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组织管理运行模式 促进烟草产业持续发展

2008-09-23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日照莒县招贤镇人民政府镇长 张立强
      招贤镇现有81个行政村,人口7万,有着较长的烤烟种植历史。但是,多年来,招贤镇的烤烟生产一直是以“小农生产、分散种植、粗放经营、人畜作业”的传统模式进行的。为进一步提高烟叶生产水平,转变烟叶生产组织方式,增加烟农收入,我镇近年来不断探索适合本地的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经营和组织管理模式,积极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努力推动新农村建设。今年,招贤镇烤烟种植合同面积3716亩,比上年增加1184亩,分布在19村289户,户均13亩,农场与合作社种烟面积占全镇种烟面积的39%。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树立现代农业思想,谋划产业发展良策。为探索出一条适合本镇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招贤镇政府依托本地土地资源优势,确定了以规模化烟叶生产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发展的思路。
 
      经过深入调查、细致研究,招贤镇确定在大河东、北黄埠、王家台子、西汀沟、李家庄子5个村进行示范建设,探索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信息化管理的有效途径。理清发展思路后,我们迅速成立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领导小组,精心组织、科学规划,明确各相关部门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的任务和责任,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坚定地迈出了走现代烟草农业之路的步伐。我们通过采取奖励种烟大村烟叶生产组织者和种烟大户等措施促进土地流转,解决了土地分散、家庭经营这一制约烟叶种植规模发展的瓶颈。镇政府根据烟叶种植规模和销售收入情况,每年对种烟大户和种烟大村烟叶生产组织者给予物质和荣誉奖励,为烟叶种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采取激励办法,促进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化、适度规模的烟草农业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我镇大河东村通过建立生产合作社,推动全村土地合理流转。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帮助大河东村先后召开村委班子会、村组干部会、党员代表及种烟大户会,就区域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烘烤这一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达成共识,并成立了“莒县曙光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河东村有47户村民把146亩土地以入股的方式交由合作社集中经营。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把入股土地的分红保底标准定为每亩400元,超出保底标准利润的返还视收益情况再召开成员大会进行分配。合作社的成立为大河东村烤烟生产向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打下了基础。
 
      为了发展现代烟草农业,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宣传发动工作,对重点村逐户做思想工作,与农民算种烟的经济账,耐心引导农民把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地改种烟叶。全镇上下围绕土地流转做了大量宣传引导工作,动员广大农民将承包土地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流转到烟叶农场和种烟大户手中。今年,全镇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7户,50亩以上的2户,100亩以上的7户;发展烟叶农场6个,面积达到1303亩。
 
      三、强化服务,加快发展。在推动烟叶生产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招贤镇着眼产业发展的长远大计,在烟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泛开展了支农惠农活动。除了向配合流转土地的农户支付每亩200元的流转费外,还采取了其他一系列激励措施:一是对种烟户免费提供产中服务;二是建设密集型烤房205座,可承担近3500亩烟叶的烘烤任务;三是配合实施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在农场所在地进行道路、水利及文化设施等建设,帮助当地群众改善居住和生产环境。
 
      烟叶生产的规模化有力地促进了标准化生产技术的落实,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规模集约生产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和土地产出率。由于土地实现了集中,我镇烟叶农场及成片经营土地的种烟大户的烟叶生产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也随之降低。同时,由于统一技术服务和区域化种植,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也得到较大提高。二是农民在获得土地流转收益的同时,还能通过劳动力转移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三是通过土地流转,实行土地的规模经营,提高了农场主和种烟户的生产效益。四是镇政府也受益于烟草产业发展。预计,今年我镇的烟叶税收将达120多万元。这些收入将为我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财力。
 
      为实现农民的持续稳定增收,我镇决定在稳定今年烟叶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抓住有利时机,及早动手,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培植以烟叶产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继续发展烟叶农场,规范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发展专业合作社,争取明年全镇烟叶种植总面积突破5000亩,为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