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及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海棠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认真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全年经济稳步恢复,人民生活福祉持续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海南自贸港建设顺利开局。
一、综合
经济运行。初步核算,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GDP)109.8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89亿元,下降3.8%;第二产业增加值29.73亿元,下降0.5%;第三产业增加值66.24亿元,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6:27.1:60.3。
财政收支。2020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8亿元,比上年下降10.8%。其中,税收收入6.68亿元,下降10.8%。税收收入中,增值税1.27亿元,增长2%;企业所得税1.11亿元,下降45.8%;个人所得税0.16亿元,下降4.2%;土地增值税2.07亿元,增长15%;契税0.57亿元,增长55.9%;城市维护建设税0.21亿元,增长4.5%;房产税0.72亿元,下降20.3%;城镇土地使用税0.40亿元,下降5.6%。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33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4亿元,增长5.2%;教育支出2.06亿元,增长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0.17亿元,下降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0.56亿元,增长6.8%;卫生健康支出1.63亿元,增长41.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32亿元,下降7.9%;农林水事务支出2.09亿元,增长45.4%。
居民消费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4%,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8.8%;衣着类下降0.7%;居住类下降1.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下降0.6%;医疗保健类下降1.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3%。
人口。全区年末户籍人口81984人,比上年末增加1705人。其中,男性41087人,女性40897人。按民族划分,汉族44065人,占总人口的53.7%;黎族36828人,占总人口的44.9%;其他民族1091人,占总人口的1.3%。
二、农林牧渔业
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3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7.4%。其中,农业产值15.80亿元下降4.4%;牧业产值1.29亿元,下降28.4%;林业产值0.57亿元,下降0.4%;渔业产值0.36亿元,下降57.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2亿元,增长10.5%。主要农产品产量详见表1。
表1:202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2020年全年(吨) |
比2019年增长(%) |
粮 食 |
7479.7 |
6.3 |
蔬 菜(含菜用瓜) |
48649.5 |
-10.5 |
瓜 类(果用瓜) |
10607.2 |
-17.0 |
水果 |
114514.7 |
15.4 |
#芒果 |
113413 |
15.9 |
香蕉 |
250 |
-46.8 |
龙眼 |
468 |
-8.2 |
杨桃 |
59 |
-6.3 |
其他 |
206 |
-38 |
热带作物 |
|
|
#橡胶 |
0 |
100.0 |
椰子(万个) |
336.9 |
-16.1 |
槟榔 |
1874 |
-3.5 |
肉类总产量 |
2057.3 |
-38.9 |
#猪肉 |
138.8 |
-91.6 |
牛肉 |
30.9 |
-34.4 |
羊肉 |
47.3 |
-33.6 |
禽肉 |
1811 |
14.3 |
禽蛋产量 |
98.5 |
-67.5 |
三、工业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共6家,其中混凝土企业5家,自来水企业1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9.59亿元,同比增长2.2 %。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自来水产量1884.46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0.9%,混凝土产量100.7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1.3%。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3.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6%,其他投资下降23.9%。从构成看,建筑工程投资下降9.8%;安装工程投资下降57.2%;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62.5%;其他费用投资增长132.6%。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35.12亿元。本年资金中,国家预算内资金4.02亿元;债券0元;自筹资金23.48亿元;其他资金5.13亿元。
房地产开发。全年全区房屋施工面积321.3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较上年增长18.3%;办公楼施工面积下降0.74%;商品营业用房施工面积增长5.7%,其他施工面积下降0.44%。房屋施工面积中,本年新开工面积5.0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1.7%,本年房屋竣工面积23.8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5.2%。
五、国内贸易
全区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从限额以上商品类别看,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日用品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3.9%、104.7%、1354.9%、106.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0%;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843.2%;通讯器材类增长100%;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下降4%。
六、旅游业
全区接待过夜游客人数累计147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9%。全年旅游总收入258.5亿元,比上年增长273%。旅游饭店平均开房率为59%,比上年下降7个百分点。全区列入统计的旅游宾馆(酒店)23家,共拥有客房9167间。全区共有 A 级及以上景区2处,其中5A 景区1处,为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4A 景区 1处,为三亚水稻国家公园。
七、金融业
银行业。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5.8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3.96%。其中,境内存款75.8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3.96%。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7.96亿元,比上年末下降9.73%。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70.2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1.15%;利润总额-0.23亿元,下降210.52%;不良贷款率3.86%,下降25.2个百分点。
保险业。全区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710.33万元,比上年末上升3.36%。其中,财产保险收入2.7万元;人寿保险收入0.85万元;涉农保险收入221.63万元。
八、社会事业
教育。全区共有各类学校55所,比上年末增加3所。其中,普通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与上年持平;小学23所,与上年持平;幼儿园8所,比上年末增加3所。全区教师人数888人,比上年末增加2人。其中,普通中学教师178人,比上年末减少7人;小学教师412人,比上年末减少41人;幼儿园教师298人,比上年末增加50人。在校学生数12354人,比上年末增加367人。其中,普通中学学生1684人,比上年末增加147人;小学学生6399人,比上年末增加204人;幼儿园学生4270人,比上年末增加14人。
文化体育。全区开展文化下乡惠民演出共计38场,分别是“惠民乐万家”文艺下乡巡演25场、琼剧下乡演出4场、“不忘初心·励志前行”文化惠民特殊文艺演出4场、“我们的节日·春节”文化惠民演出3场、“我们的节日·元旦”惠民演出活动2场;体育赛事举办共计4场,分别是2020年海棠区“迎新杯”足球赛、2020三亚海棠湾国际沙滩马拉松、2020年海棠区“迎春杯”篮球赛、2020年海棠区“迎春杯”排球赛。
九、人民生活和民生事业
人民生活。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53 元,比上年增长4.5%。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79元,增长3.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26元,增长8.2%。
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6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20人。下岗失业再就业11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
社会保障。全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39407人,参保缴费率为82.44%;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口381人,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实际发放金额218.91万元,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对象数40人。
保障性住房。全年完成保障性住房投资(含棚户区改造)3.22亿元。保障性住房开工套数281套,其中竣工套数276套,开工面积约7.83万平方米。海棠区2020年无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十、环境治理
节能减排。全区共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31个,其中垃圾中转站2个,垃圾屋29个。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垃圾中转站)450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垃圾渗滤液达标处理率100%。拥有污水处理厂2个,其中第一污水处理厂负荷率34.83%,第二污水处理厂负荷率75.27%,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量6784514吨。
生态环境。全年空气质量达标(AQI≤100)366天,空气质量达标率100%。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11微克每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23微克每立方米。全区共有自然保护区1个,为省级自然保护区(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92公顷。全区造林面积 10.40公顷,均为人工造林。森林面积 13012.19公顷,森林覆盖率51.2%。
注:
1.公报中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以《海棠区统计年鉴—2021》刊发数据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对三次产业划分进行了修订,将“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等三个大类调入第三产业。
4.数据来源:本公报中GDP数据来自市统计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自《2020年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海棠分局;人民生活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三亚调查队;文化体育、旅游数据来自区旅游文体局;金融数据来自区商务和金融发展局;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保障性住房数据来自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节能减排数据来自区城管局、区海洋水务局;生态环境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局;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
5.数据四舍五入,未做机械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