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22-05-25来源:潍坊市统计局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全市各级各部门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抗疫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经济运行稳定恢复,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人民福祉水平持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

一、综合

202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87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5.6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08.1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28.4亿元,增长3.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1:40.3:50.6调整为9.1:39.3:51.6。

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潍城区307.6亿元,寒亭区(含经济开发区)228.4亿元,坊子区179.9亿元,奎文区303.3亿元,青州市564.8亿元,诸城市652.8亿元,寿光市786.6亿元,安丘市329.8亿元,高密市510.3亿元,昌邑市450.4亿元,临朐县321.8亿元,昌乐县330.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43.6亿元,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80.4亿元,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44.1亿元,综合保税区22.1亿元。

市场主体持续稳定增长。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9.6万户,比上年增长3.2%。其中,新登记各类企业7.5万户,增长6.7%;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1.7万户,下降1.2%;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0.4万户,增长187.3%。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16.9万户,增长11.9%。其中,实有各类企业33.6万户,增长18.6%;实有个体工商户80.6万户,增长9.7%;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8万户,增长1.9%。

二、重点战略和改革

乡村振兴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乡村振兴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建立齐鲁样板示范区制度,3个省级、20个市级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创建全省第一个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完成授信额度70.9亿元,办理贷款3亿元。总结推广“国有平台投资+专业公司运营+农户承包经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新机制。培育形成了昌邑青阜农业综合体现代农业样板。

海洋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重点培育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等涉海园区16个,完成投资305.6亿元,海洋产业收入1053.2亿元,组织实施涉海重点项目120个,总投资1679亿元,完成投资237.8亿元。举办第二届潍坊国际海洋动力装备博览会,签约项目16个,总投资162.15亿元。潍坊港开通内外贸集装箱航线17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1.9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4.2%。

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坚持问题、目标、结果“三个导向”,全力补短板、强弱项、抓提升,先后以“零问题”成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和省年度考核。各级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9亿元,实现资金投入五连增。新发放扶贫信贷1.97亿元,新增扶贫小额信贷贷款551.09万元。941个产业扶贫项目全部健康运行,有致贫风险的2111户、4236人全部纳入即时帮扶。在全省率先成立“扶贫志愿者协会”,动员2万名志愿者参与脱贫攻坚。

重点产业集群效应凸显。率先开展市级“雁阵形”产业集群培育,筛选25个优势产业集群、133家重点企业入库培育。滨海现代海洋化工、临朐铝型材、青州古城旅游等3个集群和4家企业入选第二批省“雁阵形”产业集群和集群领军企业,全市“雁阵形”产业集群和集群领军企业总量分别达8个、11个。出台磁悬浮、铸造、新能源汽车、铝加工等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磁悬浮产业园一期建成。龙头企业培育成效明显,17家企业入围2020年省“十强”产业民营企业10强,15家企业上榜山东民营企业100强,29家企业入选2020年齐鲁企业300强。

“双招双引”成效显著。全市重点组织开展集中签约和开工活动6次、赴重点区域“点对点”招商8次,举办鲁台经贸洽谈会、潍坊国际风筝会暨中日韩产业博览会、第二届潍坊发展大会等重大节会招商,引进建设正大潍坊现代食品全产业链项目、SDL实验室、中寰航空航天等一批高质量项目。全市立项项目1323个,立项投资额6746.7亿元,其中引进百亿元大项目15个、世界500强项目2个、中国500强项目92个。新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团队)1718人。新引进高校毕业生6.4万人,来潍“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实现倍增,呈现“净流入”态势。促成905名潍坊籍企业家回乡创业发展。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承接落实省级下放行政权力事项276项,实现市县同权事项71项,直接下放赋权29项。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制定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62项,为办事群众提供“一门式”“一窗式”服务。创新实行“前台统一收件,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大力推动跨区域协调联动审批。建成全市“一片云”,在省内率先完成电子政务外网整合提升,形成全市“一张网”。

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印发扶持磁悬浮、5G等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铸造企业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27.8%,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002项,完成投资614亿元,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21.9%。新培育国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9家,省级瞪羚企业38家。建设完成5G基站4276个,开通3506个。

三、农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3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05万亩,比上年下降1.2%。粮食总产量425万吨,增长0.9%,粮食单产422.9公斤/亩,增长2.2%。棉花产量6052吨,增长10.6%;油料产量19万吨,增长2.5%;烤烟产量1.7万吨,增长17.6%;蔬菜产量1251.4万吨,增长2.6%;水果产量92万吨,增长1.9%。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成就。全市完成造林面积14.1万亩,四旁植树1389万株,森林抚育15.6万亩,育苗面积21.9万亩。全面落实林长制,设立各级林长11229名。

