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耀与《烟谱》

2014-07-09来源:中国烟草博物馆作者:杨孟

  在中国烟草博物馆文化馆展厅的展板上有一段《烟谱》中的文字。由于语言精炼、风趣幽默,时常引得游客驻足观看。这段文字的作者是清代人陆耀。他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撰写了关于烟草的专著《烟谱》,以独到的眼光分析了烟草对国计民生产生的影响,是研究我国烟草发展史的文献资料。

  陆耀(1723~1785年),字青来,又字朗夫,清代江苏吴江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中举人,十九年(1754年)担任内阁中书,后调任军机处担任章京,类似现在的秘书。因办事勤奋果断,深得大学士傅恒器重。乾隆外出巡幸,也每每令其扈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陆耀受命出任云南大理知府,次年调任山东济南知府。乾隆五十年(1785年)调任湖南巡抚时,湖南大旱,他奔波在抗旱一线,最终劳累致死,终年63岁。

  陆耀一生著述颇丰,著有《烟谱》、《切问斋文抄》、《金石续编》、《甘薯录》、《山东运河备览》、《济南信谳》、《任城漫录》、《大学合钞》、《切问斋集》等。

  《烟谱》成书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是继汪师韩《金丝录》之后的又一部烟草专著。全书分为“生产第一”、“制造第二”、“器具第三”、“好尚第四”、“宜忌第五”五个部分以及附录“烟草歌”、“后烟草歌”。目前,中国烟草博物馆馆藏的陆耀《烟谱》为道光十三年的版本。

  “生产第一”,记述了烟草传入中国的历史、名称及其特性。

  “制造第二”,记载了当时烟叶制作的技术要求、各地烟叶的特色。他特别指出,烟叶原料如果受潮或被虫蛀,吸食口味会不佳。烟叶制成后,如果受潮或霉变都不可以再食用。

  “器具第三”,评述了清初南北各地士大夫、商人、工匠、农民所用烟具的类别、特点。

  “好尚第四”,记录了清初时,烟草在中国广泛流传的情形。文中还详细记述了鼻烟种类、特色、价值及鼻烟壶的相关内容,是清初最早记述鼻烟及鼻烟壶的文献之一。

  “宜忌第五”,精辟地论述了烟有宜吃者八事、忌吃者七事、吃而宜节者七事以及吃而可憎者五事,于当时乃至今日,都很有警诫之意。

  附录中有前、后烟草歌是清初以文学形式记述烟草的作品。其词调清雅,是难得的佳作。对烟草来说,以诗歌形式来记述其发展历史、风俗、典故者实属难得,史料性、文学性价值较高。清代文学家阮葵生的著作《茶余客话》说道:“烟,一名相思草……陆青来,耀,作烟草歌,形容尽致。”陆耀的学生杨复吉在跋识中说道:“先生此谱为微物写生而寓意深远,要非仅供数典祭獭者取材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