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区域性低档烟品牌的“起死回生”

2008-10-23来源:中国烟草作者:武玉军
  在2008年全国烟草专卖局长,公司总经理座谈会—上,姜成康局长强凋,根据我国卷烟市场的特点,保留一些区域性品牌是必要的,今后四、五类卷烟主要以地产品牌为主,对一些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品牌要给予扶持。此前,一些卷烟工业企业已将停产的低档烟品牌复产,重新投入市场。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所作的《红豆》流传天下,被千年称颂,甚至卷烟工业企业都从这首诗里演绎出两个卷烟品牌名称——“相思鸟”和“红豆”。如同其他卷烟品牌—样,“相思鸟”和“红豆”有着辉煌的历史;而与其他卷烟品牌不一样的是,“相思鸟”和“红豆”还有“起死回生”的经历。
 
  辉煌
 
  “相思鸟”创牌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郴州卷烟厂的主打品牌;“红豆”创牌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零陵卷烟厂的主打品牌。
 
  从产销量来看,“相思鸟”创牌20多年来,共生产、销售了200多万箱,最高年产量达22.5万箱,累计创造利税约25亿元,为国家财政收入做出了贡献。“红豆”系列共有十几个规格,其最高年产量曾达到将近30万箱。
 
  从销售区域来看,“相思鸟”和 “红豆”都不是区域性特别强的品牌,不是纯粹的本省地产品牌,销售红火的时候,京广铁路沿线省份都可以见到“相思鸟”的身影,而“红豆”更是销往大江南北18个省份。
 
  从品牌知名度来看,“相思鸟”和“红豆”获得过各种奖项,在消费者心目中也有较好口碑。2003年,“相思鸟”和“红豆”人选《卷烟产品百牌号目录》。
 
  在湖南,无论是卷烟工业企业还是烟草商业企业,许多员工仍然保留着“当年‘相思鸟’和‘红豆’红遍大江南北,来运货的卡车在工厂门口排出了一条长队”的记忆片断。
 
  整合
 
  然而,就像刘欢的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在行业“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战略推进的背景下,湖南卷烟工业企业的品牌布局必须作出调整,以适应市场竞争、促进企业和品牌发展的需要。
 
  于是2003年,常德卷烟厂联合重组了零陵卷烟厂;2004年,长沙卷烟厂联合重组了郴州卷烟厂。零陵卷烟厂和郴州卷烟厂被取消法人资格,成为卷烟生产点。在企业资产、品牌、采购、销售“四统一”的要求下,零陵卷烟厂拿出部分计划指标生产“白沙”,郴州卷烟厂拿出部分计划指标生产“芙蓉”。随着“白沙”和“芙蓉”越做越大,“相思鸟”和“红豆”的计划指标被占用,产销量逐年减少。
 
  “相思鸟”和“红豆”最终停产有两个直接原因:其一是品牌整合、资源集中。2006年,原湖南中烟与所属的长沙卷烟厂、常德卷烟厂合并重组成新的湖南中烟工业公司。合并重组后,湖南中烟确定了优化资源配置,做大做强三大品牌的战略,即以“芙蓉王”为龙头、以“白沙”为中坚、以“芙蓉”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战略,加强市场细分,实行错位经营。2006年,湖南中烟对品牌进行再次整合,提高品牌集中度和竞争力,进一步将计划资源向主导品牌和主导规格集中。按照公司规划,到“十一五”末期,湖南中烟的所有资源将全部集中于三大品牌。
 
  其二是规模生产、节约成本的需要。生产低档卷烟盈利空间较小,湖南中烟综合计划部副部长王浩明告诉记者,原来生产三个低档烟品牌,每生产一箱低档烟大约要亏损300元左右,而如果生产“芙蓉”替代“相思鸟”和“红豆”,减少了两个配方,减轻了原辅料搭配的生产强度,最重要的是规模化生产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费用。
 
