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3-24来源:武城县统计局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启动“十二五”规划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之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极为严峻的各类自然灾害和各种重大挑战,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按照“工业立县、产业富民、城乡统筹、和谐发展”总体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巩固和扩大了经济发展成果,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快速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人均GDP达到29861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9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69.25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31.33亿元,增长13.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2.9:60.9:26.2调整为13.1:59.8:27.1。

民营经济保持平稳发展。2010年,全县民营经济户数达到7896户,减少0.97%;从业人员达到17838人,增长21.14%;注册资金37.21亿元,增长24.25%;营业收入达到424.35亿元,增长18.8%;上缴税金2.69亿元,增长41.6%。其中私营企业903户,增长16.37%;从业人员达到2882人,增长22.33%;注册资金35.69亿元,增长24.98%;营业收入达到302.26亿元,增长23.10%;上缴税金2.19亿元,增长42.0%。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4.5万亩,比上年增加11万亩,增长17.3%;粮食产量37.8万吨,比上年增加7.04万吨,增长22.9%;粮食单产507.6公斤/亩,比上年增加23公斤/亩,增长4.7%。其中,夏粮播种面积38.1万亩,比上年增加3.9万亩,增长11.4%;夏粮产量17.95万吨,比上年增加2.53万吨,增长16.4%;夏粮单产470.9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9.8公斤/亩,增长4.4%。秋粮播种面积36.4万亩,比上年增加7.12万亩,增长24.3%;秋粮产量19.88万吨,比上年增加4.55万吨,增长29.7%;秋粮单产546.1公斤/亩,比上年增加22.4公斤/亩,增长4.3%。

全年棉花种植面积18.89万亩,棉花产量1.5万吨,单产79.2公斤/亩。油料作物产量377.8公斤,蔬菜产量6.93万吨,水果产量0.21万吨。

全年肉类总产量1.51万吨,减少6.8%。其中,猪肉产量0.62万吨,牛肉产量0.52万吨,羊肉产量0.07万吨。生猪年末存栏5.89万头,增长24.5%;羊年末存栏6.84万只,减少22.3%;牛年末存栏3.48万头,减少30.6%;家禽年末存栏124.21万只,减少5.4%。生猪年末出栏8.55万头,羊年末出栏7.56万只,牛年末出栏3.93万头,家禽年末出栏362.95万只。禽蛋产量1.08万吨。牛奶产量0.29万吨。

全年造林面积1733公顷,植树320万株;年末实有林地面积40.1万亩,增长23.88%;森林覆盖率为35.8%。

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59.6万千瓦,增长7%;农用拖拉机1.08万台,减少40.1%。农村用电量3617万千瓦时;塑料薄膜使用量1409吨;全年化肥施用量(实物量)5.45万吨,减少2.3%。配套机电井8950眼;有效灌溉面积3.8万公顷;年末全县189个村通汽车,通电话村189个,自来水受益村189个,均达100%。

三、工业

工业生产不断提高。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7家,比去年增加13家,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46亿元,增长15.57%。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3.46亿元,增长28.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0.72%,比重比上年提高1.37个百分点。全年实现用电量40332万千瓦时,增长7.3%,其中工业用电量23307万千瓦时,增长5.2%。

工业效益显着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23.91亿元,增长23.64%;实现利润19.38亿元,增长22.44%;实现利税36.08亿元,增长24.4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达到214个,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6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城镇投资67.45亿元,增长22.8%;农村投资7.19亿元,增长20.9%。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2.8:74:23.2调整为2.9:67.1:30。服务业投资项目个数54个,其中3000万元以上的30个,完成服务业投资22.51亿元,比上年增长31.2%。

房地产开发投资6亿元,比上年增长29.8%。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4.64亿元,增长23.9%,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7.3%;商业营业房投资1.37亿元,增长34.2%,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22.7%。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1家。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不断繁荣活跃。全县限额以上贸易单位115家,亿元市场13处。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54亿元,增长21.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17亿元,增长16.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销售额34.24亿元,增长15.68%;住宿餐饮业销售额4.47亿元,增长39.6%。

六、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大幅上升。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84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6%。其中,出口2424万美元,增长30.0%;进口419万美元,增长224.8%。净出口20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6%。当年合同利用外资105万美元,增长250%;实际使用外资15万美元,与去年持平。

