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2-09-11来源:简阳市统计局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先”目标和“经济融入成都、发展率先资阳、成果惠及百姓、共建和谐简阳”的工作主题,扎实做好“三篇文章”,加快建设“三极一基地”,突破性推动区域合作,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全市经济稳步增长,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

一、综合

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GDP,现价)突破140亿元大关,完成1456062万元,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增速比上一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0629万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718648万元,增长22.6%;第三产业增加值366785万元,增长12.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7%、73.3%、22.0%,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7、11.1、3.4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市工业提速扩量成效显着,工业化程度继续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5.4%,比上一年提高2.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0.9%,比上一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4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构成由去年的26.3:47.1:26.6调整为25.4:49.4:25.2。

民营经济发展强劲。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818090万元,增长18.9%,比GDP增速快3.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6.2%,比去年同期上升1.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8.3%,比上年同期高出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161876万元,增长1.7%,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467354万元,增长26.7%,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188860万元,增长13.4%。全市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422833万元,增长28.3%。

二、农业

2008年,全市粮油产量稳定增长,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经济平稳运行。全市完成农林牧渔现价总产值677713万元,增长3.5%,其中农业产值193351万元,增长4.4%,林业产值8378万元,增长4.8%,牧业产值421909万元,增长2.7%,渔业产值46221万元,增长5.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854万元,增长6.0%。

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21345公顷,比上年增加2006公顷,其中,粮食作物172069公顷,增加1337公顷,油料作物24687公顷,增加2134公顷,蔬菜、瓜果16787公顷,增加965公顷。其中,优质水稻21280公顷,增加2693公顷,优质小麦20940公顷,增加6195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14.5%、42.0%。

粮油稳定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659720吨,比上年增加21334吨,增长3.3%,其中小麦161503吨,增加5883吨,增长3.8%,水稻167180吨,增加14178吨,增长9.3%,玉米209522吨,增加11455吨,增长5.8%。油料产量52489吨,增加6613吨,增长14.4%,其中,油菜籽产量47072吨,增加6471吨。棉花产量1200吨,与上年持平。蔬菜产量301440吨,增加9681吨,增长3.3%。水果总产量84995吨,增加12201吨,增长16.8%。

养殖业平稳发展。全年生猪出栏1750456头,比上年增长4.8%;山羊出栏1230535头,增长3.3%;家禽出栏12021836只,增长1.6%;兔出栏2781924只,下降6.6%。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82806吨,比上年增长3.9%,其中猪肉产量135140吨,增长4.7%;羊肉产量19633吨,增长2.7%。水产品产量41100吨,增长5.9%。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113公顷,其中天保人工植林447公顷,荒山造林67公顷。天然林保护成果继续巩固,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1553公顷,实有森林管护面积42830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3.8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当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资金7307万元,投入劳动积累工1332万个。当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58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0.51万亩,新增保证灌溉面积0.56万亩,当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5平方公里。年末实有有效灌溉面积101.68万亩,保证灌溉面积92.29万亩,旱涝保收面积86.57万亩。全市自来水受益村210个,比上年增加10个,通汽车村760个,增加30个,通电话村796个。年末耕地面积87109公顷,比上年减少224公顷;农村用电量15676万千瓦时,增长3.0%。

劳务经济稳中有升。2008年,全市输出和转移农村劳动力47.21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74%,比上年增长1.4%。实现劳务收入26.3亿元,增长16.6%。劳动技能培训12.5万人,获证人数2.12万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2120元,增加286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8年,受金融危机及特大地震灾害双重因素的影响,工业增速虽然明显放缓,但效益大幅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02065万元,比上年增长30.4%,增速比上年回落5.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利税总额均成倍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多,总量实现新突破。2008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3户,比上年末增加26户。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大关,达到2034837万元,其中,亿元企业66户,比上年末增加28户,空分集团年产值首次超过20亿元,实现20.17亿元。

五大支柱产业继续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2008年,全市机械制造、橡胶化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和药业药械制造五大行业完成总产值1630419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0.1%,五大支柱产业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7%。

工业园区集聚效应凸现。2008年末,十里坝工业园、贾家工业园、石桥工业园三大园区规模工业企业达到65户,实现产值936328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6.0%。三大园区分别实现产值564835万元、202056万元、169437万元。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2008年1-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效益指数达到235.14,比上年同期提高54.39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59428万元,增长48.07%;实现利润总额100229万元,增长144.19%;实现利税总额172558万元,增长134.01%。

建筑业稳步增长。2008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7044万元,增长8.9%。全市有四级及以上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30户,完成总产值89993万元,同比增长16.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23.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6.1%,房屋竣工面积为50.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6.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1396万元,同比增长49.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28444万元,增长89.5%;更新改造投资138331万元,增长31.9%;房地产开发投资95893万元,增长17.9%;其他投资25433万元,增长126.5%;农户投资93295万元,增长10.6%。

