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滨城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3-26来源:滨城区统计局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二五”总体部署,抢抓“黄蓝”两区开发建设历史机遇,迎难而上,奋力攻坚,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全区经济实现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平稳运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64.31亿元(计算口径调整后),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975.6元。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4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8.56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6.35亿元,增长12.1%。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52:49.52:46.96调整为3.56:48.64:47.8。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8%,比上年提高0.84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高位回落,通胀压力明显缓解。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3.9%。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7%,消费品价格上涨3.9%。工业生产者价格高位回落,购销价格“剪刀差”基本消除。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8.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8.1%。全年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8%。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1%,农业增加值9.4亿元,同比增长4.4%。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粮食产量连续九年实现增产,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棉花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种植面积15.17万亩,增长2.12%,总产量11961吨,增长21.34%;单产78.85公斤/亩,增长18.82%。蔬菜面积4.36万亩,增长0.68%,总产量8.53万吨,增长18%。水果总产量3.17万吨,同比降低3.65%。农产品优质化水平提升,优质小麦比重继续提高,蔬菜全部实现优质化。

林牧渔业稳定发展。2011年共完成合格造林2万亩,建设绿色通道118公里,新建高标准农田林网3.6万亩,租赁造林地3600亩,完成土方210万方,植树达73万株,林业建设总投资达1.32亿元。全年肉类总产量14769吨,其中猪牛羊肉产量5914吨,禽肉产量8664吨,禽蛋总产量12241吨,牛奶总产量9555吨。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82万吨,增长6.11%,养殖水面5.2万亩。

农机化水平大幅提升。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21.69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4.13%。农田水利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有效灌溉面积22.36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达到19.31千公顷,饮水安全达标人口22.33万人,同比增长10.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16%,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5%;国有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27%,集体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65%,股份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8%,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4.9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76.05亿元,比上年增长6.33%;实现利税25.05亿元,增长5.46%,其中利润15.51亿元,增长15.34%。2011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5.33亿元,同比增长2.0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4.88%,比年初增长0.27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稳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80亿元,增长8.8%;全区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0.51亿元,比上年下降0.5%。竣工产值3.01亿元,增长3.1%;建筑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4879人,增长19.8%。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6.3万平方米,增长19.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9万平方米,增长25.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9万平方米,增长28.2%。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在建项目32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88个,计划总投资5000万以上项目154个。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6亿元,增长23.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3亿元,增长168.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4.5亿元,增长25.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1.8亿元,增长17.3%。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一产投资增长迅速;城中村改造的稳步推进和东区基础设施投入对二产投资的拉动作用明显,工业投资完成29.3亿元,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平稳增长后,开始遇到了“瓶颈”,持续低位运行;第三产业主导作用明显,占总投资的47.71%。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7.5亿元,增长36.1%。其中,住宅投资32.7亿元,增长25.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9.8亿元,增长20.9%。

商品房供需状况良好。商品房施工面积287.5万平方米,增长31.2%,竣工面积36.6万平方米,增长89.6%。商品房销售面积74.2万平方米,增长2.7%,实现销售额26.5亿元,下降2.6%。

五、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3%。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83.24亿元,增长17.06%;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33.25亿元,同比增长17.29%。

商品零售占比明显,餐饮收入快速发展。商品零售实现零售额103.04亿元,同比增长16.6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高达88.45%;餐饮收入实现零售额13.45亿元,同比增长19.58%。

六、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呈现良好态势。全年进出口总额483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71%。其中出口41775万美元,增长14.52%,进口6583万美元,同比下降13.36%。合同外商投资4481万美元,实际外商投资为659万美元,同比下降25.3%。

七、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健康发展。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78.68万人,旅客周转量6294.53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419.77万吨,增长4.9%,货物周转量36287.66万吨公里,增长4.9%。年末全区公路里程1628.12公里。其中:国道67.3公里,省道38.95公里,高速公路40.8公里,县级公路52.55公里,乡级公路233.73公里,村级公路1100.79公里,油田专用公路94公里。

邮电业稳步增长,全年邮政业务总量4595.27万元,同比增长19.06%。电信业务总量74002.12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0.0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2.67万户,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1.41万户。

八、财政、金融

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77843万元,增长21.66%。其中,税收收入214170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7.1%。全区地方财政支出218703万元,增长26.17%。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2763万元,教育支出50734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5148万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406万元,农林水事务20840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4913万元。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先保民生、保重点。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3930834万元,比年初增加791262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为1703063万元,比年初增加239795万元;单位存款2082487万元,比年初增加529595万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467190万元,比年初增加671017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为1835085万元,比年初增加457505万元,中长期贷款1567337万元,比年初增加202374万元。

九、科学技术

科技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增首批山东省创新方法试点企业1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按照新的管理办法,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家。目前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7家,民营科技企业64家,企业技术中心(含研究机构)35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4家),民办研发机构20家,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6家,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单位3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科技服务实力明显增强。1-12月份新申请专利774件。山东省科技公关计划项目3个、市级科技计划项目4个、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个、市专利实施项目1个、国家省级火炬计划项目1个,完成省级科技成果鉴定2个。

2011年,我区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荣誉称号,至此,我区已连续四届八年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荣誉称号。