七、交通、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境内公路里程1824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68.6公里,全县8个乡镇(街)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公路运输企业完成客运量362万人,客运周转量24197万人公里。增长10.0%;全年货物运输总量493万吨,比上年增长9.9%。货物运输周转量27996万吨公里,增长9.9%。全年民用汽车拥有量增加4826辆,增长364%,其中:个人汽车拥有量3662辆,增长252%。

邮政通讯稳步增长。完成电信业务总量9393万元,邮政业务总量2207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5870户,减少8.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20.7万户,增长5%。国际互联网用户19630户。3G移动电话用户1.8万户。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县境内财政总收入5.24亿元,比上年增长70.79%。地方财政收入2.56亿元,增长78.48%,其中,税收收入1.86亿元,增长102.05%,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2.7%。主要收入项目中,增值税收入2128万元,增长28.81%;营业税收入3621万元,增长61.0%;企业所得税收入873万元,增长7.12%。非税收入7043万元,增长36.52%。地方财政支出8.14亿元,增长47.3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286万元,增长22.44%;环境保护支出2292万元,增长28.84%;科学技术支出1141万元,增长360.08%;医疗卫生支出6945万元,增长24.75%;农林水事务支出14644万元,增长94.09%;教育支出22266万元,增长57.9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127万元,增长8.57%。

金融存贷稳步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55亿元,比年初增加12.65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80亿元,比年初增加3632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10亿元,比年初增加6.09亿元。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3.33亿元,比年初增加7.5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34.66亿元,比年初增加5.24亿元;中长期贷款8.64亿元,比年初增加1.55亿元,其中个人中长期贷款5.35亿元,比年初增加1.27亿元。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列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6项,是去年的6倍,专利申请量达99项,增长25.3%。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0.11%。

教育水平持续提高。年末拥有普通中学数14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1774人,在校学生数11254人,其中女生5529人。小学数50所,小学专任教师数1380人,在校学生数29138人,其中女生14019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性别比(女性=100)142.37,高中升学率95%。初中升学率96%。学龄儿童入学率91%。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场所1个,专业评剧团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0千册。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剧院、影剧院1个,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28个。广播电视台1座,发射机2个,闭路电视设备(台)160套。有线电视用户6万户。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1处,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各1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08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58人,注册护士288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780张,其中,乡镇卫生院9个,床位291张。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拥有体育场馆209个,全年共举办各类体育比赛43场次。

十、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全县行政区域土地面积74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7.5平方公里。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3.25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55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0.3%。

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我县加强对工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的整治工作,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85%;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100%,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1543吨,垃圾处理站1个,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74起,比上年上升10.4%;死亡人数13人,增长30%。受伤人数53人,与去年持平;经济损失35.1万元,减少37.8%。

十一、市场物价

价格水平结构性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升3.4%。消费品价格上涨4.2%。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明显,食品价格上涨8.7%,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4.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6%。

十二、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总人口387748人,增长0.81%,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8790人,增长13%。当年出生人口1976人,减少8.9%;死亡人口2843人,减少45%。

全县在岗职工平均人数30175人,增长4.4%,在岗职工工资总额67621万元,增长16.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2410元,增长11.9%。

城镇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58.9元,增长9.2%。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9544.67元,增长6.78%;人均经营净收入1463.84元,增长48.50%;人均财产性收入110.08元,增长91.94%;人均转移性收入3089.76元,增长5.8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417.3元,增长3.19%,其中,食品支出2749.18元,增长6.5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686.01元,减少21%;居住支出792.05元,增长32.49%;医疗保健支出574.44元,增长37.2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1%。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45平方米。

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62.38元,增长13.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63.95元,增长15.2%。其中食品支出721.1元,增长13.16%;居住支出444.01元,增长3.15%;交通、通讯设备支出481.85元,增长32.12%;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435.87元,增长4.07%;医疗保健支出194.09元,增长11.43%。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5.25平方米。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数14511人,增长5.3%;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数34753人,增长75.1%。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28.2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4.67%。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6312人,增长0.2%。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7500人。

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全县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9个,收养1370人,床位1549床。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417人,增加300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988人,增加3000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1249人。

注:l、本公报所列数字为快报数字或初步统计数。

2、人口数字为公安部门统计数。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