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县经济运行稳步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初步测算,202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9.57亿元,同比增长5.3%(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51亿元,同比增长8.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2.65亿元,同比增长5.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41亿元,同比增长3.3%。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2:51.9:32.9调整为14.3:56.1:29.6。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26.4%,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4.2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51.9%,拉动GDP增长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降低3.3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21.7%,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7万元,比上年增长20.6%。
全年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76.88亿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59.3%,较上年提升14.7个百分点。
二、农业
年末耕地面积188.93万亩,增长0.8%。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15.86万亩,同比下降5.1%。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82.13万亩,下降6.1%,粮食总产量30.78万吨,下降26.2%。其中夏粮播种面积48.30万亩,增长0.3%,夏粮产量8.17万吨,增长23.9%。(一)谷物播种面积146.41万亩,同比下降7.2%,产量26.68万吨,同比下降24.7%。其中:小麦播种面积45.87万亩,增长0.2%,产量7.87万吨,增长24.8%;玉米播种面积90.96万亩(地膜玉米86.05万亩),下降1.9%,产量17.53万吨,下降30.9%;荞麦播种面积0.86万亩,下降91.8%,产量0.13万吨,下降91.7%。(二)豆类播种面积19.76万亩,增长5.9%,产量1.42万吨,下降36.9%。其中大豆播种面积8.70万亩,增长6.2%,产量0.81万吨,下降17.2%。(三)折粮薯类播种面积15.96万亩,下降9.9%,产量2.69万吨,下降32.9%。(四)油料播种面积11.56万亩,下降0.6%,产量1.05万吨,增长3%,其中胡麻、油菜籽和葵花播种面积分别为7.97万亩、0.5万亩和3.09万亩,产量分别为0.66万吨、0.07万吨和0.32万吨。
蔬菜园艺播种面积4.07万亩,同比增长1.9%。蔬菜播种面积4.04万亩,增长2.2%,产量3.86万吨,增长20.3%。其中黄花菜播种面积0.95万亩,下降7.1%,产量(干品)0.15万吨,下降2.9%;其他蔬菜播种面积3.07万亩,增长5.2%,产量3.68万吨,增长21.6%。
瓜果、坚果、饮料及香料作物播种面积2.31万亩,同比增长0.7%。其中瓜类播种面积2.30万亩,增长0.7%,瓜类产量3.93万吨,下降27.3%。草莓和花椒播种面积分别为43亩和21.93亩,产量分别为36.49吨和2.9吨。核桃产量124.47吨,下降49.3%。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53万亩,增长7%,产量0.39万吨,增长6.2%。
果园面积3.63万亩,同比增长2.9%,其中:苹果园面积1.86万亩,梨园面积95.25亩,葡萄园面积38.11亩,桃园面积257亩,杏园面积1.70万亩,枣园面积32.14亩,其它果园面积248.02亩;园林水果产量2.45万吨,增长94%,其中:苹果产量1.21万吨,梨产量49.79吨,葡萄产量43.55吨,红枣产量22.50吨,桃产量226吨,杏子产量1.19万吨,其他园林水果产量150.8吨。
全年造林面积15.07万亩;四旁(零星)植树43.56万株,其中林木种子采集量8.75吨,当年苗木产量4326万株,育苗面积1.13万亩。
年末大牲畜合计7.42万头,同比增长6%,其中:牛存栏5.13万头,增长11.2%。生猪存栏5.01万头,增长9.2%,羊存栏134.82万只(山羊61.08万只,绵羊73.74万只),增长33.3%;鸡(鸭、鹅)存栏47.36万只,增长2.2%。猪出栏6.09万头,增长16.2%;牛出栏2.66万头,增长9.8%;羊出栏92.34万只(山羊33.07万只,绵羊59.27万只),增长44.1%。
农村用电量2.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农用化肥施用实物量6.48万吨,下降1.2%,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1.89万吨,下降1.6%;塑料薄膜使用量0.91万吨,增长1%。
水平梯田170.4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55万亩,保证灌溉面积4.41万亩。
全年肉产量2.27万吨,增长29.7%;牛奶产量0.82万吨。
三、工业
2021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70.69亿元,同比增长4.9%(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按门类分,采矿业增长1.9%;制造业增长25.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9%。按规模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9%;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29.2%。原油产量207.2万吨,增长2.3%。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
2021年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0.1%。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增长7.8%;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31个,增长37.5%,500万元至5000万元项目40个,增长19.7%。
2021年全县拥有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17户,完成总产值5.58亿元,全年平均从业人数0.21万人。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08亿元,同比增加16.2%(按可比价计算)。
五、贸易、旅游
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2亿元,同比增长12.8%。按城乡看:城镇14.05亿元,增长15.3%;乡村4.17亿元,增长4.8%。分行业看:批发业4.29亿元,增长18%;零售业11.32亿元,增长12.6%;住宿业0.11亿元,下降19.9%;餐饮业2.51亿元,增长7.3%。
全年共接待游客10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4亿元。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
全县境内现有等级公路3798公里,按行政级别分:国道128公里,省道454公里,县道558公里,乡道572公里,村道1965公里;按功能级别分:高速121,二级128公里,三级60.4公里,四级3488.6公里,等外1222公里。
