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博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3-27来源:博兴县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的发展环境,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抢抓“两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效益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不断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经济较快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核算并经市统计局核定,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35.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27.68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88.72亿元,增长12.7%。三次产业比例为8.06:54.25:37.69,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0.4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8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1.2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8255元,比上年增加6839元。财政总收入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3%,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6%,分别比去年增长2.0和0.7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活跃。截至2011年底,民营经济总户数达到1.16万户,比上年减少18%;从业人员9.31万人,增长3.6%;注册资金118.9亿元,增长92.1%;实缴税金15.6亿元,增长37.9%。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2011年,全县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34起,死亡23人,受伤95人,直接经济损失22.7万元;与去年相比,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下降30.2%,死亡人数下降25.81%,受伤人数下降38.31%,直接经济损失下降28.73%,实现了“四同降”。各项指标均控制在了市政府下达的事故控制指标范围以内,并实现了幅度比较大的下降。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县新增就业676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460人(困难群体再就业769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16559人,分别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目标的150%、123%、16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2011年投资2800万元,铺设热水管线28公里,建设分配站36座,使城区集中供热“汽改水”面积达到224万平方米,结束我县多年来蒸汽换热供暖方式的历史。2011年,投资2200余万元完成了新城二路南延路面工程建设、博城六路西延及桥涵工程建设、博昌一路(新城一路至新城二路段)和博城三路(新城一路至新城二路段)绿化工程等项目。

环境保护成效明显。环美垃圾处理场,占地110亩,总投资4350万元,日处理垃圾约120吨,我县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位列全市第一位。全年完成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减排3.4%、2.6%以上,氨氮和氮氧化物减排2%以上。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林、牧、渔、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为20.99亿元、0.29亿元、8.54亿元、4.05亿元、0.65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98亿元,可比价增速3.2%,其中:农、林、牧、渔、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为13.88亿元、0.16亿元、2.82亿元、1.79亿元、0.33亿元,结构比为73.13:0.84:14.86:9.43:1.74。

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增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97.51万亩,比上年增加0.09万亩;总产45.82万吨,增长0.39 %;亩产471公斤,比上年增加1公斤。小麦播种面积48.92万亩,比上年增长0.4 %;总产21.68万吨,增长0.4 %;亩产443 公斤,与上年持平。玉米播种面积48.05万亩,总产23.94万吨,比上年增长0.7%;亩产498公斤,比上年增加3公斤。棉花播种面积17.64万亩,增长9.1%,总产1.39万吨,增长14.9%,亩产79公斤,增长5.3%。

林业生产较快发展,绿化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完成成片造林2.06万亩,绿色通道399.7公里,新建农田林网5.4万亩,补植12万亩,3个绿化示范村建设效果明显,植树总株数160万株,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了36.2%,比年初提高了1.2个百分点。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县共培植畜牧示范专业化乡镇4个,畜牧龙头加工企业发展到9家,肉鸭和肉鸡年屠宰加工能力达1.8亿只,年供应雏禽1.2亿羽。截止年底,全县肉牛出栏10.5万头、奶牛存栏0.36万头;生猪出栏48万头;羊出栏17.14万只;家禽出栏5100万羽,其中樱桃谷鸭出栏3600万只,比上年增长22.22%;肉类总产14.03万吨,比上年增长14.47%;禽蛋总产3.4万吨,比上年增长10.29%;奶类总产1.3万吨,比上年增长26.92%。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7.6万亩,其中无公害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达到2.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3.87万吨,水产品总产值6.8亿元,渔业总产值达到9.7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达到166家,比上年增加16家,实现总产值743.4亿元,增长32.11%。增加值增长15.52%。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94.7亿元,增长57.39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3.65%,比年初提高9.55 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2.3亿元,比上年增长42.95%;实现利润24.9亿元,增长14.66%;利税36.7亿元,增长5.06%。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县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34家,实现总产值25.74亿元,比上年增长24.65%;竣工产值12.13亿元,工程结算收入21.04亿元,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30.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2.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为58.96万平方米,占房屋竣工面积的52.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88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98个。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49亿元,比上年增长21.7 %,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28.69亿元,农村投资完成16.80亿元。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87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7.81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6.81亿元。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由2010年3.82:57.68:38.5调整为0.6:60.35:39.05。

