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和动员全市人民,紧紧围绕全省“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按照“巩固提升、跨越发展”的要求,继续坚持“充分开放、融入成渝,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发展路径,突出“产业发展年”工作主题和“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着力重点,全市经济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省统计局审定,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5.0亿元,比上年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4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2.7%;第三产业增加值19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2%、74.7%、20.1%,拉动GDP分别增长0.8、12.0、3.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0:53.0:24.0调整为22.1:55.0:22.9,继续保持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在“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全市工业化程度持续提高,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2%,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持续增长。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73.1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1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317.4亿元,增长24.4%;第三产业增加值82.6亿元,增长15.7%。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6.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4.8%,拉动GDP增长10.4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较快。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同比上涨5.9%。其中,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五涨三跌”,涨幅最大的食品价格上涨14.1%。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2%。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8.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7.2%。
企业家信心保持乐观。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3.9点,比去年提高1.6点,企业家对行业形势持较为乐观态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9.7点,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表现为较好程度。
二、农业
主要农作物稳定增产。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4万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油料作物种植面积9.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6%。全年粮食总产量237.4万吨,比上年增长0.9%,已连续5年实现增产。其中,稻谷产量72万吨,增长0.1%;小麦产量41.4万吨,下降0.1%;玉米产量68.5万吨,增长4.7%。油料产量22.2万吨,增长7.2%,蔬菜(含菜用瓜)产量166.9万吨,增长6.5%。
养殖业总体保持稳定。全年肉类总产量67.9万吨,比上年下降2%。其中,猪肉产量52.8万吨,下降2.7%;羊肉产量5.5万吨,增长0.7%;小家禽产量7.9万吨,增长0.3%。年末,生猪存栏74.5万头,比上年增长1.1%;羊存栏38.5万只,比上年下降0.7%。全年水产品总产量6.7万吨,比上年增长4.1%。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12667公顷,比上年增长53.8%,其中荒山造林600公顷,天保封育林 667公顷。已有6.7万公顷森林资源纳入天然林保护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36.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77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373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40公顷,整治病险水库17座,有17.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得到妥善解决。年未,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7.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4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62.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始终把工业强市作为加快发展的主导战略,坚持盘活存量与引进增量并举,加快培育壮大造车和食品、医药、纺织、建材及节能“1+4+1”主导产业,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579.8亿,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4.5%。年末,全市拥有中国名牌2个、中国驰名商标10件、四川名牌产品45个、四川著名商标40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7个。
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555户。工业总产值上亿元的企业达到305户,比上年增加40户。其中,工业总产值上10亿元的企业达到32户,比上年增加12户。
园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全市10个工业园区(工业发展集中区)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2户,比上年末增加8户,实现总产值1188.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5.2%,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全市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园区达到4个。其中,资阳经济开发区完成产值319.8亿元,简阳市集中发展区完成产值340亿元,安岳工业集中发展区完成产值 158.5亿元,乐至工业集中发展区完成产值153.3亿元。
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1+4+1”主导产业的36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10.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3.0%,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4.5%。其中,造车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3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55.1亿元;食品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4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99.5亿元;建材、纺织、医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200.3亿元、156.6亿元、154.0亿元。节能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1年全市节能装备、节能照明、节能建材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3亿元。
多数工业品产量保持增长。在20种主要产品产量中,14种产品产量增长,增长面为70.0%。其中,减速电机增长27.6%,配合饲料增长87.4%,饮料酒增长1175.2%,人造板增长22.0%。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0.7亿元,比上年增长54.1%。全年实现盈利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5户,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96.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00.9,比上年提高48.4点。
建筑业较快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8.4% 。全市四级及以上资质等级建筑企业117个,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1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92.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3.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2.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55.3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5亿元,下降71.6%;第二产业投资159.2亿元,增长31.6%;第三产业投资292.6亿元,增长32.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94.6亿元,增长26.7%。
大项目支撑作用增强。全年完成投资在50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含房地产开发项目)达到223个,同比增加57个,完成投资355.1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78.0%。
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全市全年工业性投资项目达到373个,累计完成投资158.5亿元,同比增长31.0%。百威英博西南啤酒生产基地一期30万吨项目竣工投产,二期20万吨项目已开工建设;南车玉柴西部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资阳生物医药产业园、浙粤节能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增势强劲。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09.8亿元,比上年增长 62.9%。成安渝、内资遂、遂资眉、成都第二绕城4条高速公路和成渝铁路客运专线等项目加快建设。
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得到加强。全年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累计完成投资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累计完成投资5.7亿元,比上年增长32.0%。九曲河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不断加快。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零售市场平稳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9%;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0.1亿元,比上年增长32.9%;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8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住宿业实现零售总额1.8亿元,比上年增长21.1%;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53.0亿元,比上年增长31.0%。
