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烟叶生产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

2012-04-23来源:毕节市烟草公司纳雍县烟叶分公司作者:余成龙

  贵州省毕节市是全国最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规模和产量不断壮大,在全国的烟叶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地位。烟叶种植长期以来一直是毕节市的支柱产业,是烟区广大烟农主要的经济来源。近几年来,毕节烟草在广大毕节烟草人的努力下,虽然产量得到提升,规模有所扩大,税利不断增长,但是烟叶生产中逐步凸显出的一些不利因素,制约和影响了毕节烟草的可持续发展。

  毕节烟草要想立足贵州,面向全国,由大向强跨越,成为一流的烟草企业,必须要根据生产实际,努力破解发展难题,解除影响当前烟叶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影响毕节市烟叶种植的不利因素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一、对烟叶种植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分析

  1、农村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造成劳动力流失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农村大量的年轻人选择了进城务工,造成了农村劳动力流失,这是影响毕节烟叶种植的关键因素之一。毕节市烟草公司纳雍县烟叶分公司下辖1个烟叶生产基地单元、3个烟叶站,2012年计划种植烟叶5万亩左右。对纳雍县乐治烟叶站烟农年龄结构调查发现,40—50岁烟农占60%左右,50岁以上烟农占30%左右,在种烟的烟农中,基本没有30岁左右的壮年劳力大部分选择了外出务工。烟农年龄偏高影响了烟叶生产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制约了毕节烟草的可持续发展。

  2、各种生产物资涨价过快,生产成本增加导致种烟收益优势下降

  近年来,化肥、农(地)膜等烟用物资价格飞涨,人工工资也几乎在前几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比如2011年,肥料成本平均每亩比上年增加了30元左右,烘烤烟叶的煤炭成本也比上年每吨增加了数百元,各种烟用物资成本的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基本抵消了产前投入补贴和烟叶提价增加的收益。相较于外出务工收入和其它经济作物,种烟收益优势下降。

  3、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未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毕节市范围内的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主要来自烟草部门。近几年,毕节市公司一直不断加大烟水配套工程、烤房建设以及机耕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但是总投入有限。烟水配套工程建成验收后,根据工程后续管护规定,烟草部门将烟水配套工程产权移交给当地村民组、居委会等。有的工程由于后续管护不力,设施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机耕道、烤房建设数量按各县分公司名额进行配置,指标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导致老烟区部分烟农弃种,一些烤房闲置,甚至废弃,而在新发展烟叶种植的地区,部分偏远、新增农户却无烤房。

  4、土地流转难度较大,部分烟区常年连作

  虽然毕节市范围内宜烟区有大量的闲置土地,但是由于土地使用权的拥有者认为流转费用太低,不愿出让土地使用权,造成了有地的人不种烟、想种烟的人无地种的现象。部分种烟大户原本打算扩大种植面积,但取得土地使用权成本过高,打消了他们扩大种植面积的念头。由于土地难租,部分烟区常年连作,烟叶品质下降。

  5、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烟农弃烟种植其他农产品

  随着国家对产业结构进行政策调整,加大对传统农业的扶持,巩固和发展油菜、马铃薯等传统优势农产品的种植,积极推进茶叶、中药材、经济(果)林、蔬菜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等建设,这些特色产业的资金补贴也力度空前,造成烟农放弃种植烟叶转向了其他种植产业。

  6、实用新技术、新设备未大范围普及推广

  虽然毕节市公司将各种烟叶育苗、移栽、施肥以及采摘烘烤等新技术纳入2012年的经营目标,努力提高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率,增加烟叶种植收益,但是由于各个烟区普遍存在烟农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现象,加上多年的传统种植,一部分烟农难以接受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在一些烟区,由于建成了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引进了起垄机、编烟机、智能化烤房群等新设备,为现代烟叶种植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但是没有大面积普及推广开,未能达到减工降本的原有预期。

  二、巩固和发展毕节烟草种植业,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烟叶生产投入补贴,调动烟农种烟积极性

  由于烟用物资以及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抵消了产前投入补贴和烟叶提价增加的收益,烤烟种植已不再是低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希望毕节市局协调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对贵州乃至毕节扶持力度加大的契机,争取更多的生产投入补贴,增加烟农种烟收益,调动烟农种烟积极性。只有烟农想种烟,种好烟,才能将我们的毕节烟草企业做大,由大向强跨越。

