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扎实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 、综合
人口增长平稳。年末公安户籍总人口34.37万人,其中男性18.05万人,女性16.32万人。常住人口30.90万人。出生率8.9‰,死亡率3.8‰,自然增长率5.1‰。
经济运行平稳。全区生产总值(GDP)11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1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46.4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49.1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8:49.5:40.7,调整为16.7:40.5:42.8。
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新增市场主体8065户,增长24.7%。“首贷培植”中小微企业54家。完成7家企业股改,组建3支产业基金,总规模3.95亿元。
二、农业
农业经济总体稳定。农业增加值14.45亿元,比上年增长9.1%;林业增加值0.52亿元,增长27.3%;牧业增加值3.18亿元,增长9.0%;渔业增加值0.99亿元,增长13.4%。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2.43亿元,增长8.0%。实施国家级高标准农田等项目8个,累计流转土地21万亩,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到5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053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认证“三品一标”13个。集体经济年收入过50万元的村达到15个。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年末实有常用耕地面积3.30万公顷。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94万公顷,增长1.0%,粮食总产量26.87万吨,增长3.4%。其中,夏粮产量14.99万吨,增长5.3%;秋粮产量11.88万吨,增长1.0%。油料产量0.13万吨,增长1.2%;蔬菜产量59.42万吨,下降7.1%。
林业生产发展质量提升。共完成造林面积467公顷。其中,经济林68公顷,防护林384公顷。森林抚育面积3550公顷,木材产量2.1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8.24%。
畜牧业稳中有降。肉类总产量达2.02万吨,下降10.2%;奶类产量2.32万吨,增长2.7%;禽蛋产量0.88万吨,下降6.4%。年末猪存栏4.54万头,牛存栏1.35万头。
渔业生产进一步加强。水产养殖面积1059公顷,全年水产品总产量9026吨,其中产量7995吨,捕捞产量1031吨。
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改善。农业机械总动力合计39.95万千瓦。全区拥有农用拖拉机7338混合台,排灌机械3720台,联合收割机2017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81万吨,农药使用量350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759吨。
三、工业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长22.9%,累计同比增长0.6%,比上月增长4.1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长1.4%,重工业增长0.3%。水泥产量334.31万吨,比同期增长0.7%;熟料产量221.99万吨,下降10.9%;原煤产量83.09万吨,增长18.2%;纱线产量3.32万吨,增长0.1%;布产量1828万米,下降20.2%;机制纸及纸板产量27.71万吨,下降8.9%;草酸产量5.20万吨,下降10.0%,发电量6.73亿度,增长51.7%。
高新技术产值较大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2.7%;累计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5.8%,较去年同期上升13.28个百分点。
四、房地产投资和建筑业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攀升。房地产开发本年完成投资15.91亿元,增长19.2%。其中,住宅投资15.28亿元,商业用房投资0.45亿元。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0.3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2.1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1.99万平方米。
建筑业迅速发展。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2家,比上年增加4家。建筑业总产值7.59亿元,增长43.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1.03亿元,增长47.1%,非国有建筑企业产值6.56亿元,增长43.2%。
五、国内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城乡消费市场活跃。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52亿元,增长4.5%。其中,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实现零售额为33.11亿元,增长1.0%。城镇消费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4.57亿元,增长3.4%;乡村消费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95亿元,增长8.4%。
“双招双引”取得新成效。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21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7个、总投资39亿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运能力不断提升。公路养护里程48.6公里。其中,国道16.5公里,省道32.1公里。全区营运车辆拥有量合计44辆,其中客运车辆84辆,营业性货运车辆1356辆,载货汽车吨位合计3.76万吨。
邮电业务稳步扩大。邮政业务总量3482万元,增长24.4%,电信业务总量1.53亿元,增长9.4%。发送函件1.43万件,报刊杂志224.22万份;年末电话用户30.8万户。其中固定电话达到3.1万户,移动电话27.7万户。
旅游业活力充沛。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252.99万人次,增长5.2%。其中,境外游客13.82万人次,增长19.7%。实现旅游消费总额92.72亿元,增长5.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结构优化。全区实现财政预算收入7.92亿元,增长0.7%。其中本级税收占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5.5%,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全区财政预算支出20.91亿元,增长9.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八项支出累计完成15.69亿元,增长18.5%。
存贷款总量扩大。全区各项存款余额126.62亿元,较年初增加10.83亿元,增长9.4%。其中,个人存款余额90.48亿元,较年初增长13.1%。各项贷款余额81.52亿元,较年初增长6.0%。其中,短期贷款12.06亿元,较年初减少14.9%;中长期贷款25.73亿元,较年初增长39.2%。
保险业务量不断提高。实现保费收入5.01亿元,增长3.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97亿元,占保费收入比重19.3%;人身险保费收入4.05亿元,占比80.7%。全年全区保险理赔及给付9963万元,下降13.8%。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5135万元,人身险给付金额4828万元。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步伐稳定。新改扩建幼儿园24所,引进高层次教师和骨干教师34名。共有各类学校139处,在校学生6.81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高中入学率81.6%。全区教职工总数4237人。其中,专任教师3705人。
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产学研基地2个,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7家企业列入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青纺联、联润成为科技小巨人企业。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发展有序。共有艺术表演场所7个,举办各类表演场次221场;文化馆6个,举办展览场次6场,各类文化活动245次;公共图书馆1个,内有藏书12万册。电影院2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农村书屋211家。年末全区有线电视用户1.9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99%。
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现有各类卫生机构199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5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疾病防控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年末拥有医疗床位1059张,各类卫生人员167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52人。全年诊疗63.49万人次,健康体检人数17.69万人次,入院2.84万人次。出院人数中患者好转率54.9%。
体育事业蓬勃开展。全区体育场1座,运动场5个。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9次,举办镇以上运动会29次。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14.7万人次。市级以上比赛项目中,获奖牌30枚。
十、城市建设、资源和环境保护
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区面积11.8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9.68万人,暂住人口0.1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1.36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4.25平方公里,绿地与广场用地1.29平方公里,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46平方公里。
环境保护有新进展。PM10、PM2.5浓度同比改善6%和7.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02天。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中,废水排放量1059.42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1540.09吨,氨氮排放量247.98吨;废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中,二氧化硫排放量1713.13吨,氮氧化物3828.16吨,烟(粉)尘排放量1877.71吨。全区工业废水治理设施4套,处理能力0.43万吨/日,工业废水处理量205.12万吨;工业废气治理设施数169套,脱硫设施数16套,脱硝设施数14套,除尘设施数25套。
十一、民生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80元,增长7.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41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659元,增长9.1%。
民生保障更有力。全年民生支出增长4.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累计发放就业创业补助资金447万元、创业担保贷款2549万元;城镇新增就业4093人,来料加工带动农民就业4106人。
公报注释:
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地区生产总值及其中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法人企业。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指:
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
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住宿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