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章丘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抓实体经济发展,攻艰克难,开拓创新,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位列2012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第33位。
一、综合
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南市统计局反馈,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67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4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409.2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201.2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1:60.3:29.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3237元。全市地域财政总收入61.1亿元,增长10.6%。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9亿元,增长17.2%。全年国地税收入50.0亿元,增长10.0%。其中:国税26.9亿元,增长5.7%;地税23.1亿元,增长15.5%。
市场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7599户,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内资企业1332户、私营企业4492户、个体工商户3108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87户。注册资本(金)18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内资企业95.4亿元、私营企业71.5亿元、个体工商户12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8.2亿元。
城乡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521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2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
科技创新活力增强。深化政产学研联合,实施伊莱特重工与山东大学等合作项目30个,新建省和济南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完成新产品开发300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博科生物、中森机械被评为“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司邦得”药品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新增省着名商标11件。圣泉集团荣获济南市市长质量奖,华凌电缆荣获山东省省长质量奖。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节能减排压力依然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财税持续增收的压力较大,保障民生的能力与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差距。
二、农业
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04%。粮食总产量71.7万吨,比上年增长3.1%。其中,夏粮产量33.1万吨,增长2.8%;秋粮产量38.5万吨,增长3.3%。蔬菜总产量185.0万吨,增长1.4%。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2.2万吨、15.0万吨、8.0万吨,分别增长5.1%、2.3%、8.6%;猪、牛、家禽存栏量分别增长4.8%、4.6%、3.9%。水产品产量1.1万吨,增长1.1%。
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取得新进展。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0个,实施特色品牌基地、都市农业园区、养殖场改扩建等工程36项,新增土地流转5.8万亩,35家基地园区纳入济南市重点基地园区,申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获批市级龙头企业10家、名牌农产品7个。全市特色品牌基地园区715处,龙头企业53家。
林业生态建设进展顺利。全市新增造林7.1万亩,完成荒山绿化3.84万亩、退耕还果1.2万亩、水系生态绿化1.2万亩、沙化土地造林0.6万亩,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2‰以下,美国白蛾有虫株率为0,曹范薄壳核桃、文祖花椒、官庄香椿通过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朱家峪村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成功创建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绣源河、龙山湖2处省级湿地公园,垛庄七星台省级森林公园,圣井危山、官庄九顶山2处济南市级森林公园。
农业基础持续增强。累计投资6.9亿元,实施小农水重点县、高标准农田等33个基础建设项目,全市节水灌溉达到7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达到58万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机总动力达到12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5%。大中型拖拉机总量达5006台,增长5.4%;联合收获机总量达到2468台,增长8.7%。小麦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8%以上,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9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效益总体较好。2012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7家,年末达到472家,完成工业增加值29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实现销售收入1162.4亿元,增长19%;利税110.2亿元,增长22%;利润64.4亿元,增长18.8%。
骨干企业发展势头较快。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21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1.4亿元,增长22%,其中重汽属地163.7亿元,圣泉集团57.2亿元,大化集团33.1亿元,供电公司、日月化工、华电章丘、海尔电机、娃哈哈、银鹭、可口可乐等12家企业销售收入过10亿元;实现利润56.9亿元,增长19.8%;实现利税97.7亿元,增长27.7%。
主导产业支撑带动作用明显。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持续发展,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17.8亿元,增长17.8%,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78.9%。实现利润52.7亿元,增长11.4%;实现利税86.1亿元,增长16%。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37家,实现产值4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0.5%。
园区经济平稳发展。2012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晋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246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890亿元、工业增加值205亿元、利税65亿元、利润3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1%、11.4%、4.8%、5.6%。
建筑业发展平稳。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43家,年末从业人员3.1万人,实现产值81.96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4.3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61.67万平方米。
四、重点服务业
