻坚克难、工作富有成效的一年,全县上下紧扣“旅游立县、产业强县、文化兴县、开放活县”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后发赶超步伐,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
经济总量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530747万元,同比增长11.7%。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58916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2664万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29167万元,增长14.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GDP)9425元。比上年增加1795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9.9:26.9:43.2。
创建中国旅游强县。继2010年8月2日成功申遗后,新宁县着力放大世界遗产效应,开启了建设中国旅游强县新征程,掀起了“全民兴游”新热潮。
城镇建设亮点纷呈。崀山大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峎山国际会展中心全面建成,舜皇大道综合工程全力挺进,县城供排水管网二期建设已与湖南大学设计院签订合同,正在进行方案改造和施工图设计,大鱼塘小区已启动征地拆迁、崀山御景花园小区二期工程多层楼房已全面封顶,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园艺南路、金园路、棉糖路、建设北路等城市道路建设即将施工。县城建成区面积由上年的12.8平方公里拓宽到13.12平方公里。
省定实事全面完成。2011年省定为民办实事落实到我县共33个项目,有21个项目全面完成,12个项目超额完成任务。其中:改造县乡公路、建成乡镇到村水泥路、垃圾场建设、农家书屋建设、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人数、沼气池建设、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得到省、市好评。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主要问题:经济总量小,综合县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水平偏低,财源建设不足,财政收支缺口大,刚性支出和重点项目支出压力大,旅游营销力度不够,社会保障能力有限,优化发展环境任务重。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稳产增收。2011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8916万元,增长4.2%。其中:种植业110515万元,增长3.8%;林业6236万元,增长2%;牧业38243万元,增长7.1%;渔业2631万元,增长1.2%;农林牧渔服务业1291万元,增长1.5%。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总产量295364吨,增长2.43%;油料总产量10373吨,增长5.69%;烤烟2835吨,下降2.98%;药材5551.65吨,增长0.79%;瓜果20117.69吨,下降6.02%;脐橙总产量63563吨,增长25%;生猪出栏36.24万头,增长3%;肉类总产量34282吨,增长3.7%;水产品总产量3370吨,下降39.9%。
现代农业投入力度加大,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在稳定粮食生产前提下,将脐橙、竹木、药材、烤烟、猪牛做为现代农业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11年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25158万元,增长32.84%。年内完成农机购置补贴672万元,发放粮补资金5703万元,完成病险水库加固3座(罗源水库、坝头水库和满竹山水库),建成巡田西江、马头桥架冲等16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3.09万人。全面完成黄龙镇中低产田改造,启动回龙寺镇鹅口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完成农村通畅工程81.98公里,农村危房改造700户,移民实用技术及就业技能培训478人,帮助贫困农民11875人,贫困农民帮扶培训180人,新建沼气池1580口。黄龙镇成为湖南省15个新农村建设“百城千镇”试点镇之一,黄龙镇三星村被评为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24家,申报认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完成绿色食品认证4个,无公害食品认证2个,申报有机食品认证1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在调整中发展。2011年全县工业紧紧围绕“产业强县”发展战略,调整产业布局,保增长、调结构、抓项目、扩总量,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14044万元,增长17.6%,其中规模工业87502万元,增长20.8%。
规模工业不断壮大。2011年规模工业划分标准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提高到2000万,全县29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9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75亿元,规模工业综合效率指数达到153.1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铁矿石原矿量237769吨,增长23.79%;锑金属含量31999吨,增长65.45%;豆腐及豆制品18905吨,增长139.27%;罐头27569吨,增长22.89%;人造板204009立方米,增长24.59%%;家具125428件,增长47.65%;水泥289089吨,增长20.19%;铁合金43300吨,增长56.67%;发电量49926万千瓦小时,增长34.1%。年内新上兴雄鞋业、巴陵冲铁矿、凯博植物、崀山果业、金熙电子等重大工业项目,山立水电、满师傅食品、家家红等骨干工业企业提质增效,园区洼地效应日益显现。
建筑业快速发展。2011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8620万元,增长11.7%,占第二产业的20%。6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金额5.3亿元,完成总产值3.8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继续保持旺势增长。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再包括农户投资,全县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8009万元,增长34.5%,其中城镇投资397398万元,增长34.15%;房地产投资21757万元,增长57%;非农户投资18854万元,增长21.2%,工业投资216326万元。
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年内县里组织实施44个重点项目,其中纳入市重点项目5个,年内计划投资26.25亿元。一年来坚持项目兴县,以项目促发展,市重点项目崀山大道配套工程、207国道改造、白塔公路、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新全公路改造5个项目全面完成项目进度投资,确保工程质量,其中崀山大道配套工程、G207国道改造已竣工,新全公路改造已进入扫尾阶段,白塔公路完成计划投资的61.5%,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一期工程已通过省市预验收,即将投入试运行,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八角寨索道建设工程、风雨殿风电场、舜皇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景区提质改造等一批大项目入国家省建设笼子。
五、交通和邮电通信
交通建设成效显著,交通运输发展稳健。2011年交通建设继续实施“突围战”,洞新高速完成预定计划任务、崀山高速通过了预工可评审、G207线高木凼至界牌公路正在进行工程的收尾工作、新宁县城至将军坳公路A1标湘水大桥已完成主体工程,A2、A3标进入路面施工阶段、白塔公路、邵新公路新宁段都在紧锣密鼓的施工。完成农村通畅工程81.98公里,全县农村通畅工程总里程达到1432公里。2011年未拥有营运的民用车辆2329台;其中客车447台;货车1882台,年末道路运输从业人员5071人,年内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49.98公里,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86972万吨公里,增长20.2%,完成客运周转量119181万人公里,增长13.1%。
