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湖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4-06来源:雨湖区统计局

  2012年,区委、区政府加快推进“四化两型”、“两个率先”和三区建设,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综合

  经济增长加快,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12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为117.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94亿元,增长3.5%; 第二产业增加值58.50亿元,增长18.5%,其中工业增加值52.29亿元,增长19.8%; 第三产业增加值48.16亿元, 增长11.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3:48.7:42.0。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115001万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0251万元,比上年增长15.6%,上划两税收入19231万元,比上年增长6.7%,上划两项所得税收入15961万元,比上年增长21.5%。一般预算支出112300万元。

  二、农业

  农业生产逐步上升。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6.36亿元,比上年增长3.4%;林业0.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0%;牧业11.30亿元,比上年增长2.2%;渔业0.31亿元,比上年增长5.2%。粮食总产量13.76万吨,比上年增长9.9%;蔬菜总产17.53万吨,比上年增长0.04%; 肉类产量5.53万吨,比上年增长2.2%,其中猪肉产量5.31万吨,比上年增长2.5%;禽蛋产量0.46万吨。全年出栏牲猪72.4万头,比上年增长2.5%。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根据我区城郊型农业的特点,大力发展名、优、特经济作物,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逐步落实,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区粮食种植面积1.995万公顷,全区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达到0.51万公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全区继续实施“百村帮扶”工程,建设帮扶村10个,各级新农村建设总投入达4004万元,有力的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全区完成水利工程1935处,土石方183万立方,投入劳动工日192万个,渠道清淤扫障263千米,整治病险水库3座,整修塘坝54口; 取消农业水费达到100%,已实现农业水费全免;新建沼气池100口;新建和改造行政村配电网6个村; 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1.04万人;年内完成村组道路建设16.63千米。 加大农村特困户建房和危房改造力度, 资助解决农村特困户住房困难20户,帮助700户农村贫困户完成了危房改造。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行驶在快车道。2012年121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95.21亿元,比上年增长24.3%。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8%。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0.15吨标准煤,能耗降低率达到20.9%。

  建筑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10.5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实现增加值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具有资质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亿元,比上年增长77.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9.9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3.9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加快。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166.66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在总计中,技改投资8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房地产开发投资4.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 全年施工项目个数459个,比上年下降1.5%,其中本年新开工395个,比上年增长8.2%,本年投产项目363个,比上年下降3.4%。

  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城市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共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4800余万元,对102条小街小巷进行了提质改造,其中标准化道路6条。投资520余万元,更换下水管道4600余米;并对全区30万米下水管道进行了2次全面疏通。 全年新植绿化苗木20万株,投入270余万元,打造6个绿化示范小区,新增绿化覆盖面积5000余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商品销售市场进一步活跃。全区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95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批发业13.57亿元,比上年增长0.9%;零售业50.77亿元,比上年增长22.1%;住宿业5.06亿元,比上年增长23.5%; 餐饮业20.55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在总计中,城镇完成8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城区完成7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9%;乡村完成3.84亿元,比上年增长21.7%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突出。 全区实际到位外资达63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5%。全年引进内资28亿元,比上年增长21.7%。

  六、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区所属有11所中学、45所小学,教师0.18万人,在校中学生0.4万人,小学生2.21万人。小学生入学率、升学率均达100%。投资1382万元,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5所;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2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展顺利,对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590万元,免收率100%。

  科技成果又有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全年申请专利560余件。 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8项。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6家,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5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增加值1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

  七、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工作推陈出新,精彩纷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力组织大型主题文化活动10场次。抓好文化惠民等实事办理工作,完善城区广场文化、体育健身设施12处。文化市场繁荣有序,继续开展了文化市场、新闻出版(版权)市场经营场所年检验证工作;全年共开展“扫黄打非”大型 执法整治行动4次,对140余家经营户进行检查;新建30家社区绿色网吧。有效地打击了危害文化新闻出版市场正常秩序的违规行为。

  卫生医疗保健事业稳步发展。2012年,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52家,病床832张,卫生技术人员2308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得到稳步实施,控制常用药品销售零差率,节约居(村)民买药开支400余万元。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年城镇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24.84万份,健康档案规范建档率达75.2%,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22.8万份,健康档案规范建档率达80.4%。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区农村共有15.04万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13%。严格控制法定传染病,全年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全面规范医疗市场,完成医师注册178人,护士注册266人;全年检查医疗机构399家,共查处违法执业医疗机构60家。强化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全年监督检查单位1667家次,监督覆盖率100%,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共举办全区、参加全省、全市各类群众体育活动5场次;在市第十一届运动会上金牌数、奖牌数、总分数均列县市区第一。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2年末,全区总户数为182822户,总人口为532444人,其中男性人口268295人,女性人口264149人,男女性别比为101.6:100。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99755人。年内出生人口5928人,死亡人口410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8‰。年内符合政策生育率93.67%,新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08.5:100。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据抽样调查统计,2012年,城市居民人平可支配收入24117元,比上年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19512元,比上年增长18.3%。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对象12050户,22472人,发放金额8119.69万元,城市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达到296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对象2614户,5041人,发放金额886.63万元,农村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达到165元。提高了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达到人均每年2400元,全年发放供养金307.76万元。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所。新增公共租赁房152套,总投资1288万元。新建经济适用房17190平方米。城乡医疗救济工作及时到位,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93202人,共发放城市医疗救助金123.14万元,发放农村医疗救助金76.13万元,慈善救助30万元,特重大疾病救助100.65万元。

  大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8996人;100%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43人;政府通过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和岗位补贴重点解决就业困难人员540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460人,基金征缴2.2亿元,新增参保人数1935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已普及全区,所有政策内的到龄人员均已享受待遇。统筹解决城区2008年10月1日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对申请参保的7751人进行了初审、复审,5139人符合条件并已全部参保缴费,1332人办理了退休手续。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区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20人,亿元GDP事故死亡人数0.16人,同比下降15.8%。在总计中,工矿商贸事故死亡2人,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82人,同比下降7.9%;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8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0.71人,同比下降14.5%。

  九、资源与环境

  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全年共审批新建项目33个,环评审批率100%,“三同时”验收合格率100%,年审换证及新发证170家。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工作。目前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整治示范村1个,配套户用垃圾桶500套,户外垃圾桶100套,新建垃圾池36个,配备垃圾拖运车3辆,建设垃圾收集站1个。开展重点行业环保专项整治行动,检查企业290余家(次),对3家企业责令关闭,并对343家单位依法征收排污费338万元。减排COD(化学需氧量)65.39吨,氨氮9.69吨,二氧化硫54.4吨,氮氧化物792.25吨,环境治理收到效果。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