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宁津县立足县情实际,把握发展规律,抢抓腾飞机遇,倾力培植三大优势产业,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运行质量向好,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45.36亿元,按可比价格(下同)计算同比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88亿元,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83.53亿元,同比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41.95亿元,同比增长14.3%。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3.6:57.9:28.5调整为13.7:57.5:28.8。人均生产总值30809元,同比增长8.6%。
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经济快速增长。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增速14.3%,超过GDP增速1.9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去年提高0.3个百分点。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3.1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2.6%。
民营经济发展活跃。年末全县个体私营户数达到10167户,同比增长5.96%;从业人员6.07万人,同比增长9.57%;注册资金36.44亿元、营业收入506.04亿元、上缴税金3.2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2.24%、25.7%、32.4%。其中私营业户1095户,从业人员3.71万人,注册资金32.78亿元,营业收入453.77亿元,上缴税金1.86亿元。
二、农业
农业经济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56亿元,同比增长8.77%。其中:农业总产值23.37亿元,同比增长9.33%;林业产值1.66亿元,同比增长8.0%;牧业产值15.09亿元,同比增长8.77%;渔业产值0.12亿元,同比增长7.5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2亿元,同比增长4.02%。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粮食产量连续九年增产增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9.56万亩,同比增长13.35%,粮食总产63.38万吨,同比增长14.32%,单产530.1公斤/亩,同比增长0.86%。小麦播种面积56.22万亩,同比增长4.46%,总产27.51万吨,同比增长4.99%,单产489.4公斤/亩,同比增长0.51%;玉米播种面积62.14万亩,同比增长21.60%,总产35.26万吨,同比增长21.57%,单产567.4公斤/亩,同比下降0.02%。蔬菜播种面积12.37万亩,同比增长3.0%,总产45.84万吨,同比增长3.06%,单产3704.5公斤/亩,同比增长0.06%。棉花播种面积8.39万亩,下降53.03%,总产0.66万吨,下降51.12%,单产78.5公斤/亩, 上升4.11%。油料播种面积0.83万亩,同比下降11.24%,总产0.28万吨,同比下降35.54%,单产333.7公斤/亩,同比下降27.38%。
林业生产创佳绩。全年荒地造林面积600公顷,四旁植树240万株,幼林抚育面积2600公顷,成林抚育面积5400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3%。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成效。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02万千瓦,同比增长4.12%,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161.52万千瓦、汽油发动机动力2.54万千瓦、电动机动力38万千瓦。排灌动力机械90755台,农用拖拉机12797台,联合收割机2584台,机耕面积41920公顷,机电灌溉面积54467公顷。农业用电量5711万千瓦时;地膜使用量870.2吨;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4.9万吨。农村生活设施不断完备,自来水受益村达到758个,全县已实现村村通电、通公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
三、工业
工业生产趋稳向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2处,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410亿元,同比增长28.5%;工业增加值73.89亿元,同比增长16.6%。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销率达到99.91%。全县工业用电量4.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6%。
工业结构渐趋优化。五金机械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实现销售收入169.67亿元,同比增长38.6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收入的41.81%,比重同比增长2.6个百分点;家具制造业发展较快,实现销售收入61.49亿元,同比增长20.5%;精细化工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实现销售收入114.48亿元,同比增长40.27%;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平稳,实现销售收入34.49亿元,同比增长15.6%。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提升,实现产值80.46亿元,同比增长44.8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5.23%,比重比年初增长2.49个百分点。
工业效益显著改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405.77亿元,同比增长38.52%;实现利税总额43.34亿元,同比增长34.42%;实现利润总额24.40亿元,同比增长37.84%。
四、固定资产投资、建筑
投资规模扩张,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50 个,完成投资100.86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城镇投资完成96.4亿元,同比增长31.26%;农村投资完成4.46亿元,同比增长2.61%;房地产投资3.53亿元,同比增长9.97%。分行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24亿元,同比下降3.7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7.51亿元,同比增长17.86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2.11亿元,同比增长19.32%;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1.23 :66.93 :31.84。
房地产开发投资稳定增长。全年房屋施工面积44.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15%,其中住宅42.99万平方米,同比上升24.25%。房屋新开工面积36.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84%。商品房销售面积18.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1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8.3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9%。商品房销售额5.26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5.11亿元,同比增长16.67%。
