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建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4-05来源:建始县统计局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形势,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科学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为“十二五”开局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实现县域生产总值(GDP)47.8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3.76亿元,增长23.3%;第三产业增加值18.86亿元,增长19%。人均生产总值11633元(按年均汇率折合1801美元),增长14.8%。

  产业支撑作用增强。全县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4.8:26.9:38.3调整为31.9:28.7:39.4。在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全县工业化程度继续提高,工业化率(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4.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05.2,价格水平上涨5.2%。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同比呈现“七升一平”格局。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迅类、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11.9%、0.5%、2.3%、1.1%、6.0%、1.0%、3.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与上年同期持平。

  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仍较艰巨;财政增收乏力,收支矛盾尖锐;行业差距、城乡差距有进一步拉大趋势,居民增收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63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15.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5%。

  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粮食总产量21.09万吨,比上年增长1.5%。畜牧业生产良好。年末牲猪存栏51.4万头,增长4.2%;牛存栏2.17万头,增长2.5%。全年出栏肉猪65.07万头,增长6.6%;肉类总产量6.13万吨,增长6.8%,其中猪肉产量5.39万吨,增长3.8%。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新认证登记“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3个,总数达到35个。全县注册农产品商标达到155件,创州级、省级农产品品牌分别为9个、2个。

  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等社会经济组织达到340多家。仅在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就达到321个,当年新开户87户个。新发展订单农业基地3.2万亩。特色农业板块基地达到25万亩,当年新增板块基地2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4.64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380台,小型拖拉机139台。农机化经营总收入8937.4万元,实现利润总额4105.94万元。

  全县农村用电量4162.59万千瓦小时,同比下降8.3%;化肥施用量(实物量)30972吨,同比增长30.4%;农药施用量320吨,比上年下降0.6%;农膜施用量471吨,同比增长10%。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83千公顷。新增机电排灌面积0.02千公顷。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026口。

  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新启动建设新农村示范村8个,累计总数达到131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趋改善。

  三、工业和建筑业

  新型工业化提速。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实现11.57亿元,增长22%,增速同比加快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91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增速同比加快9个百分点,高于全州平均水平16.6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逐步优化。制造业取得长足发展,产值比上年增长52.6%。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05亿元,增长39.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1.7%。

  企业户数增加。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30户,比上年增加6户。年末亿元产值企业达5户,比上年增加2户,实现总产值8.45亿元,占全部总产值的41.3%。从主要行业看,14个大类行业工业总产值全部实现正增长。产品销售率98.3%,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工业园区集聚效应增强。年末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户,实现产值8.58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9.1%。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5%,拉动全县产值增长26.9个百分点。园区外向型企业出口创汇达1393.62万美元。

  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19亿元,增长30.9%。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业实现总产值4.94亿元,比上年增长71.9%。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5万平方米,增长49.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0.21万平方米,增长14.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71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02亿元,比上年增长33.2%。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9亿元,同比下降8.7%。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1.6亿元,增长110.4%,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61.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57亿元,下降29%,占22%。房屋施工面积30.16万平方米,增长14.3%;房屋竣工面积7.68万平方米,增长556.2%;商品房销售面积12.03万平方米,增长95.8%。商品房销售额2.48亿元,增长141%。

  五、贸易及招商引资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0亿元,增长18.9%。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0.39亿元,增长18.5%;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91亿元,增长19.8%。

  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3.46亿元,增长18.2%;住宿业零售额0.57亿元,增长22.5%;餐饮业零售额1.27亿元,增长25.5%。

  按规模分,限额以上零售额实现5.21亿元,增长39.2%,限额以上零售额占零售总额比重达到34.0%,比去年同期提高近5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成果明显,外贸出口继续扩大。全年引进到位国内资金10.16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1.89亿元,同比增长16.1%。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3万美元。全年外贸出口总额1916.30万美元,增长15.4%。新增自营出口企业1家,有外贸出口实绩的企业7家。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快速增长。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2260.88公里。全年全社会运输周转量56480万吨公里,增长17.8%;旅客周转量21880万人公里,下降13.6%;货物周转量54292万吨公里,增长19.6%。