邮政通信产业加速发展。2011年邮政业务总量2386万元,下降14.48%,电信业务总量(包括电信分公司、移动、联通)达到14270.86万元,增长10.88%。全县拥有固定电话用户4.62万户,减少7.97%;其中:农村电话用户3.13万户,占67.75%。互联网上网用户18724户,增长32.6%;移动用户22.94万户,增长11.96%,其中:移动公司用户17.31万户,电信公司用户2.34万户,联通公司用户3.29万户。邮政报纸发行335.22万份,增长5.27%;杂志发行32.32万份,增长1.32%。
六、贸易和旅游
城乡市场繁荣兴旺,内需消费活力增强。201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6335万元,增长18.5%。按地域划分:城镇为112154万元,增长17.5%,农村为14181万元,增长26.4%。从行业划分来看:批发业3980万元,增长12.2%;零售业90032万元,增长14.6%;住宿业2148万元,增长15.3%;餐饮业30174万元,增长33.2%。全县农村市场潜力大,2011年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23万台,完成销售额7417.9万元,发放补贴870.8万元。
物价高位震荡。受食品价格高位震荡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105.5%,全年高位小幅震荡。
招商引资和外贸成效显著。2011年到位内资27亿元,增长21.1%;利用外资980万美元,增长20.4%;外贸出口773.2万美元,增长146%。
旅游产业持续增长。随着申世遗和创国家4A级景区成功,2011年接待游客23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710万元,分别增长32%、38%。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增长迅速。2011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40958万元,同比增长30.5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392万元,增长30.38%;在财政总收入中:税收收入24271万元,占59.25%;非税收入16686万元,占40.75%。全县上划中央收入8146万元,增长28.73%;上划省级收入2420万元,增长38.84%。全县一般预算支出144589万元,增长17.35%,财政支出重点确保公共支出、农林水、社会保障、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经济建设投入加大,民生保障有力。
金融稳健运行,存贷两旺。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1315万元,比年初增长20.0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3218万元,比年初增长22.4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12670万元,比年初增长15.04%,金融存贷比为33.69%,比上年下降2.51个百分点。
保险业健康发展。2011年全县完成保费收入10794万元,增长16.29%,其中寿险保费收入8928万元,增长17.63%;财险保费收入1866万元,增长10.28%。保险业全年赔付2477万元,下降7.64%,赔付率22.95%。
八、科技、教育、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科技事业日益发展。坚持科技兴县,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151万元,完成省级科技立项4项,培育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2个,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6项。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强化了科普和老科协工作,全年申请专利76件,专利授权41件。
教育事业继续巩固提高。2011年财政教育支出25205万元,同比增12.77%,占财政总支出17.43%。义务教育覆盖城乡,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教师待遇得到保障。全县拥有86所小学,在校学生40836人,小学专任教师1739人;拥有中学36所,在校学生24488人,中学专任教师1826人;拥有幼儿园61所,入园幼儿数14789人。年内完成了黄金中心小学、窑市中心小学、白马田中心小学、马头桥中心小学、军田中心小学5所合格制学校创建。
环境保护富有成效。2011年财政环境保护支出2278万元,下降了35.47%。着力推进生态示范县建设,COD、SO2、氨氮、氮氧化物等四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削减656吨、558吨、54吨、14吨,削减率分别为8.4%、23.9%、6.2%、6%。全县森林蓄积量达到700.52万m3,森林覆盖率达到65.4%,自然保护区面积2.17万公顷。城建环卫部门加强了城市综合管理和环卫工作,卫生部门开展了省级文明卫生县城创建工作。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2起,同比下降13.5%,死亡人数12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22人,同比下降31.2%。安全生产四项指标“三降一升”,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年内加大文体投入,财政安排文体与传媒支出1530万元,减少56.52%。馆藏图书9.012万册,完成210家农家书屋工程,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完成城区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投入500多万完成3D电影城建设并正式运营,进一步加大了农网发展力度,解决了64个自然村4810户农户看电视难的问题。年内竞技体育成绩突出,我县柔道运动员何红梅、举重小将肖慧颖在国际国内大赛中成绩不菲;群众运动自发、自觉开展,今年先后成立了“新宁雪狼户外运动协会”、“新宁崀山户外运动协会”、“崀山登山协会”,举办大中小型群众体育活动50余次。
卫生事业不断巩固。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47个,卫生技术人员1570人,床位数1465个,总资产27673万元,增长19.44%,总诊疗人次1923016人次,取得卫生事业收入28038万元。建成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完成飞仙桥卫生院建设主体工程,成功立项县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县卫生监督所综合楼、县急救中心,新农合住院补偿率达到73.11%。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31元,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2773元,增长16.74%。
社会保障日益加强。2011年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17973万元,增长52.76%,年内新增城镇就业3328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39户,动态援助率100%,养老、失业、生育、医疗和工伤等五大社会保险继续扩面。房产部门全力推进廉租住房保障工作,今年1-2月廉租住房入住528户,在水头扶夷村新建廉租住房5栋,建筑面积14989平方米。民政部门补助优抚对象7320人,城镇8721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农村32000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集中供养735人,农村分散五保供养4220人,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关心老龄事业、发放高龄补贴20人。在全县形成了日益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
附: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产值,增加值按现价公布,增幅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