建筑企业稳定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19亿元,同比增长15.9%。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达8家,完成施工产值8.62亿元,同比增长26.18%。
五、经济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发展。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9.69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县城零售额24.4亿元,同比增长25.77%;县以下零售额35.29亿元,同比增长16.08%。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实现零售额51.12亿元,住宿餐饮业企业实现零售额8.57亿元。全县限额以上贸易企业达到147家,实现零售额40.9亿元,同比增长15.54%。
城乡市场更趋旺盛。全县各类市场交易额310亿元,同比增长15.67%。过亿元的市场23处,过20亿元的4处,过30亿元的2处。
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增长。全县进出口总额完成7556万美元,同比增长31.8%。其中:出口6887万美元,同比增长36.3%;进口669万美元,同比增长1.8%。进出口商品结构日趋合理,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其中机械类出口额达4917万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71.40%,同比增长60.6%;家具类实现出口总额1074万美元,同比增长0.7%。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
公路运输健康发展,运输能力显着增强。境内通车里程1423 公里。全县公路运输客运量完成64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240万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 2%、4%;完成货运量660 万吨,货运周转量 136759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3%、5%。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5万辆,其中个人汽车3.9万辆,同比增长57%。
邮电通信业较快发展。全县邮政业务总量2895.5万元,同比下降33%;电信业务总量13920万元, 同比增长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4万户,同比下降18.37%;移动电话用户31.83万户,同比增长22.52%;互联网用户3.52万户。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实现57329万元,同比增长31.8%。地方财政收入34066万元,同比增长35.9%,其中:增值税收入2145万元,同比增长14.5%;营业税收入5424万元,同比增长46.04%;企业所得税收入1584万元,同比增长60 %;行政事业性收费5711万元,同比增长33.5%。全县财政支出112050万元,同比增长28.4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143万元,同比减少9.95%;教育支出23815万元,同比增长54.9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127万元,同比减少3.88%。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4.51亿元,比年初增加12.9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4.93亿元,比年初增加10.41亿元,人均储蓄存款18000元。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4.50亿元,比年初增加7.4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39.80亿元,比年初增加0.19亿元;中长期贷款14.63亿元, 比年初增加3.59亿元。
八、教育、卫生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2011年拥有小学学校61所,小学在校学生3.70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教职工2055人,专任教师1975人,体育运动场面积24.43万平方米,拥有计算机540台,图书26.39万册。初级中学16所,在校生14471人,毕业生5084人。高级中学2所,在校生6536人,毕业生3003人。普通中学教职工1872人,专任教师1787人,达标体育运动场馆16所,体育运动场面积27.50万平方米,拥有计算机1608台,图书38.37万册,电子图书307.85GB。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4080人,专任教师22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45人,教职工7人,其中专任教师5人。
卫生事业统筹推进。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18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 所,妇幼保健机构 1 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060张,卫生技术人员1205人。全年诊疗达67.57万人次。
九、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143900户,总人口471822人,其中:农业人口411172人,非农业人口60650人;女性231885人,占总人口比重49.15%,比去年减少0.05个百分点;18岁以下80077人,占总人口比重16.97%,比去年提高了0.47个百分点;60岁以上75924人,占总人口比重16.09%,比去年提高1.09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6898人,出生率14.62‰;死亡人口2190人,死亡率4.64‰;人口自然增长率4.08‰。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42元,比上年增加1322元,同比增长19.5%。其中:工资性收入4647元,同比增长15.25%;家庭经营收入3626元,同比增长10.21%;财产性收入48元,同比增长8.84%;转移收入121元,同比增长6.65 %。
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2636万元,同比增长13.6%;在岗职工平均人数16008人,同比下降4.6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6634元,同比增长19.08%。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5个,床位1136张。全县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31万人、9.1万人、1.41万人。全县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2.26万人,其中:城镇低保3220人,农村低保19414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40.7万人,参保率达100%。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数达28.4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