项目个数增加,投资规模扩大。全年在建计划投资5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320个,同比增加41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222个。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77599万元,比同期投资额扩大220117万元,增长61.6%。新开工项目平均投资规模3153万元,同比扩大57.7%。

第一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第三产业投资逐渐增强。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5840万元(不包括农户投资),同比增长304.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2.6%,比上年提高了7.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95773万元,增长41.1%,比重为28.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06488万元,增长45.4%,比重为45.0%。

工业投资提速增效。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95773万元,同比增长41.1%,增速比去年同期快9.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74662万元,增长57.7%,成为工业投资的主要支撑。在工业投资完成额中五大支柱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5019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投资61023万元,同比增长68.4%。竣工工业投资项目117个,比上年同期增加20个,累计新增固定资产171466万元,同比增长31.8%。

民间投资活跃,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从经济类型看,以股份合作、其他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个体经济、外商投资经济为主体的民间投资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四种经济类型共完成投资410037万元,占全社会投资的60.2%,比上年同期增长86.5%,增速比全社会投资增速快36.8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强势推进。全市12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5.8%。海大210万套全钢子午胎生产线首期10万套项目,杨森乳业、天虎精密刀具、华冠二期制罐生产线技改项目,五友全价饲料和粮食储备项目,养马、平泉饮水工程项目竣工投产,法派服装生产线、集能年产20万饲料生产线项目,新华植物油万吨花椒油生产线、污水处理厂、张家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五、市场贸易和对外经济

2008年,受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物价上涨拉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城乡消费品市场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201万元,比上年增长21.3%,除二月份外,每月增幅都在21%以上。

各行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明显提速。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3%,增幅比上年同期快3.5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2226万元,增长18.2%,比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77732万元,增长21.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3483万元,增长21.4%,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城乡市场全面增长,差距缩小。城市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5545万元,增长21.6%,县以下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2656元,增长21.0%,二者增幅由去年的相差4.8个百分点缩小为仅差0.6个百分点。

个体私营经济在零售总额中的份额继续扩大。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375097万元,增长22.0%,增幅较上年快3.1个百分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由去年的91.6%提高到今年的91.9%。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2008年,全市从抓机制创新、抓以企业招商等“五抓”着手,强力推进招商平台建设,大力实施“百日招商”、积极开展节会招商、假日招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华海10万吨熟食品深加工、扬子碳素生产、葫芦坝旅游休闲开发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全年新签约项目51个,协议引资188.8亿元;履约项目67个,引进到位国内资金60.34亿元,同比增长121.4%。到位外资500万美元,增长179.6%。全市共有外贸进出口企业16户,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738万美元。其中,自营出口7260万美元,增长38.8%。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全年完成公路通达、通畅工程285公里,完成通乡公路里程55公里。国道321简城至石桥段和西干道改造等项目全面完成,雄州大道A段、横三、横七、A2—3等道路建成通车,雄州大道B段加快建设,三岔湖旅游快速通道全线动工,成简快速通道地勘和规划设计加快推进,“资三路”初步设计顺利完成,成渝城际铁路站点规划正在我市选址。全市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646公里,其中四级以上等级路1622公里。

运输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2318万人,货运量99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3.6%、25.5%,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84818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53177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6.5%、30.7%;完成水运客运量50万人、货运量7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2.0%、9.2%,完成水运客运周转量382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33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9.4%、13.8%。

邮电通信业持续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2903万元,比上年增长15.1%;电信业务收入24842万元,比上年增长22.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56836户,移动用户354055户,互联网注册用户数26515户。

旅游业较快增长。2008年,市委、市政府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区域合作为手段,不断完善三岔湖、龙泉湖、樱桃沟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两湖一山”经济增长极,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樱桃节、龙泉湖亲水节、房地产交易会、第五届羊肉美食文化节,旅游业较快增长,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36.91万人次,增长3.4%,其中,一日游82.92万人次,增长4.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年各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576万元,增长15.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47190万元,增长11.8%。税收收入20531万元,增长29.1%。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3610万元,增长44.5%。

存贷款规模扩大,金融运行稳健。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00149万元,比年初增加333079万元,增长31.2%。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融资余额502673万元,比年初增加125700万元,增长33.3%。其中,贷款余额456467万元,比年初增长26.2%。

保险事业快速增长。全市各大保险机构保费收入41856万元,比上年增长91.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958万元,增长9.6%,人寿险保费收入34898万元,增长124.2%。全年保险赔付额8159万元,增长51.5%,其中财产保险赔款3667万元,下降4.5%,人寿保险赔款及给付额4492万元,增长190.9%。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8年,“两免一补”政策继续得到落实,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全市共有各类学校(不含技工校)及幼儿园593所,在校(园)学生200140人,专任教师903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市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普通高校上线(一专以上)4716,比上年增加663人,其中,本科上线人数3350人,被各类高校录取人数(包括二专录取人数)5938人,比上年增加630人。

