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冠肺炎的不利影响,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县经济总体增长较快。
临沂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结果显示,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92亿元,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5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80.83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104.53亿元,增长4.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20.4:34.7:44.9,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一、农林牧渔业
全年播种粮食作物87.42万亩,同比持平。粮食总产35.52万吨,同比增加1.3%。其中,夏粮总产15.09万吨,增加3.6%;秋粮总产20.42万吨,减少0.36%。粮食亩产406.32公斤,同比增长1.32%。经济作物产量有减有增。蔬菜及食用菌面积24.67万亩,产量105.43万吨,分别同比下降2.7%和2.6%。瓜果面积1.96万亩,同比增长18.9%,产量4.90万吨,同比下降16.3%。果园面积5.64万亩,园林水果产量10.24万吨,分别增长5.6%和5.4%。全年猪、牛、羊、家禽出栏65.1万头、3.66万头、17.48万只和13252.48万只。年末全县生猪存栏51.21万头、牛4.92万头、羊12.16万只、家禽3294.27万只。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26.72万吨,禽蛋产量2.92万吨,牛奶产量3.41万吨。
新建优质农产品产业园区10个,总数达31个;新增种植业基地面积0.5万亩,总面积达1.5万亩;新培育农业品牌1个(长虹岭花生);“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国家级6个、省级4个;山东省农产品企业品牌5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7个;“三品一标”新认证9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绿色食品认证5个,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1个),总数达321个。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新增省级特色产业名品村19个;新增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2家(长润食品、迪雀食品),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92家(省级10家、市级82家);新增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家,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家、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1家,沂南县获评山东省农业“新六产”示范县。
二、工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0家,完成工业产值308.95亿元,同比增长13.58%。其中,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295.71亿元,同比增长12.8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9.14亿元,同比增长13.5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产值4.10亿元,同比增长113.95%。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完成总产值222.31亿元,同比增长16.06%;重工业完成总产值86.64亿元,同比增长7.68%。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100:39(轻工业为100),轻工业占比71.95%。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7.7%,实现营业收入304.48亿元,同比增长11.89%;实现利税14.30亿元,同比增长39.76%;利润总额9.95亿元,同比增长65.80%。
三、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6%。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6%。“四新”经济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5.3%,比去年所占比重提高了11.9个百分点。全县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8.9%,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5.9%。
全县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6.98亿元,总产值同比增长5.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7.99万平方米,建筑竣工面积91.79万平方米。
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3.92亿元,增长24.3%;新开工面积15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3%。商品房销售面积87.78万平方米,增长44.9%。
四、国内外贸易
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5%。限额以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1.45亿元,增长5.0%。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0.05亿元,下降80.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6.04亿元,增长7.0%;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12亿元,增长0.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24亿元,增长3.1%。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0.7亿元,同比增长89.5%。其中,出口29.1亿元,同比增长86.1%;进口1.6亿元,同比增长184.4%。全县共有13家企业进出口过千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7748万美元,同比增长472.2%。
五、财税、金融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41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17亿元,同比增长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4%。分税种看,增值税同比增长8.2%,企业所得税同比减少32.6%,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15.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2亿元,同比增长6%。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86.89亿元,比年初增加72.3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395.19亿元,较年初增加59.53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78.82亿元,比年初增加50.23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48.41亿元,比年初增加21.00亿元。
六、文化、旅游、交通、信息
以提高群众文旅生活满意度为出发点,先后筹备举办了“文化迎春·艺术为民”、文旅部“三下乡”走进沂南、“践行沂蒙精神·最美抗疫人物”颁奖典礼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创新送文化下乡形式,“一年一村一场戏”、农村公益电影创新执行群众评价制度,全年送戏下乡573场、送电影下乡5172场。县图书馆新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县文化馆完成提档升级。全县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296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建成农家书屋320家,历史文化展示室63处,新建文化小广场90个,基本实现自然村文体广场全覆盖;培育庄户剧团43个、广场舞队伍1000余支。境内现已查明的田野古文化遗存有35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3个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20个点),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6处(17个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6处。沂南县馆藏的文物13372件,其中珍贵文物22件。
年末全县实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20家。其中,AAAA级旅游景区5家,AAA级旅游景区8家,AA级旅游景区7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6家,旅行社9家,星级酒店6家。其中,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3家。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处,省级旅游强乡镇6处,省级旅游特色村15处。
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新增173.4公里,累计达到2854.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公里,国道57公里,省道114公里,农村公路2609.4公里。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2.6辆,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100%。
全年实现电信营业收入3.98亿元,固定电话用户 达到4.6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9.11万户。互联网用户22.54万户,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2.34万户,广播电台综合用户覆盖率达到95%。
七、教育、体育、科技、卫生
全年共招收小学生9746人,初中新生15046,高一新生4832人。全县小学在校学生64673人,初中在校生35199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420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全部达到100%。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包含篮球、武术散打、迷你马拉松、健步走、排球、足球、太极拳等25项比赛;组织运动员参加临沂市全民健身运动会的部分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为70余个村居、社区安装健身器材,完成9块社会足球场建设;积极开展社会体育组织培训会议,在本县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0余名;新招募志愿者100人,开展8次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国民体质监测两次,检测人员500余人;在临沂市第七届运动会中我县代表队夺得高水平组金牌榜第二名、团体总分第三名,实现了竞技体育历史性突破。继续举办全县中小学生田径、排球、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五项联赛,推动阳光体育和学校“2+1”工程的实施;举办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散打、跆拳道训练营和短训班,培养青少年儿童共计1500余人;扎实做好备战省25届运动会工作。完成体彩销售4200万元。
全年获批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0项,合计争取上级补助资金476.64万元;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家、净增12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3家企业获批2020年度市科技创新券补助资金,金成电子获批了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资金500万元;获批组建市级重点实验室5家,获批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众创空间1家。9个项目通过市级科技成果评价,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卫生和医疗防保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36处,其中,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各1处,专科疾病防治所2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处,乡镇卫生院24处。全县共有村卫生室386处,民营医疗机构10处,门诊部7处,诊所、医务室100处,拥有病床5245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484人。
八、安全生产
全县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3人。其中,交通事故死亡3人。事故起数比去年同期下降25%,死亡人数比去年同期下降25%。
九、居民生活、社会保障、生态环境
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91元,增长4.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04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26元,增长6.6%。
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34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708人,困难人员就业4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组织职业技能培训5503人,创业培训205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653万元,带动就业1800多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达到6.01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7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5.7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0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96万人。累计收入各类社会保险费20.93亿元,支出各类社会保险基金20.37亿元。各类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6.99亿元。
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59,同比改善14.8%。PM2.5、PM10、SO₂、NO₂、CO浓度分别改善19.2%、17.0%、20%、0.0%和3.6%;优良天数269天,优良率达73.5%,同比增加18.7%。我县1个市控考核断面水质年均值达标率100%。
注:
1.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起点标准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的起点标准为500万元。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粮食面积、产量,居民收入采用国家统计局沂南调查队抽样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