  2、合理布局烟叶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各种基础设施管护制度

  在对各涉烟乡镇以及各村民组分解配置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指标时,进行实地详细踏勘以及科学合理预测,让烟水配套工程、机耕道、烤房建设在空间上分布均匀,充分发挥各种基础设施的效用,提高烟叶种植收益。建立健全烟水配套等基础设施的后续管护制度,将各种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明确到专人,加强监管,减少毁损,保证各种基础设施的持久使用,提高毕节烟叶种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认真做好基本烟田规划建设和保护,稳定烟叶种植规模

  落实烟叶种植面积是烟叶生产的基础,种植面积无法落实,一切生产都是空中楼阁,而基本烟田规划建设与保护是烟叶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烟草部门要建立相应领导组织,亲自协调,认真组织实施,将有关责任落实到基层烟叶站,落实到农户,落实到田间地头。各县级烟草部门要协调当地政府在下达各产烟乡(镇)烟叶生产任务时,将基本烟田规划建设与保护任务一并下达,组织协调水利、农业等部门划定划好基本烟田,出台基本烟田保护具体办法及措施,为烟叶生产奠定牢固的基础。

  4、运用新科学技术,培育抗病高产的品种,提高烟叶单株产量

  优良的烟叶品种是提高烟叶产量的关键。烟叶生产技术推广部门应成立专门的组织,研究烟草性状的遗传规律,选育适合在当地种植的母本(考虑当地的气候、海拔高度、土壤特性等),利用各种新技术创造新品种,努力提高烟叶单片烟叶的产量,做到烟叶适产。纳雍县分公司技术推广部门经过几年的培育以及实验,从一株变异的烟叶植株中分离培育出抗病,高产的“毕纳一号”新品种,目前已通过省级评定。

  5、培育对烟草种植忠诚度高的大户,提高烟叶生产质量

  积极培育对烟草种植忠诚度高的职业烟农,做到大户示范,其他烟农跟随的良好种植氛围。种烟大户在自有土地基础上,烟草部门应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政策引导,帮助大户租赁、置换种烟土地,提高户均种植面积,形成面积10亩以上甚至100亩以上的种植专业户。然后以种植专业户为核心,联合小规模种烟农户,形成上百亩的连片种植生产单元,统一技术,统一操作,真正实现烤烟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种植。

  6、引进专业人才,大力推广烟叶种植的新技术

  县级烟草部门、基层烟叶站真正出身烟草种植专业人才很少,大量选派人员到科研单位以及专业机构培训又不可行,所以只有大量引进专业人才,对烟叶生产部门生产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和理论知识培训,让他们更好的为烟农进行烟叶种植、田间管理、烘烤分拣等专业化服务。

  将各种烟叶种植的新技术纳入各县级公司的考核,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大力推广集约化育苗、有机肥普及使用、地膜覆盖移栽、化学剂抑芽、上部烟叶一次性砍烤以及散叶烘烤等新技术,提高烟叶生产质量,增加烟农种烟收益,切实实施毕节市科技兴烟战略。

  7、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特色烟叶,为卷烟企业建设烟叶基地

  毕节市烟草企业需认清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纳雍、威宁、赫章片区清香型烟叶的种植,加大对“高原烟海”的打造,深化和工业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建设优质特色烟叶生产基地,建立稳固的烟叶原料供求关系。

  8、建立健全风险保障机制,解决烟农的后顾之忧

  农村中烟农是个弱势群体,烟叶生产又是个周期长,不确定因素较多、风险较大的种植产业,一旦遇到大旱大涝或者大风冰雹等极端天气,往往颗粒无收,给烟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毕节市烟草企业要协调政府、各种保险机构,成立种烟风险保障基金,尝试由烟草部门牵头,烟农出资的种烟投保机制,实行烟叶生产农业保险,制定和完善具体的实施办法,确定灾害等级程度和救助标准,实行社会化保障,缓解烟农因受灾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心理恐慌,降低烟农的生产风险、自然风险程度,真正让烟农安心、无后顾之忧的发展烟叶生产。

  9、完善气象服务和防雹减灾体系,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

  烟农对气象的预测完全是靠“看云识天气”,对阴晴的判定没有十足的科学依据,这给他们的烟叶生产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烟草部门可以协调气象部门,为烟农免费赠阅手机气象服务,让烟农足不出户就知道天气变化状况,合理、科学地安排烟叶生产,降低低温、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天气给烟叶生产带来的危害和不利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