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统计局关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3-21来源:昌邑市统计局

2010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一三四五”的工作思路,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努力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全力以赴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全面融入“三区”建设,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按可比价计算,下同)。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9630元,增长14.1%。第一产业增加值27.0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39.4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63.9亿元,增长17.7%。2010年,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11.73:60.53:27.74,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了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放缓,增长的主要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全市税收收入占GDP比重达到8.65%,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5.39%,分别比上年提高0.69和0.63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民营)经济迅速发展。2010年末,民营经济活动单位达1.76万户,增长10.0%;从业人员达到11.72万人,增长11.5%;注册资本52.45亿元,增长20.4%;纳税额17.02亿元,增长27.3%。其中,私营企业0.22万家,新增60家,增长2.8%,注册资本41.04亿元,增长19.8%,纳税额4.87亿元,增长12.0%;个体工商户1.53万户,注册资本11.41亿元,纳税额0.66亿元,分别增长11.2%、22.8%、9.7%。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稳定发展。2010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31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农业产值29.48亿元,林业产值0.82亿元,牧业产值15.54亿元,渔业产值5.8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59亿元,分别增长1.4%、4.7%、2.1%、6.0%和22.3%。内部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调整。

农业。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7.2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2 万公顷,产量达到51.03万吨,比上年增长3.6%,其中,夏粮产量23.59万吨,增长5.2%;秋粮产量27.43万吨,增长2.3%。棉花播种面积0.99万公顷,产量为1.15万吨。油料播种面积0.33万公顷,产量达1.98万吨。蔬菜播种面积0.84万公顷,总产量44.83万吨。桑园播种面积184.3公顷。果品产量为7.6万吨。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今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我市已有农业龙头企业92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5家、潍坊市级19家。

林业。2010年,全市完成成片造林22240 亩,占计划的104 %;完善农田林网7.2 万亩,占计划的100 %;新建农田林网7.7 万亩,占计划的100 %;新建出村连村路林带5.6万米;新增育苗面积2600 亩;共计植树350 万株。实有苗木面积3.5万亩,品种400多个,各类苗木存量近2亿株,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抓好以美国白蛾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全市配备车载喷雾器21部,机动喷雾器684部,烟雾机337部,高枝剪1365把,灭虫灯1459盏,打孔注射机10台,防治美国白蛾106.56万亩次,第三代美国白蛾虫株率控制在0.5%以下。成功举办了“第十五届中国园林花木信息交流会暨2010中国(昌邑)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会议共吸引参展客商单位700多家,浙江、江苏、安徽、黑龙江、大连、内蒙古等20个省市的苗木企业参展,参会参展客商5000余人,观众超过10万人次,会议期间签定苗木购销合同1500多笔,交易额3多亿元。

牧业。2010年,全市肉类总产量达到10.23万吨;奶类总产量达3841.9吨;禽蛋总产量达0.72万吨;猪存栏数为21.26万头,增长9.6%,生猪出栏数30.50万头;大牲畜存栏数为0.98万头;羊存栏数2.0万只;家禽存栏数741.2万只,家禽出栏数4685.6万只。新建、改建、扩建标准化饲养场60个,新建饲养场全部实现标准化。各种养殖合作社达到120个,畜牧业配套物流、零售、医疗服务从业人数达到0.8万人。全力加快“蒙牛万头奶牛优质奶基地”项目,建设奶牛产业链。畜牧科技到农户,参加培训的达到2000多人,发放明白纸5000多份。

渔业。2010年,水产品产量达到136018吨,比上年增长17.7%。其中,淡水产品产量884吨,海水产品产量135134吨。建立微孔增氧养殖技术示范基地1个,推广淡水微孔增氧养殖面积1000亩。顺利完成了中央扶持资金540万元的现代渔业产业项目,标准化生态鱼塘改造3500亩,新建2500亩,6月1日通过省厅专家组验收。已发展海参池塘养殖7000亩,新增扇贝养殖面积6万亩,浅海扇贝养殖总面积达30万亩。扇贝养殖完成产量6万吨,实现产值3亿元。新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1个,认证无公害水产品9个,全市现有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的渔业生产基地15个,获无公害水产品称号的34个。投入海洋渔业资源增殖资金501.8万元,包括中国对虾、梭子蟹、半滑舌鳎、牙鲆、青蛤5个品种,总数量达22840万尾(粒),比去年增加83.2%。今年我市放流品种大部分当年回捕受益,共计回捕增殖资源4350吨,实现产值 1.78亿元。成功注册了“昌邑虾皮”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造海洋产业集群,促进蓝色经济区的进一步发展。