房地产调控效果明显。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63亿元,比上年增长89.01 %;房屋施工面积90.80万平方米,增长150.07 %;房屋竣工面积2.84万平方米,下降83.52 %;商品房销售面积19.29万平方米,下降18.9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9.29万平方米,下降18.98%。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平稳较快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75亿元,增长17.33%。从地域看,城镇和乡村两个市场共同协调发展,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31.90亿元,增长19.11%;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9.85亿元,增长15.49%。

商品零售快速发展,餐饮消费日渐红火。全县实现商品零售总额43.26亿元,增长15.3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0%。实现餐饮收入18.49亿元,增长22.31%,占零售总额的30%。

热点商品销售旺盛,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据对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统计,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53.1%;书刊杂志类增长94.6%;金银珠宝类增长46.3%;化妆品类增长最快,是去年同期的2.1倍;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0.3%;日用品类增长32.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0.5%;汽车类消费增长45.4%。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9.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55%,其中实现出口总额6.07亿美元,增长70.23%,实现进口总额12.95亿美元,增长27.44%。

利用外资逆势推进。全年新批外资企业4家,增资扩股项目2个,股权转让4家,合同利用外资2740万美元,实际到位利用境外资金347万美元。

2011年以来,我县积极参加筹备了2011黄河三角洲(滨州)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说明会(温州、台州)、第二届黄河三角洲经贸洽谈会、厦门经贸洽谈会、2011山东滨州加快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北京)推介会,并成功组织了2011中国滨州•博兴董永文化艺术节走进黄河三角洲博兴项目投资推介会,营造了良好的招商氛围。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博兴,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七、交通、邮政和旅游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2011年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1627.8公里(含国、省道及县、乡镇、村级公路),人均拥有公路量33.37公里/万人。桥梁2941.2米/33座,公铁交叉道口3处。

道路运输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客运量507万人,比上年增长71.9%,客运周转量7129.65万人公里,增长59.7%;货运量1200万吨,增长21.95%,货运周转量273000万吨公里,增长218.4%。

邮政业发展平稳。2011年,完成邮政业务量2122.04万元,国内函件176.25万件,国内包件0.78万件,特快专递信件3.42万件,国内汇票7.1万笔,报纸订阅627.93万份,邮政储蓄月平均余额达到10.9亿元。

旅游业发展取得突破。融资3000多万元,圆满完成市重点旅游项目——兴国寺文化园三期工程建设。以完善设施、提升服务为目标,协调、指导湖滨镇、乔庄镇推进景区路网和供电、餐饮、环卫等配套设施改造,兴国寺和打渔张景区荣膺国家“3A”级景区冠名,结束了我县没有A级景区的历史,标志着我县在破解文化旅游发展难题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全年实现旅游总人次1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98亿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税收支增势较快。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31.23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8亿元,增长29%。完成财政支出24.37亿元,增长28.9%。两税收入25.26亿元,增长47.3%,其中国税收入14亿元,增长39.2%;地税各项收入11.26亿元,增长58.97%。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2011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222.66亿元,较年初增加3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0.57亿元,较年初增加13.84亿元,增长15.96%。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186.69亿元,较年初增加31.91亿元,增长22.9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1.06亿元,较年初增加19.9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0.02亿元,较年初增加11.94亿元。

社会保险体系继续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全县养老(含机关和企业)、城镇医疗(含城镇职工及城镇居民)、工伤、生育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8470人、115269人、42720人、29200人。征缴社会保险基金分别达到46890万元、9289万元、764万元、399万元。本年收缴失业保险基金1206万元,为296人发放社保补贴155万元。财产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全年共完成保费收入12850万元、实收保费12827万元,分别增长8.92%、9.05%,共处理各类赔案7677件,支付各类赔款7420万元。人寿保险业务较快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6885.63万元,比上年增长6.58%,其中短险保费收入1109.85万元,增长11.77%。