畜牧业生产持续恢复。年末全市生猪存栏327.8万头,牛存栏16.3万头,羊存栏58.9万只,家禽存栏1.2亿只。全年生猪出栏407.6万头,牛出栏11.2万头,羊出栏101.9万只,家禽出栏5.3亿只。肉类总产量115.1万吨,禽蛋产量35万吨,牛奶产量17.3万吨。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水产品总产量47.2万吨,比上年增长2.8%,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4.9万吨,增长3.3%;淡水产品产量2.3万吨,下降5.4%。

农业机械化水平平稳提升。农业机械服务组织3654个,农机户46.5万户,农业机械总动力1048.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7%。全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2.4%。

水利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全年调引长江水、黄河水5827万立方米。启动峡山水库战略水源地水质提升保护工程建设,峡山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完成投资0.3亿元。

四、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市31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1%,集体企业增加值下降18.3%,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8.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8.4%。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增加值增长8.1%,轻工业增加值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6.9%,下降1.6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全市37个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中有1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61.7%,汽车制造业增长28.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7.7%。从产品看,统计范围内的273种工业产品中有140种产品产量增长或持平。其中,口罩、挖掘机、气体分离及液化设备、中成药、铝合金、拖拉机等60种产品产量增长超过20%。

工业效益增势平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755.1亿元,增长3.1%;实现利润445.9亿元,增长24.3%。前100名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207.7亿元,增长7%;实现利润317.9亿元,增长26.2%。

五、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1%。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1.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1.4%,民间投资增长11.8%。

房地产投资增势平稳。房地产开发投资830.8亿元,增长8.9%。房屋施工面积增长4.5%,其中住宅面积增长3.9%。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0.9%,其中现房销售面积增长11.7%。

建筑业发展平稳。689家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13.8亿元,增长2.3%。

六、国内外贸易

国内消费品市场稳步复苏。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9.8亿元,增长0.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零售额实现1556.7亿元,增长0.2%;乡村零售额实现833亿元,下降0.1%。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2191.7亿元,增长1%;餐饮收入198.1亿元,下降9.2%。商贸流通主渠道疫情防控和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成效明显,促消费活动和消费券等措施拉动了零售、餐饮企业迅速走出低谷,农商互联和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促消费工作获省先进等次,青州市、寿光市获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外贸进出口逐步回暖。完成货物进出口总额1903.9亿元,增长6.4%,其中,出口1215.6亿元,增长7.8%;进口688.3亿元,增长3.9%。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发力,外贸发展动能明显增强,外贸稳增长获省政府奖励。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坊子区、滨海区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临朐县获批中国复合材料出口基地。

利用外资再创新高。新引进落地外资项目292个,增长143.3%;实际使用外资10.8亿美元,增长54.9%,高于全省34.8个百分点,项目个数和外资总量均创同口径历史最好水平。新增境外实际投资4.8亿美元,增长61.5%。“屏对屏”“线连线”招商成效明显,项目引进和落地步伐加快。

开发区改革全面完成。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完成,活力大增、成效明显。1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完成进出口总额1419.4亿元,占全市74.6%;实际到账外资9.6亿美元,占全市88.4%,开放型经济主载体、主阵地作用凸显。

七、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旅游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交通建设投资107.6亿元,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80.9亿元,港口建设完成投资6.4亿元,铁路建设完成投资15.6亿元,城市公交完成投资2.1亿元,场站物流园区完成投资2.5亿元,民航设施改造完成投资1482万元。全市共有高速公路6条,普通国道6条,省道14条,公路通车里程29140.3公里,公路密度180.4公里/百平方公里。潍坊港泊位4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0个。潍坊机场开通客运航线12条、货运航线3条,每周客货运航班204个,通达城市17个。

全市道路运输客运量2386万人次,下降60.6%,旅客周转量15.3亿人公里,下降67.7%;公路货运量24908万吨,增长0.2%,货物周转量576.9亿吨公里,增长0.6%。水上运输完成货运量4302万吨,增长11.5%,货物周转量244.4亿吨公里,增长7.2%。潍坊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009万吨,下降8.7%。潍坊机场完成客运量48.7万人次,增长3.9%,航空货运量3.2万吨,增长133.3%。铁路完成货运量4128.8万吨,增长39.4%。市区共有公交车1652台,其中新能源公交车1320台,公交线路132条,线路总长度2783.8千米,日客流量19万人次。

