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天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3-15来源:天桥区统计局

  2011年,面对各种复杂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省会城市中心城区”的奋斗目标,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全区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63.38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4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69.65亿元,同比增长8.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9.4%,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90.39亿元,同比增长13.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0.0%,拉动GDP增长9.4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全区完成税收总额36.77亿元,同比增长31.9%,占GDP比重13.9%,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国税16.47亿元,同比增长34.9%;地税20.30亿元,同比增长29.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11亿元,同比增长29.5%,占GDP比重5.0%,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显著。一是服务业稳步推进。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3:26.5:72.2调整为1.3:26.4:72.3,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43%,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二是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升。截至2011年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31.7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8.2%,比年初比重增加9.6个百分点。三是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成效。全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得到了有效控制,2011年上半年全区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2.6%,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2%(因能源数据统计周期较长,全年数据延后公布)。

  二、农业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农业总产值5.25亿元,同比增长11.1%;粮食播种面积18.9万亩,同比增长2.2%;粮食总产量7.82万吨,同比增长5.0%;蔬菜产量2.49万吨,同比减少8.0%;畜牧业稳定发展,肉、蛋、奶产量分别为6315吨、3972吨和3012吨;猪、牛、羊存栏分别为13742头、8740头和8896只,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表1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品产量

比上年±%

粮食

78157

5.0

棉花

613

-13.0

油料

706

-13.3

水果

616

0.3

蔬菜

24874

-8.0

肉类

6315

4.3

禽蛋

3972

2.0

奶类

3012

-0.2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发展平稳。全区工业增加值25.13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9.02亿元,同比增长19.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48亿元,同比增长21.9%;实现利润2.55亿元,同比下降2.8%;实现利税4.55亿元,同比下降4.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注2)65家,比2010年减少69家。

  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区12家过亿元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39亿元,同比增长26.2%,占规模以上工业收入的74.2%;实现利税3.08亿元, 同比增长17%,占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的66.7%。

  重点行业保持较快发展。机械制造业、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四大行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49亿元,同比增长29.9%,占规模以上工业收入的61.4%。

  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药山科技园、化工产业园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62亿元,同比增长43.9%,占规模以上工业收入的44%;实现利税1.5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的34.1%。园区固定资产投资3.99亿元,占工业投资的74.6%。

  建筑业持续发展。全区建筑业增加值44.52亿元,同比增长8.1%。年末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44家。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59.2亿元,同比增长14.8%;实现利税5.2亿元,同比增长23.8%。房屋施工面积54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1%;房屋新开工面积23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6.7%;房屋竣工面积11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2.5%,其中住宅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2.5%。

  四、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比重提升。全区现代服务业(注3)增加值81.87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为43%,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14.49亿元,同比增长20.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3.65亿元,同比增长14.6%。

  房地产市场较为活跃。全区房地产业增加值22.59亿元,同比增长3.3%。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8.11亿元,同比增长111.1%,其中完成住宅开发投资25.24亿元,同比增长126.3%。新开工房屋面积69.2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37万平方米。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4.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3.8%;商品房销售额28.18亿元,同比增长125.3%。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增长26.2%。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增势强劲。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23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81.93亿元,同比增长19.0%,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5.2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1.3亿元,同比增长12.2%,拉动零售总额增长2.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单位(注5)115家,实现零售额44.42亿元(含银座),同比增长25.2%。市场规模化程度提高,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1个,成交额143.1亿元;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成交额58.74亿元,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成交额21.03亿元。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统计中19类生活消费品零售额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增长83.7%,家具类同比增长66.4%,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同比增长50.6%。

  优惠政策促进消费增长。“家电下乡”销售产品4.07万件,实现销售额0.9亿元,兑付补贴0.12亿元,惠及农户3.66万户;家电以旧换新销售并审核产品8万余份,实现销售额约1.9亿元。

  对外贸易发展稳定。全区完成出口总额65373万美元,同比增长29.2%。合同利用外资1275.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240.1万美元。

  六、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减缓。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注4)74.02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投资0.11亿元,同比下降71.5%;第二产业投资5.55亿元,同比下降45.1%;第三产业投资68.36亿元,同比增长14.5%。工业投资5.34亿元,同比下降46.5%;房地产投资38.11亿元,同比增长111.1%。