  邮电通信业势头良好。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0.23亿元,比上年增长25.5%;电信业务收入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9128户,与上年基本持平,移动用户27.82万户,比上年增加2.29万户,互联网注册用户数1.63万户,比上年增加0.57万户。

  旅游经济发展迅速。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37亿元,比上年增长99.7%,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4.69万人次,增长111.7%。年末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酒店6家,星级饭店客房总数526间。新培植农家乐120家。黄鹤桥峰林游览区正式开业,云雾灵山景区、石门古风旅游景区等旅游项目加快推进。旅游配套设施渐趋完善,综合接待能力得以大力提升,景区吸引力不断增强,旅游产业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成功拍摄《魅力建始》旅游专题片。《中国民族》杂志第四期开辟专栏介绍建始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情况。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6.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2亿元,增长17.8%。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22亿元,增长18.0%,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6.03%。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8.0亿元,增长21.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3亿元,增长28.0%。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支出达到6.28亿元,同比增长15.1%。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98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1.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42亿元,比年初增加2.10亿元;中长期贷款12.75亿元,比年初增加2.48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两基”继续巩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9%。全县拥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22所,小学149所,幼儿园15所,共有在校学生52534人,专任教师3651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01%。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职教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全部完工。县特校整体搬迁,综合楼工程全部完工。实施“安教工程”,全年县政府安排资金1000万元。“616”对口帮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口支援建始教育局,咸宁市对口援建建始县民族高中,12月21日正式奠基。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全年共申报国家专利22项(企业13项,个人9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18项,外观设计3项。全年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项。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高新技术产品认定企业1家,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达到3个。

  质量兴县战略大力推进。加强名牌创建,年末“湖北名牌产品”达到7个。鼓励企业推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新增质量体系认证企业2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景阳鸡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通过省级验收,花坪乡魔芋种植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创建获省质监局批准。

  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年末全县人才总量达到21345人,其中党政人才1803人,专业技术人才5436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772人,技能人才5504人,农村实用人才7830人。中高级职称3264人,党政人才大专以上学历1719人,享受国家、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3名。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县共有专业艺术团体1个,文化馆1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站10个。全年向基层送戏157场次,演出观众8万人次。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面免费开放。

  精品文化硕果累累。建始代表团在参加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活动中,展演的《始祖故里》专场晚会赢得各方好评,并获得组织奖。文化馆长兴艺术团编排的《土家背鼓》参加全国敬老护苗行动组委会举办的“时代风华”文艺汇演获得银奖,并应邀赴台参加高雄市举办的龙腾虎跃两岸文化交流活动。黄建国的三首歌曲一次斩获全国金奖、铜奖和优秀奖各1个。青年演员黄洁琼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2011年度国际华裔小姐全球总决赛中,一举夺得“最佳才艺小姐”的单项桂冠。本县选送作品参赛第十五届中小学生幼儿美术书法作品大赛,喜获金奖6件、银奖11件、铜奖18件、优秀奖20件。长梁乡获2011-2013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殊荣。长梁民族小学丝弦锣鼓艺术团到北京参加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出演丝弦锣鼓、赶山号子等节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建始土家族民俗文化欣赏》出版发行。

  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全县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29亿元,占GDP的比重达2.69%。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达成长期联合科考发掘直立人遗址协议,并争取到本体保护项目资金500万元。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有序推进,三里、长梁两个站当年竣工投入使用。农家书屋软硬件配套到位,全县新建农家书屋186家。文化馆、综合体育馆等项目申报取得新的进展。

  文物保护管理加强。高坪南乡锣鼓、花坪桃片糕制作技艺等2个项目成功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加强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县人民政府公布首批优秀民间艺术传承人(35名)、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118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万寿桥、石垭子老街和凤凰人民公社旧址等3处文物点被列入第四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石垭子老街被州政府确定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文化品牌《黄四姐》作为湖北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项目完成全部申报工作。

