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湄潭石莲:烤烟破解农民增收难
2006-06-30来源:新华网作者:彭剑
贵州省湄潭县南部乡镇石莲,属边远乡镇之一,受气候、地理等因素的制约,老百姓的“钱包”和政府的“钱袋子”一直是该乡党委政府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近年来,该乡的经济逐年增长,一年一个台阶——
石莲 烤烟破解农民增收难
遇见石天良是在解乐街上,那天正好赶集,上街买点日用品的他顺便到烟叶站领回自己所交的种烟合同保证金,他一边往兜里揣钱一边和记者拉起家常。
50多岁的石天良家住在离最近的集镇也有近2小时路程的姜家山村民组。没等记者发问,老人就反问,你说现在好不好,前年我就买上了25英寸的大彩电,还安上了移动固话和买了一部手机,去年乡村公路修到家门口,今年我儿子就买了辆摩托车。哪里来的钱?种烟呗。收入多少?一年2万出吧。
在石莲乡,象石天良这样通过种烟致富的人不在少数,很多农民靠它发了家,还有一部分群众靠它在街上买了房子。
这一切,都和烤烟有关。
无奈的选择
石莲乡是湄潭最边远的乡镇之一,位于县城的南部。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偏僻,信息闭塞,加之气候常年干旱少雨,农民增收,全乡经济发展一直是个问题。家住沿江村团山组村民魏自强深有体会,虽不说十年九旱,十年五旱只有多不会少,不要说发展,很多时候,天旱得大家吃水都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问题得以彻底扭转是在2001年,虽说石莲种烟的时间长,但产量一直不稳,农民种烟的积极性忽高忽低。“只有班子成员充分认识到本乡的优势产业是什么,从而形成合力去主抓什么,石莲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利因素,但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发展烤烟就有先天优势,降雨量少,日照强;地广,少连作,多轮作,生产出来的烟叶质量高”。该乡党委书记张恩敬说。该乡在2001年的一次会议上,班子成员纷纷发表意见,最终形成了共识,那就是,要实现财政增长和农民增收,只有发展烤烟,只有把烤烟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才有出路,同时成立了书记乡长亲自任组长和副组长的烤烟生产领导小组。那时候,可以说是全乡干部齐抓烤烟,给群众做工作,帮群众建烤房,为群众上培训课,当时,大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在烤烟生产上打一个翻身战。该乡分管烤烟负责人这样回忆。在该乡的一些田间地头,“全员动员,血战一季烟”等标语依稀可见。当地的村民说,这些标语就是那时书写的。
令人瞩目的成效
从2001年起,石莲乡无论是烤烟的产量,还是从烤烟生产获得的收入,都逐年呈上升趋势。记者从当地烟草收购部门提供的清单看到,2001年,该乡烟草部门收购烟叶815832公斤,付出金额6298809元;2002年,收购烟叶1205786公斤,付出金额9927310元;2003年收购烟叶1340940公斤,付出金额10240882元,2004年收购烟叶1444150公斤,付出金额14007461元;2005年收购烟叶1757912公斤,付出金额17484148元。该乡的人均纯收入也从以前的不足1200元增加到现在的2200元。
成绩的取得,有全乡干部的努力,有烟农的汗水,也和烟草职工辛勤的技术指导和坚持原则,按政策收购分不开。在收购形势普遍不好的情况下,石莲的收购一枝独秀。沿江村的科技示范户、种烟能手王朝书一语道破“玄机”,和外面的一些烟叶收购组相比,石莲在收购上不是“人”在收烟,而是“政策”在收烟。这也是提高农民种烟积极性之一。该乡的干部们这样认为。
2005年底,石莲乡获市、县表彰为烤烟生产收购先进单位。
静悄悄的变化
“不能在一颗树上吊死”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谚语,一个地方也不例外。尽管烤烟现在仍是该乡的支柱产业,政府也在加大对其配套的烟水工程,新型烤房的建设,地里的烟长势也显示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但一些变化正在发生,随着小城镇建设力度的加大,城镇人口的增加和黄瓮公路的建成,加之构皮滩水电站的建设,以前担心难卖和难运的劣势正在消除,以前该乡不甚明显的产业渐渐凸显重要。该乡乡长卢天宇说,该乡的发展方向除烤烟外,还有蔬菜和经果林产业。由于该乡气温和周边地方相比要高,蔬菜和水果成熟期普遍比周边地区要提前半个月左右。每到果蔬成熟期,一些外地生意人纷纷到此收购,一部分种植蔬菜和经果林的群众已经实实在在得到了效益;同时,当地的一些生意人开始转业跑起运输。
一场多元化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该乡进行。
相关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