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经济强县,文化强县”的发展目标,正确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奋力拼搏、扎实苦干,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积极推进,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不断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98.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6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19.05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47.25亿元,增长11.8%。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8.18:58.2:23.62调整为16.4:59.85:23.75。人均生产总值24482元,增长10.55%,按年均汇率(6.4588)折算为3790美元。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三产比重低,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财政增收困难,转方式调结构任重道远,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26192万元,其中,农业增加值253191万元,比上年增长4.49%;林业增加值1656万元,增长12.56%;牧业增加值64035万元,增长1.97%;渔业增加值3617万元,增长17.8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693万元,增长16.19%。
主要农牧产品量增质优。粮食总产量69.96万吨,比上年增长-0.7%;油料总产1.2万吨,增长9%;蔬菜总产163.3万吨,增长8.9%,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畜牧业生产良好,肉、蛋、奶类产量稳定增长。
林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新增造林面积2.3万亩,比上年增长1.5%,新育苗0.2万亩。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水产品总产量7051吨,比上年增长4%。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机总值3.82亿元,农机总动力126万千瓦,农作物生产机械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活设施不断改善,自来水受益村达到66.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191家,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19%。实现工业总产值635.15亿元,同比增长34.68%.其中,轻工业增长26.49%,重工业增长38.92%。
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02.97亿元,增长26.3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23%,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效益保持较高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亿元,达到626.2亿元,比上年增长30.73%;实现利润42.32亿元,增长28.44%;实现利税突破60亿元,达到67.07亿元,增长40.58%。
工业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在国家重点调度的50种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36种,占72%。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45%,比上年提高0.64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良好。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9亿元,比上年增长41.9%;实现利税3728万元,增长31.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亿元,增长38.5%,实现利税410万元,增长-8.5%;非国有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7亿元,增长42.6%;实现利税3318万元,增长39.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108.38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工业投入82.32亿元,增长35.5%。到位建设资金114.89亿元,增长18.9%,其中自筹资金增长11.7%,占63.5%。新开工项目224个。
投资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1.4:81.2:17.4调整为0.7:79.4:19.9。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资力度加大。服务业投资21.6亿元,比上年增长42.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0亿元,增长6.5%;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19.1亿元,增长-5.7%。民间投资力量增强,完成投资105.6亿元,增长25.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97.4%。
房地产开发投资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增速比上年增长96.1个百分点。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4.5亿元,增长103.4%,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68.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4亿元,增长20.3%,占5.5%。房屋施工面积72万平方米,增长33.6%;房屋竣工面积9万平方米,增长35.8%。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市场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84家,比上年增加6家,增长7.69%;实现零售额29.73亿元,增长39.7%,占零售总额的34.63%,比重提高13.26个百分点。
城乡市场稳步发展。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7.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8.59亿元,增长29.95%。餐饮收入17.27亿元,增长53.51%;商品零售71.46亿元,增长28.39%。
热点商品持续旺销。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金银珠宝类零售额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7.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4.30亿元,增长41.49%;汽车类零售额1.45亿元,增长44.09%。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着。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2.23万台,比上年增长140%;实现销售额3.84亿元,增长1.4倍。销售家电以旧换新产品3881台,增长47%;实现销售额1674万元,增长60%。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26.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出口2.01亿美元,增长55.3%;进口24.89亿美元,增长70%。对美国、日本、韩国三大传统市场的出口份额分别占6%、33%和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共完成旅客运量283.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4%,客运周转量9918万人公里,增长5.26%;完成货运量370.9万吨,增长7.5%,货运周转量51046万吨公里,增长7.6%。
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邮政业务总量4248万元。联通、移动业务收入2.17亿元。
旅游经济快速壮大。实现旅游总收入22.63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旅游纪念品收入7.69亿元,同比增长31%;餐饮收入3.39亿元,增长37%;住宿收入2.49亿元,增长38%;旅游景区门票收入5100万元,增长19%。接待游客总人数263万人次,增长25%。其中,接待过夜旅游者81万人次,增长25%。A级旅游景区达5家。其中,4A级景区1家,2A级4家。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增势较快。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4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税收收入4.11亿元,增长72.56%,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0%。地方财政支出16.62亿元,增长20.99%。民生领域支出继续加大,达到11亿元,增长26%,占财政支出的65%,高于上年比重3.1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6.5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6.1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4.32%,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6.53%,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5.39%。
金融信贷向重点领域倾斜。年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4.13亿元,比年初增加16.98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108.84亿元,比年初增加13.64亿元。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49.39亿元,比年初增加23.86亿元。对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加大,小型企业新增贷款12.97亿元,比上年增长33.47%,增速高于大中型企业。
保险业发展态势良好。实现保费收入1.04亿元,比上年增长5.4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093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7062万元。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2280万元,增长12.82%。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评选省科学技术奖励2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8项,其中,农业领域1项,工业领域7项。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保持较快增长。专利申请量217件,同比增长20%。专利授权量152件。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义务教育实现较高水平,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全县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文化站18个,农村文化大院729个。全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面免费开放。拥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
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拥有卫生机构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村卫生室763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537张,卫生技术人员2264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590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建设达标率9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100%,村卫生室建设达标率85%。
体育事业全面进步。新建县、乡(镇、街道)健身工程5个,新建农村健身工程3个,“健身设施村村有”覆盖率达30%。青少年体育工作全面加强,广泛开展“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26名运动员参加了省级体育联赛,45名运动员参加了市级体育联赛。
十一、城乡建设
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983套,开工率为106.8%。已竣工保障性安居工程471套,连同结转项目竣工率为51.6%。
农村住房建设成效显着。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开展三年来,累计新建农房8051户,改造危房3580户,建成新型农村社区40个。村镇建设完成投资17.78亿元。建材下乡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安排专项资金116.2万元。
十二、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2起,比上年下降67.84%;死亡人数28人,下降3.45%,受伤人数86人,下降7.53%,直接经济损失36.12万元,下降75.17%。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14人,下降17.65%。
十三、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平稳增长。全县出生人口8983人,出生率11.14‰;死亡人口4287人,死亡率5.32‰;自然增长率5.82‰。年末户籍人口812480人。
城镇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75元,增长14.2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3844元,增长17.27%;人均经营净收入946元,增长41.74%;人均财产性收入360元,增长63.91%;人均转移性收入2900元,下降13.6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036元,增长21.36%。其中,食品支出3361元,增长22.3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45%。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37.99平方米,增加0.26平方米。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600.47元,比上年增长21.17%。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4037.43元,增长36.6%;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3055.94元,增长21.1%;人均财产性纯收入184.02元,增长155%;人均转移性纯收入323.08元,增长35.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39.54元,增长13.4%。其中,食品支出2049.99元,增长5.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农村居民人均居住住房面积40.70平方米,增加2.7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增加2278人、5411人、110人、3635人、3535人。全县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337644人,105832人城乡居民按月领到了养老金。连续7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月人均养老金1339元,增加162元。建立失业保险金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调整失业保险金标准为月人均500元,增长31.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03%,人均筹资标准超过5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
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918人,月人均保障标准255元,比上年提高35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330人,年人均保障标准1400元,比上年提高200元。
社会救助事业稳步发展。应急救助规模不断扩大,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263万元;救助和资助居民1357人次。各级慈善总会支出善款1629535元,继续用于朝阳助学、夕阳扶老、情暖万家、康复助医、爱心助残五大工程。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7个,集中供养率达71%。社会福利企业1个,安置残疾人员10人。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自2011年开始,高新技术产业执行新的统计标准。
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非农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投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