外贸出口较快增长。全年自营出口创汇1753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3%;进口35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9.0%。
招商成果继续扩大。全年引进到位国内资金4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35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全年实际到位外资385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7.1%。百威英博二期、美国皇冠制罐、飞利浦LED生产基地、普洛斯城南工业区物流园等重大项目成功签约入驻。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全年新建通乡联网公路202公里,通村水泥(沥青)公路615.8公里。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4431公里。成安渝、内资遂、遂资眉、成都第二绕城4条高速公路和成渝铁路客运专线等项目加快建设,成资、成简、简三快速通道和省干线改造、农村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达336公里。
交通运输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公路运输完成客运周转量31.1亿人公里、货物周转量47.9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1.5%和21.5%。
邮电通信行业稳步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收入2.2亿元;电信业务收入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年末有固定电话用户数(不包括分机)42.5万户,比上年下降24.9%;移动电话用户数212.8万户,比上年增长21.2%;国际互联网注册用户数17.4万户,比上年增长19.6%。
旅游业不断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游客比上年增长18.1%,旅游总收入比上年增长23.1%。接待入境游客2.7万人次,外汇收入474.8万美元。三岔湖长岛国际会展休闲度假旅游区加速推进,陈毅故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期工程顺利竣工,安岳石刻圆觉洞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通过省级检查。
七、财政、金融、保险和证券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5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其中,税收收入20.4亿元,增长40.0%,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2.7%,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0亿元,比上年增长28.6%。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90.8亿元,比年初净增125.6亿元,增长18.9%;辖内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4.1亿元,比年初净增55.1亿元,增长19.8%。
保险、证券业平稳发展。全市21家保险机构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9.1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4.2亿元,比上年下降13.9%。辖区4家证券营业部拥有证券交易客户数4.2万户,全年交易量269.7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拥有省级示范幼儿园5所、市级示范幼儿园5所。“两基”巩固继续提高,小学入学率达到99.9%,初中入学率达到99.0%。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本科、专科上线率为98.2%,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有小学265所,专任教师10121人,在校学生26.2万人;有普通中学316所,专任教师16561人,在校学生20.2万人。全年为40.9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为38.7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4.9万名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建设改造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2 所。
科技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共组织实施国、省级重点科技项目110项。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3户,年末高新技术企业达20户,高新技术产值达101.2亿元。全年开展各类适用技术和现代科技知识培训17.9万人次,完成专利申请387件,其中,发明专利72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完成1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个社区文化中心、12个城市文化活动室设备配置,建设农家书屋1176个,免费开放市图书馆、市文化馆,接待读者、观众5万余人次。年末,有国家级一级文化馆2个,二级文化馆2个,三级文化馆1个。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组织开展“幸福资阳文化行”文艺巡演活动,编排节目80余个。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12个、省级12个。有线电视用户73.6万户,比上年增加3万户;数字机顶盒用户17.3万户,比上年增加7万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个,覆盖66.6万社区居民。年末,全市有医院40个,妇幼保健院(所)5个,乡镇卫生院189个,床位15067张,执业医师4576人,注册护士4133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共举办市级各项体育比赛活动30项次,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3处。组队参加全国比赛3项次;参加省级比赛14项次;参加全国青少年锦标赛13项次,获得金牌12枚,银牌10枚,铜牌6枚。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5.1亿元,比上年增长85.0%。中心城区九曲河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一城三区”大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南大道、南骏零部件产业园路、城东东城大道、中央大道、迎宾大道、宝台路、中环一路等一大批道路实现通车;二环路B段、S106线二期道路完善工程、城南两横两纵道路、外环路南段二期、沱三桥等项目加快推进。新、改、扩建城市道路75万平方米,资阳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展到38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2平方公里。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限期治理工业企业5户和畜禽养殖企业4户的治理工作;沱江出境断面水质已连续82个月达到了国家规定的Ⅲ类以上标准;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9%;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老鹰水库水质全面达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全年平均为50.7分贝。年末,全市有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1.7万公顷。
十一、人口与就业
据市公安局统计,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03.9万人。据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建立省级就业见习基地15个,安排592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大力实施就业再就业培训,共组织培训2.1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2万人,其中下岗失业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6245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340人;帮助96户“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农村劳务输出持续增长。全年输出和转移农村劳动力157.4万人,比上年增加4.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40.1亿元,同比增长22.8%。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853元,比上年增加2555元,增长16.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718元,比上年增加1166元,增长21.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4%,与上年持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1.7%,比上年下降6.4个百分点。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6.6亿元,比年初增加98.6亿元,增长21.1%。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149.6亿元,比年初增长16.1%;定期储蓄存款余额407.9亿元,比年初增长23.7%。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年为 21.1万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3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 %。全市养老保险参保职工54.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9.2万人,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3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0.7万人。
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城市低保人员7.1万人,累计月人均补助195元;农村低保保障对象20.6万人,累计月人均补助83元。城市医疗救助共救助贫困对象3.9万人次,累计人均救助297元;农村医疗共救助农村贫困对象8.3万人次,累计人均救助288元。新增集中供养五保对象865人,集中供养率达41.7%,比上年增加3.7个百分点。建成8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改扩建农村敬老院7所,新增敬老院床位1641张。市社会福利院一期扩建主体工程、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市精神病医院门诊综合大楼等一批重点社会福利项目加快推进。继续实施“光明工程”,全年为2167名贫困残疾人实施白内障手术。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427户,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7500户。
注: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资阳统计年鉴—2012》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