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3-15来源:成武县统计局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快发展、保稳定”的主题和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的战略,按照“工业抓项目,城市出亮点,农业创特色,三产求突破,社会促和谐”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3724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602万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13990万元,增长17.0%; 第三产业增加值228649万元,增长18.7%。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3%、64.4%、30.3%,分别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9.2个百分点、4.3个百分点。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构成比为20.8:54.8:24.4,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比去年提高2.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5314元,比上年增加2308元。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2010年,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的投入力度,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和科技兴农战略,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不断推进农业集约化、市场化进程,使我县农业向优质、高效方向转变,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取得了较好收益。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0950万元,比上年增长3.4%。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农产品名称  总产量(吨)  比上年±%
粮食      444417     1.08
其中:小麦   289113     -0.4
玉米      154375     4.13
油料       558      -5.1
棉花      35452      0.94
蔬菜、瓜类   818683      2.49
水果      32367      1.78

林业生产平稳,造林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人工造林面积881公顷,成林抚育面积7650公顷,幼林抚育面积22672公顷,当年零星植树21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33.4%,生态环境继续优化。

畜牧业生产继续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出现了稳定性结构调整。主要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情况如下:

畜产品或牲畜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
肉类总产量      吨    49494   4.1
禽蛋总产       吨    28294   2.66
家禽出栏       万只    418   1.7
大牲畜年末存栏    头    32923   -1.39
猪年末存栏      头    142816   14.3
羊年末存栏      只    505605   1.32
家禽存养数      万只    306.7   2.61

渔业生产发展平稳。2010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3150公顷,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9490吨,养殖收益不断增加。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耕地面积756766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折纯)施用量37319吨,地膜覆盖面积367817公顷。年末自来水受益村数357个,实现了村村通汽车,村村通电话,通电话户数69866。

三、工业

工业发展趋势强劲,效益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4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34%。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工业品名称    单位   年产量   比上年±%

发电量     万千瓦时   3692    -26.32
小麦粉      万吨    49.77    21.56
水泥       万吨    93.8     4.24
棉纱       万吨    10.57     4.18
配混合饲料    万吨    5.82     12.15
变压器     万千伏安  3002.95     1.02
木杆铅笔     万 支    9683     2.47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81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利润总额1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利税合计28亿元,比上年增长66.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21.94%。产品销售率为99.3%,产销衔接稳定。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步增长,二产投资比重有所提高。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4031万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房地产完成投资39438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280万元、305915万元、177836万元,二、三产业投资比重分别为63.2%和36.8%。

五、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有所提高。2010年全县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14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97%,旅客运输周转量52753万人公里,增长18.18%; 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2435万吨,增长1.71%,货物运输周转量641585万吨公里,增长0.78%。截止2010年底,我县境内地方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548.7公里,比上年增加43.4公里。

邮电通信事业蓬勃发展,通讯能力得到增强。2010年全县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039万元,比上年增长1.8%,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5096万元,比上年增长9.19%。年末百人拥有固定话机(小灵通)7.52部,移动电话56.59部;年末全县宽带用户36218户,比年初增加18065户,增长99.52%,计算机网络服务业务迅速发展。

六、贸易、外经

消费市场繁荣稳定,市场供应充足。201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1229.1万元,同比增长19.2%,其中,批发业完成零售额39385.4万元,同比增长15.06%,零售业完成零售额368091.8万元,同比增长19.43%,住宿业完成零售额5196.1万元,同比增长11.32%,餐饮业完成零售额48555.8万元,同比增长21.91%。

外经外贸工作有新的发展。2010年全县实现进出口总值4443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8%,当年实际利用外资659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9.6%。

七、个体、私营经济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2010年个体、私营经济单位达到14724个,其中个体业户13632个,私营企业1092个;从业人员达到37881人,其中,个体业户23810人,私营企业14071人;注册资金达到251637万元,其中个体业户64917万元,私营企业186720万元;上交税金34709万元,占两税收入的62.56%,比去年同期提高0.06个百分点;其中个体业户上交税金13421万元,私营企业上交税金21288万元。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2010年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826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9.12%;地方财政支出12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5.42%。全年完成两税收入5548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59%,其中,国税完成19072万元,同比增长21.59%;地税完成36413万元,同比增长31.34%。