十、教育、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区共有幼儿园55所,在园幼儿8790人;小学48所,在校生为24805人,毕业生3756人;初中7所,在校生7814人,毕业生247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在校生10818人,小学毕业生1129人,初中毕业生1315人;高中2所,在校生7010人,毕业生1903人;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6532人,毕业生2749人;特殊教育学校1处,在校生15人。小学教师1979人(含幼儿园公办教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普通中学教师2238人,职业学校教师162人。省、市级教学示范学校分别为7所和20所,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分别为13所和24所。2011年度,滨城区顺利通过“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验收。滨城教育获得市政府教育督导第一名,实现了“五连冠”。全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行,各类学校财政经费拨款标准得到提高,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标准化学校建设深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程度大幅提升。

各类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审核登记特色文化品牌2个、优秀文化团队12支、优秀文化人才55名。申报“滨州市文艺精品工程奖”,冲刺十艺节的曲艺《双龙跪臣》、小品《有戏没戏》已经通过省级选拔,今年全市报送的节目只有3个通过省级选拔,1个为市文化局报送,2个为滨城区选送。完善“两馆”设施配套建设,完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建设,规范公共电子阅览室设置,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完成51家农家书屋建设,基本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荣获“山东省2011年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全区现有文化经营单位526家,其中印刷企业65家,复印打印店47家,出版物零售企业113家,音像零售企业19家,歌舞游艺娱乐场所17家,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142家,演出团体49家,城区内庆典公司32家,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全区共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

?旅游发展取得新突破。全区旅游企业42家,包括29家国际、国内旅行社,5家分社,4家星级宾馆,1家五星级农家乐,2家国家A级景区(杜受田故居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三河湖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家四星级餐馆。全年接待游客17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0%,实现旅游总收入11.21亿元,同比增长18%。杜受田故居已成为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公务接待及市内外旅行社重点参观景点。在山东省国民休闲汇评选活动中,故居被评为“到山东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之一。全年实现门票收入65万元,接待游客4余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河湖旅游风景区以“大旅游”和“大农业”渗透结合,景区内容更加丰富,两景区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倾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发展乡村生态特色游,全区基本形成“东西南北中”的特色旅游体系与发展格局。

档案事业持续发展。今年共指导完成整理归档文件12051件301盒,其中永久4885件122盒,定期7166件179盒,共接收机关单位进馆档案2288卷,滨州三棉、黄河纸业集团、春晓集团等国有破产企业进馆档案8万余卷册,为保护和丰富馆藏资料,提高查阅利用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1年,共接待档案利用者368人次,提供利用档案1240卷次,解决各种纠纷300余起,主要是土地确权、职工退休工龄核定、修史编志等方面的问题。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区拥有卫生机构241个,其中:政府办医院2所(包括区市立医院1所,区人民医院1所),卫生院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处;社区卫生服务站30处;民营专科医院7所;诊所89处;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92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保健站、结防所、爱卫会监督站、新农合各1处;办事处防保站5所。全区城市社区卫生机构覆盖率达到98%,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全区卫生机构人员2139人,其中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877人,占87.75%。全区有医疗机构床位762张。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40人,万人拥有床位数16张。

体育事业呈现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坚持把群众体育作为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推进全民健身体系建设,广泛组织群体活动,其中5月份举办的“2011年‘体彩杯’全民健身月活动”是全区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体育比赛活动,参加人员近千人,通过举办健身月活动在全区掀起了全民健身运动高潮。竞技体育成绩令人瞩目,在全市四年一届的十七届运动会上,滨城区代表团取得了金牌总数第二名的好成绩。体育彩票销量达到7100万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2%,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831.1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1514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095.42吨,工业粉尘排放量135吨,空气质量监测达到二级标准。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2011年,全区共发生各类事故59起,同比下降46.36%;死亡19人,同比上升72.73%;受伤16人,同比下降44.83%;经济损失8.44万元,同比下降87.13%。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8起,同比下降30.77%;死亡11人,同比上升10%;受伤16人,同比下降42.86%;经济损失6.51万元,同比上升7.6%。火灾事故39起,同比下降53.01%;死亡3人,经济损失2.42万元;工矿商贸事故2起,死亡3人,经济损失32万元。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及其他行业未发生事故,全区没有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各项事故指标均控制在了市安委会下达的范围之内。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73595人,比上年末增加5421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84‰,人口死亡率4.10‰,人口自然增长率5.74‰。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40元,增长14.5%;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808元,增长12.6%,其中,食品支出4273元,增长13.0%。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9%,与上年基本持平。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8平方米,增加1.9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985元,比上年增长21.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120.6元,增长15.1%,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3.26%。农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44平方米,增加3.2平方米。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着。新增城镇就业10656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61人,“4050”等困难群体再就业123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5.2万人,免费培训失业人员12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同时,扎实推进创建创业型城区建设,小街现代农业创业园、鲁北餐饮一条街、东方文化街等创业园区带动就业12000余人;加大支持初始人才创业力度,争取创业专项资金268万元。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社会保险参保工作有序开展,全区养老、失业、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工伤、生育参保分别达4.7万人、3.6万人、15万人、5.9万人、2.71万人、2.3万人;参保人员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得到及时、高效、全面的落实,拨付率全部达到100%;新农保试点工作稳步运行,全区新农保参保66420人,征缴1280万元,拨付2645万元,拨付率100%;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我区自今年7月份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以来,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对经办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强化工作督导等工作,保障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扎实开展。目前全区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待遇人数已达7915人。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