农村情况及生产条件。2010年,乡村总户数为15.33万户,乡村人口数为50.12万人,乡村从业人员达27.01万人。

农机化综合水平大幅提高。农机总值达到10.2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188.3万千瓦,分别比去年增长9.7%和26.4%;拖拉机保有量达到25274台,其中联合收割机1342台,分别比去年增加1843台和250台。全市主要农作物机耕、机播水平均达到100%,机收水平达到95%以上。化肥施用量(折纯)5.0万吨。农村用电量达5.69亿度。实现水利建设新跨越。新增自来水受益村38个,受益人口26329人;改造自来水受益村46个,受益人口31085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总投资1.23亿元,开工建设了六项重点工程,有潍河城北橡胶坝工程、北部水网中的“南一横”工程、柳疃项目区管道供水工程、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库区移民工程,进一步提高了我市的农民生活及农业生产条件。

三、工业

工业生产。2010年,全市实现全部工业产值821.9亿元,比上年增长31.7%(现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79家,完成工业产值750.72亿元,增长34.4%。主要产品产量有升有降(见下表)。工业用电量达到21.34亿度,增长21.4%,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7.1%,比去年提高6.5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同比增长(%)
原盐
3977119 
76.5 
饲料
327354 
-4.8 
饮料酒
千升
3024 
-3.6 
275145 
20.9 
万米
81748
6.7 
 #棉布
万米
65189 
12.8 
印染布
万米
148196 
26.0 
无纺布
5063
24.1
锻件
366575
94.0
铸铁件
39468 
232.8 
原油加工量
2179303 
-30.0 
 #汽油
245500 
-57.2 
   柴油
755500 
-5.7
液化石油气
84251 
-30.8 
天然原油
91734 
-19.4 
塑料制品
11319 
16.6 
塑料加工专用设备
7167 
-57.1 
小型拖拉机
7950
-41.9

经济效益。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2.7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5.0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63.9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0%、58.4%和62.6%。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为242.86亿元,比上年增长21.59%。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2.35%,比上年增加了2.51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基础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6.31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2.61亿元,增长22.7%。投资过1000万元项目291个,完成投资149.05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31个,完成投资51.53亿元。

城市建设。今年总投资额3.5亿元,建设项目62个,完成城区新修城市道路3300米,改造城市道路1632米,道路面积9.56万平方米,新建人行道0.7万平方米,广场3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道15.2公里;完成绿化面积32.1万平方米、绿化提升面积14.7万平方米。对城区主干道进行了统一普查,重点部位、重点维修,总投资额500万元,完成道路维修面积2.6万平方米,其中完成水泥路面维修2157平方米,沥青路面挖补13600平方米,沥青路面罩面10600多平方米,沥青路面灌缝23596米。对206国道28个绿化带平交路口进行硬化,面积5300平方米,对天水路(富昌街—昌进路)进行沥青罩面,面积15000平方米;共疏通、维修、清理污水检查井644座、雨水井2993座,疏通排污主管道8700米,更换雨水篦子112个、管道检查井48套;整修人行道2900多平方米,调整路沿石2500多米。全面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全市小城镇建设总投资10.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4亿多元,新增道路面积78万平方米,新增绿地12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967盏。已完成农房建设6860户,在建3657户。其中已启动整村建设改造项目50个,在建2792户,完成5447户。

房地产开发投资。今年,我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达到 40家,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 152.15万平方米,设计开工面积97.31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68.2万平方米。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亿元,企业总收入5.8亿元,建筑业生产施工单位工程个数400个,新开工工程190个,竣工工程130个,施工面积160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6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5万平方米,工程面积优良率达75%,共创出潍坊市安全文明卫生工地20个,工程安全达标率为100%。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42亿元,比上年增长21.0%。房屋竣工面积达33.3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达50.52万平方米,销售额达13.2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7.2%、121.9%和132.7%。

