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卷烟厂制丝车间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生态系统

2024-07-24来源:蚌埠卷烟厂作者:汤闫 朱煜堃

日前,在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报告厅里,一场青春洋溢、创意十足的职工创新日活动正在进行。分组展示、倾情演讲,准备充分的蚌埠卷烟厂制丝车间青年员工尽情展示着一线员工的创新风采。

“近年来,车间努力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着力为企业数智化转型步入快车道打好坚实的人才基础。”蚌埠卷烟厂制丝车间主任王良青介绍。

师徒共创 全程护航

“00后”青年员工朱煜堃,是刚到制丝车间工作不到一年的“新生力量”。此次职工创新日活动上,他带着由师傅徐浩云指导完成的“回用烟丝掺配管理系统的自主开发”项目,一举摘得安徽中烟“青年职工建议改善成果”组别一等奖。

“导师带徒”是制丝车间传承已久的人才培养机制,车间充分发挥这一机制作用,强化过程和结果监督,全力解决一线技术难题,鼓励青年员工争当创新主力军,带动更多员工参与创新。

作为安徽中烟“青年科技托举人才”,徐浩云既是蚌埠卷烟厂制丝车间的“创新达人”,也是徒弟朱煜堃眼中的“数字化达人”——先后取得19项科技成果、12项国家专利,获得各类奖项20多项,他积极投身于制丝车间“数字化车间”建设,致力于数字化转型项目成果在车间的落地应用。

“我进车间时刚好赶上外运立库改造项目,我负责外运工作,有幸全程跟进项目建设。”朱煜堃介绍,“师傅负责改造项目的技术对接,每当我遇到难题向他请教,他都会‘手把手’地教我,这让我进步很快。”

定向指导、流程把控,徐浩云和朱煜堃这对师徒,以富有说服力的创新成果,诠释了制丝车间“创新托举、全程护航”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紧抓老中青人才梯队建设,是制丝车间创新型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重点。我们着力通过以老带新,全力打造一支老中青结合的技术攻关队伍;通过师徒传承,充分发挥技术骨干‘传帮带’作用,加快青年人才成长进程,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王良青说道。

整合资源 全力托举

对于此次职工创新日活动,制丝车间给予高度重视,全程紧跟数字化趋势,通过整合资源、全力托举,鼓励青年人才同场竞技、各显神通。

厂级选拔、赛前动员、统一梳理文字材料、分析项目亮点、多次完善修改……制丝车间组织技术骨干多次分析讨论,通过多环节数轮模拟,确保项目成果突出、演示条理清晰。

工作中,制丝车间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带动作用,整合资源、汇聚力量,努力为年轻人提供更宽广的创新舞台,让他们迸发更大的创新活力。

刘加树是制丝车间机电维修组组长,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时也是行业高级维修技师、行业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加入他的项目团队,是许多制丝青年十分期待的事情。

胡林胜是刘加树团队中的青年骨干。作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的他,在这次职工创新日活动凭借“制丝线各设备通讯延时监测及预警功能设计”项目,获得安徽中烟“职工发明创造成果”组别二等奖。

“这个项目是烘丝机智能预警技术在制丝各条线的延展和融通,刘加树组长从专业角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胡林胜介绍道。

“我们鼓励有闯劲的年轻人加入团队,在项目组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看着他们不断累积技术经验、取得较快的成长进步,我心中十分高兴。”刘加树说,“像‘AI技术在烘丝单元管控系统的应用’这些比较新颖的课题,我们团队都会全力托举着年轻人去创新实践。”

面对其他同事的求教,刘加树毫无保留、有问必答,将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倾囊相授。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他连续多年担任教练辅导厂里选手参加操作竞赛和技能鉴定,他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国家、省、市技能比赛中获奖。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在新老员工之间形成了一棒接一棒的接力赛,经验和技术在企业有效沉淀。相信在未来,这些年轻的创新人才必将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奋勇向前、贡献力量。”王良青自信地说道。

相关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