  三产投资比重提升。一、二、三产投资结构由上年的0.3:14.4:85.3调整为0.1:7.5:92.4,三产投资占总投资比重提高7.1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完成投资6.62亿元,同比增长4.5%;城市建设、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3.21亿元,同比下降37.2%;交通运输、仓储业完成投资0.83亿元,同比增长98.2%。

  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全区相继开工了 6个片区,其中聚贤三片区2011年完成投资3.32亿元,仁丰片区完成投资1.68亿元,汽车厂东路南片区完成投资0.64亿元,北刘五片区完成投资0.41亿元。

  七、市场物价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冲高回落。居民消费价格(CPI) 比上年上涨5.4%,其中12月份同比上涨3.7%。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1.3%,幅度较大。

表2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指  标 

以上年价格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5.4

          食品

111.3

          烟酒

107.1

          衣着

100.5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2.5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5.4

          交通和通信

98.9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9

          居住

107.7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区各类学校在校学生4.52万人,同比增长12.7%。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796人,同比增长21.7%;普通中学在校生1.29万人,同比增长19.4%;小学在校生3.15万人,同比增长10.5%;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84人,同比下降18.4%。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年末专任教师3062人,同比增长1.2%;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62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037人,同比下降0.1%;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1935人,同比增长1.9%;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28人,同比增长3.7%。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区实施各类科研项目39项。

  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5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各类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全区群众文化活动队伍180支,共举办各类节庆、大型广场文化活动55场次;全年免费为农民朋友放映公益电影1440场;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接待市民群众8万多人次;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3处。全区查阅档案798人次、998卷次;开放档案162件,共2608卷;培训人员310人次。

  卫生事业发展良好。全区拥有卫生机构472个,其中医院33个。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6家。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工作有序开展,共建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52万余份,建档率96.4%;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7.48万份,建档率100%。

  体育竞技取得新成果。天桥区运动员在山东省游泳比赛中获得个人金牌1枚;在济南市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上,包揽了健美操比赛四项第一名,健身气功获得 “优秀表演奖”;在济南市第五届青少年运动会中,获得48枚金牌;在济南市第十二届龙舟赛上,荣获第一名。全年共培育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00余人。体彩销售量2.19亿元,同比增长20%。

  十、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事业

  社会保险进一步完善。全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6万人,比上年增加1.43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31万人,比上年增加1.2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49万人,比上年增加0.7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0.4万人,比上年增加0.9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9.49万人,比上年增加0.79万人。

  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全年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7.62万户次、16.89万人次;发放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3976.6万元,同比增长13.2%。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1.55万户次、3.18万人次;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286.5万元,同比增长28.6%。对城乡低保及低保边缘对象中的大病患者按照一定比例实施医疗救助,累计支出医疗救助金250.5万元,其中城市147.4万元,农村103.1万元;救助862人次,其中城市554人次,农村308人次。

  十一、“平安天桥”建设

  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有所加强。全区刑事案件立案8122 起,同比下降11.6%;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951起,破案率 42.3%。受理社会治安案件25575起,同比增长431%;查处24017起,查结率86%。

  安全生产形势相对稳定。全区各类安全事故118起,同比下降23.9%;死亡37人,与去年持平,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造成经济损失103.39万元,同比下降5.1%。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

  人口数量保持低速均衡增长。年末户籍总人口50.69万人,同比增长6.3‰。全年人口出生率10.16‰,下降0.4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66‰,下降0.89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5‰,上升0.46个千分点。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区安置就业再就业1.1万人次,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就业0.7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3.8%。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47元,同比增长13.6%。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2.6亿元,同比增长11.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24万元,同比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9431元,同比增长13.0%。  

  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246元,同比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35元,同比增长7.0%。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注6)分别为31.7%和48.3%。

  注:

  1.2011年统计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2011年天桥区统计年鉴》为准。

  2.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调查从2011年1月起,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已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3.现代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交流与技术推广服务业,教育,卫生,体育,娱乐业。

  4.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调查从2011年1月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的起点标准已从计划总投资额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5.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指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和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6.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