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宝”品牌的挑战文化

2006-04-12来源:东方烟草报作者:李纪朝 邹建忠 刘魁
  1991年至2005年,跨越世纪的15年。15年前,“都宝”品牌作为中外技术合作的结晶,落户安徽芜湖卷烟厂。15年后,“都宝”走出国门,在罗马尼亚实现生产和销售。
 
  2005年,“都宝”全年销售13万箱,同比增长104%,展示了其蓬勃的生命力。就在这年11月6日,芜湖卷烟厂总投资达8亿元的“十五”技改工程总体竣工并通过国家局验收,为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都宝”品牌奠定了硬件基础。“都宝”正藉芜烟全厂之力,开始新的跨越。
 
  日前,记者来到“都宝”生产与研发基地——芜湖卷烟厂采访,走近了“都宝”品牌文化的理念核心。
 
    挑战文化改变思维
 
  2005年11月6日,芜湖卷烟厂“十五”技改工程总体竣工并通过国家局验收。这天,前来参加庆典的嘉宾发现,无论是芜烟厂内的新中园广场上还是厂外的迎客松大道两旁,遍布的都是蓝白相间的“都宝”旗帜,将芜烟置于一片蔚蓝色的“都宝”海洋之中。旗帜上的宣传语也由原来的“挑战未来,都宝世界”变为“都宝,世界由我”。隐去了“挑战”二字的“都宝”,挑战世界的雄心却更加彰显。
 
  从起初的“骑士风采”和“都市之宝”,到动感时尚的“挑战未来,都宝世界”,再到现在提出的“都宝,世界由我”,“都宝”品牌的文化内涵在不断转变之中,逐步将自己的挑战定位于更高起点和更高目标上。
 
  其实,“都宝”的诞生就颇具挑战色彩。
 
  1990年10月,在国家局牵线下,芜湖卷烟厂与外方达成议定,由外方为芜烟设计、研制一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混合型卷烟产品。1991年10月31日,“都宝”卷烟在芜烟投入生产。在中外工艺专家的密切配合下,经过技术改造和精心制作,“都宝”产品香气醇厚、烟气丰富、劲头适中,被誉为“替代外烟的成功产品”。
 
  “当时与外方进行合作,我们的感觉就好像是一个农村孩子忽然来到大都市一样,思想上有些准备不足,但我们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合作。‘都宝’给芜湖卷烟厂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包烟,更重要的是它冲击和改变了我们的思想,给我们带来了敢于挑战和勇于挑战的‘都宝’文化。”芜烟技术中心副主任舒俊生说。
 
    走向开放的多元性文化
 
    国内卷烟工业企业可能很少有像芜烟那样,有着长达10年之久的联营加工记录。记者在芜烟档案馆发现,从1982年到1991年,芜烟曾先后与上海、宁波、杭州、淮阴、阜阳等多家卷烟厂进行过卷烟联营加工合作,10年间相互加工卷烟达106万箱。
 
    芜烟制造中心主要负责人高来玉说:“在10年‘请进来’和‘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的思想逐步走向了开放,这也为‘都宝’的诞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有了10年的卷烟联合加工经验,在与国内卷烟企业技术合作中尝到“甜头”的芜烟人,开始努力寻求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联姻”。于是,中国烟草第一个中外合作的混合型卷烟品牌“都宝”落户芜湖卷烟厂。从此,芜烟人与“都宝”走上了充满艰辛的挑战之路。
 
  “10年的联营加工历史和15年前的这次‘中西合璧’,不仅为芜烟引进了先进技术,更引进了先进的理念,这些造就了芜烟文化的多元性。这种多元性不仅表现为本土不同企业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也表现为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东方文明与国际潮流的交流与融合。正是在这些不同文化碰撞、激荡产生的火花中,我们兼收并蓄、取长补短,开创了‘都宝’的新天地。”芜烟党委副书记何盛如是说。
 
    思维,从平面走向立体
 
    “现在回头看,‘都宝’品牌带给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技术、市场与资源,它改变了我们的固有思维,引领芜烟在一个新的高度思考发展问题。”这是芜湖卷烟厂主管生产制造的副厂长孙平对记者说的一句话。
 
    “合作之初,外方技术专家组为‘都宝’生产每道工序严格设定技术标准,有些的确让我们难以接受。”在芜烟制丝车间,高来玉边走边向记者介绍,“比如,他们(外方专家)坚持要求润叶工序中叶片温度的变异系数不能超过正负5℃。我们当时使用的燃煤锅炉供气压力很难达到这一标准。实际操作中,我们只是通过人为控制,感觉差不多就可以了。”
 
    但外方专家并不认同这种“想当然”,近乎苛刻地要求必须执行这一标准。尽管困难重重,但高来玉他们还是想尽一切办法执行并满足了这一要求。在执行标准的过程中,他们逐渐领悟到了这一参数对叶片内在质量所产生的影响。“当我们回过头来按照标准参数严格审视自己的工艺流程时,发现需要整改的项目竟达100多个。”高来玉感叹。
 
    认识到差距的芜烟人,凭着一股永不服输、挑战自我的精神,开始了对生产制造每一道工序的管理变革:操作工人开始按照“上一道工序为下一道工序服务”的要求,定时自查自纠产品质量;技术人员按配方要求,对各种烟叶的外观形状、理化指标、配比精度严格规定并由专人负责落实;相关职能部门全面加强横向沟通联系,定期总结分析、检查整改。大到设备的维修、保养,小到一个装烟塑料盘的摆放,他们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我们要求,对待一个问题和一件事情,要以审视的目光来看,深入分析,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改进,最后还要问一下自己‘我还能做得更好吗’。”高来玉说,“整整两年的时间里,我们一直按照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的方式,从品牌设计、工艺配方、现场管理、设备运行等方面进行立体式的改革、改组和改造。”
 
    这只是芜烟人“思维改变”在制造中心的一个表现。
 
    这种审视、分析、改良、创新的立体思维模式,后来被全部“复制”到芜烟生产管理、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市场营销、队伍建设等各个环节,并由此逐步形成芜烟“严、细、实、恒”的企业管理理念。芜烟不仅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了“都宝”品牌的技术工艺,实现了技术层面的飞跃,而且也完成了思想观念的大转变,“我要质量”、“成本也是竞争力”等现代生产管理理念开始建立,对先进卷烟生产工艺流程的认识产生了“质”的变化;“全员营销”的市场意识逐步深入人心;“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东西方多元式企业文化开始交流与融合……
 
    是“都宝”的到来,改变了芜烟人的思维,给芜烟带来了一派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
都宝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