五、内外贸易

国内贸易。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5.15亿元,比上年增长18.4%。从城乡销售增长情况看,城市高于农村。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2.65亿元,增长45.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72.51亿元,增长15.4%。从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73.65亿元,增长18.0%;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1.51亿元,增长18.6%。从经济类型情况看,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9.26亿元;非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75.9亿元。

外经外贸。2010年,全市进出口累计完成40967万美元,同比增长37.9%,其中出口36154万美元,同比增长35.6%;进口4813万美元,同比增长58.1%。新批外资项目2个,增资项目5个,实际利用外资1389万美元,合同外资额8928万美元。全市外派劳务人数29人,完成营业额4万美元,合同额62万美元;设立境外投资企业1个,协议投资额300万美元。

六、财税、金融

财、税收入。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22.56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42亿元,增长29.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54亿元,增长21.0%。其中医疗卫生支出1.31亿元,增长39.5%;教育支出3.81亿元,增长14.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0.89亿元,增长23.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3亿元,增长22.4%。税收总收入达19.92亿元,增长24.4%。其中,国税局组织各项税收11.9亿元,增长32.7%,;地税局组织各项税收8.02亿元,增长13.9%。第二产业税收完成14.88亿元,增长22.0%;第三产业税收完成5.03亿元,增长31.8%。第三产业税收占总税收的比重为25.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金融事业。2010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本外币余额达到21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人民币余额达到21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本外币余额15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人均储蓄达到26046元,比上年增长16.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余额124.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人民币余额达到12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

七、交通、邮电

公路交通。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进一步规范。2010年,我市共安排农村公路改造项目76个, 186.3公里,总投资1.6亿元,工程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85%。完成“村村通”工程71个,152.9公里,实现了100%的行政村通油路目标,使全市691个行政村、58万人口获益。全年共完成工程建设投资1271.1万元,其中改造昌灶路面塌陷工程,完成投资15万元;青渔路挖补罩面工程完成投资520万元;靶杨路挖补封面工程,完成投资670万元;对232.1公里17条县乡道路进行了小修保养,完成投资66.1万元。实际综合好路率达到80%以上。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新建昌邑市汽车总站工程顺利完工,并交付使用。汽车总站工程占地83.8亩,总建筑面积39271?O,总投资4800多万元,是我市跨潍河发展的重点工程之一。

邮政事业。2010年,全市邮政业务收入完成4611.51万元,占计划的108.45%,收入居潍坊市第一位,增幅居第二位。物流业务收入完成222.15万元。函件业务实现收入437.25万元,同比增长7.6%。报刊业务实现收入241.05万元,增长9.9%。实现集邮收入387.67万元,增长78.7%。电子商务业务实现收入54.66万元,增长6.5%。高度重视短信业务发展,全市完成短信业务收入37.65万元,较上年增长80.81%。

电信业。2010年,全部电信企业实现电信业务总量26446万元,比上年增长7.1%。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41.64万户,比上年增长2.2%。本地电话用户发展到13.29万户。住宅电话年末用户达6.58万户,其中,乡村住宅电话用户达到4.49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6.09万户,比上年增长33.8%。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市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项目50项,共有24个项目列入潍坊市级以上科技计划,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15项。山东同大镍网有限公司的“TMT特大网围印花镍网”列入国家火炬计划、“LRW蜡染专用印花镍网”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昌邑市立辉拉床制造有限公司的高速数控立式拉削机床系列产品列国家新产品,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中国对虾良种产业化开发”项目和潍坊市润鹏种苗有限公司的“南瓜砧木新品种杂交优势的利用”列入国家重点星火计划。积极推进研发平台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处;新增山东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潍坊市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新增潍坊市民营科技企业39家。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力度。完成专利申请330件,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新获批4家,9处山东专利明星企业通过了复审。