全年客运量60万人,旅客周转量3885万人公里,货运量242万吨,货物周转量21265万吨公里。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0.15亿元,同比增长15.4%;电信业务总量2.41亿元,同比增长6.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46万户,互联网络用户8.1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30.3万户,其中:电信用户8万户,移动用户21.3万户,联通用户1万户。
七、财政与金融
2021年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11.33亿元,同比增长10.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8亿元,同比增长9.2%;财政支出47.2亿元,同比下降16.2%。
202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4.18亿元,同比增长6.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6.60亿元,同比增长16.8%。
八、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2021年末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园)285所,其中公办幼儿园37所,小学及教学点216所(其中小学96所,教学点120所),独立初中16所,九年制10所,完全中学3所,高级中学1所,职专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另有民办幼儿园13所。全县现有公办教师4898人,按办学类型分:幼儿园509人,小学及教学点2037人,初级中学681人,九年制学校537人,完全中学647人,高级中学273人,职专205人,特殊教育学校9人。另外民办幼儿园教师232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60799人(不含高三复读生515人)。按受教育阶段分:学前教育11970人(含附设幼儿班972人),小学阶段27260人,初中阶段12059人,高中阶段9473人(含普通高中生7116人及职专各类专业2357人,不含高三复读生515人),特殊教育37人。按办学类型划分:学前教育11970人(公办幼儿园7951人,民办幼儿园3047人,附设幼儿班972人),小学及教学点22599人,独立初中6649人,九年制学校7098人,完全中学7745人,高级中学2344人(不含复读生515人),职专各类专业2357人,特殊教育学校37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2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3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6.95%。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21个,其中县级公立医院2个(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私立医院4个(杨世雅医院、环人康综合医院、康泰妇科医院、德济医院),县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县卫生计生局综合监督执法所,县地方病防治办公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11个(乡镇卫生院2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个,村卫生室251个,个体诊所39个)。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编制病床数1271张,实有病床数1061张,每千人口实际拥有病床3.49张。全县卫生系统有工作人员2219人,其中:管理人员72人,工勤人员36人,技术人员2111人。有执业(助理)医师632人,注册护师(士)910人,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师(士)分别为6.93人、2.07人、2.98人。
现有文化馆1个,年内举办文艺活动10场(次)。专业剧团1个,全年演出180场(次)。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8.1359万册。博物馆1个,文物藏量4770件。全县有县级广播电视台1个,广播电视全面覆盖。有线电视用户入户率6%,有线电视网络总长5000公里。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2021年年末总户数10.24万户,总人口36.43万人(公安户籍人口),其中:城镇7.35万人,农村29.07万人。2021年全县常住人口30.22万人,人口自增率1.29‰,城镇化率37.23%。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12.86元,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35.72元,同比增长11%。
全年输转劳动力6.71万人,创收18.77亿元,其中,贫困劳动力输转3.99万人,创收10.33亿元。城镇累计新就业2888人,新增就业311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7%。
十、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
2021年1-12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81,优良天数298天。优良天气率为84%。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为80ug/m3,同比下降12.1%;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22ug/m3,同比下降18.5%;二氧化硫(SO2)浓度为15ug/m3,同比上升15.4%;二氧化氮(NO2)浓度为33ug/m3,同比持平;一氧化碳(CO)浓度为1.2mg/m3,同比下降14.3%;臭氧8小时(O3-8h)浓度为106ug/m3,同比下降19.7%。
2021年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15539人,其中城镇居民2063人,农村居民213476人。
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在职人员6659人,离退休人员2455人,当年累计发放养老金8142万元,征缴当年养老基金639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在职人员7242人,退休人员2536人,累计发放养老金17085万元,当年累计征缴养老基金12453万元;跨年度一次性缴费1301万元,其中:企业243万元,机关事业1058万元。
医疗保险全县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共参保326537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16661人,参保率100%;城乡居民参保309876人,参保率99.1%。
全县保障农村低保对象9207户31475人,发放农村低保金9081万元;保障城市低保对象774户1421人,发放城市低保金991.4万元。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环县统计年鉴2022》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指标增速及变化按可比口径计算。固定资产投资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
3.本公报中城乡居民收入由国家统计局环县调查队提供,户籍人口数据由县公安局提供,生态环境、社保、社救、财政、金融、交通、运管、邮政、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教育、科技、文旅、卫生、医保、养老等数据由相关行业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