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大力推进“工业兴县”战略,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县经济运行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人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全县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综 合
经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352386万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921万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92629万元,增长27.7%;第三产业增加值164836万元,增长15.6%。三次产业构成由2010年的28.4:25.9:45.7调整为26.9:26.3:46.8。按全县年平均常住人口24.34万人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4478元。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9.7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36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7.41万人。据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406人。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5.31(上年同期价格为100),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109.97;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5.5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106.61。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6456万元,比上年增长7.57%(可比价增幅,下同);其中,农业产值81480万元,增长3.84%,林业产值7273万元,增长3.09%,畜牧业产值64989万元,增长13.04%,渔业产值1854万元,增长7.6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60万元,增长7.9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4921万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4.48%。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9.5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94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5327千公顷,减少0.15千公顷;烟叶种植面积1.63千公顷,减少0.1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8.23千公顷,增加0.48千公顷。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5.7%。全年造林面积2899公顷;零星植树57万株;木材采伐量11166立方米。
全县自来水受益的村38个,比上年增加2个;通汽车的村185个;通电的村185个;通电话的村185个;农村用电量2040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26%;化肥施用量(折纯)1.32万吨,增长2.7%;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3.9万千瓦,增长10.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工业增加值78759万元,比上年增长2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286万元,增长33.1%。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单位数29家,比上年净增5家。
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176863万元,比上年增长51.4%;利润总额15822万元,增长45.9%;工业产品销售率99.6%,比上年增加1.7个百分点。
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8家,企业年末从业人员1196人,建筑业总产值23741万元,比上年增长25.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06万平方米,增长182.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0023万元,比上年增长34.3%。其中,城镇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154356万元,增长21.9%;农村500万元以上投资31264万元,下降1.1%;房地产开发投资34390万元,增长678.6%。第一产业投资8987万元,增长46.7%;第二产业投资77511万元(全部为工业项目投资),增长14.7%;第三产业投资133515万元,增长44.2%。农村私人投资10013万元,增长15.0%。
年末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12家,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7.0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1.9 %;商品房屋竣工面积68300万平方米,增长23.7%;商品房屋销售面积8.88万平方米,增长39.8%;商品房屋销售额达27455万元,增长152.7%。
五、国内外贸易、招商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389万元,比上年增长18.9%。按销售地分,城镇零售额101320万元,增长23.0%;乡村零售额27069万元,增长5.6%。批发业销售额23340万元,增长9.9%;零售业销售额117826万元,增长27.0%;住宿业营业额5312万元,增长17.5%;餐饮业营业额12814万元,增长25.1%。
全年外贸出口总额54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1%;全年利用外资220万美元,增长20.9%;全年招商引资新签和续建项目累计到位资金80094万元,增长36.5%。全年新签约落地项目21个,续建招商项目29个。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42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769公里。全县农村通公路行政村100%。全年货物周转量4.92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1.92亿人公里。
邮电业务收入9786万元,比上年增长4.2%。固定电话用户1.87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9.85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83万户,新增0.59万户。
全县有星级饭店2家,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3个。全年接待游客54.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715元,增长44.1%。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47049万元,比上年增长27.37%。其中,中央收入32330万元,增长28.1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719万元,增长25.71 %。国、地税收入达到3.33亿元、1.24亿元,分别增长26.6%、30.3%,实现财政其他收入1301万元,增长21.3%;国有资产经营收益2505万元,增长44.5%;完成政府采购15729万元,节约资金1757万元。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1226万元,比上年增长15.22%。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9362万元,比年初增加75984万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248739万元,比年初增加40408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0469万元,比年初增加49378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9133万元,比年初增加30772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11336万元,比年初增加18606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学校总数83所,其中,普通小学69所,初中11所,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年末全县专任教师总数2429人,其中,小学教师1349人,初中教师677人,高中教师321人,职业高中82人。在校学生总数43200人,其中,小学在校生23087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2775人;普通高中在校生5953人;职业中学在校生2403人。2011年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17所,幼儿在园人数5052人。全年财政投入教育事业19100万元,比上年增长29.9%。
全年申报专利技术9项,1项获国家级金奖,3家企业被认定为州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5万余人次,成功创建国家级科普示范县。
九、文化和卫生
全县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2.5万册。全县电视人口覆盖率96.7%,电视综合覆盖人口31.5万人,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23.38万户。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3425小时,全年制作电视节目时间736小时。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32个,其中医院4个,卫生院8个,村卫生室195个,诊所、医务室19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其他卫生机构3个。卫生技术人员100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89人,注册护士317人。病床床位1271张,医院病床使用率84.19%。
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均衡度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292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5.57万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2.65万人,常住人口24.34万人(指常住本县半年以上人口)。
全年(自然年度)出生人口4245人,出生率12.79‰;死亡人口1664人,死亡率为5.0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8‰。计划生育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3.4%。
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92元,比上年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3895元,增长20.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207元,增长15.9%;其中,食品支出3621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425元,增长20.3%;其中,食品支出891元。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279人;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856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295;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361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35035人。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7个,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1440张。
十一、城市建设和社会治安
年末城区户籍人口8.75万人,城区面积13.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1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总面积101.5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9.67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7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2%。全县有垃圾处理站1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00吨/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近98.3%。
全年刑事案件立案数854件,民事案件发生数1347件,交通事故发生数704起,损失额73万元;火灾事故发生数36起,损失额15万元。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8人,比上年减少1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3人。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部门资料来源于县直各相关部门。年末户籍总人口指标为公安部门统计数;全年出生人口、出生率、死亡人口、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指标为计生部门统计数;年末常住人口为上级统计部门反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