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泗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23-08-12来源:泗水县统计局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空前艰巨,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和全年工作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恢复向好,经济发展韧性、活力和动力明显增强,稳就业保民生成效显著。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中有增。2020年,经济宁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85.73亿元、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75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47.84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86.14亿元,增长3.7%。三次产业占比为27.9:25.8:46.4。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25.4%、29.4%、45.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9、1、1.6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发展良好。年末,全县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到49729户。其中,各类企业11019户,个体3711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597户。全年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9352户。其中,企业2484户,个体652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47户。全年新增“四上”企业7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31家,资质内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新增22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新增14家,规模以上服务业新增3家。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实施制造业技改项目45个,完成投资30.8亿元。“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20.9%,占比23.97%。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6.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1.35%,占比21.9%,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8.5%,较去年提高1.8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57.7%,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1.24个百分点。

人口规模总体稳定。年末户籍总人口64.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4万人、乡村人口41.25万人,男性33.5万人、女性31.1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424人,人口出生率8.38‰,人口自然增长率1.25‰。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发展稳定向好。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52.64亿元,增长3.6%。其中,农业增加值31.03亿元;林业增加值1.16亿元;牧业增加值18.9亿元;渔业增加值0.66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89亿元。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58.9:2.2:35.9:1.3:1.7。

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7.2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8.0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9.2万亩,粮经作物播种面积比例为54.1:45.9。其中:夏粮面积23.1万亩,秋粮面积34.9万亩,小麦播种面积23.1万亩,玉米播种面积24.6万亩,谷子面积0.6万亩,豆类面积1.3万亩,薯类播种面积8.3万亩;油料播种面积20.4万亩,棉花播种面积0.2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0万亩,瓜类7.8万亩。年末耕地面积84.24万亩。

农产品产量总体持稳。全县粮食总产量 23.9万吨,单产412.31公斤/亩,增长2.9% 。其中,夏粮8.6万吨,单产373.34公斤/亩,增长1.2%;秋粮15.3万吨,单产438.14公斤/亩,增长3.9%。蔬菜产量63.7万吨,单产3183.5公斤/亩,增长2.2%;油料产量5.7万吨,增长3.6%,单产278公斤/亩,增长4.2%;水果产量5.14万吨,肉类总产量6.2万吨。禽蛋产量5.6万吨,增长9.8%。

林业生态建设进展顺利。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33345亩,其中防护林7762亩,经济林8990亩,用材林16593亩。完成尼山周边山体景观绿化提升工程和泗河滨河路道路绿化工程;中联水泥踞龙山矿已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实施建设森林乡村示范村9个,重点村70个,栽植各类绿化苗木52.7万株。

水产品养殖健康发展。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200公顷,水产品产量达到3066吨,实现渔业产值9284万元,实现增加值6618万元。

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5.12 万千瓦,拖拉机及其配套农具27647台。全县机耕面积46627.45公顷,机播面积62914.61公顷,机电灌溉面积 32850公顷。全年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331.2吨,农用柴油、农药和化肥实物使用量分别为5489.3吨、694吨和70426.2吨。小麦、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100%、98.5%。

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创建乡村振兴“十百千”省级示范村15个,建设省级特色小镇2处,打造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1处,建设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2处,市级示范镇1处,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区1处。推荐龙头企业晋档升级,评选认定了国家级1家、省级6家、市级46家、县级7家。新增“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21个,新增“济宁礼飨”品牌农产品7个,圣水峪珍珠油杏被评为济宁市2020年“济宁礼飨”金奖农产品,“泗水地瓜”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第五批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合作成立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甘薯产业技术研究院(泗水)。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达到90.05%,完成252个行政村污水治理任务,创建“清洁村庄”49个,建设美丽庭院11861户,命名省级美丽乡村10个,市级美丽乡村22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7.9亿元,增长9.7%,工业增加值增长5.71%。实现营业收入106.7亿元,增长6.8%,利润总额9.6亿元,增长1.6%。全县六大主导产业共实现营业收入89.53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83.9%,其中食品饮料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分别增长13.48%、16.92%。营业收入过五千万元以上企业37家,共实现营业收入90.67亿元,拉动增长9.7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累计完成7.9亿千瓦时,增长4.4%。