科技事业全面发展。大力组织实施重点科技项目,全市实施各类科技重点项目3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项目7项;新建项目22项,续建项目15项,鉴定省级科技成果1项,申报专利83项,争取国家、省级科技项目资金735万元。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年末高新技术企业已达9户。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打造一批科技型企业,年末全市科技民营企业28户,产值达15亿元。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文化馆新馆主体工程已完工,4100平方米馆舍已进入装修阶段,艺校改扩建进程正在有序推进。农村文化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建成农村书社(书屋)40个,配送图书4万余册,建成文化示范村10个,组建了23个农村电影放映队,放映公益电影9552场。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发表文艺创作作品1200余件,其中国家级40件,省级480件,地市级768件,在资阳级以上获得多个奖项。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开展了元旦、春节文艺晚会、“七一”、“八一”、“廉政汇演”、“5.12”赈灾义演、第二届“亲水”文化节和庆奥运“雄州欢歌”大型广场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中国·简阳第五届羊肉美食文化节”系列文体活动。文物保护管理加强。完成了97处不可移动文物的田野调查,新增馆藏珍贵文物34件,抢救性清理明代石室墓1座,出土文物16件。

广电事业稳步发展。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700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视,250个行政村通广播。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6.3万户,比上年增加1.15万户,电视覆盖率、广播覆盖率均达10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样,竞技体育取得新的进步。在城区滨江公园和人民公园投资80万元、配备健身路径2条,建篮球场1个,选择了平泉镇杨家寺村等28个村作为今年的农民健身工程示范点。举办了“川空杯”和“阳安建材杯”篮球比赛;开展简阳市“香港城杯”城市“生.命”运动会;第二届“亲水节”门球比赛、钓鱼比赛;组队参加了资阳市党政军机关篮球比赛和领导干部运动会项。全年开展群众性体育比赛46次,参加人员达30000余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100%。竞技体育取得喜人成绩。在四川省赛艇、皮划艇锦标赛中,市水上运动学校获得1银、4铜。在四川省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中,市业余体校组队参加并获8金、11银、9铜的骄人成绩,被评为体育道德风尚运动队。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顺利推进,2008年参合农民达1139970人,参合率93.38%。农村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扎实开展“两化”建设,年末全市共有村卫生室858个,乡村医生1054人,已有658个村卫生室通过验收。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成效显着,城西、城中、城南、城北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覆盖城市居民17.8万人,建档16.8万人,建档率94.6%。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79个,病床床位3048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298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93人,注册护士769人。年末个体诊所171个。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全市以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为目标,以城市道路建设为重点,配套推进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全市共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4.4亿元,新改扩建城市道路面积17万平方米,城区面积扩大到18.9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80.4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2008年我市完成城区绿地(园林)119000平方米,总投资2700万元。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污染源普查和污染源限期治理全面完成。城市空气质量持续好转,空气环境质量全年达标天数达96.5%,稳定在二级标准;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III类水质标准;城市声环境总体较好,城市噪声为54.1分贝;建立了2个饮用水源系统,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农村环保工作加快推进,创建完成了80个生态家园、5个生态村(其中2个省级生态文明村)、20个生态小区、1个省级绿色社区和1个绿色学校,贾家镇被省环保局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十一、人口与就业

人口规模扩大,自然增长率下降。据市公安局户籍统计,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1451298人,比上年增加20191人,其中,农业人口1230849人,占总人口的84.8%,非农业人口220449人,占总人口的15.2%,其中,简城镇非农业人口114771人。全年出生人口17486人,出生率12.18‰,比上年下降0.4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0123人,死亡率7.05‰,上升0.77个千分点,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3‰,下降1.25个千分点。全市城市化率达到32.7%,比上年提高两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2008年末,全市城乡从业人员76.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3万人。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46263人,其中在岗职工44012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6518个,全市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为245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持速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8年,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20033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458元,增长2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26元,比上年增加1971元,增长17.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623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4621元,比上年增加606元,增长15.1%,其中工资性收入1715元,增加199元;家庭经营收入2612元,增加403元;财产性收入70元,增加2元;转移性收入224元,增加2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1922元,增长29.6%。2008年全市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达1108172万元,比上年末增加237700万元,增长27.3%。

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共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27803万元,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7.2万元。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5305人,城镇居民医疗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开,医保参保居民(含农村学生)114146人,医保参保职工8602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8810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000人,养老、失业、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收5.25亿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14814,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8万人,农村传统救济人数11172人。

社会福利事业全面发展。新建经济实用房88套、廉租房204套。重建灾后农房2447户。实施城乡医疗救助7.92万人次,救助资金537万元,救助了3.54万人次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优抚政策全面落实,及时兑现优待抚恤金2371万元,下拨各类救灾救济金10272万元。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安排360人残疾人就业。继续实施“光明工程”,使1301例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注:①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简阳经济工作手册—2008》为准;

②公报中涉及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农业总产值等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