  终于,“相思鸟”和“红豆”相继停产,为湖南中烟做大做强三大品牌让出空间。2006年5月13日,最后一条“红豆”卷烟走下生产线;2007年5月18日,“相思鸟”停产。当时,湖南中烟一份内部报纸这样刊载:“2007年5月18日下午,最后一包‘相思鸟’从郴州卷烟厂2#PT-CD机组流出,‘相思鸟’为企业曾经做出过巨大贡献,功成身退。我们相信,品牌的整合将拓宽企业的发展空间,增强品牌的竞争实力……”
 
  反思
 
  “相思鸟”和“红豆”停产之后,在市场上尤其是湖南省卷烟市场上引起子不小的波动。从烟草商业企业和卷烟消费者反馈的消息来看均不容乐观,市场上出现了囤积“相思鸟”的现象,其零售价也一路高涨,从20元/条上涨到25元/条,甚至将近30元/条。零售户和消费者的意见如雪片般飞向烟草工商企业,湖南中烟办公室的一位员工感慨地对记者说:“当时卷烟零售户和消费者对企业的意见很大。”
 
  一系列的反馈信息也让湖南中烟开始反思,“相思鸟”和“红豆”作为一个老品牌,畅销湖南及相关省份20多年,已经拥有一批固定的忠诚消费者,市场基础比较扎实,如果突然消失,消费者—时难以接受。
 
  而且,湖南是一个卷烟消费大省,每年消费卷烟230万箱以上,其中低档卷烟消费量约在70万箱左右,低档烟消费者的需求多种多样,“相思鸟”和“红豆”突然停产,仅凭一个“芙蓉”品牌难以满足多样性的卷烟消费需求。
 
  经过深入调研和细致分析,湖南中烟得出结论:低档卷烟品牌整合的速度显得快了一点,使消费者难以跟上品牌整合的步伐;低档烟品牌的整合要尊重市场需求,没有必要一步到位;短时间内将所有的资源集中到一个品牌身上,给品牌和市场均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在行业许多卷烟工业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并非湖南中烟一家独有。
 
  复产
 
  针对以上结论,湖南中烟于2007年11月做出重大决策:恢复“相思鸟”和“红豆”的生产和销售。关于“相思鸟”和“红豆”的停产和复产的决策,湖南中烟的一位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说:“当年‘相思鸟’和‘红豆’停产,是企业做大做强品牌的战略所需,是符合发展趋势的;而现在‘相思鸟’和‘红豆’复产也是尊重和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同样是符合发展趋势的。”
 
  由于“相思鸟”停产只有半年,产品配方以及原辅材料准备比较齐全,2008年1月,“相思鸟”先正式复产;而“红豆”由于已停产近2年,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才能投入复产,2008年8月,“红豆”终于正式复产。
 
  当然,一个卷烟品牌从停产到复产,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当时,湖南中烟仅有5台软包卷接包设备,生产软包“相思鸟”的设备不足,于是湖南中烟紧急从上海调来两台软包卷接包设备,以弥补产能不足的问题。接下来就是组织生产的问题,时隔半年,员工对“相思鸟”的生产技术不免有些生疏。对此,企业通过上课教学、师傅带徒弟等方法,对负责制丝、卷接包乃至验收入库等各个生产环节和流程的员工进行培训,直至他们能够熟练操作。
 
  更令人欣慰的是,由于原郴州卷烟厂的员工对“相思鸟”具有深厚的感情,“相思鸟”复产让他们士气高涨,从而使得“相思鸟”的复产工作顺利进行。
 
  “相思鸟”复产之后,2008年上半年,平均每月生产约7000箱。由于市场行情看好,订单增加,根据湖南中烟的安排,下半年“相思鸟”的月平均产量将翻一番多,达到月均生产约16000箱,全年产销量将达14万箱左右。“红豆”由于刚刚投产不久,加上停产时间较长,预计下半年产销量约为1.5万箱。
 
  据悉,从市场反馈的信息分析,明年“相思鸟”和“红豆”的产销量将进一步增加,预计“相思鸟”的产销量将达到18万箱,“红豆”的产销量也将达到5万~8万箱。
相关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