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本色: “以质取胜”的执着承诺

2014-10-16来源:红塔集团

  “以质取胜”的理念,是“红塔山(大师)”的信条,也是红塔集团的一贯追求。在关乎品质的问题上,红塔人的专业主义近乎执拗……

  1958 年,“红塔山”创牌,当时就提出“质量第一”立厂方针。1979 年“红塔山”在“质量第一”的基础上加了4 个字“以质取胜”,并把“以质取胜”作为办厂宗旨和企业发展战略。从那以后,红塔人把质量作为产品的生命和灵魂,把质量作为对顾客的诺言。

  从西南边陲的一家无名小厂成长为世界知名的烟草集团,风风雨雨五十六载,红塔集团一路走来,凭借着对卷烟品质的专注与用心,创造了中国民族工业史上一个又一个的辉煌。“红塔山(大师)”正体现了专业主义对高品质卷烟执着的坚持,因为红塔人深谙事情的规律,认真就做得好。

  “质量标准上,红塔绝不后退”

  “天下烟叶在云南,云烟之乡在玉溪”,在玉溪这块滇中宝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日照充足,是优质特色烟叶生长的天然宝地。可是,纵然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恩赐,红塔人依然不敢放松,不忘持之以恒,更加坚守对品质的要求,将追求卓越品质的基因深深融入企业发展的血脉之中。

  1980 年春天,红塔人倾其所有,引进了一批世界最先进的卷烟机器。没有犹豫,没有纠结,因为红塔人知道“机会只敲一次门”。

  然而当拥有先进设备之后,红塔人发现:现用的烟叶,洋机器吃得进去却经常吐不出来。外国专家说,这是原料质量存在问题。解决的办法,一是调低质量系统的指标,让稍次的卷烟也能进入下一道工序,这么做成本低,效率高;另一个则是较为复杂的办法。

  红塔人的决定是:“你提的简单办法我们不打算采用。在质量问题上我们决不后退,机器的质检系统任何人也不能动……宁肯全厂停产,绝不放松质量要求。”在关乎品质的问题上,红塔人执拗地选择了另一套更为复杂、繁琐的方案,提高烟叶质量。

  红塔人深知,要获得更多的好烟叶,不能坐等收购,必须下到农业生产一线,同烟农一道,下血本、花功夫去科学种烟。

  1985 年,红塔集团开始实施“以烟田为第一车间”战略,即建立起优质烟叶基地。玉溪 20 万户烟农成了烟厂的编外职工,这种公司 + 农户的种植模式,确保了卷烟生产优质原料的供应,也成为工业反哺农业的典范。

  三十年后,“红塔山(大师)”依托有机烟草基地,将“第一车间”的理念继续发扬光大。从烟田开始,让烟叶回归自然生长方式,从烟叶种植开始,孜孜不倦地追求优质原料,凸显产品原料优势。

  红塔人的理由很简单:“到我们的原料一出来,打开一闻你这个仓库的味道就不同;烟叶香气,还带有一小点甜味,这样子的烟叶就是高品质的了。”老话讲:“药材好、药才好”,对于卷烟也是一样,只有拥有高质量的烟叶原料,才具备做高质量卷烟的基础。

  83道分级:烟香醇厚的秘密

  一叶一世界。来自烟田的一片烟叶,在外人看来似乎平淡无奇,但对烟业中人来说却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在卷烟工业中,每一片叶子以及叶子上的每一个部位,都各有归属。

  将同一组内的烟叶按其质量优劣划分等级,这就是烟叶分级。熟度、油分、身份、叶片结构、色度、长度、残伤,这些都是烟叶的分级因素。烟叶分级是烟业原料加工的首道重要工序。有人说,烟叶质量于商业,是产出来的;于工业,是分出来的。这道出了工业分级在卷烟生产中的分量。当前烟叶收购普遍采用 42 级的国家标准,而“红塔山(大师)”则采用 “83级工业分级特色化加工”体系,严格按照分色、分部位、分级的三分原则开展烟叶工业二次分级,为每片小小的烟叶找准定位,使其自身的工业使用价值最大程度地释放出来。

  二次分级堪称为烟叶的终极复试,红塔人对这一关格外严苛,因而也不惜投入人力物力。仅在玉溪这个原料基地,红塔每年进行烟叶分级的人员的数量就达 4600 人之多!

  分级完成后每一箱烟叶的产地、等级、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都将在包装箱上作出标记,而品质相近的烟叶会配伍成一类模块,按照模块进行复烤,最终形成新的符合工业配方使用标准的叶片。技术人员发现,经过工业分级和模块配方后,烟叶中以烟碱为代表的化学成分会变得更加稳定。

  精确切丝:萃取精华的点睛

  除了采用 83 级工业分级严把“红塔山(大师)”原料加工的首道工艺关卡外,红塔的其他工艺环节尤其是核心的制丝切丝工艺环节也成为了“红塔山(大师)”高品质的有力保障。

  红塔集团负责制丝工作的刘主任介绍说,在“红塔山(大师)”的制丝过程中,品质相近的烟叶被分在同一个模块,而每个模块又按各自的工艺和强度来处理;烘丝温度则被限定在合理范围内,以防温度过高损失香气或温度过低而导致香气出不来。这种灵活精细的工艺处理,让“红塔山(大师)”真正实现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品质更加精益求精。

  “红塔山(大师)”所使用的切丝工艺也非常值得一提。烟丝的长度多有讲究,因为烟丝太长,整个烟支的均匀性就会存在问题,过短则会显得太碎。红塔特有的切丝专利技术可以控制烟丝的长度,因而红塔技术中心利用这一技术做了大量实验后将“红塔山(大师)”的烟丝长度定为 30 毫米,原因是这个长度对整个烟支的填充、均匀性都比较好。

  管理大师博恩. 崔西有一段话被广为流传:任何人只要专注于一个领域,5 年可以成为专家,10 年可以成为权威,15 年就可以成为世界顶尖。专注卷烟工艺半个多世纪, “红塔山(大师)”完全有成为国人烟草体验坐标的潜质。因为,在每一缕的烟香后面,都深深印刻着红塔人孜孜以求的极致精神。厚积薄发,品质是红塔从成功走向成熟的第一支点,精准追求,是红塔专业主义的完美体现。

红塔山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