交通运输环境进一步提升。章丘客运总站建设、国道309线济南收费站东迁工作顺利推进。完成县乡路改造14.97公里,村级公路网化工程290公里。东、西外环、世纪大道挖补维修路面1.7万平方米,章丘大道安装中央隔离设施8452米。全市营运货车21851辆,年内新增2616辆。营业性客车642辆,其中从事旅客运输的营运客车286辆,营运线路133条;出租车267辆;公交车89辆,公交线路9条270公里,公交站点487个,年运送乘客1200万人次(其中300万人次享受免费乘车政策)。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7家,共有教练员460余人,教练车410余辆,年培训能力达1.7万人次。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好。全年邮政业务总量5525万元,比上年增长4.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20.8万户,增长15.4%。
房地产业调控效果显现。2012年全市批准预售商品房73.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4.32%,其中批准预售住宅面积72.74万平方米,下降22.36%。商品房销售量下降。全市累计销售3147套、面积40.21万平方米、金额199052万元,分别下降29.12%、19.56%、21.73%。商品房住宅供销比(期间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期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84:1。
旅游业跨越发展。绣源河风景区建成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和世界最大的水幕电影,国庆节期间共接待游客25.6万人次。举办旅游推介暨项目招商洽谈会,32家旅行社与章丘达成合作协议,4个项目成功签约,计划总投资30亿元占地300余亩的砂之船旅游商业综合体项目落户绣源河风景区。举办第二届中国·济南国际泉水冬泳节,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国内12个省市54支代表队参加,百脉泉景区被国际冬泳联合会授予全国首个“国际冬泳活动基地”称号;举办章丘大葱采摘节、白云湖荷花节、高官寨甜瓜采摘节、赵八洞香椿节、辛寨鲍芹采摘节等20多项农事主题活动。开通4条济南至章丘旅游专线。发行章丘旅游一卡通850多张。全市共有A级景区11家(其中4A级景区2家),旅游强乡镇5个,旅游特色村4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0家。全年共接待游客7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7.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3.6%和28.3%。
金融保险业平稳运行。民生银行、莱商银行、青岛银行3家银行落户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到15家。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68.0亿元,比年初增加55.5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249.3亿元,比年初增加39.8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1.3亿元,比年初增加40.6亿元。全年保险业务收入4.3亿元,比上年增长6.2%;保险业务支出2.3亿元,增长31.0%。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选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90.9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在建项目45个,完成投资87.4亿元,增长23.7%。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6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41.2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4.1亿元,分别增长12.5%、25.8%、35.8%,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5.3:48.6:46.1。按管理渠道分:城镇投资192.2亿元,增长24.6%;农村投资48.1亿元,增长11.4%;房地产开发投资50.6亿元,增长34.7%。
招商选资提质增效。全市在建引进项目156个,实际到位资金171.5亿元。新签约项目46个,合同投资额297.4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43个。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保持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城镇零售额109.6亿元,增长15.1%;农村零售额131.3亿元,增长14.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单位172家,实现零售总额37.5亿元,增长28.4%。
商贸市场建设扎实推进。建成18处直营店,建设改造90家日用品农家店和1处配送中心。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商业步行街、美食街、商务楼建筑主体完工,李家埠农贸市场主体完工,相公庄农贸市场建成投入使用。
外向型经济平稳增长。实施大项目招商,新建项目3个(KPF轴承、可口可乐装瓶和米超力机床),外资已全部到位。签约项目3个(UPC风电、意大利维龙物流和太平洋百货),投资总额达53亿元。抓好两个基地和两个示范区建设(以圣泉化工、华氟化工为龙头的精细化工出口基地,以伊莱特重工为龙头的铸锻产业出口基地;以鲍家芹菜、章丘大葱为代表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以重汽为龙头的出口汽车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年进出口总值4854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出口40906万美元,增长3.9%。实际利用外资16108万美元,增长0.3%。合同利用外资4943.2万美元,下降36.4%。全市服务外包培训认定机构达到5家。
七、城乡建设、公用事业和园林
城市品位提升。按照“一河两城”发展布局,完成黄旗山、绣源河等片区控制性详规和市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实施主城区城市设计和中心商贸区等城市综合体规划,实现城区控规全覆盖。完成绣源河片区5个村庄整体搬迁,34.6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设进展顺利。总投资6亿元的文博中心项目正式开工,五个场馆的基础施工已全部完成。实施了桃花山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双山大街景观河道南段改造提升、荷花广场改造提升、眼明泉公园南侧街头绿地等惠民工程。完成滨湖路续建、汇泉路西延工程。改造双泉路雨污管网、明塘街铁路立交桥下泄洪沟。新增改造路灯、景观灯3000余组。实现了城区2.4万盏路灯的统一启闭、电缆防盗报警及15处防汛重点部位的24小时实时监控。全面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实施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城区42条主次道路、1077项整治任务和620项镇街环境整治任务,累计投入资金近1.2亿元。刁镇被列入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累计新开工新型农村社区项目10个,新建公寓楼107栋、3743户,总建筑面积50.63万平方米。
城市公用事业能力增强。实施绣源河滨河片区及沿线镇办供水、供暖管网工程,敷设供水管道4.5公里、供暖管道5.5公里。实施埠矿电厂循环水供热工程,敷设供热管网5000米、新建8座换热站、建设和改造完成二级供热管网16000米,完成了4处换热站的自动化改造。
园林绿化建设进展顺利。种(补)植各类行道树6000余株,新建小区栽植各类大乔木5000余株,建成林荫停车场30余处,完成了17处沿街单位和各住宅小区绿化种植点的立体绿化种植。共种植各类苗木415.44万株,新增绿化面积11.64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园林绿地面积和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1723.23万平方米、1568.56万平方米和432.1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42.03%、38.26%和16.4平方米。核定古树138株。2家单位获得省级花园式单位(小区)荣誉称号,2家单位通过济南市花园式单位验收。
八、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突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公用经费和助学金标准,实现了特殊教育全免费,整合教育建设资金,实施校安工程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二中、清照小学改扩建及道通实验学校新建和30处镇街幼儿园建设工程,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1.65亿元,同比增长24.9%。高考、中考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一批本科上线736人,本科上线3678人,7人达到北大、清华录取线;中考500分以上学生达2500人,占济南市的五分之一强。实施城乡学校联盟建设,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等10所市属初中、小学与黄河、垛庄等偏远滩、山区的13所初中、小学建立市属学校分校。高中与初中学校实行特色试验办学。章丘四中等5所市属高中与绣惠中学等10所中学实行特色试验办学。学前教育阶段实施集团化管理。组建了章丘实幼教育集团,已加挂3处乡镇分园。高中扩招1500人,小学实现应招尽收。
