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局(公司)推动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工作纪实

2019-12-23来源:中国烟草

地处云贵高原的昆明,在全国烟区地位非常特殊,它是全国36个省会城市中最大的烟区,年产烟叶保持在130~150万担。昆明烟区作为“红花大金元”的故乡,不仅生产规模较大,烟叶质量更数上乘,昆明烟叶被卷烟工业企业总体评价为“中式卷烟清香型的典型代表”,每年都供不应求。

年初以来,云南省昆明市局(公司)围绕“控总量、调结构,促增收、强产业,抓规范、严管理”的总体目标,着力完善烟叶质量提升工作体系、着力打造高端特色烟叶品牌。全市于10月14日圆满完成收购任务,累计收购烟叶138.1万担,亩均产值4416.52元,同比增加209.25元;实现烟农售烟收入22.083亿元,同比增加1.046亿元;烟农户均收入4.51万元,同比增加2500元。重要质量指标均突破历史最好水平,成效显著,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烟农增收提供了强力支撑,为全市烟叶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张名片 八大工程

参天之木有其根,怀山之水有其源。烟叶之于行业,犹如木之根、水之源。烟叶稳则行业稳,这个“稳”字重千钧。

昆明市局(公司)响应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在云南全省率先起草了烟叶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同时成立了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昆明市宜良县局(分公司)局长(经理)杨明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他说:“市局(公司)提出要走前列、做表率、当先锋,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力推动昆明烟草商业高质量发展,烟叶战线的同志们要冲在最前面。”

在这份《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中提到了“三张名片”和“八大工程”,主旨明确,路线清晰。杨明介绍,这份方案围绕“‘红大’品种提质增量、高端基地全面覆盖、核心烟区稳定发展、烟农增收领跑全省”的主要目标,进一步提升烟叶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大力推进“红大”品种提质增量工程,擦亮高端特色、烟区保护、烟农增收“三张名片”,深入实施工商协同发展、“红大”提质增量、核心烟区保护、烟农增收、基础设施保障、科技创新驱动、纪律规范监管、队伍建设激励等“八大工程”,巩固昆明烟叶核心和优势地位。

“方案里面有具体的数据指标和责任分工,主业主责部门强化工作责任,突出高位谋划,实现‘点面结合、重点突破’;其他配合部门强化综合保障,突出服务支撑,实现‘齐抓共管、统筹协同’;各产区分公司强化主体地位,突出高效执行,实现‘步调一致、整体推进’,共同打好这场高质量发展‘战役’。”杨明说。

当然,这场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战役不会一蹴而就,昆明市局(公司)冷静分析形势,分阶段分步骤制订相应工作措施,逐年重点攻关、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坚定不移地将昆明烟区打造成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式卷烟高端特色优质核心原料基地。

不唱“独角戏” 种好“梧桐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关键看收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要实现烟农的“美好生活需要”,最根本的还是要让烟农的钱袋子鼓起来。

近年来,昆明市局(公司)将烟农增收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扶贫攻坚大局、服务地方发展相结合,千方百计促进烟农增收,推动形成了“主业稳收、辅业增收、扶贫助收”的新格局。

为把烟农打造成“农民富”的典范,“合作社的多元化产业搞得非常红火,木耳、养牛、养鸡、养猪、酿酒等等一应俱全,入社烟农在合作社里打工挣到了工钱,这是烟农增收的直接成果。”石林和叶烤烟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蒋特金说。

据介绍,2018年,和叶合作社就开始培育大棚木耳,栽木耳、吊袋、浇水、晾晒、包装等工作需要大量人工,平均每天需二三十个人做工,一个木耳大棚的人工费用在11万元左右,周围村子的276户烟农都参与其中,也就是说,每一户烟农都会凭借木耳培育获得一份额外收入。

最让蒋特金自豪的是,木耳培育采取与龙头企业合作模式,技术和市场都由龙头企业负责,合作社负责根据订单组织生产,极大地降低了烟农抵御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烟草公司是块金字招牌,有着强大的组织生产能力,选择一些成熟产业进入多元化发展领域,受到烟农普遍欢迎。”

蒋特金指挥着一辆远道而来的大货车驶入一处仓库,里面是正在包装成箱的人参果,他指着正在包装的工人说:“他们都是烟农,现在我们的产品遍布全国,增收的产业和措施同样非常丰富。”装满货物后,这辆车要直奔辽宁市场。

据介绍,每年昆明市烟草公司都组织烟农专业合作社参加市政府组织的农业博览会,与一些优势企业建立联系,为各个烟叶产区牵线搭桥,目前石林县7个烟站中有4个已经开展了木耳种植培育工作。“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稳固职业烟农队伍,通过摸索多元化产业,找到了越来越丰富的烟农增收渠道。”烟叶生产经营科副科长朱明说。

及早谋划 共克时艰

今年昆明烟叶生产经受了一次考验,在烤烟生产前期遭受了极其严重的干旱,但是昆明市局(公司)举全员之力开展抗旱工作,将烟农损失降到最低。

石林烟站副站长张继兵回忆说:“4月中旬移栽后20天左右没有雨水,我们首先组织烟农拉水自救,抗旱保苗,但后来旱情还在持续,政府和公司都非常重视,烟站第一时间组织抗旱。”一时间,洒水车、水罐车、消防车纷纷上场,帮助烟农抗旱保生产。

回忆当时的抗旱情景,螺蛳塘村起杜渣村民小组烟农王建财仍然记忆犹新,“最近五六十年都没有遇到这么严重的干旱了。要不是政府和烟草公司及时帮助我们抗旱,今年收成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

抗旱过后并没有让大家松一口气,昆明市局(公司)根据往年经验分析:受前期严重干旱以及7月份雨水偏多的极端天气影响,烟叶生长发育普遍推迟,后发烟、黑爆烟增多,后期成熟采收集中。面对严峻形势,昆明市局(公司)及早研判今年烘烤工作的特殊性、严峻性和复杂性,超前谋划,在“五突出、五强化”上发力,推动成熟采烤技术落地见效,烘烤组织管理、烤后烟叶质量水平明显提升。

所谓“五突出、五强化”,是指突出技术服务,强化队伍建设;突出素质提升,强化烘烤技能培训;突出健全模式,强化专业化烘烤推进;突出重点难点,强化上部叶一次性采收技术推广;突出绿色生态,强化生物质能源烘烤推广。“五突出、五强化”是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在特殊时期派上了用场。

尤其是带茎烘烤技术,堪称今年的一大亮点。昆明市局(公司)及时从产前投入新增列支414.71万元,大力推广上部4~6片叶一次性采收和带茎烘烤技术,其中带茎烘烤3.52万亩,上部烟叶一次性采收37.6万亩,有效保障了烘烤水平提升和上部叶烘烤质量。

带茎烘烤技术的推广,不仅在克服烟叶成熟期推迟、后期成熟集中方面取得成效,而且全面提升烟叶烤后质量,青杂烟比例明显降低,全市烘烤损失率低于6.5%。富民县局(分公司)带茎烘烤比例达到了50%以上;禄劝县乌蒙乡积极开展上部叶带茎烘烤,有效克服高海拔冷凉气候影响,比原计划提前10余天完成采烤任务。

目标凝聚力量,状态决定作为。无为懈怠,必将丧失宝贵机遇;躬身耕耘,定能收获胜利果实。站在高起点上,昆明烟区一直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争创新作为,谱写新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