建筑业逐步恢复。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2家,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5亿元,按可比价同比下降1%。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持续向好。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8.5亿元,同比增长1.6%。规模以上(不含农户)项目185个,项目完成投资额113.8亿元,增长2.1%。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8.2%,高于全市平均17.9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72.8%;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49.4%,高于全市平均21.8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增长32.3%,高于全市平均9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63%,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11.7个百分点。

五、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03亿元,同比增长8.6%,高于全市平均6.9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8.46亿元,同比增长8.7%,高于全市平均9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市第2位,占比84.4%,高于全市平均11.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28亿元,增长10.9%,高于全市平均6.6个百分点。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57.43亿元,比年初增加36.5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209.32亿元,比年初增加27.34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35.45亿元,比年初增加18.43亿元,存贷比52.62%。

六、国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逐步恢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8.38亿元,同比下降0.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23亿元,同比增长8.6%。从销售业态来看,批发业、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66.8%、39.1%,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同比增长8.3%、6.2%。按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零售总量具支撑地位,农村增速高于城镇,城镇下降1.2%,农村增长3.1%,高于全县平均增速3.3个百分点。

外贸形势逆势增长。全县完成外贸进出口9.51亿元,同比增长28.3%,其中出口8.58亿元,增长21%;进口0.92亿元,增长189.7%。

七、交通运输

交通路网不断改善。投资8858万元,实施乡村道路提升工程50公里、“户户通”硬化路工程75公里和危桥改造工程9座。投资3400万元,实施星吴路柘沟七村至曲阜界道路工程,全长5.37公里。投资8626.38万元,实施泗河堤顶路非机动车道工程,全长29.26公里,为济宁市重点工程。投资3000万元,实施泉林镇驻地至铁路立交桥道路工程,全长3公里。投资1100万元,实施东仲都至夹山头旅游道路工程,全长1.76公里。农村道路安全防护持续提升,完成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85公里、公路预防性养护150公里,实施油路挖补3600余平方米,油路灌缝10万余米,刷油2万余平方米,破损路面重修60米。全县公路里程达到2175.233公里,其中,国道71.789公里,省道57.438公里,县道211.267公里,乡村道路1828.697公里,专用公路6.04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11公里、一级公路48.679公里、二级93.494公里。延伸了5条公交线路至泗水高铁南站。

八、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卫生

科技能力持续增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5 家,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3项,新增产学研合作企业 15家、国家省市级企业创新平台 4 家。成功引进齐鲁工业大学博士创业团队在线瓶装液体内异物智能检测装备项目落地泗水。在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申报上取得重大突破,利丰食品特聘专家王庆美入围山东省2020年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我县成为高效生态农业领域全市唯一入选的县市区。共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1处,省级众创空间2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处,省级院士工作站3处,并在复旦大学、江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山东大学等地建设“人才飞地”5处。

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全力推进“泗郎回乡”创业工作,新增返乡创业项目410个,返乡创业人数730人,外出经商成功人士人才库入库580人;通过“优才计划”、“人才蓄水池”引进人才64人,引进“双一流”高校毕业生32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132人,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07人、“三支一扶”21人。

教育事业扎实推进。全县共有各类学校282所,在校生10.0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0.23万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0.96万人;普通初中20所,在校生2.19万人;小学106所,在校生4.17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30人;学前教育幼儿园151所,在园幼儿2.53万人。继续实施消除大班额建设工程,新改扩建学校4所,新增学位0.46万个、教师295名。持续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新建幼儿园开工4所,新增学位1170个,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9.72%。援助经济困难学生2.7万名,发放助学金及助学贷款0.35亿元。深入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投入营养餐补助资金0.14亿元,受惠学生4.5万人。建成济宁市第五批“教育装备应用示范校”7所。实施智慧校园建设“321”工程,建成“济宁市网络创客空间示范校”3所、“济宁市智慧校园” 3所。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中考优秀率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高考本科录取率达到40%。

体育事业蓬勃开展。在泗水高铁站健身广场举办泗水县第十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中国大金操展演;举办第十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首届“中国体育彩票”杯钓友联谊赛和泗水县职工运动会;组队参加济宁市第十三届“百县篮球、千乡乒乓球、万人象棋”三大赛并获佳绩;组队参加济宁市第四届老年人运动会的太极拳(剑)、柔力球、乒乓球、象棋等11个项目的角逐,共获金奖6枚、银奖9枚、铜奖5枚,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和组织奖。完成176个贫困村室外健身器材的维修、维护及更新任务。完成2处社会足球场地建设任务。