九、科学技术

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初步完成了全县科技项目库的建设,储备重点项目82项;成功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9项,其中有两个项目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五个项目列入省科技发展计划,另外两个项目列入市科技发展计划,全年共争取无偿补助资金378万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渤海实业的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填补了我县空白。

知识产权工作和科技成果工作实现新跨越。专利申请量实现翻番。2011年全县专利申请量达556件,比上年增长162.26%,增幅居全市第二位;京博控股被成功认定为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增强;积极开展专利知识进企业活动,培训企业人员1000余名;在全市创新杯知识产权电视竞赛活动中,我县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四是通过省级鉴定的重大科技成果达到7项,总体技术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再创我县新高。

十、教育、文化、广电、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11年底,全县各类学校共计163所,在校学生总数88204人,教职工人数7324人,其中专任教师6114人,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人数的比例为83.5%。教育设施和办学条件逐年改善,到2011年底,全县学校占地面积289.72万平方米,其中:学校建筑面积86.88万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31.41万平方米,体育场馆面积91.44万平方米。学校计算机拥有量达到8844台,图书藏量达到185.72万册。

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发展。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健全:全年完成5个镇、街道的综合文化站规范化建设;新建农村文化大院、社区文化活动中心82个,投入30万元配备了设施器材;为40个农家书屋配送价值69万元的农业书籍。继续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建平台的整合共享,扩展基层服务终端70多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度和覆盖率居全市各县区之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强县建设再创佳绩:2011年,我县获“中国草柳编之乡”冠名,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滨州市社会文化先进县”,锦秋街道、博昌街道、京博控股等8个单位荣获“滨州市社会文化先进单位”称号。

广播电视事业成果丰硕。新闻中心全年共制作《博兴新闻》310期,播出稿件2400余条,制播《新闻聚焦》54期,获得了山东电视台和滨州电视台上稿先进集体一等奖;广播电台创作并制播的广播剧《铁腿税官》已在省广播交通台、综艺台播出,并已上报到省委宣传部参加“五个一”精品工程评选。全年我县电视台有四十多件作品获得省市大奖,其中由社教中心报送的纪录片《竞选》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城市台委员会评为一等奖,获得了我台社教类节目的最高奖项。

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基层医疗进一步规范。全县拥有卫生机构32处,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处,诊所、卫生所、医务室9处。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859张,卫生技术人员2762人,其中,执业医师772人,执业助理医师241人,注册护士592人。

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2011年1月1日我县12家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售价格较实施前平均下降了35%左右。新农合制度运行良好。2011年新农合已实现应参尽参,筹资标准提高到了每人每年250元。报销补偿比例大幅度提高,参合农民在定点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5%,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物报销比例达到85%;住院报销封顶线由5万元提高到8万元。

体育事业再创辉煌。2011年成功承办了“京博杯”滨州市第十七届运动会,我县以“办一流赛事、创一流成绩”为目标,按照“隆重、热烈、精彩、圆满”的原则,精心筹备、组织,向全市人民奉献了一届富有特色、平安祥和、群众满意的盛会,获得了市委、市政府和各代表团的一致好评,并被组委会授予十七届市运会特殊贡献奖。

十七届市运会再次囊括“四个第一”。我县派出了726人的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全部16个项目的比赛,一举夺得参赛金牌269.5枚,参赛总分3661分,总金牌376.5枚,总分7331分,再次囊括市运会“四个第一”,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代表团”荣誉称号。

十一、人口和居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据公安户政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底全县总户数为155677户,总人口为48905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2393人。据计生部门统计资料显示,全县2011统计年度共出生4247人,出生率为8.7‰,死亡2749人,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长率3.1‰。全县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9.2。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8802元,比上年增长2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500元,增长15.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980元,增长21.8%。其中,工资性收入人均5260元,增长42.2%;家庭经营性纯收入人均3314元,增长10%。

注:1、2011年末全县共有9个镇,3个办事处, 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48个行政村,乡村户数124203户,乡村人口411318人,乡村从业人员224197 人。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核算数。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