  广电事业稳步发展。年末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长度5668公里。广播电视农村直播卫星接收用户112000个,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1000户,其中: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3000户,数字电视用户23000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5.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5%。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继续推进,全年参合农民达449366人,参合率98.53%。全年共建立健康档案198270份,累计建档328767份,建档率64%。建立电子档案280453份,建档率55%。医疗服务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全县拥有卫生机构17个,其中,医院3家,乡镇卫生院10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工作人员169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198人。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693人,注册护士766人。全县卫生机构床位达到1968张,比上年净增425张。年末拥有村卫生室393个,乡村医生410人,个体诊所12个。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低速增长。年末公安户籍人口51.35万人,总户数165368户。男女性别比例108:100。常住人口(指常住本县半年以上人口)41.29万人。全年出生5501人,出生率为10.42‰;死亡3103人,死亡率为5.8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4‰。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2元,比上年增长14.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898元,比上年增长20.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3.38:1缩小为3.21:1。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087元,增长7.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5%,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3.8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28元,增长29.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1.2%,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居住住房面积38.05平方米,增加0.61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年末全县参加五项社会保险人数116832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5778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70036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214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756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5084人。全县被征地失地农民符合参加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条件的有1298人,办理参保手续696人,已有146人领取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达3227265人。60岁以上老人基础养老金发放人数为67377人,发放率100%。

  最低生活保障全面覆盖。全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752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2260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760人。城乡医疗救助5789人次。五保对象集中供养人数1177人,集中供养率达86.5%。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县各类社会福利收养床位1477张,收养1382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760万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146万元。

  十一、城镇建设

  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7.92%,比上年提高2.69个百分点(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2010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25.23%)。原花坪乡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撤乡设镇。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实施老城区改造规划方案和下坝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了茅田、龙坪、三里、官店四个乡镇的控详规编制,完成83个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全县城镇、乡集镇、村庄规划覆盖率达到100%。全年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逾5亿元。

  年末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45平方公里,城市框架达5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8.46万人。城区实有道路面积57.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83公顷,人均公共绿地3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

  公用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全社会净用电量25622万千瓦时,增长9.0%。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2003万千瓦时,增长11.9%。供水管网改造圆满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正常,天然气管网入户工程、门站和汽车加气站建设进展顺利。

  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全年竣工廉租住房72套,竣工经济适用房90套,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12套,收购公共租赁房154套,开工建设246套。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300户,对963户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01万元。

  农村住房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共完成特色民居改造任务1000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22户。

  十二、节能降耗、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县继续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单位GDP能耗下降2.57%,继续保持下降态势。全县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24%。

  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年末耕地总资源37.22千公顷,其中:常用耕地面积33.89千公顷。全县拥有自然保护小区7个,自然保护小区总面积5166公顷。水库库容量12268.59万立方。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总量减排成效明显。全年检查排污企业和建设项目170余个,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等四项主要污染物分别削减1%、1%、0.5%、1%以上的减排任务圆满完成。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广润河城区段上、下游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和Ⅲ类标准,清江景阳段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业州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30天以上,优良率达到90%;昼夜声级基本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区域环境噪声低于55分贝。生态创建进展良好。红岩寺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花坪、高坪、三里等3个乡镇和业州镇罗家坝村、长梁乡白云村、高坪镇八角村等20个村被命名为州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县级生态乡镇1个、生态村60个。业州镇七里坪中学等7所学校申报创建州级“绿色学校”;县人民医院,业州镇朝阳社区、草子坝社区,万氏商务酒店(购物广场)被命名为县级“绿色医院”“绿色社区”“绿色酒店(商场)”。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6起,比上年下降11%;死亡人数19人,下降5%。工矿企业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0人,比上年下降23.1%。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17.65%。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涉及的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

  4.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规定,2011年起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由50万元调整至500万元,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加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非农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投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