金融形势发展稳健,信贷规模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66588万元,比年初增加142430万元,增长27.1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23616万元,比年初增加121535万元,增长30.23%。年末各项贷款余额417268万元,比年初增加62946万元,增长17.77%;全县人均储蓄7592元,比上年末增加1594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2010年全县人寿、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1891万元,增长28.3%,理赔支出1585万元,增长22.8%。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效保障。

九、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县共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0项,完成科技成果鉴定18项;市科技进步奖17项;全县申请专利96项,授权80项。高新技术领域出现新亮点,截止年末,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612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702人,中级技术人员3654人,初级技术职务人员7256人。我县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市级创新型企业1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60.93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1.57%,R﹠D经费投入7946万元,占GDP比重0.85%。地震事业稳定发展,年末拥有地震测震台1处,地震强震台1处,地震监测点3处,监测井4眼,实现了与省监测中心直接联网。

教育事业成效显著。2010年全县共向本专科院校输送新生4029人,其中:本科生1046人,专科生2983人。年末全县拥有普通中学校数39所,在校生3.98万人;其中,初中学校28所,在校生2.37万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22万人;小学124所,在校生6.09万人。全县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受到重视,职业教育得到加强。

文化艺术事业不断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2010年末县图书馆藏书总量8万册(件);乡镇文化站13处,四平调剧团、大平调剧团、小金鱼豫剧团演出活跃,全年上演节目150个,演出2340多场次。

广播电视事业稳定发展。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城区有线电视用户达到8000户,乡镇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4000户。广播电台收到稿件1730条,采用稿件1450条,电视台收到新闻稿4830条,采用4040条,其中,省电视台采用新闻稿5篇。

十、卫生、体育、计划生育

卫生事业不断巩固,医疗条件得到改善。2010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7个,实际拥有病床床位1915张;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675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808人,注册护士627人。医疗条件和防病治病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2010年,成功举办了“李宁杯”全县三对三篮球赛。全县共组织举办了5次全民健身活动,8期健身培训班,各界群众团体积极参加,取得了良好效果。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全县综合避孕率92.83%,合法生育率92.17%,出生婴儿综合性别比111.15,为控制人口增长提供了保障。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有新的突破,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2010年新建、扩建道路面积15万平方米,城市给水工程完成管道更新改造6.3公里;污水管网建设本年新增生产能力10.72公里,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4.09万吨,生活垃圾清运率100%。城市绿化覆盖面积71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6.02%,绿地率19.7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13平方米。

环境保护能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994.54万吨,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量994.54万吨,达标排放率100%,COD排放量2513.39吨,氨氮排放量178.63吨。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3569.4吨,其中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达标排放量2740.4吨,达标排放率100%。烟尘排放量1056.1吨,达标率100%,工业粉尘排放量38.35吨,达标率100%。

安全生产监督效果明显。2010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6起,比上年增长116.7%,死亡人数14人,比上年下降26.3%。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2010年末我县户籍人口68967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4548人。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10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1.2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改善。2010年全县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为28819人(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单位、个体工商户),比去年同期增加764人,其中在岗职工26855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952人。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18364元,比上年增加2977元,增长19.3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939元,比上年增加2696元,增长16.6%。农民人均纯收入5945元,比上年增加794元,同比增长1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85元。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得到加强。2010年,救济灾民4800人次。全县城镇累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3802人,发放保证金570万元,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25788人,发放保证金2321万元。全县拥有敬老院12个,实有在院人数341人。

截至年末,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员新增2040人,参保人员达到23072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参保人员新增1847人,达到35758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新增8956人,达到7402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员新增2174人,达到8753人;失业保险参保人员新增285人,参保人数达到20891人;工伤保险参保人员新增3800人,达到31591人,其中农民工12794人。

全年共征收各项社会保险基金2.1亿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基金7200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9500万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3729万元;工伤保险基金299万元;生育保险基金60万元;失业保险基金235万元。

全年共发放社会保险金1.73亿元,其中企业养老离退休人员养老金445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9400万元;支付医疗保险费3058万元;支付生育保险金8万元;工伤保险费270万元;发放失业金117万元。

劳动就业进一步扩大。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创业培训51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7210人,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员87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6%以内,就业形势稳定。


注:(1)本文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农业所列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速为现价增速。
(3)工业所列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其中总产值和增加值增速为不变价增速,其余指标增速为现价增速。
(4)本文所列各项数字为年报数或初步测算数。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