邮政电信业发展较快。邮政行业业务总量82.8亿元,增长28.8%,其中快递业务3.4亿件,增长30.5%。电话用户总数1140.9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91万户,增长17%;移动电话用户1049.9万户,下降11%。上网用户1113.5万户,增长0.8%。

旅游业稳步恢复。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09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9亿元,分别恢复至上年水平的61.9%和55.5%。全市A级旅游景区97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景区21家。星级饭店41家,其中,五星级饭店3家,四星级饭店16家。旅行社185家,其中出境组团社14家。拥有潍坊市景区村庄125个,山东省精品特色旅游村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预算收支任务圆满完成。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3.9亿元,增长0.5%,扣除减税降费等政策性减收因素,同口径增长8.3%。其中,税收收入426.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4.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3.9亿元,增长2.1%。与抗疫有关的社保就业、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17.3%、13.6%;民生支出占比持续保持在80%以上。

存贷款余额不断增长。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076.5亿元,比年初增加1325.9亿元,增长15.2%,其中住户存款6181.3亿元,比年初增加861亿元,增长16.2%。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574.2亿元,比年初增加1035.4亿元,增长15.8%。

资本市场发展取得新进展。出台《关于强化上市(拟上市)公司服务的意见》,从建立问题快速解决机制、配套政策落实机制、拟上市企业金融扶持机制、上市后备资源挖掘协作机制等十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对企业上市的服务支持力度。制定《关于推进股权激励工作的实施意见》,打造股权激励的政策先行区和效果示范区。先后公布了两批共50家市重点拟上市企业,为“十四五”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华丰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3家企业在创业板已过会待发。全市非金融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实现直接融资557.6亿元。

保险业健康发展。驻潍保险机构75家,其中,财产险机构34家,人身险机构41家。保险业提供风险保障9.54万亿元,增长50.75%。保费收入269.96亿元,增长7.7%,赔给付74.49亿元,增长9.9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3.72亿元,增长10.89%,赔付42.74亿元,增长5.66%;人身险保费收入196.24亿元,增长6.55%,赔给付31.75亿元,增长16.24%。

九、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

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中等职业学校34所,在校学生7.5万人。普通高中63所,在校学生17.3万人。初中304所,在校学生32.1万人。小学726所,在校学生57.2万人。幼儿园1926所,在园幼儿34.6万人。加快推进校园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投入45.3亿元,开工建设学校43所、幼儿园154处,年度目标完成率110%、119.4%,“学有所教、幼有所育”落到实处。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改建启用全省第一家条件最好、设施最全的集中救治中心,45天治愈全部确诊患者44人,在全省40例以上病例市中率先“清零”,再无新增病例。98名医护人员逆行出征驰援湖北。核酸检测实验室由1家增加到61家,日最大检测能力达到13多万人份,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能检”的目标,累计检测200余万人次。

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加快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癌症中心等“六大中心”建设,建成国家级中心11个、省级中心12个,建成各类医联体101个。建成33家互联网医院,建成全省首家区域性医学影像云平台。在全省率先创建首批38处特色专科,建成16个省级、80个市级、603个县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完成率149%。141处乡镇卫生院全部开展了乡镇卫生院等级评价,52家乡镇卫生院创建为甲等乡镇卫生院,5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卫生健康委“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

中医药强市建设全面推进。深入实施“全民艾健康”行动,培训艾灸技术指导员1600余人,新建800个市级艾灸示范点,全市市级示范点达到1600个。争取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项目1个、传承工作室培育项目2个、中医药特色技术整理推广项目3个。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中医馆建设保持强劲势头,全市97%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集中设置中医药综合服务区。青州市中医院等6家县级中医医院顺利通过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复审。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有13个镇(街道)、33个村(社区)被评为全市公共文化建设示范镇村。国家版权局批复同意潍坊市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新增潍坊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6项,新增潍坊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0人,入选第三批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街道)2个,全市拥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2项、国家级16项、省级72项、市级427项、县级1557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9名、省级54名、市级357名。为1486个农家书屋更新图书35.31万册。

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参加全国比赛获得金牌32枚、银牌14枚、铜牌24枚。参加省锦标赛、冠军赛共获得金牌266.5枚、银牌145枚、铜牌182枚。

十、科学技术和质量监督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市获批科技部“科技助力2020”重点专项项目6个,资金450万元。入围省2020年度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立项项目8个,资金1125万元。获批省重大创新工程项目10个,资金1.67亿元。入围2020年省科技奖励项目13个,其中潍柴动力谭旭光获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实现我市省科技奖励项目重大突破。潍柴“燃料电池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已通过科技部会议研究,将成为全国第四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新增省重点实验室1家;新增省技术创新中心2家。成立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23家,潍坊光电芯片研究院率先纳入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管理。