文化旅游繁荣发展。东仲都村被列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泗水县被列为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泗水县文化馆在评估定级中晋级为国家一级馆,泗水县成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等闲谷艺术小镇获批国家级3A级旅游景区,“儒学探秘·泉乡记忆研学游线路”获首届省研学旅行创新路线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县有A级景区13处、市级文化旅游特色小镇2个、市级文旅融合发展样板村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项。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625场,组织举办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60余场,举办全县儒学讲师培训班。多项文艺原创作品获得省市级嘉奖。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在全市群众满意度考核中取得全市第三名的佳绩,在全省的位次上升至20名。

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规范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管理,改造3家县级医院发热门诊,改造隔离病房53间,建成14家镇街卫生院哨点诊室;建成县妇幼保健中心和县中医院核酸实验室,实现县人民医院和县疾控中心现有核酸检测能力倍增,累计检测17余万样次。县人民医院与市人民医院深化合作,33名博硕医疗团已进驻县医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与14家镇街卫生院深度融合,全方位开展技术帮扶;新建30家村卫生室;完成县妇幼保健中心医养型老年公寓主体建设;组成201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24.4万名群众签订服务协议,签约覆盖率44%,其中完成贫困群众签约2.7万人;为960名贫困重精患者办理免费救治,并将224名“以奖代补”监护奖金纳入县财政预算。各类卫生机构529个,其中医院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1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个。各类卫生人员436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149人。卫生技术人员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19人,千人口注册护士2.25人。医疗床位2537张,其中医院1423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06张,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4.58张。

九、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大力提升。实施15条城市道路及排水工程、5项景观绿化工程、2项市政配套工程,新增道路长度3.5公里;完成长4.8公里的圣源大道绿化景观提升工程、长4.1公里的鲁南高铁连接线绿化工程、1.5万平方米的滨河南路景观工程和长3.8公里的尧王线绿化等工程建设,新增绿地面积42.4公顷;完成4段城区道路罩油翻新工程、泉兴路绿化提升工程、5处公园设施提升工程、3条道路绿化带清理以及平交路口硬化219个、总面积3.5万平方米,音义河公园成功创建第一批“山东省最美绿道”和“城市品质提升试点项目”。镇村面貌明显改善。完成危房改造2900户、39座城市桥梁检测维修,建设农村公厕131个,5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共计278户、3.16万平方米。发放租赁补贴保障510户。

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26天,同比增加47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值5.24,同比改善10.4%;PM10浓度平均值每立方米88微克,PM2.5浓度平均值每立方米55微克,同比分别改善12%、9.8%;泗河原故县坝、泗河红旗闸断面监测数据基本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地表水断面达标率100%,饮用水质达标率100%,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分别削减14.4%、19.4%、59.2%。

安全事故形势稳定。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054,十万人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

十、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32元、增长4.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15元、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25元、增长5.9%,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上年的1.96下降为1.91,缩小了0.0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增长5.7%、1.2%。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建筑住房面积37.2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1.0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1平方米。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城镇新增就业3113人,全年储备283个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35人,帮扶22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扎实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93505人,参保率92.6%。其中,企业和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49736人,缴纳保险金46720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包含生育保险)参保职工48950人,交纳保险金19527万元,支出18014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7276人,交纳保险金1425万元,支出545万元;工伤保险参保职工46677人,缴纳保金368万元,支出1395万元;共有离休、退休26322人,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101040万元。全县享受减免社保费的企业1293家,涉及18677人,减免金额8540.07万元。

社会救助能力增强。全县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4个,床位达1352张,收养各类人员705人。城乡低保人均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855元、842元。全县城镇低保对象1706户3016人,发放低保金1558.6万元;农村低保对象15374户26078人,发放救助金10310.8万元。农村五保供养人员3074人。

 

说     明

1.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简称GDP)、增加值指标为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市统计局对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进行了修订,修订后我县2018年生产总值为175.65亿元。

2.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小数位四舍五入取舍产生的误差未做机械调整。

3. 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数据将通过《泗水县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公布。

4.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从2011年起提高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标准,其中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额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5.国家统计局对月度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进行了完善,即将月度投资统计的范围从城镇扩大到农村企事业组织,并将这一统计范围定义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起点标准,从计划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7.农业数据由国家统计局济宁调查队反馈使用。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