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全力以赴抓投入上项目,千方百计惠民生促和谐,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精彩开局。
一、综合
经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884万元,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281万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4534万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51069万元,增长16.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6:12.2:75.2,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6.4%、89.9%。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升5.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升4.7%。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林牧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163万元,增长4.2%。其中,农业总产值18214万元,增长4.8%;林业总产值2374万元,增长1.8%;牧业总产值14340万元,增长3.5%;渔业总产值702万元,增长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533万元,增长12%。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216万元,增长4.2%。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55千公顷,增长0.79%;油料种植面积0.12千公顷,增长9.09%;棉花种植面积0.03千公顷,增幅持平;蔬菜种植面积1.25千公顷,增长3.31%。全年粮食产量达15462吨,增长2.93%;油料产量216吨,增长9.64%;棉花产量81吨,增长1.25%;蔬菜产量41814吨,增长4.27%。全年出栏生猪6.9万头、肉牛0.09万头、肉羊0.24万只、家禽40.1万羽。肉类总产量达6258吨、水产品产量594吨、增禽蛋产量755吨。农业经济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速平稳。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6436万元,增长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00万元,增长14.5%。
建筑业发展步伐放缓。全年辖区全部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098万元,增长-2.1%。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59387平方米,增长-2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58亿元,增长39.1%。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028万元,增长49.8%;房地产开发投资1576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市场供需稳定。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72亿元,增长22.1%。从行业类别来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730.8万元,增长10.4%;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9771.9万元,增长40.7%;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1509.5万元,增长40.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180万元,增长11.8%。
旅游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全年累计接待游客达503.06万人次,比上年增加82.83万人次,增长19.71%(其中团队游客613263人,增长20.8%);实现旅游总收入35.02亿元,增长26.02%,(其中完成门票收入22386.52万元,增长21.02%)。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生产总值9725.35万元,增长19.2%。年末客运汽车拥有量163辆,货运汽车拥有629辆,客运承载客位3392位,货运承载吨位2097吨。拥有免费公共汽车32辆。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23.81万元,增长8.5%;电信业务总量13210万元,增长9.8%。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6323户,比上年增加2145户;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49554户,比上年增加4867户。年末拥有互联网宽带用户11125户,新增用户3015户。
七、财政、金融
财税收入稳健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33999万元,增长32.52%。其中:上划中央收入2734万元,增长56.86%,上划省级税收1898万元,增长58.5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367万元,增长29.27%。财政支出总计47130万元,增长18.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7242万元,增长14.05%。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65938万元,比年初增加40975万元,增长18.21%。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25020万元,增加36529万元,增长41.28%。存贷差140918万元,比上年增加4446万元。
八、科技技术和教育事业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2011年全区科技经费投入共计368万元,拥有专业技术人员0.18万人。争取省科技厅项目1项—南岳植被特性和退化山地生态恢复技术研究,争取资金5万元;争取国家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1项—南岳特种种植示范基地,争取资金20万元;争取市科技计划项目7项,共争取资金32万元;安排并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18项,投入项目经费38万元。顺利通过全国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全年完成抗震设防确认审批件13件,对新建五层以上房屋做到了逢建必审,有力提高了我区房屋的抗震能力。全年完成外观设计专利申请6项。
教育事业日趋成熟。年末全区拥有学校35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初级中学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民办特色学校2所、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幼儿园10所、公办小学19所。公办在校中小学生总共6613人,其中:初中1228人,高中741,小学4644人,幼儿园在园人数1313人。小学巩固率达100%,初中巩固率达99.67%,全区幼儿一年学前教育入班率达99%,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86%;小学毕业率和就读初中比率均达100%,初中毕业升学率为91%。“普九”达标、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等工程的实施,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区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乡镇文化站4个,农家书屋29家。推出了如《走在春风里》、《今日有约》、《寿岳先锋》、《每周治安》、《食药之声》、《记者乡村行》等电视互动栏目;举办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南岳国际道教论坛”;大力实施“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的惠民举措,先后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54场次,社区、广场电影放映140场;组织了南岳区“颂党爱党”群众歌咏大赛、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文艺演出10余次,并先后举办了“光辉的历程伟大的成就———“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图片展”、“阳光少年热爱党”、少年儿童红色经典读书、“全民读书月”等系列活动。组织参加了"三湘蒲公英"少儿音乐、舞蹈大赛、“三湘读书月”和市红色经典展演等文化活动,以及承办了“平安中国”、“辛亥百年忠烈千秋”海峡两岸专题书画展等活动。
改造升级城乡有线电视网络传输线路30余公里,完成了28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全区广播综合覆盖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99.2%。其中后山三乡偏远地区130户已安装直播卫星接收、74户已实现城乡光纤联网,解决了近800人看电视难的问题,并无偿为岳林、拜殿两乡村民安装了147套卫星地面接收设施。
卫生事业成绩突出。年末共拥有各类卫生机构4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7个,疾控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专科疾病防治医院1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573张。卫生技术人员511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99人,注册护士177人。全区有34170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9.19%。全区共计补偿8585人次,补偿金额为776.69万元,基金使用率达98.83%,实现统筹区域内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81.59%。全年共监督检查公共场所126家,监督覆盖率100%,核发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105家(新办58家、核证47家),无一违规。建立城镇居民健康档案13573人,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17962人。建设农村卫生厕所602座。发放常见疾病保健手册一万份,宣传资料4万余份。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积极组队参加衡阳市第九届运动会,选拔100余名运动员参加8个大项、11个小项项目,取得了12枚金牌、9枚银牌、2枚铜牌及青少年组金牌团体第六名的好成绩,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荣誉称号。全区多所学校组织开展了学生田径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及各种趣味活动。全年总计投资23万用于新建了部分校园篮球场和添置各类体育设备。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区计生部门统计,全年人口出生率11.29‰;人口死亡率4.78‰;自然增长率5.94‰。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40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546元,增长14.99%。农民人均纯收入8916元,增长19.2%;农村居民期内现金支出7219元,增长21.17%。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228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参保5292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2936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482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累计登记参保11938人;工伤保险参保7967人;生育保险参保4844人;失业保险参保6501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262人;被征地农民新增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307人;新增医疗保险306人。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全年共培训1250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4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95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人数5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2200人;失业人员培训200人;企业职工培训300人;职业技能鉴定802人;职业技能鉴定取证642人。就业形势明显好转: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低于省控指标1.1个百分点。
城、乡低保对象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全区低保人数总共2572人,其中城镇居民1005人,新增156人,农村居民1567人,新增231人,全年累计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29616人次,合计426.3万,城乡低保覆盖率达到100%。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