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2.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2.3%。持续实施高企“育苗造林”行动和“小升高”计划,全年新增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6家,总量达到1002家。组织1345家中小微企业纳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库管理。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增强。国内专利申请3.3万件,增长2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288件;国内专利授权2.3万件,增长48.6%,其中发明授权2650件。PCT国际专利申请298件,增长72.3%。国内有效发明专利9766件,增长29.2%,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10.4件,增长29.1%。新增注册商标2.7万件,有效商标注册量13.4万件,增长21.2%。

质量提升工作持续推进。入选全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榜单企业36家,入选山东优质品牌产品企业53家。新增“泰山品质”认证1个。制修订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28项、行业标准16项、省级地方标准37项;企业标准自我公开声明3.3万项。峡山区被认定为全省首批四个优质产品基地之一。

十一、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向好。据抽样调查,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19元,增长4.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85元,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51元,增长6.3%。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993元,增长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6466元,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669元,增长3.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3.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4平方米。

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10.4%,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3.5%,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0.4%,居住类价格上涨0.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0.2%,生活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下降0.1%,衣着类价格下降1.5%,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4.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5%。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年末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97.8万人、888.5万人、114.7万人、164.1万人。社保卡业务实现全市通办,发卡量863.4万张。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同步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24元,增长20.3%。为2.9万失业职工发放失业金3.5亿元,代缴医疗保险费5520万元,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762万元,发放失业补助金5779万元。43项社保业务实现网上办理,市直参保单位缴费全程网办,实现电子票据替代手工票据的历史性突破。开通危重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绿色通道”,组织劳动能力鉴定4999人次。

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8%的较低水平,全市就业形式保持总体稳定。落实大学生生活补贴1亿元,发放以工代训、技能提升、公益性岗位等就业补贴2.2亿元。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4.9%,重点群体就业得到全面保障。全省创业大赛总体成绩居全省前列,全省“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获评数量连续两年全省第一。两家单位入选全省双创示范综合体项目,获批奖补资金4000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8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社会救助和福利保障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两次提标,为8.1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3.5亿元,为3万名特困供养对象发放特困供养金2.7亿元。全面建立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主动告知机制。开发推广潍坊市社会救助手机APP小程序,初步实现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申请事项“掌上办”“指尖办”。未成年人特困救助供养覆盖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实行愿进全进,全市失能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53%。

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顺利完成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任务;加快推进改革试点做法,被市委评选为全市改革典型案例。对符合条件的147家养老服务机构、174家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70家农村幸福院进行等级评定;探索评定等级与奖补资金挂钩激励机制。组织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新改扩建11家敬老院,增加688张护理型床位。建成53处助老食堂。稳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寿光市养老服务集团化发展经验,被民政部、发改委遴选为全国优秀案例。积极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潍坊华都颐年园养生养老服务标准通过国家标准委员会验收。举办养老管理服务人员系列培训班,累计培训5625人次。与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四市民政局成立首批养老服务联盟,形成胶东半岛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新机制,有力推动潍坊市和其他四市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建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站南广场片区、高铁新片区PPP项目顺利落地,年内完成投资约8.5亿元。道路畅通工程集群推进,33条主次干道全部具备通车条件,8处人行过街天桥建成使用。北海路通亭街交通改造工程主体基本完成。海绵城市建设建成比例超过25%,完成地下综合管廊40.1公里,圆满完成“十三五”建设任务。

棚改旧改工作进展顺利。全市新开工棚改项目13948套,基本建成12688套,完成率分别为100.2%和113.8%,回迁安置20001套,让6万居民“出棚进楼”,棚改任务全面完成。成功入选全省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入选全国试点项目5个,改造完成老旧小区116个、5.5万户、471.6万平方米。同步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中心城区完成加装156部。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98,改善13.5%,全市大气优良天数267天,增加46天,优良率73%。主要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和O3年均浓度分别改善14.5%、18.3%、15.4%、13.5%、5.9%和7.7%。省控以上10个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市控以上重点河流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分别改善12.99%、2.53%;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到64.5%,超额完成省定48.2%的目标任务。全市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一类、二类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削减量超额完成省定9%和10%的削减任务。全市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削减量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十三五”约束性指标任务。

十三、人口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19.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7665人,下降29.5%,出生人口性别比108。

全市累计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54起,下降8.5%;安全生产事故死亡26人,下降45.8%。

 

注:

1.全市及分县市区、开发区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所列数字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字,正式数字以《潍坊统计年鉴-2021》为准。

3.2020年常住人口及城镇化率待潍坊市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束后向社会公布。

相关资料