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深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县经济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一、综合
宏观经济指标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 195.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06亿元,增长6.8%,两年平均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48.03亿元,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107.78亿元,增长7.2%,两年平均增长4.8%;三次产业结构为20.5:24.5:55.0。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4.98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农、林、牧、渔业分别实现产值43.50亿元、3.42亿元、17.73亿元和4.66亿元,分别增长2.4%、2.1%、29.1%和3.2%。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5.68亿元,增长7.5%。
农产品产量有所增长。粮食作物27.20万亩,比上年增长0.6%,粮食作物总产量13.02万吨,增长0.74%;其中,夏粮2.69万吨,增长0.9%,秋粮10.33万吨,增长0.7%;粮食单产478.78公斤,增长0.2%
表1 2021年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万吨 |
13.02 |
0.7 |
夏粮 |
万吨 |
2.69 |
0.9 |
秋粮 |
万吨 |
10.33 |
0.7 |
肉类 |
万吨 |
4.14 |
8.7 |
生态建设稳步发展。新增造林面积0.66万亩;新育苗0.38万亩,增长18.8%;零星植树178万株,增长11.3%;木材采运49160立方米,增长12.7%。
畜牧业生产有增有减。年末生猪存栏23.22万头,同比增长12.9%;全年生猪出栏28.65万头,同比增长15.1%。羊存栏32.07万只,同比增长28.7%,羊出栏53.5万只,同比增长48.2%。牛存栏1.75万头,增长14.9%,牛出栏2.58万头,增长57.5%。家禽存栏148.70万只,下降19.6%;家禽出栏412.41万只,下降25.7%。肉类总产量约4.14万吨,增长8.7%;禽蛋产量1.54万吨,增长76.5%。
渔业生产发展平稳。水产品总产量1.52万吨,比上年增长2.0%。其中:优质水产品鲢鱼、鳙鱼产量分别为3294吨、4271吨,分别增长4.1%、11.0%。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效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到4 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累计达196种。“蒙阴蜜桃”成为全市唯一的“中国农产品百强品牌”。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家,新型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全省典型。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达101家。按收入法计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1%。2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8个产值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为90%。列入统计的35种工业产品中有26种产量同比增长,增长面为74.3%。四大传统主导产业完成产值136.0亿元,增长15.9%。其中,机械制造业产值59.4亿元,增长20.8%;食品酿造业产值30.6亿元,增长15.4%,纺织服装业产值22.7亿元,增长29.0%;矿产建材业产值23.3亿元,下降3.2%。企业群体不断壮大,产值过亿元企业27家,完成产值132.6亿元,增长20.6%;18家年初以来新纳入企业实现产值17.0亿元,增长161.3%。全年累计工业用电79722万千瓦时,下降1.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实现利润7.1亿元,下降26.9%。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达96.0%。有26家企业营业收入过亿元。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县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9家,实现总产值12.82亿元。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39.4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2.9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县投资项目164个,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9.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8%。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95个。全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3.34亿元,比上年增长2.8%;实现商品房屋销售35.6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果。全年市认定我县市外到位资金78.0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951万美元,增长111%。
五、贸易消费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运行良好。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对外贸易运行平稳。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36.5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出口33.6亿元,增长84%;进口2.9亿元,增长66%。全县网络零售额6.65亿元,增长14.2%,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44亿元,增长2.2%。
六、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全县等级以上硬化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81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7公里、国道92公里、省道92公里、省道109公里、农村公路2563公里,农村公路占通车总里程的91.18%,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174.81公里。全县共有班线客车78辆,其中,CNG8辆;公共汽车108辆,其中,纯电动75辆;出租汽车193辆(油气混合);货运车辆 65017辆,其中,牵引车28893辆,挂车30608辆,单车5516辆。全县共有货运企业700家,其中危险货物运输企业1 家,具有专用运输资格的企业592家,新增货运企业224家。
旅游业平稳发展。全县A级景区达19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5个、2A级景区11个;省级旅游强镇、特色村21个,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8个,省级景区化村庄15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好客人家”农家乐258户,精品采摘园46家,16种特色旅游美食入选“沂蒙百味”,15处特色景区入选“沂蒙百景”;成功创建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年接待游客97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7.3亿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税收支稳定增长。全县税务部门收入合计21.15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2亿元,增长7.1%。其中,地方级税收收入9.52亿元,增长8.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3.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80亿元,增长2.2%。