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完成了62处农村文化大院、40处农家书屋、6处农村社区文化中心和2处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百脉剧场成功演出45场,10家庄户剧团展演100场。举办民星才艺大赛,共演出36场,报名人数达3000余人;开展“文化下乡”各类惠民演出活动286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0905场,服务观众达112万人次;举办了第24届百脉灯会、第10届民间艺术展演、第3届民间手工艺制作展演;山东快书《肉夹馍》参加十艺节群星奖。创作文艺精品25篇。启动龙山文化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东平陵故城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兴国寺的维修。
卫生事业发展良好。扩大新农合报销范围,28家定点医院实现即时结报,6.2万人次获得住院政策性补偿,累计报销金额2.2亿元。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630处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全覆盖,人均药费支出下降75%。镇街卫生院落实药品零差价,“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全面推开。启动市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甲中医院。全年各医疗单位共计完成诊疗27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2%。收住院病人9.2万人次,增长13.7%。占用76.5万床日,增长12.0%。病床使用率为78.6%,增长12.8%。
九、节能降耗、环境保护
节能降耗成效明显。2012年上半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191%,超过年目标计划3.7%的下降率,位列6个县(市)区第二名。年内完成7家水泥生产企业的14台直径3.0m以下水泥磨机淘汰任务,淘汰总量占济南市的50%以上,被评为“2012年度全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先进集体”。循环经济稳步推进,2012年全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到11家,累计消化工业废渣152.1万吨,同比增长0.59%;再利用废水1676.85万吨,增长5.62%,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产值6.66亿元,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达到96%以上。大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2012年全市共重点组织实施圣泉集团年产960万吨建筑用改性酚醛泡沫防火保温板项目等节能项目32个,总投资22.2亿元,年可节约标准煤34.88万吨,16家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各级节能奖励资金,全市共争取资金1342.38万元。
环境质量显着提升。全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到355天,占全年的96.9%。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1%,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昼夜间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55.7分贝、44.1分贝,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II类区标准要求。114个项目列入省政府《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方案》重点项目。建成刁镇湿地公园,漯河绣惠山头店段和刁镇张官桥段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白云湖人工湿地水质净化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开展了52个农村连片整治项目,18个镇(街道)驻地建成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7%,夏季秸秆禁烧实现省、济南市零通报和国家卫星零监测目标。47个减排项目全部完成。建成第二污水处理厂。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13家社区被评为济南市级绿色社区,10家社区被评为安静居住小区,18所学校被批准为省级“绿色学校”,建成250个济南市级生态村,1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开展PM2.5细微颗粒等空气污染物监测。
十、人口、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户籍总人口101.8万人,比上年增长0.05%。全年出生人口9221人,死亡人口8939人。人口出生率9.06‰,上升0.85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8.78‰,上升1.19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28‰,下降0.34个千分点。全市男女性比例为98.04:100。
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首批1012套公租房完成主体,第二期120套廉租房实现竣工,廉租住房补贴标准提高10%。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55.1万人,其中,16-59周岁参保缴费人员38.7万人,参保率达到99%。为16万余名60岁以上城乡老年居民发放养老金1.19亿元,发放率100%。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企业1163户,参保人数10.2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共3.16万人。城镇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限额上调至28.5万元,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上调至12万元,门规病种报销比例达85%以上。全市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企业827家,参保人数10.2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2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7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企业1000家,参保职工6.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单位达到523家,参保人员5.19万人。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落实低保、五保自然增长机制。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5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300元。农村五保集中、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分别达到4700元、3000元。全市20处镇(街道)敬老院全部实现了新、改、扩建,新增床位1743张,总床位达2101张。全市社会福利机构3家,床位500张,入住老人86人。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30元,比上年增长14.3%;人均消费性支出14241元,增长13.5%。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0.47%,下降1.4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13587元,增长13.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840元,增长17.6%。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1.64%,下降0.0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40.17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44.83平方米,增加1.13平方米。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