教育。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年内全面完成了投资4亿元的一中新校建设工程,一中、实验中学、一实小实现了整体搬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取得较大进展,累计投入6800多万元,新建、加固校舍11.7万平方米。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在今年的全国奥赛中,有8名同学获一等奖;年内有2件科技创新作品在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2件电脑作品获省二等奖,一支机器人代表队在省第十届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获初中组第三名;文山中学手球队连续夺得第22届省运会手球锦标赛冠军和全国中学生手球锦标赛冠军。昌邑一中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文山中学被评为“全国优秀民办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实验中学、第二实验小学、奎聚小学等3处学校被评为“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校”,外国语学校被评为“山东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先后报道了我市的“低碳校园”建设经验。全面加强教学教研。年内有7名教师获省优质课,34名教师获潍坊市优质课;有3人被评为昌邑市拔尖人才,1人被评为潍坊市拔尖人才;2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1人被评为省教育先进工作者。2010年高考,3人进入潍坊市理科前十名,1人进入潍坊市文科前十名,7人考入北大、清华,一中陈大鹏同学夺得山东省理科状元。

卫生。2010年,全市共75处卫生机构,其中综合医院1处,8处镇卫生院,开放床位1645张,卫生技术人员2278人,其中执业医师785人,执业助理医师155人,注册护士867人。2010年,诊疗人次1385819人次,出院人员72651人次。新农合制度得到巩固完善。2010年全市469561名群众参合,参合率继续保持100%;人均筹资总额由2009年的105元提高到140元(其中农民个人筹资30元),我市财政补助额由2009年的31元/人提高到47.5元/人;补偿水平进一步提高,参合农民补偿金额的封顶线由2009年的4万元调整为5万元。全年共为参合农民补偿各种医药费用6266.3万元,受益700583人次。

体育。2010年,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0处,使我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达396个,社区体育标准化设施覆盖率达100%,极大地满足了村民半小时活动圈健身的需求。我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32万人,约占总人口的49%。竞技体育有所突破。在淄博举行的山东省第22届运动会上,我市手球队代表潍坊参赛获冠军,输送至省队的优秀运动员宫向阳获1500m、3000m两项桂冠,其他输送至排球、举重、摔跤、篮球的运动员也均取得较优异成绩;参加了2010年度潍坊市少年田径、篮球、排球、举重、射击、摔跤等共13个项目的比赛,获得奖牌130余枚。

文化。共获得各级各类奖励112个,其中,集体奖30个,个人奖82个。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了全市春节民间文艺汇演、元宵节戏曲晚会、丝绸之乡文化节暨山阳梨花节等20多场文艺演出活动。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共送戏下乡56场,文艺辅导3600人次。中国(潍坊)第三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昌邑特色文化展取得圆满成功。文博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显著。圆满完成了野外实地调查工作任务,共发现、复查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1022处,其中新发现989处,名列全省第一,并代表山东省接受了国家整体验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省级名录的有2项,潍坊市级名录的有5项,昌邑市级名录的有35项。

九、社会保障、居民生活、人口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15元,比上年增长15.3%。全市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不包括乡办、村办、私营和个体企业职工)107450万元,其中在岗职工10463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6%和27.3%;全部职工平均工资32191元,其中在岗职工3253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8%和23.7%。

低生育水平得到进一步保持。据公安年报统计,年末总户数为183186户,总人口为581470人,其中男289985人,女291485人。据计生年报统计,全年出生人口4744人,出生率为8.18‰;死亡人口5003人,死亡率为8.63‰;全年净减人口259人,自然增长率为-0.45‰。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就业工作稳步推进。2010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02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93%;各类事业单位共招聘毕业生210名。在城建开发、灶户盐化等企业建立了7处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组织300名各类专业毕业生开展了就业见习,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求职就业能力;共有3523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43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100人;农村劳动力培训6524人,实现成功创业人员 69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社会保险累计扩面89907人,征缴社会保险费6.08亿元。劳动关系日趋和谐。全年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489件,涉及当事人517人,涉及标的额415万元,当期结案率达到100%,其中328件调解结案,调解率达到 67%。

城乡低保清理整顿收效明显。预计清理整顿后,城市低保将达到1757人,年发放低保资金约280多万元;农村低保将达到15113人,新增农村低保对象近万人,年发放低保资金约740多万元。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各项救助活动,今年共对197户城乡特困家庭实施医疗救助、特困救助,发放救助款51.3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64人,发放救助资金20.5万元。慈善募捐事业实现新发展。共接收社会各界捐款368万余元,其中支援玉树灾区56.13万元。

注:1.本公报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正式数字以《2010年昌邑统计年鉴》为准。
2.本公报所列生产总值(GDP)、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民营(工商部分)、金融仍按老规划口径统计,其他指标按新规划口径统计。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