金融市场形势良好。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325.84亿元,比年初增加29.75亿元,增长10.1%。其中,住户存款267.73亿元,比年初增加35.29亿元,增长15.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12.10亿元,比年初增加22.86亿元,增长12.1%。其中,住户贷款125.54亿元,比年初增加12.48亿元,增长11.0%;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86.56亿元,比年初增加10.38亿元,增长13.6%。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86亿元,增长0.2%,其中财产险公司收入4.87亿元,下降2.4%,人身险公司收入6.99亿元,增长2.1%,赔付支出5亿元,增长10.4%,其中财产险公司赔付支出3.54亿元,增长5.2%,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1.46亿元,增长26.1%。
八、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各级各类学校288所(含教学点),专任教师6849人,在校学生93366人。其中,普通中学学校18所,专任教师2365人,在校学生26018人。在普通中学当中,初中学校14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专任教师1595人,在校学生17495人;高中学校4所(含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专任教师770人,在校学生8523人。职业中学学校1所,专任教师167人,在校学生2247人。小学学校80所(含教学点),专任教师2804人,在校学生44909人。幼儿园学校187所,专任教师1453人,在校幼儿19918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专任教师60人,在校学生274人。
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全县各类卫生机构567处。其中,医院、乡镇卫生院22处,专科防治所(站)3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处,个体诊所、厂矿企业医务室55处,门诊部1处,村卫生室481处。卫生医疗机构拥有病床3275张,卫生技术人员3980人,其中医生991人,护士1272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717人。各级医院、卫生院共完成诊疗人次138.75万人次,健康检查人次12.76万人次。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6.75张。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艺表演团体为群众演出4280场次,观众人数140万人次。文化馆(站)、图书馆共举办展览169场次,组织文艺活动377次。博物馆藏品1.08万件。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量29.6万册,借阅图书13.98万册。档案馆1个,馆库面积440平方米,档案室115个,档案馆藏总量75280卷21283件,其中,本年进馆档案201卷6428件。年末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6.31%和96.29%。全年广播节目制作6387.5小时,电视台节目制作13140小时。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体育场馆1个,体育场地624处,增加84处。全年举办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系列赛事活动共220余项次,其中省级2项次,市级6项次,县级34项次,镇级94项次,村(社区)级88项次,参加运动员20000余人次,举办12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3次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1次国民体质监测活动。
九、科学技术、技术监督、治安和安全生产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效。全年新增注册商标1013件,发明专利申请49件,专利授权256件。筹集科技经费2639万元,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家,增加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6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19.3%,比上年提高了5.8个百分点。
质量检验工作不断加强。全年检查生产经营主体15688家次,其中“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经营主体645家(其中企业457家,个体168家,合作社20家)。抽检食品、餐饮具、车用尿素、成品油、化肥等产品6208批次。查处违法行为485起,罚款5260万元。设立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4家、市级7家、县级748家。创山东优质品牌(产品),分别是:山东华烨不锈钢制品集团有限公司不锈钢管材、管件,山东水波尔家居有限公司多元模块组合床垫。
社会治安总体稳定。全年人民法院全县审理案件9807起,其中,结案9450起。律师事务所5处,专职律师33人,代理诉讼1830件。公证处1处,办理公证文书723件。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2521件。全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8起,死亡9人,受伤4人(含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6起,死亡5人,受伤2人),分别下降46.7%、18.2%、50.0%。
十、居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08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602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24元,增长11.9%。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193元,增长10.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452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830元,增长14.4%。
就业形势稳定。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4051人,其中再就业23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8%以内。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全年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7666.96万元,有1.05万名城乡困难群众和五保户得到经济救助。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5.67万人,增加0.28万人;当年支付离退休费5.7亿元,比上年增长9.0%。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1.2 万人,当年支付离退休费 3.6亿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 3.38万人,支付失业保险金 901万元。企业工伤保险参保职工4.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21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6.17万人。
十一、气象和生态环境
气象监测水平继续提高。全县气象台站1处,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处,农业气象观测点1处。全年平均降水1121.2毫米,较常年增加365.0毫米;平均气温14.4摄氏度,较常年增加1.0摄氏度;全年实施人工降雨2次。
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全县重点河流水质达标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63,较上年改善8.3%;PM2.5、PM10、SO2、NO2浓度分别改善14.0%、4.9%、15.4%和3.2%,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9天。
注: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据。
2、2021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省重新修改计算方法后的反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